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望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něi piǎo xiāng wàng馁殍相望 | 馁殍:饿死的人;相望:相互连接。形容饿死的人非常多。 | 唐·陆贽《请减京东……粮事宜状》:“烟火殆绝,都市之内,馁殍相望。” |
quán zhòng wàng chóng权重望崇 | 权力大而威望高。 |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莫我若也。” |
rù jǐng wàng tiān入井望天 | 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qì yǔ wàng zhī跂予望之 | 跂:抬起。抬起脚跟远望。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 |
wàng kōng zhuō yǐng望空捉影 |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只凭数句之话,望空捉影,以陷臣罪。” |
shī ēn wàng bào施恩望报 | 施:给予;报:报答。给予人恩惠,期望得到报答。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不望报的这个脾气闹的!” |
dài pén wàng tiān戴盆望天 | 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
kū miáo wàng yǔ枯苗望雨 | 形容殷切盼望。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寡君望蹇先生之临,如枯苗望雨。” |
wàng méi zhǐ kě望梅止渴 |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wàng fēng bǔ yǐng望风捕影 | 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 |
jí mù sì wàng极目四望 | 极:尽;极目:用尽目力远望。指尽眼力所及眺望四方。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 |
shǒu qiū zhī wàng首丘之望 |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 | 宋·苏轼《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复首丘之望。” |
sǎo mù wàng sàng扫墓望丧 | 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语本《汉书 酷吏传 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 | 语出《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 |
wàng chén bēn kuì望尘奔溃 | 亦作“望尘奔北”。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 | 《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监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
wàng yún zhī qíng望云之情 |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wàng fēng chéng zhǐ望风承旨 | 见“望风希指”。 | 《晋书·石崇传》:“骏戚属尊重,权势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 |
yī wàng ér zhī一望而知 | 一看就明白。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
wàng wén wèn qiē望闻问切 |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 《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
yī wàng wú yín一望无垠 | 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 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普照着一望无垠的原野。” |
xiǎng wàng fēng cǎi想望风采 | 想望:仰慕。风采:风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
wàng zǐ chéng lóng望子成龙 |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龙,一会想送他上英国,一会又想送他上美国。” |
wàng ér shēng wèi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dào jìn xiāng wàng道殣相望 | 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 《左传·昭公二年》:“宫室兹侈,道殣相望。” 汉·刘向《新序·善谋下》:“相攻击十年,兵凋民劳,百姓空虚,道殣想望,槥车相属,寇盗满山,天下摇动。” |
dé bó wàng qiǎn德薄望浅 | 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品德低下,名望轻微。 | |
zhān fēng wàng qì占风望气 | 察看风向云气。亦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 | 明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壬辰以外察原任去官,四君者……真实可惜;其它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
áng shǒu wàng tiān昂首望天 | 昂首:抬起头。仰着头看天。形容态度十分傲慢;眼光向上;不深入基层或做事脱离实际;也作“昂首天外”。 | 清 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
yǐ lǘ wàng qiē倚闾望切 | 闾:古代里巷的门。靠在里巷的门口向远处殷切地望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心情十分殷切。亦作“倚闾而望”、“倚门而望”、“倚门倚闾”、“倚门之望”、“倚门而望”、“倚闾之思”。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亲老多病,倚闾望切,屡屡寄信前来叫卑职回去。” |
bēi guān shī wàng悲观失望 | 对世事怀有丧失信心消极的看法。 |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我们决不悲观失望,我们是乐观的。” |
dài mǎ wàng běi代马望北 |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 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望穿秋水 |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dé zūn wàng zhòng德尊望重 | 见“德高望重”。 | 《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献上良马,以备驱驰之用。” |
wàng fēng ér zǒu望风而走 | 听到风声或看到踪迹,马上逃遁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54回:“今又不能尽力拒敌,反是望风而走。” |
chí huí guān wàng迟回观望 | 同“迟疑观望”。 | 《清史稿·李森先传》:“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
qí gǔ xiāng wàng旗鼓相望 | 望:向远看。队伍很长,旗帜和战鼓前后相接,威武雄壮。 | 《魏书·苻坚传》:“坚南伐司马昌明,戎卒六七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
