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相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āng qìng tán guān相庆弹冠 | 庆:贺喜;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因将做官而相互庆贺。 | 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
zǎi xiàng dù lǐ hǎo chēng chuán宰相肚里好撑船 | 谀人肚量大。 | 明 叶盛《水东日记 杨大理诗谑》:“盖谚有之‘宰相肚里好撑船’。” |
jīn xiāng yù shì金相玉式 | 同“金相玉质”。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金相玉式,艳谥锱毫。” |
yīn wèn xiāng jì音问相继 | 音问:音信。书信和别人捎来的问候连续而来。 | 唐·刘禹锡《令狐仆射》诗题:“令狐仆射与予投分素深,纵山川阻峭,然音问相继。” |
yán xíng xiāng fù言行相副 | 见“言行相符”。 |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
bēn zǒu xiāng gào奔走相告 | 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 宋 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
xīn shǒu xiāng yìng心手相应 |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 《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tóng yōu xiāng jiù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怜:怜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xiè hòu xiāng féng邂逅相逢 | 见“邂逅相遇”。 | 宋·周邦彦《应天长》词:“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 |
qí zhèng xiāng shēng奇正相生 | 正面作战与奇袭相结合。 | 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势》:“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
duǎn bīng xiāng jiē短兵相接 | 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xiàng tǐ cái yī相体裁衣 | 相:视。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实际具体情况而做出计划和行事。 | 清·李渔《巧团圆·认母》:“且把他性情伎俩数说一番,看他做得什么事来,然后相体裁衣,把个地位安顿他便了。” |
tóng lèi xiāng cóng同类相从 |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依从。 |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
miàn miàn xiāng qù面面相觑 | 面面:脸对着脸;相:互相;觑:看;瞧。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着。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六卷:“僧问:‘如何是大疑府人?’师曰:‘毕钵岩中面面相觑。’” |
shí bù xiāng mán实不相瞒 | 瞒:欺骗。实话告诉,决不欺瞒。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小人母子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 |
xiāng dé shèn huān相得甚欢 | 得:投合。形容双方相处融洽,非常快乐。 |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清 湘灵子《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
guā mù xiāng jiàn刮目相见 | 见“刮目相待”。 |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长足之进步矣。” |
tóng bì xiāng jì同敝相济 | 犹同恶相济。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传序》:“同敝相济,故其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 |
yán xíng xiāng fú言行相符 |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 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 |
rén wú mào xiàng,shuǐ wú dǒu liáng人无貌相,水无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回:“人无貌相,水无斗量,西子向业浣纱,飞燕曾充婢役,我虽一贫家女,将来或得幸遇,也未可知。” |
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jiù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金竹寺》:“路见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萨赏其义侠,故远导幻影以生之。” |
zhú lú xiāng jiē舳舻相接 | 舳:船尾;舻:船头。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多。 | 《隋书·食货志》:“帝御龙舟,文武官五品以上给楼船,九品以上给黄篾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
jiāo bì xiāng shī交臂相失 | 犹言交臂失之。 | 唐·冉元一《薛刚墓志》:“齐体合欢,交臂相失。” |
yī xiāng qíng yuàn一相情愿 | 只凭单方面的愿望;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 金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厢情愿’。” |
ē dǎng xiāng wéi阿党相为 | 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 东汉 班固《汉书 诸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 |
xiàng jī ér xíng相机而行 | 相机:观察当时情况。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决定自己的行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某当与主公同往,相机而行,自有良策。” |
xiàng jī ér yán相机而言 | 相机:观察当时情况。观察适当的情况说话 | 明·汤显祖《南柯记·象谴》:“倘若吾王问及,不免相机而言。” |
pí xiàng zhī shì皮相之士 | 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哉!’” |
