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远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uī yuǎn shèn zhōng追远慎终 | 犹言慎终追远。 | 《陈书·南康愍王昙郎传》:“夫追远慎终,抑闻前诰。” |
ěr ān yuǎn zhì迩安远至 |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
shēn yóu yuǎn jì深猷远计 | 见“深谋远虑”。 | 明·李东阳《<桃溪杂稿>序》:“先生好古力践,深猷远计,发而为言者,固其所自立也。” |
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
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远水不解近渴 |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 《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bù yuǎn qiān lǐ不远千里 | 不远:不以为远。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yuǎn lǜ shēn jì远虑深计 | 深远的思虑。 | 《晋书·文六王传》:“宜远虑深计,不可专守一志。” |
chí gāo wù yuǎn驰高骛远 | 驰:追驰;骛:从事,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骛远。” |
fù zhòng shè yuǎn负重涉远 | 见“负重致远”。 |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 |
yán jìn zhǐ yuǎn言近旨远 | 旨:题旨;所要表达的意思。言语虽然浅近;含意却很深远。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yuǎn nián jìn rì远年近日 | 见“远年近岁”。 | 元·刘君锡《来生债》楔子:“到家中我将这远年近日欠少我钱钞的文契,我都烧了。”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恰才柳隆卿胡子传把那远年近日欠下我的银子,都对付在你身上,你还我银子来。” |
róu yuǎn huái lái柔远怀来 |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 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
qīn xián yuǎn nìng亲贤远佞 | 佞:巧言谄媚的人。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 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三卷:“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礼勿贱,非义勿行。” |
shān cháng shuǐ yuǎn山长水远 | 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 唐 许浑《寄宋邧》诗:“山长水远无消息,瑶瑟一弹秋月高。” |
yuǎn hài quán shēn远害全身 | 保全自身,远离祸害。 | 《梁书·袁昂传》:“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 |
yuǎn jiàn míng chá远见明察 | 目光远大,看得清楚。形容目光敏锐,见识很广。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
yuǎn qiú qí jì远求骐骥 | 骐骥:良马。到远方去寻求良马。比喻各处访求人材。 | 《晋书·冯跋载记》:“吾远求骐骥,不知近在东邻,何识子之晚也!” |
yuǎn shè chóng yáng远涉重洋 | 重洋:辽阔无边的海洋。远远地渡过海洋。 | 余秋雨《霜冷长河·琉璃》:“她远涉重洋,多方拜师,尽倾资财,遍尝磨难。” |
tì tīng yuǎn wén逖听远闻 |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唐 姚思廉《梁书 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 |
qiān shàn yuǎn zuì迁善远罪 | 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 | 汉·贾谊《治安策》:“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
shēn cáng yuǎn dùn深藏远遁 | 遁:隐去。藏身于深密之处,远远地离开人群。指避世隐居。 | 宋·杨万里《论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天下不许而君许之,君子有深藏远遁,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 |
yuǎn yǐn qū yù远引曲喻 | 喻:譬喻。说话不敢直言,以远离当前的事例来作引证,绕弯子以其他事来打比方。 | 《清史稿·太宗本纪》:“诸臣有艰苦之情,亦据实奏闻。苟不务直言,远引曲喻,剿袭纷然,何益于事?” |
cháng jì yuǎn lǜ长计远虑 | 指长远打算。 | 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子孙长计远虑者,类皆如此。” |
shēn móu yuǎn yóu深谋远猷 | 谋:计划;猷:谋略。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 《晋书·元帝纪》:“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猷,出自胸怀。” |
qīng jǔ yuǎn yóu轻举远游 | 指避世隐居。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慎终追远 |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yuǎn jǐng bù jiě jìn kě远井不解近渴 | 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 | |
gōu shēn zhì yuǎn钩深致远 | 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
gāo qíng yuǎn yùn高情远韵 | 见“高情远致”。 | 明·宋濂《答张秀才认诗书》:“独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高情远韵,殆犹大羹充铏,不假盐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
wén fēng yuǎn yáng闻风远扬 | 一听到风声,就逃到远方去。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
yán wén xíng yuǎn言文行远 |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 明·张溥《〈壬申文选〉序》:“言文行远,国家赖之。”参见“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
cháng wǎng yuǎn yǐn长往远引 | 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 | 明 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 |
