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上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hè shàng chè xià彻上彻下 | 彻:贯通。贯通上下。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宋 朱熹集注引宋 程颢曰:“夫彻上彻下语。” |
wū shàng wū屋上乌 | 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 《韩诗外传》第三卷:“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 |
shàng bù shǔ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 属:接连。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
zuǐ shàng wú máo,bàn shì bù láo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 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俗语说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冤枉人的了?” |
qí hè shàng yáng骑鹤上扬 | 同“骑鹤上扬州”。 | |
zūn wú èr shàng尊无二上 | ①犹言国无二君。②引申为至高无上。 | 《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qí hè shàng wéi yáng骑鹤上维扬 |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 宋·孙惟信《阮郎归》:“许谁骑鹤上维扬,温柔和醉乡。” |
tài shàng huáng太上皇 | 皇帝之父。比喻实际上掌握权力、自己不出面而操纵别人进行活动的人。 | 《新唐书·突厥传》:“往国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诡而臣之,朕常痛心病首,思一刷耻于天下。” |
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晋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
guān shàng lǚ xià冠上履下 |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 《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
shǐ zài xián shàng矢在弦上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wǎ guàn bù lí jǐng shàng pò瓦罐不离井上破 |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担着风险干事难免会失手。 |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自古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只管做过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luò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一霎也站脚不住。” |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蒸下报 | 泛指乱伦的性行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报,同人道于禽兽;钻穴逾墙,役心机于鬼蜮。” |
qí shàng yáng zhōu hè骑上扬州鹤 |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 |
sāng jiān pú shàng桑间濮上 | 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淫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子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
sǔn shàng yì xià损上益下 | 减少君上的权利以施惠下民。 | 《周易·益》:“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
tǎn shàng tè xià忐上忑下 | 谓心神不定,恐惧不安。 | 《宋元戏文辑佚·张资鸳鸯灯》:“吃了万千控持,谙了无限磨难,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
cháng ān dào shàng长安道上 |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 五代·无名氏《贺圣朝》词:“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 |
qí lǘ yín bà shàng骑驴吟灞上 | 用为苦吟的典故。同“骑驴索句”。 | |
chì bó shàng zhèn赤膊上阵 |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
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sāng shù shàng chū xuè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比喻代人受过。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shù shàng kāi huā树上开花 | “三十六计”之一。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这件事参出去,胡统领一面多少总可以生法,还可以‘树上开花’。” |
bàn shàng bàn xià半上半下 | 指两可之间。 |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
xiàng shàng yī lù向上一路 | 佛教禅宗谓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 | 《碧岩录》第二卷:“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
bù xiāng shàng xià不相上下 |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
fú yáo ér shàng扶摇而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扑苍蝇 | 比喻自己找死。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
gāo pān bù shàng高攀不上 | 不能同等与地位、名誉较自己高的人结交或攀亲。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你们钟府上是做官的仕宦之家,我们做买卖的,恐怕高攀不上吧?” |
gōng nǔ shàng xián,dāo jiàn chū qiào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jìng shàng jiē xià敬上接下 | 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同“敬上爱下”。 | 《隶释 汉金乡长侯成碑》:“安贫乐道,忽于时荣。敬上接下,温故知新。” |
shàng cuàn xià tiào上窜下跳 | 比喻坏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 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
jǐn shàng tiān huā锦上添花 | 在锦锻上面又添小绣花。形容好上加好。 | 宋 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
jié shàng shēng zhī节上生枝 | 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枝节上又生出枝桠。比喻在不应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问题。 | 宋·朱熹《答吕子约书》:“读古人书,直是要虚著心,大著肚,高著眼,方有少分相应,若左遮右拦,前拖后拽,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也无用处也。” |
jú xià shàn shàng居下讪上 | 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 语出《论语 阳货》:“子曰:‘有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
mán shàng qī xià瞒上欺下 | 蒙骗上级,压迫下属和人民。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至今还不能替老百姓想,瞒上欺下,咱简直不是个人啦!”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马上功成 | 指凭武功建国。 | 宋 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
rì shàng sān gān日上三竿 |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 宋 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
líng shàng xià nüè陵上虐下 | 陵:通“凌”,欺侮;虐:残暴,侵害。欺侮在上的人,侵害在下的人。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
chǎn shàng qī xià谄上欺下 | 谄:讨好,奉承;欺:欺压。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 吴祖光《相府门前七品官》:“这位‘相府门前七品官,见他容易见我难’是旧社会里趋炎附势、谄上欺下的典型人物。” |
shàng xià fān téng上下翻腾 | 使上升又落下。 |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
bǎn shàng dìng dīng板上钉钉 |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 王蒙《蝴蝶》:“海云是已经定性、已经作了板上钉钉的正式结论的阶级敌人。” |
gān tóu rí shàng竿头日上 |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 《秉烛谈》:“招贤大师赠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shàng hǎo xià shèn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gān tóu zhí shàng竿头直上 | 比喻进步很快。 | |
jīn kuā líng shàng矜夸凌上 | 矜夸:夸耀自己的长处;凌:欺凌,侵犯。自尊自大,欺凌上级。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孙楚矜夸凌上,陆机犯顺履险。”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fù xià wǎng shàng附下罔上 |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 《汉书·武帝纪》:“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置业恶也。” |
