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取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áo duó qiǎo qǔ豪夺巧取 | 豪夺:强抢;巧取:软骗。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 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
shě shēn qǔ yì舍身取义 | 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yù qǔ gū yǔ欲取姑与 | 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得暂且先给他。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
zì qǔ qí huò自取其祸 | 取:取得;祸:祸事。自己招来祸事。 | 宋 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卷下:“故门高之弑,乐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祸也。” |
gōng wú bù qǔ,zhàn wú bù shèng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 《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
jiù yóu zì qǔ咎由自取 | 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
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 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 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
fǔ shí yǎng qǔ俯拾仰取 |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
zì qǔ miè wáng自取灭亡 | 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 《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
nì qǔ shùn shǒu逆取顺守 | 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 《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
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 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 | 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 |
qǔ yǐ lái取以来 | 把他们搬取到我这里来。 | |
ē ǎn qǔ róng阿匼取容 | 阿匼:一味迎合的样子。一味巴结别人以求得他们的喜欢。 | 《新唐书 杨再思传》:“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无所荐达。” |
zé yōu lù qǔ择优录取 | 择:选择;录取:任用。选择优秀的录用。 |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
yǐ róng qǔ rén以容取人 |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 《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
gǒng shǒu ér qǔ拱手而取 | 拱手:两手合抱在胸前。指取来毫不费力。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ē yú qǔ róng阿谀取容 | 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肆其凶忿。” |
qǔ zhī bù jìn,yòng zhī bù ji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 宋 苏轼《东坡集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qǔ jīng yòng hóng取精用宏 | 精:精华。用:采用;享用。宏:通弘;大。从大量的事物中取其最好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
zhuī huān qǔ lè追欢取乐 | 犹言寻欢作乐。 | 《宣和逸事》前集:“何况徽宗是个风流快活的官家,目见帝都景致,怎不追欢取乐。” |
shā jī qǔ luǎn杀鸡取卵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
qǔ xiá tóu jǐng取辖投井 | 比喻挽留客人极坚决。 | 《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
jiù dì qǔ cái就地取材 | 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 | 《诗经 豳风 七月》:“蚕月条桑。”唐 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
àn láo qǔ chóu按劳取酬 | 按照劳动贡献的大小领取报酬。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 |
liú qǔ dān xīn zhào hàn qīng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丹心:赤红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历史书册。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qiáng zì qǔ shé强自取折 | 见“强自取柱”。 | 《大戴礼记·劝学》:“强自取折,柔自取束。” |
fēn wén bù qǔ分文不取 | 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懒龙分文不取,也不问多少,尽数与了贫儿。” |
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 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
jiàn zhī bù qǔ,sī zhī qiān lǐ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 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 |
zhí yán qǔ huò直言取祸 | 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 | 《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yī zhāo quán rù shǒu,kàn qǔ lìng xíng shí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作威作福。 | 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yī jiè bù qǔ一介不取 |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
yī wú suǒ qǔ一无所取 | 原指一点都没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 《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
qiáng qǔ háo duó强取豪夺 | 凭强力或权势夺取。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叫强取豪夺。’谢庆元嘶声地说。” |
yú làn qǔ wáng鱼烂取亡 | 见“鱼烂而亡”。 |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即微外国债主之干涉,而鱼烂取亡之气象,犹岌岌不可终日也。” |
huá shì qǔ míng哗世取名 |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 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哗世取名之事。” |
yǎng qǔ fǔ shí仰取俯拾 |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
bì shí yǎng qǔ俛拾仰取 | 谓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 |
qǔ luàn wǔ wáng取乱侮亡 |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 |
záo kōng qǔ bàn凿空取办 | 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 宋·俞文豹《吹剑录》:“薛寺正季宣谓州县凿空取办,虽有奉法吏,欲宽弛而不得骋。”宋·丘珂《愧郯录·作邑之制》:“间有赋人实窄,凿空取办,郡县不相通融,鲜不受督趣。” |
qǔ mín yù guǎng取民愈广 | 攫取民众的财货,劳力越多.。 | |
gè qǔ suǒ xū各取所需 | 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 巴金《在尼斯》:“读者们不是一块铁板,他们有各人的看法,他们是‘各取所需’。” |
gǒu hé qǔ ān苟合取容 |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
qǔ cháng qì duǎn取长弃短 | 吸取长处抛弃短处。 |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并前人已传之业,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 |
qǔ sè ér gē取瑟而歌 | 瑟:弦乐器。弹瑟歌唱。比喻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情意。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
tōu jiān qǔ qiǎo偷奸取巧 | 用投机取巧的办法不付出力气而得到好处。 | |
yī wú kě qǔ一无可取 | 没有一点有用的或值得肯定的地方。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物,一无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错认了。” |
yǔ qǔ yǔ duó予取予夺 | 见“予取予携”。 | 秦牧《拳头海岸》:“许多被目为可以予取予夺地得到财富的海岸,一处处都伸出了拳头来,变成了‘拳头海岸’。” |
záo zhù qǔ shū凿柱取书 |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 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公体山川之醇气,禀玉石之上灵,凿柱取书,安弦习礼。” |
