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ǎo shì tiān qiān好事天悭见“好事多悭”。元·关汉卿《青杏子·离情》曲:“常言道好事天悭。美姻缘他娘间阻,生拆散鸾交凤友。”
ē zūn shì guì阿尊事贵阿:曲从,迎合;尊、贵:地位官爵高的权贵。指迎合与侍奉权贵。东汉 班固《汉书 楚元王传》:“以不能阿尊事贵,孤特寡助,抑厌遂退,卒不克明。”
kuài rén kuài shì快人快事爽快人办爽快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附各本序跋题辞〈陈序〉》:“维时雪停段君,踊跃付梓,快人快事,其有古人不见我之思乎?”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lín shì ér jù临事而惧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形容无耻到极点。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xiāo yáo shì wài逍遥事外①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②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鲁迅《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biàn yí cóng shì便宜从事便宜:方便合适。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yì wén suǒ shì逸闻琐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语出《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shì jí wú jūn zǐ事急无君子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清 钱彩《说岳全传》:“邦杰道:‘好一匹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无君子,只得借他来骑骑。’”
xún xìn nào shì寻衅闹事衅:事端。寻找嫌隙,挑起事端。
yǎng shì tiān chù仰事俛畜见“仰事俯畜”。
dāng jiā lì shì当家立事主持家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一回:“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shí shǎo shì fán食少事繁见“食少事烦”。《晋书·宣帝纪》:“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dà shì bù hú tú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宋史·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shà yǒu jiè shì煞有介事真像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宋 陆九渊《语录下》:“先生曰:‘某何尝不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hǎo shì duō qiān好事多悭犹言好事多磨。元·贯云石《一枝花·离闷》套曲:“常言道好事多悭,陡恁的千难万难。”
rén shì bù xǐng人事不醒见“人事不省”。杨朔《晚凉天》:“有一位同志,是渔船救起来的,三天三夜人事不醒。”
lǎo bù xiǎo shì老不晓事年老而不明白事理。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植益内不自安”注:“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zāo shì zhì yí遭事制宜犹言因事制宜。《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世俗岁殊,时变日化,遭事制宜,因时而移,旧之非者,何可放焉!”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贵人多忘事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以嘲讽人健忘。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jiàn jī xíng shì见机行事机:时机;行事:办事。看准时机立即办事。《周易 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zhǐ gù jiān shì指顾间事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这时奉系军阀老巢的攻破,郭部亦操左券,只是指顾间事了。”
jiǎ mén jiǎ shì假门假事做得像真的一样。曹禺《日出》第二幕:“我的女儿好咬文嚼字,信耶稣,好办个慈善事业,有点假门假事的。”
xū yìng gù shì虚应故事照例应付,敷衍了事。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无有敢肆欺于圣鉴之所不及而虚应故事者矣。”
hào guǎn xián shì好管闲事对别人的事表现出不应有的好奇。茅盾《谈月亮》:“什么都是我好管闲事闹出来的。”
shì qí shì chǔ事齐事楚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孟子·梁惠王下》:“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gōng chéng shì lì功成事立成:成功。建立了功绩,事业有成就。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王传》:“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shě běn shì mò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gōng shì gōng bàn公事公办公家事按公家规定来办;不徇私情;不讲情面。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2回:“卑职也知道罪无可逭,所以带印在此,情愿纳还此职,只求大帅把这件事公事公办。”
gài guān shì yǐ盖棺事已盖:遮盖;已:停止。人死了,事情才算完结。泛指终身坚持或追求某种事业。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wàn shì jù xiū万事俱休休:罢休,完结。一切都完了。形容悲观失望到极点。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昨日春今日秋,过中年万事俱休,空枉了堆金北斗。”
bài shì yǒu yú,chéng shì bù zú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茅盾《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rén shì bù zhī人事不知见“人事不省”。《红楼梦》第一二○回:“宝钗哭得人事不知。”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有志者事竟成者:人;竟:终于;成:成功。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耿渰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shì chū bù yì事出不意意:猜想。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二卷:“京以攸被诏同至,乃置酒留贯,攸亦预焉。京以事出不意,一时失措。”
yí shì wú gōng疑事无功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战国·卫·商鞅《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bǎi nián hǎo shì百年好事指婚姻喜事。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我与你姐姐百年好事,千金重担只在此两件上面了!万望龙香姐竭力周全,讨个回音则个。”
fēng liú yǎ shì风流雅事雅:风雅。风雅而有情趣的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jiàn gōng lì shì建功立事犹“建功立业”。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书》:“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心则幕之。”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shì kuān zé yuán事宽则圆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闻达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难取他,只是攻击得紧,他必死命相拒。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rě shì shēng fēi惹事生非招惹是非,引起争端。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shì bì gōng qīn事必躬亲凡事一定亲自处理。形容办事认真。唐 张九龄《谢赐大麦面状》:“伏以周人之礼,唯有籍田,汉氏之荐,但闻时果,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勤俭于生人,事必躬亲,动合天德。”
dà shì huà xiǎo,xiǎo shì huà w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化:变。经过妥善处理,将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变成没事,息事宁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方是兴旺之家。”
shì chū wú nài事出无奈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同窗友认假作真》:“而今我们匆匆进京去了,心下如割,却是事出无奈。”
zhāng huáng qí shì张皇其事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宋史 张庄传》:“祖道及庄擅兴师旅,启衅邀功,妄言诸蛮效顺,纳款得地。当时柄臣揽为绥抚四夷之功。奏贺行赏,张皇其事。自昔欺君,无大于此。”