dào yuàn rì mù道远日暮 | 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 《吴子·料敌》:“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
zhì yuǎn rèn zhòng致远任重 | 指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常比喻人的才干卓越,可任大事。亦作“任重致远”。 | 《墨子 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
shì ěr rén yuǎn室迩人远 |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 《诗经 郑风 东门之潬》:“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
yù yì shēn yuǎn寓意深远 |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 宋 沈作喆《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shì yuǎn bù gāo视远步高 | 高视阔步。形容态度傲慢。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 |
yuǎn zhì ěr ān远至迩安 | 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 |
dùn shēn yuǎn jì遁身远迹 | 犹言避世隐居。 | 宋·叶適《赵孺人墓铭》:“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穷水绝处,慕王霸、梁鸿夫妇,赓《麦秀》、《五噫》之歌,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 |
rì mù tú yuǎn日暮途远 |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
yuǎn lǜ shēn sī远虑深思 | 深远的思虑。 | 汉·崔寔《政论》:“昔圣王远虑深思,患民情之难防,忧奢淫之害政。” |
táng gāo jí yuǎn堂高级远 | 堂:厅堂;级:台阶。比喻尊卑有定规。 | 《晋书·刘寔传》:“夫堂高级远,主尊相贵。” |
yuǎn qīn bù rú jìn lín远亲不如近邻 | 指远方的亲戚虽然关系密切;但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关系更密切。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我怎敢做的个有口偏无信。” |
yuǎn bù jiàn qīn远不间亲 |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 《管子 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
nián yān dài yuǎn年湮代远 | 湮:埋没。年代久远。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但是年湮代远,河流业已改道多次,不复是旧日的河道了。” |
jìn yuè yuǎn lái近悦远来 | 近:指境内;远:指境外。使邻近的人高兴;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后用以形容邻近的人因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也都闻风前来归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
yuè jìn lái yuǎn悦近来远 |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
yuǎn zài qiān lǐ,jìn zài mù qián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biān cháng jià yuǎn鞭长驾远 | 指路途遥远。 | 清 魏源《严公神道碑铭》:“故自古梁州自为一道……距省会远者或二千里,鞭长驾远,稂莠丰茂。” |
gāo cái yuǎn shí高才远识 |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
wú yuǎn fú jiè无远弗届 | 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 | 《尚书·大雨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
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山高皇帝远 | 指王法管辖不到。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
shān yáo lù yuǎn山遥路远 | 形容路途遥远。 | 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远水救不得近火 |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
huái dí fù yuǎn怀敌附远 | 怀:来,使亲近。对敌人采取怀柔政策,使远方之人来归附。 | 汉·贾谊《论积贮疏》:“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
yuǎn tú cháng lǜ远图长虑 | 图:谋划。长远的谋划知考虑。 | 汉·蔡邕《汉交祉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心耽其荣,体安其玄,远图长虑,用遗旧居。” |
láo shī xí yuǎn劳师袭远 | 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sī shēn yōu yuǎn思深忧远 | 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
móu lǜ shēn yuǎn谋虑深远 | 考虑谋划深远的问题。 | 东汉·班固《汉书·辛庆忌传》:“光禄勋庆忌行义所在,柔毅敦厚,谋虑深远。” |
lǐ xián yuǎn nìng礼贤远佞 | 礼:表示敬意;远:疏远;佞: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敬重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献媚的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 |
liào yuǎn ruò jìn料远若近 | 料:揣度。预料未来的事态发展就像眼前一样清楚。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谋虑渊深,料远若近,视昧而察,筹不虚适。” |
shě jìn jí yuǎn舍近即远 | 见“舍近务远”。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杜牧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舍近即远。” |
yōu shēn sī yuǎn忧深思远 | 深刻忧虑,长远打算。 | 《诗经 唐风 蟋蟀》小序:“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
yuǎn yǐn shēn qián远引深潜 | 引:离开。远远地离开,深深地潜沉。比喻逃离困境。 | 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某昨得罪后,都下沸腾未已,其谤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传之,自念非远引深潜,则不能快仇者之意。” |
