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百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ì tǐ bǎi hái四体百骸 | 见“四肢百骸”。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73回:“胎一成,则四体百骸气随欲至,如珠滚荷盘,如烟含柳缕,无不可到之处也。” |
bǎi qiǎo qiān qióng百巧千穷 |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 宋 陈师道《早起》诗:“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
bǎi nián bú yù百年不遇 | 上百年也碰不到。 |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 |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百思不得其解 |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解:理解。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 | 清 梁启超《论宗教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
yǐ yī fèng bǎi以一奉百 |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 汉 王符《潜夫论 浮侈》:“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
bǎi mì yī shū百密一疏 | 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 清 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
èr bǎi wǔ二百五 |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
bǎi jì qiān xīn百计千心 | 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 明 陆采《明珠记 授计》:“你爹怜母惜,你爹怜母惜,当时许下偕老鸳衾;到如今,用尽了百计千心,只落得泪珠儿罗衫湿浸。” |
yī yán chāo bǎi zǒng一言抄百总 | 抄:包括;百总:全部。一句话包括了全部,再也不改变。指打定了主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
hé mén bǎi kǒu阖门百口 | 指全家所有人。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岐传》:“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 |
bǎi huā qí fàng百花齐放 | 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
bǎi huā qí fàng,bǎi jiā zhēng míng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
bǎi bù dāng yī百不当一 | 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 |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下》:“平易相远,山谷幽涧,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 |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三百六十行 |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 明 无名氏《白兔记 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 |
bǎi zhé bù náo百折不挠 |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bǎi zhǎo náo xīn百爪挠心 | 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4章:“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 |
bǎi zhàn wú qián百战无前 | 所向无敌,形容人英勇善战。 | 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故使三军勇锐,百战无前。” |
bǎi bài bù zhé百败不折 | 折:屈服。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百败而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 |
bǎi cǎo quán yú百草权舆 | 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 《大戴礼记·诰志》第九卷:“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
bǎi chuān cháo hǎi百川朝海 | 众水奔流趋向大海。多比喻无数分散的事物都汇集到一处。 | 汉 焦赣《易林 谦之无妄》:“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虽辽远,无不到者。” |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shéng yī jiè bǎi绳一戒百 | 绳:纠正;戒:警戒。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 元·柯丹丘《荆钗记·遣音》:“依条按法,想绳一戒百谁不怕。” |
bǎi liù yáng jiǔ百六阳九 | 百六:古代认为4617岁为1元,初入元106岁;阳九:106岁中有灾岁9。指灾难年份或厄运。 | 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 |
bǎi huì nán biàn百喙难辩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 |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六回:“此时证据显然,百喙难辩。荣复证成延广罪案十条,每服一事,即授一筹。” |
qiān chuí bǎi liàn千锤百炼 | 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 唐 皮日休《刘枣强碑》:“百锻为字,千炼为句,虽不迫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业。” |
chóu cháng bǎi jié愁肠百结 | 忧愁缠结在肠内。 | 《敦煌变文集 王昭君变文》:“日月无明照覆盆,愁肠百结虚成着。” |
bǎi cí mò biàn百辞莫辩 |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
bǎi shùn bǎi yī百顺百依 | 形容什么都顺从。同“百依百随”。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焦氏]况兼正在妙龄,打扮得如花朵相似,枕席之间,曲意取媚。果然哄得李雄千欢万喜,百顺百依。” |
qiān zāi bǎi nán千灾百难 | 多灾多难。 | 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这个记忆已很值得好好保存起来,作这千灾百难人生的慰藉。” |
qiān xīn bǎi kǔ千辛百苦 | 辛:劳苦。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如今说一个妓家故事,虽比不得李亚仙、梁夫人恁般大才,却也在千辛百苦中熬炼过来,助夫成家。” |
