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百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ǎi fèi jù xīng百废具兴 |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 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建原庙以安祖考,正六宫而修典刑,百废具兴,多士爰集。” |
bǎi bài bù zhé百败不折 | 折:屈服。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百败而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 |
bǎi niǎo cháo fèng百鸟朝凤 |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
bǎi lǜ zǎn xīn百虑攒心 | 各种思虑一齐聚集在心头。 | |
yī liǎo bǎi dàng一了百当 | 指办事妥当、彻底。 | 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
qiān chuāng bǎi kǒng千疮百孔 | 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 清 李渔《意中缘 毒饵》:“虽然得些润笔之资,以助薪水,究竟这千疮百孔,那里补救得来。” |
sì zhī bǎi tǐ四肢百体 | 见“四肢百骸”。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四肢百体一齐往外涨,差一些没把大袄,幸亏是新买的,撑开了绽。” |
yī quǎn fèi yǐ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 吠:狗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 | 梁启超《新民说》第九节:“谚曰:‘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悲哉!” |
yī tōng bǎi tōng一通百通 | 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通:通晓;懂得。 | 明 吴承恩《西游记》:“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习自练,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
bǎi nián hǎo hé百年好合 | 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 《粉妆楼》第一回:“百年和合,千载团圆恭喜!” |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百孔千疮 | 百;千:形容数量多;孔:小洞;窟窿。形容某种事物被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或形容毛病、弊病很多;也作“千疮百孔”。 | 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
qiān mó bǎi shé千磨百折 | 形容受磨难、遭曲折之多。 | 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人怀忠愤,如报私仇,千磨百折,有进无休。” |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当百 |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
bǎi xià bǎi quán百下百全 | 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 | 汉 班固《汉书 冯奉世传》:“以将军材质之美,奋精兵,诛不轨,百下百全之道也。” |
bǎi nián zhī yuē百年之约 | 即婚约。 | 清 李渔《蜃中楼 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年之约,不知可肯俯从。” |
shì bàn gōng bǎi事半功百 | 同“事半功倍”。 | 清·魏源《道光丙戎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
yī rén chuán shí,shí rén chuán bǎi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 指消息由一个人迅速传递开去。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 |
bǎi bù yī shuǎng百不一爽 | 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 《清史稿·戴敦元传》:“至老,或问僻事,指革书案卷,百不一爽。” |
bǎi gǎn jiāo jí百感交集 |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 | 宋 陈亮《龙川集 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
yī hū bǎi nuò一呼百诺 | 诺:答应的声音。一声呼唤就有许多人答应。形容权势显赫;仆从很多。 | 唐 拾得《诗》:“人生浮世中,个个愿富贵;高堂车马多,一呼百诺至。” |
sì tǐ bǎi hái四体百骸 | 见“四肢百骸”。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73回:“胎一成,则四体百骸气随欲至,如珠滚荷盘,如烟含柳缕,无不可到之处也。” |
bā bǎi gū hán八百孤寒 | 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
yī yè fū qī bǎi yè ēn一夜夫妻百夜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 |
shā yī lì bǎi杀一砺百 | 犹言杀一儆百。 | 《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砺百,以清王化。” |
zhèng jīng bā bǎi正经八百 |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 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
bǎi huā qí fàng百花齐放 | 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
yī liǎo bǎi liǎo一了百了 | 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八卷:“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
bǎi chǐ gān tóu百尺竿头 |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 唐 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
bǎi zhàng gān tóu百丈竿头 |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qiān bǔ bǎi nà千补百衲 | 形容衣服很破,补了又补。 | 元·无名氏《醉太平·叹子弟》:“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件千补百衲藏形袄。” |
bǎi nián bú yù百年不遇 | 上百年也碰不到。 |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 |
chuǎn é bǎi chū舛讹百出 | 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 |
qiān bǎi wéi qún千百为群 | 成百上千聚集成群。 |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14卷:“自是以后,千百为群,禁之不能止,为国之蠹甚矣。” |
