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意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ì lǎn xīn huī意懒心灰 | 犹心灰意懒。 | 元·乔吉《乔梦符小令·玉交枝·头适二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yì rǎng xīn láo意攘心劳 | 攘:扰乱。思绪不安,心中感动劳累。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 |
ē yì qǔ róng阿意取容 | 阿意:迎合他人的心意;取容:博取别人的欢心。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 《南史 孝义传下 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
yì mǎ xīn yuán意马心猿 |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宋 朱翌《睡轩》:“意马心猿不用忙,睡乡深处解行装。” |
wàn shì rú yì万事如意 | 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顺利。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以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万事如意的。” |
dé yì zhī zuò得意之作 | 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 曹靖华《哪有闲情话年月》:“作者仿佛要为我开小型展览会似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都陈列在我面前了。” |
yì qì zì dé意气自得 | 意气:意态,气概;自得:自觉得意。形容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样子。 | 《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
chèn xīn rú yì称心如意 | 称:符合;称心:符合心愿。完全符合心意。 | 宋 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
chèn xīn mǎn yì称心满意 | 称心如意。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称心满意,就死何恨。” |
kě yǐ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 会:领会,理解。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 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
xīn fán yì luàn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dī qíng qǔ yì低情曲意 | 谓对不住,不得已。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 |
dǎ dìng zhǔ yì打定主意 |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打定主意,就把自己狎妓旷职的缘由,详细叙述,参了一本,果然奉旨革职。” |
chūn yì lán shān春意阑珊 |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 南唐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yì sī yì sī意思意思 | 指略表心意或表面是那么回事。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趟上门来看老伯母,总要意思意思,新茶陈火腿,是我自己的孝敬。” |
dié yì yīng qíng蝶意莺情 | 意:心愿,意向;莺:黄鹂。比喻爱恋春色的情意。 | 明·陈霆《渚山堂词话》第三卷:“蝶意莺情留恋处,还在余花剩柳。” |
háo bù jiè yì毫不介意 | 毫:丝毫;介:进入。丝毫也不往心里去。也作“毫不在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 |
xīn láo yì rǒng心劳意冗 | 同“心劳意攘”。 |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昨夜个愁没乱更长漏永,今日个神恍惚心劳意冗。” |
xiān yì chéng zhǐ先意承旨 |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
xīn fán yì rǒng心烦意冗 | 同“心烦意乱”。 | 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儿呵,暂时间月直年空,好将息你这心烦意冗。” |
yǒu xīn yǒu yì有心有意 | 犹言诚心诚意。 | |
chū qí bù yì,yǎn qí bù bèi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dé yì zhī sè得意之色 | 得意:称心如意。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 鲁迅《书信集·答有恒先生》:“血的游戏已经开头,而角色又是青年,并且有得意之色。” |
chā qiáng rén yì差强人意 | 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
yí qíng qiǎn yì移情遣意 | 变易情志,消遣烦闷。 | 严复《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无经济殊科,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恍迷离,皆足以移情遣意。” |
yì qì xiāng hé意气相合 | 意气:志趣和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诗:“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
zì míng dé yì自鸣得意 |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 |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
chèn xīn xiàng yì趁心像意 | 犹言称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趁:满足,遂。趁,通“称”。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论起吴衙内,只算做半饥半饱,未能趁心像意。” |
yì qì xiāng tóu意气相投 |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sān xīn èr yì三心二意 |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
shí běn shēng yì蚀本生意 | 赔本的买卖。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 |
háo bù zài yì毫不在意 | 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
biàn shēng yì wài变生意外 | 变:变化。指意外发生变故。 | 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枢密赵文正公》:“时甫罹大变,众心未一,事机少忽,变生意外。” |