guì yuǎn jiàn jìn贵远贱近 | 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 |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源远流长 |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
mù guāng yuǎn dà目光远大 |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
lù yuǎn tiáo tiáo路远迢迢 | 形容路途遥远。 | 鲁迅《彷徨 孤独者》:“十三大人从寒石山路远迢迢地上城来,问他可有存款,他一声也不响。” |
xíng yuǎn zì ěr行远自迩 | 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迩:近。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yuǎn jìn chí míng远近驰名 | 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达木汀的毛笔字是远近闻名的。” |
yuǎn zǒu gāo fēi远走高飞 |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
yóu jìn jí yuǎn由近及远 | 从近处到远处。比喻事物的影响逐渐推广,思想认识不断深入。 | |
rì mù dào yuǎn日暮道远 | 同“日暮途远”。 | 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 |
xíng yuǎn bì zì ěr,dēng gāo bì zì bēi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 自;从;迩:近;卑:低下。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gé gāo yì yuǎn格高意远 | 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 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
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天高皇帝远 |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 元 无名氏《台温处树旗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
shén mó yuǎn suàn神谟远算 | 见“神谟庙算”。 | 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臣闻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蒥其钟鼎,摩诃其灵庙,徘徊其册府,皆有神谟远算,深计长虑,以为子孙万世之业。” |
shēn yuǎn xīn jìn身远心近 | 谓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 晋·干宝《搜神记·紫玉》:“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 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shuǐ jī zé hàn,shǐ jī zé yuǎn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 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旱,通“悍”。比喻因祸致福。 | |
bù yuǎn wàn lǐ不远万里 |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
jìng guǐ shén ér yuǎn zhī敬鬼神而远之 | 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远水不救近火 |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zhì yuǎn kǒng ní致远恐泥 |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shēn jì yuǎn lǜ深计远虑 | 犹深思远虑。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 |
wén fēng yuǎn dùn闻风远遁 | 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
dǔ jìn jǔ juǎn笃近举远 |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cháng suàn yuǎn lüè长算远略 | 犹言深谋远虑。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名将晚谬》:“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
cháng pèi yuǎn yù长辔远御 | 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喻驾驭创作手段从容达到写作的理想境界。 |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 |
shě jìn móu yuǎn舍近谋远 | 舍:放弃;谋:营求;放弃近的,谋求远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
rèn zhòng dào yuǎn任重道远 | 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xíng yuǎn shēng gāo行远升高 |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yuǎn chóu jìn lǜ远愁近虑 | 形容过多的忧虑。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 |
yuán yuǎn gēn shēn源远根深 | 源:水流所从出。水源很远,树根很深。比喻基础牢固。 | 北周·庚信《微调曲》:“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 |
gāo zhān yuǎn zhǔ高瞻远瞩 |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
fù zhòng zhì yuǎn负重致远 |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
yuǎn shān fú róng远山芙蓉 | 远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脸色像芙蓉花一样美丽。比喻女子貌美。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异史氏曰:‘得远山芙蓉,与共四壁,与以南面王岂易哉?’” |
shēn móu yuǎn lǜ深谋远虑 | 深:深入;周详;谋:谋划;计划;远:长远;虑:考虑;打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
gāo shí yuǎn jiàn高识远见 | 见“高见远识”。 | 宋·王楙《野客丛书·王珪母妻识见》:“其高识远见,甚非常人所能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