chuí fàn bǎi shì垂范百世 | 垂:流传。范:典范。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 宋·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 |
bǎi nián dà jì百年大计 | 百年:泛指长久;计:策略。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清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
chéng yī jǐng bǎi惩一儆百 | 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
lòu dòng bǎi chū漏洞百出 |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bā chù bǎi jiā罢黜百家 |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
yī chàng bǎi hé一唱百和 | 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 曾朴《孽海花》第35回:“那也是承了乾、嘉极盛之后,不得不另辟蹊径,一唱百和,自然地成了一时风气了。” |
yī qiào tōng,bǎi qiào tōng一窍通,百窍通 | 窍:孔。关键的一窍通了,百窍都通。形容关键的一点明白了,所有的也随之而明白。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 |
chéng yī jiè bǎi惩一戒百 | 见“惩一警百”。 | 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 |
bǎi wàn xióng shī百万雄师 | 雄:威武雄壮;师:军队。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 宋 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
fěng yī quàn bǎi讽一劝百 |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
bǎi fú jù zhēn百福具臻 | 形容各种福运一齐来到。 | 《旧唐书 李藩传》:“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 |
yī chàng bǎi hè一倡百和 | 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 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 胡公去狐》:“夜半,狐鸣后圃中,一倡百和。” |
bā bǎi yīn jiāo八百姻娇 | 姻娇:美女。指美女众多。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他双瞎,便宜的八百姻娇比并他,也未必强如俺娘娘带破赚丹青画。” |
bǎi zǐ qiān hóng百紫千红 | 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 | 宋 王安石《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诗之一:“幕天无日地无尘,百紫千红占得春。”宋 辛弃疾《定风波 赋杜鹃花》词:“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
bǎi lǐ cái百里才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 |
bǎi nián zhī hòu百年之后 | 人的寿命少有超过百岁的;故以百岁为死的代称。死的讳称。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俺女儿百年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 |
bǎi wú shī yī百无失一 | 百: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此地无银三百两 |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 |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
bǎi èr shān chuān百二山川 |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全元散曲 新水令》:“随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点金星瑞云里现。” |
yī xiào bǎi mèi一笑百媚 | 形容美人的笑态。 | 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qiān líng bǎi lì千伶百俐 | 形容非常机灵。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自小服侍小姐,生得千伶百俐,才一十五岁。” |
bǎi wú yī néng百无一能 | 什么都不会做。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
píng mín bǎi xìng平民百姓 | 指普通百姓。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 |
yī chuán shí,shí chuán bǎi一传十,十传百 | 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 宋 陶彀《清异录 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 |
qiān shì bǎi yàng千式百样 | 各种各样。 | |
bǎi shì liú fāng百世流芳 | 美名永传于后世。 | 明 徐霖《绣襦记 逼娃逢迎》:“贱人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烟花寨,休思百世流芳也。” |
jiāo yī shí bǎi教一识百 |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
shì bàn gōng bǎi事半功百 | 同“事半功倍”。 | 清·魏源《道光丙戎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
jiān yī jǐng bǎi歼一警百 | 杀一个人来敬告一批人。 | 清 夏燮《<中西纪事>后序》:“歼一警百,消其观望。” |
hǎi nà bǎi chuān海纳百川 |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
bǎi èr shān hé百二山河 | 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
bǎi èr jīn ōu百二金瓯 |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宁调元《壬子感事》诗之三:“五千貂锦张旗鼓,百二金瓯资栋梁。” |
bǎi líng méi shòu百龄眉寿 | 眉寿:长寿。祝人高寿的颂辞。 | 唐 虞世南《琵琶赋》:“愿百龄兮眉寿,重千金之巧笑。” |
rén bǎi qí shēn人百其身 | 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 《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bǎi shì yī rén百世一人 | 指极难得的人才。 | 宋 苏轼《祭司马君实文》:“百世一人,千载一时,惟时与人,鲜偶常奇。” |