bǎi kǒu mò biàn百口莫辩 |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 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大虹村》:“细细幻形以挫辱之耳,然自此百口莫辩矣。” |
bǎi huì nán cí百喙难辞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 清 夏燮《中西纪事 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 |
bǎi huì mò biàn百喙莫辩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同“百口莫辩”。 | 宋 陈亮《谢何正言启》:“谤出事情之外,百喙莫辩;变生意料之余,三肱并折。” |
bǎi huì rú yī百喙如一 | 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 清 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
qiān xíng yī mào,bǎi huì yī shēng千形一貌,百喙一声 | 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 | 黄人《<清文汇>序》:“引绳墨,立橅型,如村塾之训蒙,如琐院之课士,俾千形一貌,百喙一声。” |
qiān zī bǎi tài千姿百态 |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 蒋子龙《好景门》:“食客五花八门,论服饰千姿百态,论肤色黄白都有。” |
bǎi zhé bù náo百折不挠 |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bǎi shì liú fēn百世流芬 | 美名永传于后世。同“百世流芳”。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芬。” |
yǐ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以五十步笑百步 | 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bǎi nián dào lǎo百年到老 |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只愿他过了门,两口子和和顺顺的百年到老,我就心安了。” |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 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bǎi sī bù dé qí gù百思不得其故 |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故:原因。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找到其原因。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鸡不代伏,又何以传种至今也。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
qiān chuí bǎi liàn千锤百炼 | 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 唐 皮日休《刘枣强碑》:“百锻为字,千炼为句,虽不迫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业。” |
bǎi bān diāo nàn百般刁难 | 百般:指采取多种手法;刁难;故意给人为难。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 慕湘《晋阳秋》第21章:“一旦检查出贵重的财货,总要百般刁难地盘诘。” |
bǎi bān fèng chéng百般奉承 |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 元 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
bǎi shì liú fāng百世流芳 | 美名永传于后世。 | 明 徐霖《绣襦记 逼娃逢迎》:“贱人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烟花寨,休思百世流芳也。” |
róu cháng bǎi jié柔肠百结 | 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 | 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柳呵!你便柔肠百结,巧计千般,浑身是眼,寻不见花枝儿般美少年。” |
bǎi bì cóng shēng百弊丛生 |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 | 梁启超《政治学学理摭言》:“则以智慧程度未达于大多数,而欲幸福之程度进于大多数,未有不百弊丛生,而贻反对之徒以口实者也。” |
yú bǎi xiá yī瑜百瑕一 | 比喻优点多而缺点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
qiān shì bǎi yàng千式百样 | 各种各样。 |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百炼成钢 | 炼:冶炼。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的、多次的锻炼;使人非常坚强。 | 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
qiān suí bǎi shùn千随百顺 | 随:追随;顺:顺从。形容完全顺随别人,别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 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欲要见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随百顺。” |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hǎi nà bǎi chuān海纳百川 |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
bǎi shì shī百世师 |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 |
bǎi dài wén zōng百代文宗 |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 《晋书 陆机陆云传论》:“远超枚(枚乘)马(司马相如),高蹑王(王粲)刘(刘桢),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
yī xiào bǎi mèi一笑百媚 | 形容美人的笑态。 | 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fěng yī quàn bǎi讽一劝百 |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
quàn bǎi fěng yī劝百讽一 |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可见他们官官相护,这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 |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 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 | 《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存十一于千百 | 指亡多而存少。 | 语出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
bǎi nián zhī hòu百年之后 | 人的寿命少有超过百岁的;故以百岁为死的代称。死的讳称。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俺女儿百年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 |
