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口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kǒu fèi mù chì口沸目赤 |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言人之非,嗔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
shé xīn fó kǒu蛇心佛口 |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
kǒu zhuì tiān huā口坠天花 | 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熏于大会”。后遂以“口坠天花”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华,同“花”。 | 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熏于大会”。华,同“花”。 |
jīn kǒu mù shé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汉 扬雄《法言 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
kǒu shì xīn fēi口是心非 |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
jiā yǒu qiān kǒu,zhǔ shì yī rén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 家:家庭;主:主持,掌管。每家不论有多少人,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
dù kǒu jié shé杜口结舌 | 犹言杜口吞声。 | 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
tuō jiā dài kǒu拖家带口 | 带着一家大小,指受家属拖累。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金俊武说不定有一点钱,可他拖家带口的,不好为难金家湾的这个强人。” |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空口说白话 | 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 | 《旧唐书 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
kǒu kuài xīn zhí口快心直 |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 清 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
fàn lái zhāng kǒu饭来张口 | 指吃现成饭而不劳动。 | 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 |
nòng kǒu míng shé弄口鸣舌 | 弄口:逞巧辩,搬弄是非;鸣:发声。掉弄口舌。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 | 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弄口鸣舌,只足饰非。” |
xuè kǒu pēn rén血口喷人 | 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或辱骂别人。 | 宋 僧晓莹《罗湖野录》:“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 |
chū kǒu rù ěr出口入耳 |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
wǎng kǒu jiáo shé枉口嚼舌 | 见“枉口拔舌”。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9卷:“我把你这枉口嚼舌的,不要慌!” |
yī kǒu tóng shēng一口同声 | 犹一口同音。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
mó kǒu gāo shé摩口膏舌 |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 汉·王充《论衡·自纪》:“羊胜之徒,摩口膏舌;邹阳自明,入狱复出。” |
xiù kǒu jǐn xīn绣口锦心 |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 唐 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
bān kǒu nòng chún搬口弄唇 | 搬:搬弄;弄:卖弄。指说长道短,挑拔是非或卖弄口才。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
xìn kǒu hú yán信口胡言 | 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
xīn fú kǒu bù fú心服口不服 | 服:信服。心里信服嘴上却不承认。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43回:“老武听了,还有点心服口不服。” |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kǒu ěr bìng zhòng口耳并重 |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 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
wǎng kǒu bá shé枉口拔舌 | 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5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 |
fǎn yǎo yī kǒu反咬一口 |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
wàng kǒu bā shé妄口巴舌 |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 |
yǎng jiā huó kǒu养家活口 | 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那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活口。” |
chán kǒu shuò jīn谗口铄金 | 谗言足以熔化金石。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 |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丁亥,谗口铄金,太行千盘,横起人面。” |
zhé chōng kǒu shé zhī jiān折冲口舌之间 | 折冲: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口舌:争吵。在辩论、争吵中进行外交谈判。 | 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折冲于口舌之间” |
yǒu kǒu wú xíng有口无行 | 有虚言而无德行。 | 《后汉书·史弼传》:“窃闻勃海王悝……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臣。” |
táng shé mì kǒu糖舌蜜口 | 甜言蜜语,说讨人喜欢的动听的话。 | 《群英类选·〈海神记·王诉神〉》:“起初时为闲游,到后来被啜哄,糖舌蜜口随他弄。” |
mì kǒu jiàn fù蜜口剑腹 | 蜜:比喻甘美。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合而为一,其患可胜道哉。” |
tǒng yī kǒu jìng统一口径 | 比喻大家对待问题采取一致的态度。 | 莫应丰《将军吟》第41章:“联合宣传队里头有的工人和战士似乎有话不敢说,都是统一的口径。” |
tàn kǒu ér chū探口而出 | 犹言脱口而出。 | |
wàn kǒu yī cí万口一词 | 比喻意见一致。同“万口一辞”。 |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
suō yī jié kǒu缩衣节口 |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 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 |
suí kǒu luàn shuō随口乱说 | 随便乱说的。 | |
kǒu sì xuán hé口似悬河 | 见“口若悬河”。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口惠而实不至 | 惠:给人以好处;至:到。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
lā jiā dài kǒu拉家带口 | 带着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属的拖累)。 | 苗培时《矿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没法过下去了,拉家带口的,可比不了那些光棍们好混。” |
tán bù róng kǒu谈不容口 | 犹言赞不绝口。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有弘农杨蘧者,曾到岭外,见阳朔、荔浦山水,谈不容口。” |
kǒu mì fù jiàn口蜜腹剑 |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xīn zhí kǒu kuài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
dùn kǒu zhuō sāi顿口拙腮 | 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 |
kǔ kǒu pó xīn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个是老婆心。’” |
duō kǒu ā shī多口阿师 | 指喜欢多话的人。 | 宋·圆悟《碧岩录》卷五:“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 |
mù dāi kǒu zā目呆口咂 | 咂: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声。形容吃惊的样子。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2回:“寨中这些兵卒,多是强盗出身,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 |