zhēn xīn shí yì真心实意 | 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形容没有丝毫虚伪。 |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róu qíng mì yì柔情密意 | 谓温柔亲密的情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密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
gāo qíng hòu yì高情厚意 | 指深厚的情谊。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2回:“既承员外高情厚意,待老汉去叫小女出来拜见。” |
yì zài bǐ qián意在笔前 | 亦作“意在笔先”。①谓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 |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
yì qì xiāng dé意气相得 | 形容志趣极其相合。 | 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
xū qíng jiǎ yì虚情假意 | 虚假的情意。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我也见出你那心来了,一味在我面上虚情假意,到老还疼你那正经夫妻。” |
zhī xīn zhī yì知心知意 |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相互关心备至。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如今宝姐姐家去了,连香菱也不能过来,二姐姐又出了门子了,几个知心知意的人都不在一处,弄得这样光景。” |
jiǎ rén jiǎ yì假仁假意 | 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 |
pò wán yì ér破玩意儿 | 低劣的技艺;低劣的对象。 |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他妈的,什么破玩意儿!是人喝的吗?” |
lìng rén mǎn yì令人满意 |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 邓小平《太行区的经济建设》:“合作运动也还不能令人满意。” |
gù rén zhī yì故人之意 | 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
yán bù dǎi yì言不逮意 | 见“言不达意”。 | 宋·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窃恐辞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辄露所见,求益左右。” |
yún qíng yǔ yì云情雨意 | ①云和雨的状态。②指男女欢会之情。 | 宋·袁去华《浣溪沙》词:“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袖间依约去年香。” |
xīn mǎn yì zú心满意足 | 称心如意;非常满足。 | 宋 刘克庄《答欧阳秘书书》:“精义多先儒所未讲,陈言无一字之相袭,虽累数千言,而义理一脉,首尾贯属,读之使人心满意足。” |
xīn huí yì zhuǎn心回意转 |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 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背地里设下机谋,才得他心回意转。” |
qíng yì mián mián情意绵绵 | 情意:对人的感情。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 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
bù yǐ wéi yì不以为意 |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róu qíng mì yì柔情蜜意 | 温柔甜蜜的情意。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蜜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
zhēn qíng shí yì真情实意 | 真实的情意。 | 明·李东阳《求退录·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
xīn huī yì bài心灰意败 | 犹心灰意懒。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 |
dé yì zì míng得意自鸣 | 鸣:表达。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 清·陈琅《玉狮堂传奇·回流记·罢宴》:“笑他井底响繁蛙,得意自鸣,甘居人下。” |
xīn dī yì jǔ心低意沮 | 情绪消极低沉。 | 汉·申屠蟠《为侯氏女玉奏记外黄令》:“今闻玉幽执牢槛,罪名已定,皆心低意沮,怅恨长叹。” |
xīn huī yì lǎn心灰意懒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丧失信心;不图进取。灰:消沉;懒:懈怠。 |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zhǔ qíng zào yì主情造意 | 指为首的、主谋的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 |
zhì jiāo yì mǎn志骄意满 | 形容得意骄傲。 | 《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贲志骄意满,不复顾虑。” |
qiǎn cí lì yì遣词立意 | 同“遣辞措意”。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你这小妮子,学得几时唱,就晓得遣词立意。” |
bàn xīn bàn yì半心半意 | 半:不完全。不充分地或不完全地,不十分热心地,只是敷衍应付。 | 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
diū xīn luò yì丢心落意 | 放心。 | 沙汀《淘金经》:“表婶婶显出一副丢心落意的神情。” |
dé yì wàng quán得意忘筌 | 捕得鱼后;忘了捕鱼的竹器。比喻达到目的之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 |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chūn fēng dé yì春风得意 |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愿望得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和暖的春风使人觉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进士后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后用以称进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谋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欢畅。 |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huī xīn sàng yì灰心丧意 | 犹言灰心丧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凤姐因方才一段话已经灰心丧意,恨娘家不给争气,又兼昨夜园中受了那一惊,也实在没精神。” |