dé lóng wàng zūn德隆望尊 | 见“德隆望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
wàng xìng zhān pú望杏瞻蒲 | 杏:杏花;蒲:菖蒲。指按时令劝勉耕种。 | 南朝·陈·徐陵《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望杏敦耕,瞻蒲劝穑。” |
yī wàng wú biān一望无边 | 见“一望无际”。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阳湖旁边的一座大山上,太阳刚刚出来,把一望无边的湖水照得金光闪闪。” |
wàng xiù xī xīn望岫息心 | 见“望峰息心”。 | 《南史·何点传》:“豫章王嶷命驾造点,点从后门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吾当望岫息心。’” |
wàng biǎo zhī lǐ望表知里 | 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 | 唐·杨炯《从甥梁锜墓志铭》:“穆天子羽陵之籍,莫不因条报叶,望表知里。” |
dōng guān xī wàng东观西望 | 向四周张望,察看动静。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6卷:“张公也慌张了,东观西望,恐怕有人撞见。” |
qǐ ér wàng guī企而望归 | 企:踮起脚后跟。踮起脚后跟盼望归来。形容殷切地期望。 |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 |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可望而不可即 |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 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
wàng fēng wǎ jiě望风瓦解 | 刚看到敌方的影子就溃不成军。形容军旅不堪一击。 | 《周书·辛昂传》:“贼既不以为虞,谓有大军赴救,于是望风瓦解,郡境获宁。” |
yǐn jǐng ér wàng引颈而望 | 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73首:“枚喜跃不已,学闲鸥引颈而望。” |
wàng chén bù shēng望尘僄声 | 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且闾阎凡品,何独识哉?苟望尘僄声而已矣。” |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这山望着那山高 |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 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
zhì hù zhān wàng陟岵瞻望 |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 《诗经 魏风 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
dà yǒu xī wàng大有希望 | 指做成某事或实现某种愿望的可能性很大。 |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我想他觉得坏,只怕倒合了那些大考官的胃口,倒大有希望哩!” |
wēi wàng sù zhù威望素着 | 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着:明显。一向很有威望。 | 《宋史 宗泽传》:“泽威望素着,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
qí rú shuò wàng耆儒硕望 | 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 《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
zhòng wàng gāo míng重望高名 | 拥有崇高的名望。 |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台省互改》:“唯顾泾阳宪臣以铨郎救辛总宪外谪,后再入吏部,最为创见,然重望高名,终不得志而去。” |
dōng xiàng ér wàng,bù jiàn xī qiáng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 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 《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
wàng yǐng chuāi qíng望影揣情 | 谓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 |
gōng gāo wàng zhòng功高望重 | 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 | 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
xiǎng wàng fēng gài想望风概 | 想望:仰慕;风概:节操。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 元·揭傒斯《与萧维斗书》:“天下之士,莫不想望风概,咨嗟叹息曰:‘萧公真贤矣哉。’” |
dà shī rén wàng大失人望 | 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 《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wàng héng duì yǔ望衡对宇 | 门户相对;可以互相望见。形容彼此住得很近。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 |
ruì cuò wàng jué锐挫望绝 | 谓受挫而希望破灭。 | 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前戈矛,后邪许,得险即守,寸步而前,而后苗锐挫望绝,薪烬焰息,堤塞水止。” |
wàng fēng pū yǐng望风扑影 |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
jí mù yuǎn wàng极目远望 | 极:尽。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 三国 魏 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
hài shǐ xiāng wàng亥豕相望 | 指文字讹错很多。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一》:“吴兴凌氏诸刻,急于成书射利,又悭于倩人编摩,其间亥豕相望,何怪其然?” |
mén lǘ zhī wàng门闾之望 | 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
guān wàng bù qián观望不前 |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 《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
yù wàng suǒ guī誉望所归 | 誉:名誉;望:声望;归:归向。指声誉所托为众人所敬仰。 | 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卢钦兼掌,誉望所归,元集兹日。” |
wàng mén tóu zhǐ望门投止 |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
chí yí guān wàng迟疑观望 | 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 清·李渔《比目鱼·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该速速抽身,为什么还要迟疑观望?” |
