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95 个鼎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ú yóu fèi dǐng鱼游沸鼎 | 见“鱼游沸鼎”。 | 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
míng zhōng liè dǐng鸣钟列鼎 |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
wèn dǐng qīng zhòng问鼎轻重 | 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 《左传 宣公三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
kuāng dǐng jiě yí匡鼎解颐 |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 |
dāo jù dǐng huò刀锯鼎镬 | 刀、锯: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镬:古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种酷刑。 |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又,《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赞》:“丽生自匿监门,待主然后出,犹不免鼎镬。” |
sān zú dǐng lì三足鼎立 |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
wèn dǐng zhōng yuán问鼎中原 |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
jiǔ dǐng yī sī九鼎一丝 | 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 明 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
sān fēn dǐng zú三分鼎足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dǐng xīn gé gù鼎新革故 | 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掉旧的,建立拳的。 | 《周易 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
jìn dǐng yī luán禁鼎一脔 |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 明沈鲤《<张太岳集>序》:“嗟乎,斯亦禁鼎一脔,尝者可以知其味已。” |
dǐng zú zhī shì鼎足之势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
dǐng dǐng yǒu míng鼎鼎有名 | 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 宋 陆游《岁晚书怀》:“残岁堂堂去,新春鼎鼎来。” |
dǐng shé lán fù鼎折餗覆 | 见“鼎折覆餗”。 | 参见“鼎折覆餗”。 |
sì hǎi dǐng fèi四海鼎沸 |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
dǐng chēng yǒu ěr鼎铛有耳 |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
shāng yí xià dǐng商彝夏鼎 |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 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
dǐng fēn sān zú鼎分三足 | 见“鼎足三分”。 | 《水浒传》第二十回:“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
zhōng míng dǐng liè钟鸣鼎列 | 见“钟鸣鼎重”。 | 清·曹寅《题铜官秋色图》:“都尉起家勋戚,钟鸣鼎列,极福终其身。” |
zhōng míng dǐng zhòng钟鸣鼎重 | 谓官高位重。 | 明·唐顺之《章孺人传》:“徒苟且富贵,即钟鸣鼎重,亦何足道。” |
shēng gē dǐng fèi笙歌鼎沸 |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 | 宋·吴自牧《梦粱录·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
gé gù dǐng xīn革故鼎新 |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革:改革。故:旧的。 | 《周易 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
zhòng yīn liè dǐng重裀列鼎 | 喻指生活富贵,位居高官。 | 元·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忒心偏,觑重裀列鼎不值钱,把黄齑淡饭相留恋,要彻老终年。” |
jī zhōng dǐng shí击钟鼎食 | 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三国·魏·嵇康《卜疑》:“宁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脔美色乎?” |
dǐng nai diào hé鼎鼐调和 |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 |
mù yàn dǐng yú幕燕鼎鱼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
wǎ guān zhuàn dǐng瓦棺篆鼎 | 瓦棺:古代陶土葬具;篆鼎:铸有篆文的鼎器。泛指古董文物。 | 唐·杜牧《李贺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九鼎不足为重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 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
cháng dǐng yī luán尝鼎一脔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
jǔ dǐng jué bìn举鼎绝膑 |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
zhōng dǐng shān lín钟鼎山林 | 比喻富贵和隐逸。 | 宋·辛弃疾《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词:“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
sān shēng wǔ dǐng三牲五鼎 |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 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
zhōng dǐng rén jiā钟鼎人家 | 见“钟鼎之家”。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 |
chūn qiū dǐng shèng春秋鼎盛 | 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 汉 贾谊《新书 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
piàn yán jiǔ dǐng片言九鼎 |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 |
jǔ dǐng bá shān举鼎拔山 |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
bá shān jǔ dǐng拔山举鼎 |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
yī dài dǐng chén一代鼎臣 | 见“一代宗臣”。 | 《南史·丘灵鞠传》:“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复为覆餗sù。” |
jī zhōng chén dǐng击钟陈鼎 |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 《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
dǐng zú ér jū鼎足而居 |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dǐng lì xiàng zhù鼎力相助 | 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5章:“对于石云彪一类人物,理应鼎力相助。” |
fù héng jù dǐng负衡据鼎 | 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周振甫注:“负衡据鼎,指处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
dǐng huò dāo jù鼎镬刀锯 | 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 |
míng zhōng shí dǐng鸣钟食鼎 | 见“鸣钟列鼎”。 |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
dǐng chéng lóng qù鼎成龙去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
lì néng gāng dǐng力能扛鼎 |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jǔ dǐng jué dòu举鼎绝脰 | 举:抬起;绝:折断;脰:颈项。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比喻力小不能胜任。 |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
dà pēng wǔ dǐng大烹五鼎 | 烹:烧煮;五鼎:古代士大夫祭祀用的祭品。指吃饭食物精美。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一回:“就使住的是深居九重,吃的是大烹五鼎,看来似是快乐无比的,却是心窝儿里头常做个天人的战场。” |
dǐng shí míng zhōng鼎食鸣锺 | 见“鼎食鸣钟”。 | |
dǐng shí míng zhōng鼎食鸣钟 | 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 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 |
