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志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uī zhì qū dào摧志屈道 | 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 《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
rén gè yǒu zhì人各有志 | 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 | 晋 陈寿《三国志 管宁传》:“太祖曰:\'人各有志,出处异趣。\'” |
zhì zhì chéng chéng志志诚诚 | 真心实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于是两个志志诚诚,吃了十来日斋,同到寺里,献此宝镜。” |
zhuàng zhì líng yún壮志凌云 | 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凌:升上)。形容志向十分远大。 | 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
gè cóng qí zhì各从其志 | 从:听任;志:志向。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
zhuān xīn zhì zhì专心致志 |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
lǎo jì fú lì,zhì zài qiān l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骥:骏马,千里马;枥: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xīn qián zhì chéng心虔志诚 | 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
jiàng zhì rǔ shēn降志辱身 | 降:压抑;减损。压抑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指违心地混迹于世俗或委曲求全。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
zhì zú yì mǎn志足意满 | 犹志得意满。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恒公虽然是个英主,却不道剑老无芒,人老无刚,他做了多年的侯伯,志足意满。” |
yàn què qǐ zhī diāo è zhì燕雀岂知雕鹗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 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岂知雕鹗志,顽童不解老仙机。” |
yǒng zhì bù wàng永志不忘 | 永远记住,不遗忘。 | 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
qū shēn rǔ zhì屈身辱志 | 屈:降低。降低自己的人格,改变自己的心志。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 |
jī zhì yǐ méi赍志以没 | 见“赍志而殁”。 | 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
zhuàng zhì nán chóu壮志难酬 | 壮志:宏伟的志向;酬:实现。宏伟的志愿难以实现。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他端的忠直慷概,壮志难酬。” |
zhì tóng qì hé志同气合 |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 |
tuán xīn yī zhì抟心揖志 | 专心一志。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
háo qíng zhuàng zhì豪情壮志 | 豪迈的情怀;远大的志向。 | 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
zhì xiāo nì lǔ志枭逆虏 | 袅:悬头示众,引申为消灭;逆虏:敌人。指立志消灭敌人。 |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zhì mǎn yì dé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阨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lì lìng zhì zào利令志惛 | 见“利令智昏”。 | 《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 |
rén rén zhì shì仁人志士 |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育群物而不倦,有似仁人志士,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 |
dòu zhì áng yáng斗志昂扬 | 斗:泛指做事;昂扬:情绪高涨。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 |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
jì yú zhī zhì觊觎之志 | 觊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指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君多内宠,公子突、公子仪、公子亶三人,皆有觊觎之志。” |
zhì dé yì mǎn志得意满 | 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 |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厄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众志成城 |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bù yǐ cí hài zhì不以辞害志 |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shǐ zhì bù yú矢志不渝 | 表示永远不变心。 | 《晋书 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zhì dà cái shū志大才疏 | 志:抱负;疏:粗疏;薄弱。志向远大;才能不足。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
xián qíng yì zhì闲情逸志 | 同“闲情逸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4回:“要知世间好事甚多,谁有那些闲情逸志去做。” |
zhuān xīn yī zhì专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
bó wén qiáng zhì博闻强志 | 博:广博;闻:传闻;志:记住,记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
xùn zhì shí mǐn逊志时敏 | 谦虚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 《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
yì dé zhì mǎn意得志满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
fēng yún zhī zhì风云之志 | 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 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
ào nì dé zhì傲睨得志 |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
rén qióng zhì duǎn人穷志短 | 穷:困厄;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一回:“所谓人穷志短,我那里敢和他较量,只索避了。” |
lì zhì jié jīng励志竭精 | 指坚定意志,竭尽全力。 | 《汉书·梅福传》:“定以天下布衣励志竭精,以赴延阙。” |
xíng gǔ zhì jīn行古志今 | 按古道行事,为当今服务。谓时异势迁,不可食而不化。 | 《逸周书·常训》:“始之以古,终之以古,行古志今,政之至也。” |
yì mǎn zhì dé意满志得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 清 黄宗羲《进士心友张君墓志铭》:“一第进士,便意满志得,以为读书之事毕矣。” |
jī shān zhī zhì箕山之志 |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
xiāo shén liú zhì销神流志 | 消耗精神,丧失意志。 | 明·杨慎《冶容诲淫》:“女之艳媚,亦令人销神流志。” |
zhì gāo qì yáng志高气扬 | 志气高昂而自得。 | 《史记 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
zhì jiāo qì yíng志骄气盈 | 犹志骄意满。 | 元·杨载《诗法家数·荣遇》:“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 |
bǐ wù cǐ zhì比物此志 |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
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有志不在年高 | 年高:岁数大。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
lí jīng biàn zhì离经辨志 |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
jì zhì shù shì继志述事 | 继:继承;述:陈述。继承先人之志以言事理政。 | 《宣和书谱》第一卷:“一旦用王浚,唾手可行,故天下始一于晋。夫可谓继志述事之主。” |
zhì tóng xīn hé志同心合 |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明·陆采《明珠记·访侠》:“官居台省,曾叨宠幸,只为爱山水窠巢,早离脱仕途坑阱。喜你志同心合,志同心合,果然堪敬!和你结师生,共老林泉下,同期大道成。” |
ān xīn dìng zhì安心定志 | 指安下心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
rén pín zhì duǎn人贫志短 | 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 |
