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远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uǎn hài quán shēn远害全身 | 保全自身,远离祸害。 | 《梁书·袁昂传》:“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 |
shēn yóu yuǎn jì深猷远计 | 见“深谋远虑”。 | 明·李东阳《<桃溪杂稿>序》:“先生好古力践,深猷远计,发而为言者,固其所自立也。” |
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
shēn móu yuǎn lǜ深谋远虑 | 深:深入;周详;谋:谋划;计划;远:长远;虑:考虑;打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
nián yān shì yuǎn年湮世远 | 谓年代久远。 | 清·戴名世《<读易质疑>序》:“然而年湮世远,师传歇绝。” |
yuǎn lǜ shēn jì远虑深计 | 深远的思虑。 | 《晋书·文六王传》:“宜远虑深计,不可专守一志。” |
sī shēn yōu yuǎn思深忧远 | 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
xù jìn hū yuǎn恤近忽远 | 恤:周济;忽:不重视。救济自己亲近的人,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
shān yáo lù yuǎn山遥路远 | 形容路途遥远。 | 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
chǒu shēng yuǎn bō丑声远播 |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
shì yuǎn bù gāo视远步高 | 高视阔步。形容态度傲慢。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 |
quán shēn yuǎn huò全身远祸 | 全:保全。保全自身,远离祸害。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乡,你母女自去全身远祸。” |
nián yān dài yuǎn年湮代远 | 湮:埋没。年代久远。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但是年湮代远,河流业已改道多次,不复是旧日的河道了。”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源远流长 |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
gāo zhān yuǎn zhǔ高瞻远瞩 |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
lù yuǎn tiáo tiáo路远迢迢 | 形容路途遥远。 | 鲁迅《彷徨 孤独者》:“十三大人从寒石山路远迢迢地上城来,问他可有存款,他一声也不响。” |
yǔ jìn zhǐ yuǎn语近指远 | 语言浅近,含意深远。指,本旨。 | 太平天国·汪吉人等《〈钦定军次实录〉序》:“文浅意深,语近指远。” |
rèn zhòng dào yuǎn任重道远 | 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zhì cún gāo yuǎn志存高远 | 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纪虽小,但志存高远,可以料定他长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
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láo shī xí yuǎn劳师袭远 | 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gāo fēi yuǎn jǔ高飞远举 | 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 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
yuǎn zǒu gāo fēi远走高飞 |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
yuǎn jìn chí míng远近驰名 | 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达木汀的毛笔字是远近闻名的。” |
shēn jì yuǎn lǜ深计远虑 | 犹深思远虑。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 |
shén mó yuǎn suàn神谟远算 | 见“神谟庙算”。 | 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臣闻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蒥其钟鼎,摩诃其灵庙,徘徊其册府,皆有神谟远算,深计长虑,以为子孙万世之业。” |
shēn jiàn yuǎn lǜ深见远虑 | 看得深,想得远。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勋臣,颂其德美。” |
zhì yuǎn kǒng ní致远恐泥 |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yuǎn zhǔ gāo zhān远瞩高瞻 | 犹言高瞻远瞩。 |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
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
shēn sī yuǎn lǜ深思远虑 | 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
yuǎn jǐng bù jiě jìn kě远井不解近渴 | 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 | |
mù guāng yuǎn dà目光远大 |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
xǐ shàn yuǎn zuì徙善远罪 | 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
yuān móu yuǎn lüè渊谋远略 | 深谋远略。 | 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渊谋远略,必中事几。”宋·岳飞《奏画守襄阳等郡营田札子》:“陛下渊谋远略,非臣所知。” |
shēn móu yuǎn lüè深谋远略 |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
gāo zhǎng yuǎn zhí高掌远蹠 | 比喻开拓,开辟 | 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
chí gāo wù yuǎn弛高骛远 |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清李渔《闲情偶寄 器玩 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 |
yuǎn shān fú róng远山芙蓉 | 远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脸色像芙蓉花一样美丽。比喻女子貌美。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异史氏曰:‘得远山芙蓉,与共四壁,与以南面王岂易哉?’” |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日近长安远 |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远水不救近火 |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rèn zhòng zhì yuǎn任重至远 | 愿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 《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shì ěr rén yuǎn室迩人远 |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 《诗经 郑风 东门之潬》:“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
yuǎn bù jiàn qīn远不间亲 |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 《管子 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
gāo míng yuǎn shí高明远识 | 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 宋·钱世昭《钱氏私志·蔡鲁公》:“公高明远识,洞鉴古今,知国家之事,必至于斯乎?” |
gāo qíng yuǎn yùn高情远韵 | 见“高情远致”。 | 明·宋濂《答张秀才认诗书》:“独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高情远韵,殆犹大羹充铏,不假盐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
gāo qíng yuǎn zhì高情远致 |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
lǐ xián yuǎn nìng礼贤远佞 | 礼:表示敬意;远:疏远;佞: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敬重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献媚的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 |
yuǎn lǜ shēn móu远虑深谋 | 同“远谋深算”。 |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
gāo fēi yuǎn dùn高飞远遁 |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
yuǎn nián jìn suì远年近岁 | 过去至现在;长期以来。 | 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张郎,将俺那远年近岁欠少我钱钞的文书,都与我搬运将出来,算一算是多少。” |
gāo cái yuǎn shí高才远识 |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