qián kǒu jiǎo shé钳口挢舌 | 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 《清史稿·朱琦传》:“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钳口挢舌而莫敢言。” |
chún jiāo kǒu zào唇焦口燥 | 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
kōng kǒu shuō kōng huà空口说空话 | 形容光说不做事,或光说而没有实际行动证明。 | 孙中山《说知难行易》:“你们广西有几百万人,不是几个人能够教得成的,也不是空口说空话可以算得事的。” |
kǒu chū kuáng yán口出狂言 | 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
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
yáng rù hǔ kǒu羊入虎口 | 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
shǐ kǒu jiǎo lài矢口狡赖 | 死也不肯承认。 | |
rú chū yī kǒu如出一口 | 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下》:“问左右,左右言无有,如出一口。” |
dù kǒu guǒ zú杜口裹足 |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
wèi kǒu shèn shì畏口慎事 | 慎:谨慎。说话谨慎,做事小心。 | 宋·苏轼《答吴子野书》:“近日始畏口慎事,虽已迟,犹胜不悛也。” |
yǐ kǒu wèn xīn以口问心 |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
shé jiān kǒu kuài舌尖口快 | 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 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山海也似冤仇,我和他劈什么排,不是我舌尖口快。” |
kǒu tóu chán口头禅 |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 宋 王楙《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
kǒu jiǎo fēng qíng口角风情 | 口头表示的情爱。 | 清·李渔《比目鱼·联班》:“那些用小钱的主子,只还他些口角风情罢了。” |
shí zì lù kǒu十字路口 |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 鲁迅《华盖集 北京通信》:“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站在十字路口。” |
xìng jí kǒu kuài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话就说。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这话也说得是,那么着,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
jīn kǒu yù yán金口玉言 |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
rén duō kǒu zá人多口杂 |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 |
zì tóu hǔ kǒu自投虎口 | 投:进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 |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20回:“这薛刚真正胆大包天,不想生法报仇,反来祭扫铁丘坟,是自投虎口。” |
yǒu kǒu nán yán有口难言 | 言:说。有嘴不能把话说出来。指由于某种原因只能把话藏在心里;不便或不敢说出来。 | 宋 苏轼《醉醒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
shǒu píng jiān kǒu守瓶缄口 | 犹言守口如瓶。谓闭口不言。 | 清·李渔《怜香伴·鞅望》:“你把姻缘簿徼,你把相思帐销,我从今守瓶缄口,免被人嘲。” |
shùn kǒu kāi hé顺口开河 | 犹言信口开河。不假深思,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回:“我原来是私访,为何顺口开河?” |
qiǎo yán lì kǒu巧言利口 |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
kǒu zhū bǐ fá口诛笔伐 | 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 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
kǒu jiǎo shēng fēng口角生风 | 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这样骂人的时候却是口角生风,不再有‘这个是’的打搅了。” |
zhòng kǒu jiāo zàn众口交赞 | 众人交相赞美。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列公,你看只一个长姐儿,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众口交赞,可见‘声气’这途也不可不走的。” |
mù dèng kǒu zhāng目瞪口张 | 同“目瞪口呆”。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
wǎng kǒu kuáng shé枉口诳舌 | 见“枉口拔舌”。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那张氏穿针儿枉口诳舌,陷害无辜。” |
xīn fú kǒu fú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先秦 庄周《庄子 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
huō kǒu jié shé豁口截舌 | 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
jī kǒu niú hòu鸡口牛后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liǎng jiān hé kǒu两肩荷口 | 犹言两个肩膀扛张嘴,比喻只会吃饭不会干事。 | |
kǒu kǒu shēng shēng口口声声 | 不止一次;反反复复地陈述或表白。形容总把某种说法挂在口头上。 | 元 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
niú kǒu zhī xià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
kǔ kǒu zhī yào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
kǒu qīng shé bó口轻舌薄 | 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 《天雨花》第25回:“小小年纪无厚道,口轻舌薄诮谁人?” |
kǒu bù zé yán口不择言 |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 《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
kǒu bù yìng xīn口不应心 | 应:符合。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
qián kǒu jié shé箝口结舌 | 结舌:舌头转不动。闭口不说话。形容不敢讲话 | 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是诏书始于求谏,而终于拒谏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 |
shùn kǒu liū顺口溜 | 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
zhòng kǒu shuò jīn,jī huǐ xiāo gǔ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yǒu kǒu wú xīn有口无心 | 嘴里有啥说啥;心里却没有什么。 | 明 于谦《拟吴侬曲》:“忆郎直忆到如今,谁料思深恋亦深;刻木为鸡啼不得,原来有口却无心。” |
xiāo yīn kōng kǒu哓音瘏口 | 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 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 |
zhé jiǎo zhī kǒu折角之口 | 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 | 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 |
sān jiān qí kǒu三缄其口 |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zhāng kǒu jié shé张口结舌 |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
xián kǒu diàn bèi衔口垫背 | 衔口:给死尸嘴含珍珠等物;垫背:给死尸背上放钱。借指死亡。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凤姐道:‘我又不等着衔口垫背,忙什么呢!’” |
zàn bù jué kǒu赞不绝口 | 赞:称赞;绝:停。不住口地称赞。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
yǎ kǒu wú yán哑口无言 |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
sú yàn kǒu bēi俗谚口碑 | 俗:通俗。谚:谚语。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 |
shā rén miè kǒu杀人灭口 | 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 | 《新唐书·王义方传》:“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 |
tí xīn zài kǒu提心在口 | 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