dà shì pū zhāng大事铺张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ruò wú qí shì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xīn shì zhòng zhòng心事重重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chūn shì lán shān春事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元·方伯成《端正好·忆别》套曲:“柳絮绵花飘瓣,又一番春事阑珊。”
rén fú yú shì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xún shì kǎo yán询事考言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尚书·尧典》:“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
xíng suǒ wú shì行所无事行:行动。行动上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似的。形容临危不惧,态度镇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不怕!他要告,先拿他们办了再说……’万太尊说罢,行所无事。”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xù jiǔ zī shì酗酒滋事喝醉酒寻衅生事者。
bù jīng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ěng yī shì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红楼梦》第四五回:“你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shěng shì níng rén省事宁人省:减少;宁:平安,安定。减少事务,使人安宁清·王士禛《居易录谈》上卷:“‘锦缆无劳列画艘,轻桡白爱倚船窗,勤民不惮周行远,早又观看向浙江。’此事尤可仰见省事宁人之意。”
jūn fǎ cóng shì军法从事按照军法严办。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敢有趁灌犯法,辄以军法从事。”
zhèng zhòng qí shì郑重其事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yí xíng wú mí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shì wú dà xiǎo事无大小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文选 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清 洪昇《长生殿 贿权》:“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临阵偶然失利,情有可原。”
shì guò jìng qiān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境:情况;迁:变动。清 颐琐《黄绣球》:“如此歇了好几日,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zhēn rén zhēn shì真人真事生活中的实际人和实际事。冰心《关于男人》:“这里记下的都是真人真事,也许都是凡人小事。”
duàn shì yǐ lǐ断事以理断:判断;理:道理。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shì wǎng rì qiān事往日迁谓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guó shì duō jiān国事多艰国家连续出现重大事故。形容国家局势不安定。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迩者获罪于天,国事多艰,以致胡马长驱,干戈鼎沸。”
méi shì zhǎo shì没事找事指故意找借口滋事。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3章:“我是在没事找事做啊!”
yí xíng wú ché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战国·卫·商鞅《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xíng suí shì qiān行随事迁行:做事。做事要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明·李贽《焚书·先行录序》:“故行随事迁,则言焉人殊,安得据往行以为典要,守前言以效尾生耶?”
zuò shī shì jī坐失事机同“坐失机宜”。王闿运《丁锐义传》:“坐失事机,谁执其咎。”
yù chéng qí shì玉成其事玉成:成全,内含客气的意思。成全那件事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其事,请以白璧二双,黄金百镒为献。”
bào bīng gōng shì报冰公事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wán shì dà jí完事大吉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庐隐《东京小品》:“用肥皂乱擦了一遍,又跳到池子里洗了洗,就算完事大吉。”
kāi mén qī jiàn shì开门七件事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清·李渔《无声戏》第八回:“开门七件事,件件不须钱买,取之宫中而有余。”
gāo zhěn wú shì高枕无事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宋·杨亿《论灵州事宜》:“度令分守边郡,贼迁可以计日成擒,朝廷可以高枕无事矣。”
yán shì ruò shén言事若神言:说。预言事情像神仙一样灵验。唐·皇甫氏《原化记·郗鉴》:“老先生又归室,闭其门,蛪习《易》逾年,而日晓占候布卦,言事若神。”
hǎo shì duō fáng好事多妨妨:阻碍。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经历许多波折。元·吴弘道《梅花引》曲:“惊魂未定,好事多妨,堪伤。”
jí shì qióng lǐ即事穷理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清·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
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上门。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dù jué rén shì杜绝人事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旧五代史·晋书·史圭传》:“圭出为贝州刺史,未几罢免,退归常山。由是闭门杜绝人事,虽亲戚故人造者不见其面。”
chéng shì bù shuō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论语 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tōng gōng yì shì通工易事见“通功易事”。清·魏源《默觚·治篇》:“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
piàn wén zhī shì片文只事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轶事。《宋书·志序》:“司马迁制一家之言,始区别名题,至乎礼仪刑政,有所不尽,乃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片文只事,鸿纤备举。”
sī shì tǐ dà斯事体大斯:此;体:体制,规模。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xī shì níng rén息事宁人息:平息;宁:安定。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
xiàng shà yǒu jiè shì像煞有介事指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鲁迅《二心集 再来一条“顺”的翻译》:“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中国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党’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说得像煞有介事,于是中国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
guài shì duō duō怪事咄咄同“咄咄怪事”。
rě shì zhāo fēi惹事招非引起麻烦之事。同“惹是招非”。元 无名氏《东平府》第一折:“哎,徐宁紧紧相随,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非。”
yīn shì zhì yí因事制宜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根据不同的事情,制定适宜的措施。西汉 班固《汉书 韦贤传》:“明王之御世也,遭时为法,因事制宜。”
suí shì zhì yí随事制宜根据事实,采取适当措施。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七:“如道之正体,却一定于此,而随事制宜,自莫不当。”
jué rén shì绝人事不与亲朋交往。
shì huǒ zhòu lóng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chǒu shì wài yáng丑事外扬不光彩、见不得人的事在外面到处传扬。
tiān dào rén shì天道人事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清·郑板桥《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嗟呼!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ǎo yī sh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zhāo shì rě fēi招事惹非见“招是惹非”。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五回:“少年骄惰放肆……将来招事惹非,败坏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