xíng yǐng xiāng qīn形影相亲 | 形:形体;影:身影。像形体和影子相互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 南朝·梁·何逊《何记室集·赠族人秣陵兄弟》:“羁旅无俦匹,形影自相亲。” |
chū jiàng rù xiàng出将入相 | 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 北魏《元英墓志》:“出将入相,朝望攸居。” |
é shǒu xiāng qìng额手相庆 | 见“额手称庆”。 | 清·王韬《淞滨琐话·卢双月》:“泥金高揭,邻里喧哗,挤庭下几满。喜极入告,额手相庆。” |
shí sù xiāng jiān食宿相兼 | 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 汉 应劭《风俗通 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
zhǐ zhǒng xiāng cuò趾踵相错 | 见“趾踵相接”。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革命制造厂》:“弃家逃威,望门投止者,趾踵相错。” |
zǐ mǔ xiāng quán子母相权 | 子母:古代称钱币重的为母,轻的为子。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货币之重者、大者为母,轻者、小者为子。币轻物贵,推行重币以市贵物,称母权子;币重物轻,推行轻币以市贱物,亦不废重,称之权母。” |
tóng lèi xiāng dù同类相妒 | 形容同类者不易相处。 | |
xiá lù xiāng féng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 |
yán xíng xiāng bèi言行相悖 |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biǎo lǐ xiāng yìng表里相应 | 内外互相应合。 | 《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 |
jǐ shī xiāng diào虮虱相吊 | 虮:虱的幼卵。吊:慰问。虮和虱相互怜悯。比喻自怜即将灭亡。 |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
jié chéng xiāng dài竭诚相待 | 竭诚:竭尽诚意。待:对待。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 |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xiāng zhī yǒu sù相知有素 | 素:向来。指一向互相了解的好朋友。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6回:“他人不必论,就是段芝泉等,随从总统多年,相知有素,今日亦未免生疑。” |
bù dǎ bù xiāng shí不打不相识 | 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兵戎相见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
yǐ lì xiàng qīng以利相倾 | 依靠钱财争权夺利,互相排挤。 |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án两相情原 | 双方互相愿意。 | |
tóng yè xiāng chóu同业相仇 | 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 清·翟灏《通俗编·交际》:“同美相护,同业相仇。” |
qín xīn xiāng tiāo琴心相挑 | 挑:挑逗。指用琴声表达心意与爱慕之情。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心挑之。”明·屠隆《昙花记》:“你雄姿秀骨风度好,瞥然见把人魂消,又不是琴心相挑,一意愿咏桃夭,谐白发附青霄。” |
sī xiāng chuán shòu私相传授 | 私:不公开。私下传授本领。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8回:“他恐邻国再把音韵学去,更难出人头地,因此禁止国人,毋许私相传授。” |
lì hài xiāng guān利害相关 | 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zì xiāng cán shā自相残杀 | 自己人互相杀害。残:伤害。 | 《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
pí xiāng zhī tán皮相之谈 | 指只看外表,不求深入理解的肤浅见解。 |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钟嵘说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谈。” |
sī xiāng shòu shòu私相授受 | 指不是公开的给予和接受。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交与你执着,才有个凭据,你才放心。那有我两个人私相授受的呢?” |
hóng dòu xiāng sī红豆相思 | 红豆:又叫相思子;古人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爱但又无法会面而引起的思念。 | 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dòu qí xiāng jiān豆萁相煎 | 同“豆萁燃豆”。 | 林基路《囚徒歌》:“豆萁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 |
quǎn yá xiāng jiē犬牙相接 | 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 | 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丧》:“甘州之诸屯,犬牙相接。” |
yù bàng xiāng wēi鹬蚌相危 | 同“鹬蚌相持”。 | 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鹬蚌相危,我乘其弊。” |
huò fú xiāng shēng祸福相生 | 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 《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bù xiāng wéi móu不相为谋 | 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zì xiāng jīng rǎo自相惊忧 | 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造成不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zhuǎn zhuǎn xiāng yīn转转相因 | 因:因循。辗转相传,互相因循。 | 东汉·班固《汉书·成帝纪》:“传以不知,周行天下”如淳注曰:“在位者皆不知阴阳时政,转转相因,故令后人遂不知也。” |
chún chǐ xiāng xū唇齿相须 | 犹唇齿相依。 |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
xīng xīng xiāng xī惺惺相惜 |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 元 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