bǎi wú yī kān百无一堪 | 指百人中无一人能胜任。 | 《旧唐书 郭子仪传》:“盖以六军之兵,素非精练,皆市肆屠沽之人,务挂虚名,苟避征赋,及驱以就战,百无一堪。” |
bǎi fèi bèi jǔ百废备举 | 举:兴办。一切被废置的事情全部都兴办起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 | 明·刘基《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明年六月,百废备举,庙有新室,学有新含。” |
bǎi shì wú chéng百事无成 | 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 唐 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
bǎi guài qiān qí百怪千奇 | 形容花样繁多。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饮馔 蔬食》:“世人制菜之法,可称百怪千奇。自新鲜以至于腌糟酱腊,无一不曲尽奇能,务求至美。” |
bǎi mì yī shū百密一疏 | 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 清 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
yī zhì bǎi lǜ一致百虑 | 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 |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
bǎi fèi dài xīng百废待兴 | 兴:兴办。许多已被废置的事情都需要兴办。形容面临着一场大规模的建设事业;有许多事要做。 | 王颖《海外赤子》:“百废待兴,一下子怎么能抓得过来?” |
chǒu tài bǎi chū丑态百出 | 丑态:丑恶的样子。做出各种各样的丑恶的样子。形容丑恶的表演或丑恶的行为。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们那有甚么心事!不过因明日就要放榜,得失心未免过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丑态百出。” |
bǎi zǐ qiān hóng百紫千红 | 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 | 宋 王安石《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诗之一:“幕天无日地无尘,百紫千红占得春。”宋 辛弃疾《定风波 赋杜鹃花》词:“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五十步笑百步 | 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bǎi zhé bù huí百折不回 |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明史 何腾蛟瞿式耜传论》:“夫节义必穷而后见,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谓百折不回者矣。” |
bǎi nián xié lǎo百年谐老 |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 《全元散曲 集贤宾 皂罗袍》:“美满恩深情厚,原百年谐老,共守白头。” |
bǎi fèi dài jǔ百废待举 | 百废:指各种荒废的事业;举:举办。各种废置的事业都等待重新办起来。 | 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
chéng yī jǐng bǎi惩一警百 |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 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
kuī shè bǎi jiā窥涉百家 | 窥涉:关涉,关系;百家:各种学术流派。指广泛地学习,多方地汲取。 | 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叩贯,不能宙知。” |
yī yán chāo bǎi zǒng一言抄百总 | 抄:包括;百总:全部。一句话包括了全部,再也不改变。指打定了主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警百 | 警:警戒;警告。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
rén yī jǐ bǎi人一己百 |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bǎi yī bǎi shùn百依百顺 | 依:依从;顺:顺从。事事都依从别人。形容一味顺从而不问是非。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
fá yī quàn bǎi罚一劝百 |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 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
bā bǎi yīn jiāo八百姻娇 | 姻娇:美女。指美女众多。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他双瞎,便宜的八百姻娇比并他,也未必强如俺娘娘带破赚丹青画。” |
rén bǎi qí shēn人百其身 | 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 《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shéng yī jiè bǎi绳一戒百 | 绳:纠正;戒:警戒。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 元·柯丹丘《荆钗记·遣音》:“依条按法,想绳一戒百谁不怕。” |
yú lóng bǎi biàn鱼龙百变 |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譬其毫翰,则风雨争飞;论其文采,则鱼龙百变。” |
sì zhī bǎi hái四肢百骸 |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 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四肢与百骸,屈曲如杯锩。” |
bǎi yī bǎi suí百衣百随 |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
duō fāng bǎi jì多方百计 |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 |
sǐ qǐ bǎi lài死乞百赖 | 见“死乞白赖”。 | 梁斌《播火记》:“他只好年有年礼,节有节礼,死乞百赖巴结上冯老兰。” |
jīng shǐ bǎi jiā经史百家 | 经: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家:诸子百家之学。指各方面的学问。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那诗书是本等,就是经史百家,也多涉猎过的。” |
biàn tài běi chū变态百出 |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 《新唐书 艺文志一》:“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
qiān chuāng bǎi yí千疮百痍 | 犹千疮百孔。 | 刘先煌《飞翔吧,上海机床厂》:“‘中农公司’留下的是千疮百痍的烂摊子。” |
bǎi nián shù rén百年树人 | 百年:形容时间长;树:栽培;造就;人:指人才。形容人才的培养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也指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 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