dǐng shé fù yǎn鼎折覆餗 |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 《周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
dǐng zú ér lì鼎足而立 |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
hǎi nèi dǐng fèi海内鼎沸 | 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后汉书 袁术传》:“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何如?” |
gāng dǐng bá shān扛鼎拔山 |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 《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liè dǐng ér shí列鼎而食 |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 《孔子家语 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
sān fēn dǐng lì三分鼎立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 《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
guā fēn dǐng zhì瓜分鼎峙 | 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 《新唐书 李轨传》:“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 |
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鼎成龙升 | 见“鼎成龙去”。 |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
fén xiāng liè dǐng焚香列鼎 | 焚:烧;列:罗列;鼎:古代炊具。点燃名贵的香,摆满丰盛的菜肴,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 明·汤显祖《牡丹亭·劝农》:“焚香列鼎奉君王,馔玉炊金饱即妨。” |
rén shēng dǐng fèi人声鼎沸 |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
niú dǐng pēng jī牛鼎烹鸡 |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 《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
jiǔ dǐng dà lǚ九鼎大吕 |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wǔ dǐng wàn zhōng五鼎万钟 | 指高官厚禄。 | 明·宋濂《永思堂记》:“如羊之跪乳,鸟之反哺,其乐将矢谁,视五鼎万钟若不能过之。” |
dǐng zú sān fēn鼎足三分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bá shān gāng dǐng拔山扛鼎 |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yí dǐng guī zhāng彝鼎圭璋 | 比喻典雅出众。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大家围着一看,只见状元清华丰采,榜眼凝重安详;到了那个探花,说甚么潘安般貌,子建般才,只他那气宇轩昂之中不露一些纨袴,温文儒雅之内不粘一点寒酸。真真是彝鼎圭璋,熙朝人瑞。” |
dǐng huò rú yí鼎镬如饴 | 饴:麦芽糖,糖浆。受酷刑像吃糖一样。形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 宋·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
tiáo hé dǐng nài调和鼎鼐 |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 《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
rǎn zhǐ yú dǐng染指于鼎 |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 《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
gé jiù dǐng xīn革旧鼎新 | 同“革故鼎新”。 | 明·李贽《代深有告文》之二:“切以诵经者,所以明心见性,礼忏者,所以革旧鼎新。” |
zhōng míng dǐng shí钟鸣鼎食 | 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豪华、排场。钟鸣:吃饭时敲钟;鼎食:列鼎而食。 | 唐 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dǐng yú mù yàn鼎鱼幕燕 | 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 南朝 梁 萧统《文选 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
yī yán jiǔ dǐng一言九鼎 |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káng dǐng biàn niú扛鼎抃牛 | 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
dǐng zú ér sān鼎足而三 |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
dà míng dǐng dǐng大名鼎鼎 |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
tiān xià dǐng fèi天下鼎沸 |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里的水沸腾。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 |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由是天下鼎沸,奸凶并争。” |
qún qíng dǐng fèi群情鼎沸 | 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忽遘此变,群情鼎沸,副总统及各督军、省长,驰电督责。” |
yú yóu fèi dǐng,yàn cháo fēi mù鱼游沸鼎,燕巢飞幕 | 沸:开水;鼎:古代锅类器皿;巢:筑巢。鱼在开水锅里游,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方当系颈蛮邸,悬首稿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
fù dǐng zhī yuàn负鼎之愿 | 鼎:古代立国的重器。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
dǐng yù guī fú鼎玉龟符 |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 清·叶廷琯《海录碎事·帝王上》:“干戈揖让取之也殊途,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 |
qián tú wèn dǐng潜图问鼎 | 问鼎:询问鼎的大小轻重,比喻篡夺。比喻企图暗中篡夺。 | 南朝·齐·武帝《诛张敬儿诏》:“假托妖巫,用相震惑,妄设征祥,潜图问鼎。” |
liè dǐng chóng yīn列鼎重裀 | 列:排列,罗列;鼎:古代炊具;裀:垫子,褥子。列鼎而食,重裀而卧。吃得好,睡得舒适。形容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他他他只将那会谄谀的着列鼎重裀、害忠良的便加官请俸。” |
hán niú zhī dǐng函牛之鼎 | 函:包含,包容。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形容气势宏大。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不敢入。” |
dǐng dǐng dà míng鼎鼎大名 | 鼎鼎:名声盛大的样子。很大的名气。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八:“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只拿着一本《左传事纬》照本宣科。” |
zhōng dǐng zhī jiā钟鼎之家 | 富贵宦达之家。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
shāng yí zhōu dǐng商彝周鼎 |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 明 沈榜《宛署杂记 古墨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旷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 |
shé dǐng fù zú折鼎覆餗 | 见“折足覆餗”。 | 《南史·张弘策传》:“拓怯而无断,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餗,忮踵可待。” |
xià dǐng shāng yí夏鼎商彝 |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 元汤式《一枝花 赠王马杓》套曲:“纵然道夏鼎商彝休将做宝贝啶,也不似他情忺。” |
lóng qù dǐng hú龙去鼎湖 | 指帝王去世。 |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
yán zhòng jiǔ dǐng言重九鼎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
dǐng chēng yù shí鼎铛玉石 | 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 唐 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dǐng shí zhōng míng鼎食钟鸣 |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 《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 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zhù dǐng xiàng wù铸鼎象物 | 鼎:古代炊器,三足两耳,也指传国重器。禹收集九州金属而铸成的九鼎之上所铸各种物品图像。称颂君王有德。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
dǐng hú lóng qù鼎湖龙去 | 同“鼎成龙去”。 | 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