gǔ zú gàn jìn,lì zhēng shàng yóu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 鼓:鼓动,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劲头鼓足,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上梁不正下梁歪 |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 晋 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
chéng shàng qǐ xià承上启下 | 承:承接;启:引出;开始。承接上面的;并引出下面的。多指文章的结构。也泛指把事业或学问接过来传下去。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故君子戒慎”唐 孔颖达疏:“故,承上启下之辞。” |
mǎ shàng qiáng tóu马上墙头 | 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 宋 晁端礼《水龙吟》词:“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
jiá shàng sān máo颊上三毛 | 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
jiá shàng sān háo颊上三毫 | 同“颊上三毛”。 | 清·张岱《右匮书自序》:“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上三毫,则晴中一画。” |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shàng jiāo bù chǎn上交不谄 | 谄:巴结、奉承。与据高位的人交往,不拍马奉承。 |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
jiǎn rén shàng tiān蹇人上天 | 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 典出《后汉书 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器少病蹇。” |
jiá shàng tiān háo颊上添毫 | 颊:面颊;毫:毫毛。给人画像时在脸上添上几根毫毛。比喻文章经润色后更加精采。 | 《晋书 顾恺之传》:“尝图裴楷橡,颊上夹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
zuǐ shàng chūn fēng嘴上春风 | 比喻口头上的关切与安慰或是帮别人说好话 | |
shàng dàng shòu piàn上当受骗 | 因信假为真而被欺骗、吃亏。 | 陆文夫《微弱的光》:“这九年也没有完全浪费,思考了不少问题,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 |
máng shàng jiā máng忙上加忙 | 指人十分繁忙。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9回:“凤姐儿自不必说,忙上加忙。李纨宝钗自然和婶母姊妹叙离别之情。” |
shàng dāng xué guāi上当学乖 | 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 | 《泾谚汇录》:“上当学乖,言吃亏处,即是长见识处也。” |
ài shàng ài xià碍上碍下 | 碍:妨碍。妨碍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 |
shàng bīng fá móu上兵伐谋 |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 |
yáng máo chū zài yáng shēn shàng羊毛出在羊身上 | 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 明 唐顺之《公移 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
fàn shàng zuò luàn犯上作乱 |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zhì gāo wú shàng至高无上 | 形容高于一切。至:最。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
mǎ shàng fáng zi马上房子 | 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 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 登坛口授》:“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 |
tiào yuè zhǐ shàng跳跃纸上 | 活跃地显现在纸上。形容描写生动逼真 | 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其面目精神,跳跃纸上,勃勃欲生,况加以优孟摹拟乎。” |
huǒ shàng jiāo yóu火上浇油 |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也作“火上加油”。 | 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 |
zuò shàng kè座上客 | 座:坐席。指在席上的受主人尊敬的客人,泛指受邀请的客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
xīn bìng hái cóng xīn shàng yī心病还从心上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元·吴昌龄《张天师》:“这的是心病还从心上医。” |
jìng rú shàng bīn敬如上宾 | 上宾:尊贵之客。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 | 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
jiē bù shàng chá接不上茬 | 接不上别人的话头说话,指不能继续下去。 |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xià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比喻心情不安。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 |
yíng tóu gǎn shàng迎头赶上 | 赶上最前头的。 | 瞿秋白《迎头经》:“这样,所谓迎头赶上和勿向后跟,都是不但见于经典而且证诸实验的真理了。” |
shàng tǔ xià xiè上吐下泻 | 呕吐与腹泻。指人患病。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化及见军士焦头烂额,后忽然又上吐下泻,一齐病倒,便放声大哭。” |
shàng màn xià bào上慢下暴 | 谓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 《周易·系辞》:“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
shàng bù dé tái pán上不得台盘 | 台:桌子。比喻不懂礼节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正式的或隆重的场合出现。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台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称肉,乱窜。” |
rén jiān tiān shàng人间天上 |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 唐 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
tóu shàng ān tóu头上安头 | 比喻多余和重复。 | 宋 黄庭坚《拙轩颂》:“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zǔ shàng zhī ròu俎上之肉 | 俎:菜板。菜板上的肉。比喻可以任人宰割。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如令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bǎn shàng zá dīng板上砸钉 | 比喻事情已定,不容变更或说话算数。 | 参见“板上钉钉”。 |
rì gāo rì shàng日高日上 | 一天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向上长。 | 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 |
fā shàng zhǐ guàn发上指冠 |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shàng tiān rù dì上天入地 | 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成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
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马上得天下 | 喻指武功建国。 |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
shàng tuī xià xiè上推下卸 | 把责任推给上级,卸给下级,自己却不负责任。 | |
lài gǒu fú bù shàng qiáng癞狗扶不上墙 | 比喻没出息的人,没办法扶助他长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怨不得俗语说:‘癞狗扶不上墙’的!” |
qiáng tóu mǎ shàng墙头马上 | 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 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更上一层楼 |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 唐 王之涣《登鹳鹤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huǒ shàng tiān yóu火上添油 | 见“火上浇油”。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贾臬台见他顶嘴,如火上添油,那气格外来的大。” |
jiàn lǚ shàng diàn剑履上殿 | 剑:刀剑;履:泛指鞋。古代皇帝允许功臣带刀剑与穿鞋上殿作为恩宠。形容待遇优异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知:晓得,知道。形容学问渊博,无所不至。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
zhōu shàng yì xià诌上抑下 | 谄:讨好,奉承。讨好上司,压制下级。《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 《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蒸蒸日上 | 蒸蒸: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
zhǎng shàng zhēn zhū掌上珍珠 | 比喻极受父母疼爱的子女。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回:“那隐帝顿足捶胸,伤悼不止,就像真的失了无价至宝,掌上珍珠。” |
zhì gāo zhì shàng至高至上 | 至:最。最高,无可再高。 | 茅盾《子夜》:“吴荪甫忍不住笑了。范博文向来的议论——伧俗的布尔乔亚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艺术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