hóng tú dà zhì宏图大志 | 宏伟的计划,远大的志向。 | |
wèi jìng zhī zhì未竟之志 | 没有完成的志向。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
yī piàn zhì chéng一片志诚 | 志诚:心意诚恳。一片诚意。 |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二折:“将一片志诚心写入了冰绡峥,这一篇相思令,寄与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 |
jī zhì ér mò赍志而没 | 赍:怀抱着,带着;殁: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 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
yàn què bù zhī hóng hú zhì燕雀不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乃向其乡人说道:‘我今将为状元,不久便作开国元勋矣!何以贺我?’乡人益非之。刘赞臣叹道:‘此所谓燕雀不知鸿鹄志也。’” |
zhì jiāo yì mǎn志骄意满 | 形容得意骄傲。 | 《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贲志骄意满,不复顾虑。” |
dǎo lì zhī zhì蹈厉之志 | 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 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
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zhì chōng dǒu niú志冲斗牛 | 斗牛:牵牛星与北斗星。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 |
zhì shì rén rén志士仁人 | 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zhōng yān zhī zhì终焉之志 |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 南朝梁 沈约《宋书 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
zhì dà liàng xiǎo志大量小 | 志:志向;量:度量,胸襟。抱负很大,而胸襟狭隘。 | 宋·苏轼《贾谊论》:“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dōng shān zhī zhì东山之志 | 指隐居的念头。 |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有志者事竟成 | 者:人;竟:终于;成:成功。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耿渰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shī zhāng shī zhì失张失志 |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 《清平山堂话本 简贴和尚》:“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 |
qiú zhì dá dào求志达道 |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xīn cún gāo guān,zhì zài jù fù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 存:想念。一心想做高官,大富大贵。 | 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彼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
píng shēng zhī zhì平生之志 | 平生:一生。指一生的志向。 | 唐·杜甫《梦李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
zhǎng tā rén wēi fēng,miè zì jǐ zhì qì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
zhì chōng niú dǒu志冲牛斗 | 牛斗:牵牛星与北斗星。形容人的气势很盛。 | 明·无名氏《赵匡胤打董达》第五折:“三位将军,乃人中豪杰,志冲牛斗,气吐凌云。” |
yǒu zhì jìng chéng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tóng zhì hé dào同志合道 | 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 |
xiōng huái dà zhì胸怀大志 |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bù bá zhī zhì不拔之志 |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lóu yǐ dé zhì蝼蚁得志 | 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比喻小人得志。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
zhì qù bù fán志趣不凡 | 不凡:不寻常,不平凡。志向很不平常。形容超凡。 | 《晋书·阮修传》:“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 |
gān pín shǒu zhì甘贫守志 | 甘:情愿,乐意。甘受贫困,守住志节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奉圣人的命,因为你梁鸿甘贫守志,孟光举案齐眉,着小官亲赍此封丹诏,与他加官赐赏。” |
xīn zhì nán duó心志难夺 | 心志:抱负;夺:强取。形容意志坚定,难以改变。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
yí xíng cáng zhì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
zhì qì líng yún志气凌云 | 凌云:直上云霄。志气直上云霄,形容志向高远、意气豪壮。 |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如今状貌堂堂,威风赳赳,志气凌云。” |
líng xiāo zhī zhì凌霄之志 | 凌霄: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晋书 慕容垂载记》:“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 |
hán xīn xiāo zhì寒心销志 | 亦作“寒心消志”。形容担心忧虑。 | 汉·邹阳《上书吴王》:“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chí zhì yī wú驰志伊吾 | 《后汉书·臧宫传论》:“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于伊吾之北矣。”伊吾,今新疆哈密。后因以“驰志伊吾”表示向往在边塞建功立业。 | 《后汉书·臧宫传论》:“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於伊吾之北矣。” |
yǒu zhì zhī shì有志之士 | 指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
kuài xīn mǎn zhì快心满志 | 见“快心遂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只图一时快心满志,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 |
xǐ xīn gé zhì洗心革志 | 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 《晋书·潘岳传》:“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企,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风,歌来苏之惠。” |
qīng shì sì zhì轻世肆志 | 藐视世俗,放荡心志。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吾与富贵而泏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
líng yún zhī zhì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
zhì lǜ zhōng chún志虑忠纯 | 志虑:意志和心思。指忠心耿耿,坚贞不二。 |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rǎn shén luàn zhì染神乱志 | 谓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笔头虽写得数句诗,所谓本心不正,脉理皆邪,读之将恐染神乱志,非徒无益。’某佩服其言。” |
yī rén lì zhì,wàn fū mò duó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 形容志向坚定,别人很难改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
shì wú èr zhì誓无二志 | 二志:二心。立誓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 |
míng míng zhī zhì冥冥之志 | 冥冥:专默精诚。专默精诚的意志。形容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
tuán xīn yī zhì抟心壹志 | 见“抟心揖志”。 | 清·曾国藩《湘乡县宾兴堂记》:“入无仰事俯畜之累,出无金尽裘敝可怜之色,抟心壹志,以道于君子之道。” |
qiān lǐ zhī zhì千里之志 | 远大的志向。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长利》:“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德不盛,义不大则不至其郊。” |
shī yǐ dào zhì诗以道志 | 志:志向,意志。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27年》:“伯有将为戳矣,诗以道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幸而后亡。” |
bó xué dǔ zhì博学笃志 | 博:广;笃志:志向专一。广泛学习,意志坚定。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