wàng qiū xiān líng望秋先零 |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 晋 顾恺之《家传》:“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 |
jí mù jiǒng wàng极目迥望 | 极:尽;迥:远。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
dé gāo wàng zhòng德高望重 |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
shēn fú zhòng wàng深孚众望 | 孚:为人所信服。在群众中很有威望。 | 清·刘坤一《提臣应行陛见暂请展缓折》:“该提督老于戎事,忠爱性成……深孚众望,其朴城忠厚,早在圣明洞鉴之中。” |
wàng yáng jīng tàn望洋惊叹 | 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 | 清·杭世骏《<李太白全集>序》:“书来质余,方望洋惊叹,五体投地,而敢以一言半句相益乎!” |
wàng yáng ér tàn望洋而叹 | 见“望洋而叹”。 | 明·唐顺之《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叹,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
wàng chén bēn běi望尘奔北 | 见“望尘奔溃”。 |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望尘奔北,闻敌失魄。” |
pái huái guān wàng徘徊观望 | 徘徊:来回地行走。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 |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
chū rén wàng wài出人望外 | 犹出人意表。 | 宋·叶適《高夫人墓志铭》:“每族里计较家事,极为退懦卑约,示若无有,人或颇忽易,逮其一旦张丰大,出人望外数等,人皆惊不意,以为何术能然,直以为勉强然尔;至其久无不然。” |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可望而不可及 | 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郭沫若《月蚀》:“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传达到我耳里来了!” |
wàng fēng ér kuì望风而溃 | 溃:散,溃逃。刚看到敌方的影子就溃不成军。形容军旅不堪一击。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西川自唐刘辟构逆后,久无干戈,人不习战。每岁诸道差兵屯戍大渡河,蛮旗才举,望风而溃。” |
wàng chén zhuī jì望尘追迹 | 比喻赶上别人的前进速度。 |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其时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学术工艺,几与近代之欧美并驾齐驱,其进步之速,大非秦汉以后所能望尘追迹也。” |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项背相望 | 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 |
dé bó wàng qīng德薄望轻 | 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德行不足,声望低微。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玄宗》:“大义不可易,显道不可诬,苟且因仍,无能改者,不容终隐于人心,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 |
dōng suō xī wàng东睃西望 | 同“东张西望”。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程相公此时两只眼睛不够使的,正在东睃西望,又听得那为吆喝:‘吃酪罢!好干酪哇!’” |
dōng qiáo xī wàng东瞧西望 | 指到处乱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
wàng qí xiàng bèi望其项背 | 见“望其肩项”。 | 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
dà xǐ guò wàng大喜过望 | 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dà hàn wàng yún大旱望云 |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zhǐ kě wàng méi止渴望梅 | 见“止渴思梅”。 | 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 |
wú wàng zhī fú毋望之福 | 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福”。 | 《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
wàng chén mí jí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
wàng méi gé lǎo望梅阁老 | 喻徒有虚名之官。 | 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
yáo yáo zài wàng遥遥在望 | 在望:在望中;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
dà shī suǒ wàng大失所望 |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huò lǒng wàng shǔ获陇望蜀 | 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 《后汉书 岑彭传》载:东汉初年,隗器和公孙述分别割据于陇、蜀两地,光武帝刘秀使岑彭等率军攻打隗器所占的西城、上邽两地,并在给岑彭的信中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
wàng yǎn yù chuān望眼欲穿 |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远处看;眼:眼睛;欲:将要;穿:破。 | 明 西湖居士《明月环 诘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
wàng qí jiān xiàng望其肩项 | 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 | 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议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
wú wàng zhī huò毋望之祸 | 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祸”。 | 《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
wàng chén mò jí望尘莫及 |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
yǐ lǘ ér wàng倚闾而望 | 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
dé lóng wàng zhòng德隆望重 | 犹言德高望重。 |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dé gāo wàng zūn德高望尊 | 道德高,声望高。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
zhòng wàng yōu guī众望攸归 | 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晋书 解系阎鼎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