xīn máng yì luàn心忙意乱 | 犹心慌意乱。 | 明·郭勋《英烈传》第21回:“要有心忙意乱光景,倘或迟误,枭首示众。” |
shū bù jìn yì书不尽意 | 犹书不尽言。 | 《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
shén lǐng yì zào神领意造 | 谓用心神领会和创造艺术形象。 | 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 |
shēng yì àng rán生意盎然 |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 |
yì zhōng rén意中人 | 心意相知的友人,后多指心中所眷恋的人。 | 晋·陶潜《示周祖谢三郎》:“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
hóng yì miǎo zhǐ闳意眇指 | 宏大微妙的意旨。 | 《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骋于有亡之际,而陶治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
yì hé qíng tóu意合情投 | 犹情投意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自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 |
mì yì yōu cóng密意幽悰 | 密:亲密;幽:隐蔽;悰:欢乐。深藏内心的亲密的情意和欢乐。 | 元·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助人笑口欢容,几多密意幽悰。” |
hóng yì miào zhǐ闳意妙指 | 见“闳意眇指”。 |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
kōng tán kuài yì空谈快意 | 快意:使内心感到痛快。信口开河地高谈阔论,却不付诸行动,只是为了口头痛快。 | 毛泽东《论持久战》:“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 |
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
yán jiǎn yì gāi言简意该 | 见“言简意赅”。 | 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
yì qì xuān áng意气轩昂 | 精神和气概都很高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我见这人身虽寒俭,意气轩昂,模样又好。” |
diǎn tóu huì yì点头会意 |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 《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wú bèi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shuài xìng rèn yì率性任意 | 率:随顺。随顺其本性,听任其心意。指任着自己的本性做去而不加约束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6卷:“父母怜之,听其率性任意。” |
yì jí xīn máng意急心忙 | 心中着急慌忙。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崇应彪见父亲败走,意急心忙,慌了手脚。” |
ēn duàn yì jué恩断意绝 |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
yì xīng lán shān意兴阑珊 | 阑珊:衰落。将残、将尽的意思。 | 唐·白居易《咏怀》诗:“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笔把看?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
lái qíng qù yì来情去意 | 事情的内容和原因。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当下戴院长与宋公明说罢了来情去意,戴宗、宋江俱各大喜。” |
suí yì yī piē随意一瞥 | 匆匆地一瞥;不完全注意。 | |
měi yì yán nián美意延年 | 对一切乐观的人,能够健康长寿。 | 先秦 荀况《荀子 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
qiǎn cí zào yì遣词造意 | 同“遣辞措意”。 | 吴晗《学习集·葬花诗和<白头吟>》:“虽然文字不同,但遣词造意,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 |
zhēn xīn zhēn yì真心真意 | 犹真心实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 |
xīn mǎn yì dé心满意得 | 心中满足,洋洋得意。 | 茅盾《子夜》六:“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他真感得无地自容。” |
shì chū yì wài事出意外 |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3回:“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命老道来接马。” |
chū dí bù yì出敌不意 | 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让我去,出敌不意,拦腰插一拳,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 |
màn bù jīng yì谩不经意 | 谓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谩,通“漫”。 | 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事疏》:“今谓皇上谩不经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诬皇上邪?” |
cí jiǎn yì zú辞简意足 |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 元·白珽《湛园静语·叶水心》:“如此数卷,辞简意足,一坐骇然。” |
yì qì fēi yáng意气飞扬 | 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0回:“小柳儿唱得声情激越,意气飞扬。” |
qíng tóu yì zuǐ情投意忺 | 同“情投意合”。 | 明·陈铎《锦庭乐·春怨》套曲:“忆王孙,乍交欢,情投意忺,永远效鹣鹣。” |
tián bù wéi yì恬不为意 | 处之泰然,满不在乎。 | 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岂有仁圣在上,群贤并用,而肯恬不为意乎。” |
xiān yì chéng zhǐ先意承指 | 见“先意承志”。 | 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谄之徒也。” |
chū hū yì liào出乎意料 | 指出人意料。 |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
bù huái hào yì不怀好意 | 怀:包藏。没安好心。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qǔ yì fèng yíng曲意奉迎 | 见“曲意逢迎”。 |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虽曲意奉迎,动辄得咎,人咸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