bǎi yàng líng lóng百样玲珑 | 百:多;玲珑:玲珑敏捷。各方面都表现得灵活敏捷。 | 清·洪昇《长生殿·悻恩》:“他情性多骄纵,恃天生百样玲珑。” |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警百 | 警:警戒;警告。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
bǎi sī bù jiě百思不解 |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
bǎi sī mò jiě百思莫解 |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 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
bǎi bān fèng chéng百般奉承 |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 元 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
bǎi dǔ jiē zuò百堵皆作 | 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 《诗经 小雅 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
fù miàn bǎi chéng富面百城 | 形容藏书非常丰富。 | 北齐 魏收《魏书 逸士传 李谧》:“每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遂绝迹下帏,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矣。” |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
yī xiǎng bǎi yìng一响百应 | 应:响应。一有响声,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 |
bǎi yī bǎi shùn百依百顺 | 依:依从;顺:顺从。事事都依从别人。形容一味顺从而不问是非。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
bǎi zhuō qiān chǒu百拙千丑 | 极言拙劣丑陋。 | 宋 晓莹《罗湖野录 辩禅师》:“黄龙鼻下无口,当然所见颟顸,至今百拙千丑。” |
bǎi huì hán yīng百卉含英 | 卉:草的总称;英:花。指各种鲜花同时盛开,万紫千红。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
yī quǎn fèi yǐ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 吠:狗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 | 梁启超《新民说》第九节:“谚曰:‘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悲哉!” |
bǎ wàn mǎi zhái,qiān wàn mǎi lín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 《南史 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
qiān jīn yòng bīng,bǎi jīn qiú jiàn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 |
yī yè fū qī bǎi yè ēn一夜夫妻百夜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 |
duō fāng bǎi jì多方百计 |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 |
qiān mó bǎi shé千磨百折 | 形容受磨难、遭曲折之多。 | 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人怀忠愤,如报私仇,千磨百折,有进无休。” |
qiān fēng bǎi zhàng千峰百嶂 | 形容山峦重迭。 | 宋·陆游《晚泊》:“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
bǎi bù chuān yáng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
bǎi nián dà yè百年大业 | 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要计划或措施。同“百年大计”。 | |
bǎi zhàn bù dài百战不殆 | 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 |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bǎi niǎo cháo fèng百鸟朝凤 |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
bǎi yuē bǎi pàn百约百叛 | 约:约定。多次订约,多次背叛。形容毫无信用。 | 汉·桓宽《盐铁论·和亲》:“反复无信,百约百叛。” |
bǎi kǒu tóng shēng百口同声 |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时已亭午,小珠跌坐坟下,哭个不住。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大众百口同声,小珠方停了哭,谢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秃头家来。” |
rén yī jǐ bǎi人一己百 |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bǎi fèi jù jǔ百废具举 | 指许多被废置的事业都等着兴办。同“百废俱举”。 | 宋 王明清《挥麈录》卷一:“吴明可帅会稽,百废具举,独不传书。” |
yì hū bǎi yìng一呼百应 | 呼:召唤。应:响应。一人发出号召;众人纷纷响应。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应,远近闻名,人人畏惧,是一个公行大盗,通天神棍。”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
bǎi shì dà jí百事大吉 | 指一切顺利;平安无事。 | 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 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
bǎi bù wú qīng dàn百步无轻担 | 担:负担。走长路,再轻的东西都会很重。比喻任重道远。 | 明·张景《飞丸记·交投设械》:“早起跑到日头晏,方知百步无轻担。” |
bǎi nián xié lǎo百年谐老 |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 《全元散曲 集贤宾 皂罗袍》:“美满恩深情厚,原百年谐老,共守白头。” |
bǎi shì wú chéng百事无成 | 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 唐 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
bǎi chéng zhī fù百城之富 | 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 | 语出《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bǎi fèi jù jǔ百废俱举 |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 《续资治通鉴 宋理宗绍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牌手,申严军律……居数月,百废俱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