jìn yuè yuǎn lái近悦远来 | 近:指境内;远:指境外。使邻近的人高兴;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后用以形容邻近的人因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也都闻风前来归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
rì mù dào yuǎn日暮道远 | 同“日暮途远”。 | 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 |
gāo fēi yuǎn xiáng高飞远翔 | 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 | 汉 刘向《说苑 尊贤》:“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
shě jìn jí yuǎn舍近即远 | 见“舍近务远”。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杜牧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舍近即远。” |
shēn lǜ yuǎn yì深虑远议 | 虑:思考,考虑。深入细致的思考,从长远计议。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 |
wén fēng yuǎn yáng闻风远扬 | 一听到风声,就逃到远方去。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
yuè jìn lái yuǎn悦近来远 |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
shě jìn móu yuǎn舍近谋远 | 舍:放弃;谋:营求;放弃近的,谋求远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
jìng ér yuǎn zhī敬而远之 |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huái dí fù yuǎn怀敌附远 | 怀:来,使亲近。对敌人采取怀柔政策,使远方之人来归附。 | 汉·贾谊《论积贮疏》:“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
yuǎn shuǐ jiě bù liǎo jìn kě远水解不了近渴 |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 清 曹雪芹《红楼梦》:“这也容易,只是\'远水解不得近渴\'。” |
dì yuǎn shān xiǎn地远山险 | 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
piāo rán yuǎn zhù飘然远翥 | 翥:向高处飞。轻快地向高处飞去。比喻放弃权利之争,远离庸俗的官场。 | 蔡锷《致唐继尧皓电》:“侪辈中果有三数人身先引退,飘然远翥,实足以对于今日号称伟人志士、英雄豪杰一流直接下一针砭,为后来留一榜样。” |
fù zhòng shè yuǎn负重涉远 | 见“负重致远”。 |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 |
tì tīng yuǎn wén逖听远闻 |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唐 姚思廉《梁书 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 |
yuǎn jiàn míng chá远见明察 | 目光远大,看得清楚。形容目光敏锐,见识很广。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
gé gāo yì yuǎn格高意远 | 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 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
yuǎn huái jìn jí远怀近集 | 谓远近的人都来归附。 |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德盛业广则宅心者众,舍瑕录用则远怀近集。” |
táng gāo jí yuǎn堂高级远 | 堂:厅堂;级:台阶。比喻尊卑有定规。 | 《晋书·刘寔传》:“夫堂高级远,主尊相贵。” |
guì yuǎn bǐ jìn贵远鄙近 | 见“贵远贱近”。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香山居士》引宋·蔡宽夫《诗话》:“楚人发语之辞曰羌曰蹇,平语之辞曰些,一经屈宋采用,后世遂为佳句,但世俗常情,不能无贵远鄙近耳。” |
gāo xiáng yuǎn yǐn高翔远引 | 形容避世隐居。 | 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
yù yì shēn yuǎn寓意深远 |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 宋 沈作喆《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tiān cháng dì yuǎn天长地远 | 跟天和地存在的久远。形容时间悠久。 | 宋·苏辙《息壤》:“天长地远莽无极,虽有缺壤谁能皗。” |
shēn tú yuǎn suàn深图远算 | 见“深谋远虑”。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佑景丹等传论》:“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
jí mù yuǎn tiào极目远眺 |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
zòng mù yuǎn wàng纵目远望 | 纵目:放眼远望。放眼向远处眺望。 | 唐·杜甫《登充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
yóu jìn jí yuǎn由近及远 | 从近处到远处。比喻事物的影响逐渐推广,思想认识不断深入。 | |
yuǎn tú cháng lǜ远图长虑 | 图:谋划。长远的谋划知考虑。 | 汉·蔡邕《汉交祉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心耽其荣,体安其玄,远图长虑,用遗旧居。” |
jí mù yuǎn wàng极目远望 | 极:尽。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 三国 魏 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
dēng gāo bì zì bēi,xíng yuǎn bì zì ěr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 卑:低;迩:近。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cháng wǎng yuǎn yǐn长往远引 | 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 | 明 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 |
wéi qī bù yuǎn为期不远 | 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期:预定的日子。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5回:“为期不远,你等着瞧罢。” |
yuǎn jiāo jìn gōng远交近攻 | 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yīn jiàn bù yuǎn殷鉴不远 |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páng sōu yuǎn shào旁蒐远绍 |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同“旁搜远绍”。 | |
páng sōu yuǎn shào旁搜远绍 |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 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
fù zhòng zhì yuǎn负重致远 |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
dào yuàn rì mù道远日暮 | 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 《吴子·料敌》:“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
lù lù yuǎn tīng辘辘远听 | 辘辘:车行的声音。车声越听越远。 | |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 《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
hào gāo wù yuǎn好高骛远 | 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
gōu shēn zhì yuǎn钩深致远 | 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
róu yuǎn néng ěr柔远能迩 | 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谓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 | 《尚书·舜典》:“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云。” |
ěr ān yuǎn zhì迩安远至 |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
yuǎn lái hé shàng hǎo kàn jīng远来和尚好看经 | 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远来和尚好看经。’妹妹们,不可怠慢,快办斋来。” |
gāo dǎo yuǎn yǐn高蹈远引 | 蹈:踩上;引:避开。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况乎以一时之喜怒,以一人之爱憎,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秽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
shě jìn wù yuǎn舍近务远 | 放弃近的,谋求远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 |
shān yáo shuǐ yuǎn山遥水远 | 谓道路遥远。 | 宋·杨无咎《玉抱肚》词:“见也浑闲,堪嗟处、山遥水远,音书也无个。” 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生]娘子,莫不是虑着山遥水远么?[旦]奴不虑山遥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