fù xīn xiāng zhào腹心相照 | 腹心:内心;照:映照,见。以真心相见。比喻彼此很知心,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只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
shēng sǐ xiāng yī生死相依 | 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 |
yù bàng xiāng dòu鹬蚌相斗 | 同“鹬蚌相持”。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要之蛮触相争,原无关于轻重,鹬蚌相斗,要自互有损伤。” |
dào jìn xiāng wàng道殣相望 | 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 《左传·昭公二年》:“宫室兹侈,道殣相望。” 汉·刘向《新序·善谋下》:“相攻击十年,兵凋民劳,百姓空虚,道殣想望,槥车相属,寇盗满山,天下摇动。” |
shēng qì xiāng tóu声气相投 | 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自然是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赏。” |
jī quǎn xiāng wén鸡犬相闻 | 指人烟稠密。 | 先秦 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相反相成 | 相:互相。互相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促成。现在用来表示相反之事物间有着同一性。 |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
xiāng tí ér lùn相提而论 |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xiāng xíng jiàn zhuō相形见拙 | 见“相形见绌”。 | 郭沫若《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皮簧剧在戏剧构成上也占着超越的地位,但把来和近代小说与近代话剧比较,由于内容的陈旧,是不免相形见拙的。” |
wén shēng xiāng sī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
biǎo lǐ xiāng hé表里相合 | 表里:内外;合:协同。里外相互协同。 | 西周·吕尚《阴符》:“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战于雨水之间,乘敌过邑,是谓表里相合。”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 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zhāo xī xiāng chǔ朝夕相处 |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 孙犁《秀露集·<从维熙小说选>序》:“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 |
xiāng yǔ wéi yī相与为一 | 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 汉 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
yán xíng xiāng gù言行相顾 | 谓言行不互相矛盾。 | 《北齐书·魏收传》:“言行相顾,慎终犹始。” |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gān dǎn xiāng xiàng肝胆相向 |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豪杰遇豪杰,自然话得投机,顷刻间肝胆相向。” |
xiàng mén yǒu xiàng,jiàng mén yǒu jiàng相门有相,将门有将 | 相:宰相、丞相、相国。指宰相和大将之家的子孙能够继承父业,有将相的才能。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
āi lè xiāng shēng哀乐相生 | 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 | 西汉 戴圣《礼记 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
fǎn chún xiāng jī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xiāng dé yì zhāng相得益章 | 指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风马牛不相及 | 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xīn xīn xiāng yìn心心相印 | 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 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 |
sù bù xiāng shí素不相识 | 向来不认识。素:平时;识:了解。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 |
miàn miàn xiāng kuī面面相窥 | 同“面面相觑”。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麝月等依言分头各处追问,人人不晓,个个惊疑。麝月等回来,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窥。” |
shàng xià xiāng ān上下相安 | 上下:指尊卑、长幼、上级与下级;安:安稳,安定。上面和下面,相安无事。 | 《晋书·束皙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嫠缨之请,上下相安,率礼从道。” |
gòng xiāng chún chǐ共相唇齿 | 唇齿: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关系。 | 《魏书·百济传》:“或南通刘氏,或北约蠕蠕,共相唇齿,谋陵王略。” |
xiāng wéi biǎo lǐ相为表里 | 表里:指内外。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 |
gé bù xiāng rù格不相入 | 犹言格格不入。 |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
bài xiàng fēng hóu拜相封侯 |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义或官职。任命为宰相,封为列侯。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 元·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他道是御酒金瓯,浅酌低讴,锦带吴钩,拜相封侯。” |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zhǐ què xiāng zèng指囷相赠 | 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
gāng róu xiāng jì刚柔相济 |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 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