rén qǔ wǒ yǔ人取我与 | 取:拿;与:给。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 | 《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
táo shā qǔ jīn淘沙取金 | 淘金。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任人如市瓜》:“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 |
yǎng shí fǔ qǔ仰拾俯取 | 见“仰取俯拾”。 | 清·唐孙华《时世公子行》:“家藏金穴自封闭,仰拾俯取仍贪饕。” |
shě shēng qǔ yì舍生取义 |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qì duǎn qǔ cháng弃短取长 | 弃:抛开。舍弃短处采用长处。 | 汉·王符《潜夫论·实质》:“智者弃其所短而采取所长,以致其功,明君用士亦犹是也。” |
néng jìn qǔ pì能近取譬 |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 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
jīn shì qǔ chǒng矜世取宠 | 矜:夸耀;宠:荣耀。炫耀才华,博取时誉。 | 宋·曾巩《徐复传赞》:“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 |
qǔ luàn cún wáng取乱存亡 |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 |
qǔ ér dài zhī取而代之 |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biāo xīn qǔ yì标新取异 | 标:检举;异:特别的。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有创见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秦妃子既能标新取异,剪彩为花,与湖山增胜。” |
qǔ zhī bù jié取之不竭 | 竭:完。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每天都有千万样新事体出来,我们的素材是取之不竭的。” |
miào yù qǔ pì妙喻取譬 | 譬:比喻。用巧妙的比喻进行阐述。 |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只见颂久在讲坛上步来步去,妙喻取譬地讲得头头是道。” |
duǎn zhōng qǔ cháng短中取长 | 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 | 明 于谦《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于短中取长而行之。” |
qǔ yù yǒu jié取予有节 | 获取和给予是有节制的,比喻不苟贪得。 | 《淮南子·本经训》:“取予有节,出入有时。” |
èr zhě bì qǔ qí yī二者必取其一 | 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
tuò shǒu kě qǔ唾手可取 | 很容易就能得到。 | 《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
bào qǔ háo duó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
qǔ yì chéng rén取义成仁 |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jīn diāo qǔ jiǔ金貂取酒 | 见“金貂换酒”。 | 宋·毛滂《感皇恩·镇江待闸》词:“银字吹笙,金貂取酒。” |
zì qǔ qí jiù自取其咎 | 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
chǎn yú qǔ róng谄谀取容 | 谄谀:谄媚,阿谀;容:脸色。谄谀巴结有权势的人,以求得他们的欢喜。 | 《史记 平准书八》:“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
shā jī qǔ dàn杀鸡取蛋 | 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亦作“杀鸡取卵”。 |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日本人为了掠夺富矿,采用杀鸡取蛋的办法,到处乱采乱掘。” |
tàn náng qǔ wù探囊取物 | 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
zì qǔ zuì lì自取罪戾 | 指自招罪过。亦作“自取咎戾”。 | 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 |
zuàn suì qǔ huǒ钻燧取火 | 燧:火石。钻打火石取火。原始人类取火的方式。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躁,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zì qǔ jiù lì自取咎戾 | 指自招罪过。同“自取罪戾”。 |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目下大敌当前,万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
shě duǎn qǔ cháng舍短取长 | 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 《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
dǎo yǐ qǔ bǎo导以取保 | 劝诱犯人寻找保证人,缴纳保证金。 | |
yī ā qǔ róng依阿取容 | 谓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序》:“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 |
zhǐ kě zhì qǔ,bù kě lì dí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 敌:抵挡,抵抗。只能用智谋取胜,不能以实力相拼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1卷:“钱镠与二钟商议道:‘我兵少,贼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宜出奇兵应之。’” |
tōu hé qǔ róng偷合取容 | 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苟容”。 |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论》:“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
qiǎo qǔ háo duó巧取豪夺 | 巧取:耍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仗势强占。耍花招骗取;用强硬手段夺得。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 | 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
yǐ yán qǔ rén以言取人 |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háo qǔ zhì lóng豪取智笼 | 犹言巧取豪夺。 | 宋·陈亮《金元卿墓志铭》:“及其为家也,以俭勤自将,铢积寸累,迄用有成,而豪取智笼之术一切置不用,故无怨恶于人。” |
qǔ xìn yú mín取信于民 | 取得人民的信任。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
huá shì qǔ chǒng哗世取宠 | 犹言哗众取宠。 | 明·归有光《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至于久而天下靡然,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士以哗世取宠,苟一时之得以自负。” |
qǔ cháng bǔ duǎn取长补短 |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qì xiá qǔ yòng弃瑕取用 | 指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 汉 陈琳《为袁绍讨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取用。” |
zuān mù qǔ huǒ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
huá zhòng qǔ chǒng哗众取宠 | 哗:虚夸;宠:宠信。指用虚夸的言论行动迎合群众;以博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 |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
zuàn bīng qǔ huǒ钻冰取火 | 见“钻冰求火”。 | 《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 |
tōu mèi qǔ róng偷媚取容 | 巧黠谄媚以取悦于人。 | 唐·张鷟《朝野佥载·张岌》:“并偷媚取容,实名教之罪人也。” |
wú lǐ qǔ nào无理取闹 | 闹:吵闹;捣乱。没有道理;故意吵闹、捣乱。 | 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
zhàn shèng gōng qǔ战胜攻取 | 战必胜,攻必取。指谋略高,战斗力强。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操大国之势,征强兵伐诸侯,战胜攻取,利尽归于陶,国之币帛竭入太后之家。” |
tóu jī qǔ qiǎo投机取巧 |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现指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想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 | 陈毅《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中东》诗:“投机取巧最可耻。” |
jǔ rú hóng máo,qǔ rú shí yí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
chéng rén qǔ yì成仁取义 | 仁:仁爱;义:道义;正义。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 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
fēn wén wèi qǔ分文未取 | 见“分文不取”。 | |
yuán hóu qǔ yuè猿猴取月 |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 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