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遗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í yīn yú yùn遗音余韵 | 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 《宣和书谱 皇象》:“则又见其遗音余韵,得之于笔墨外也。” |
yí xiū yú liè遗休余烈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同“遗芳余烈”。 | 宋 欧阳修《尊皇太后册文》:“洪惟有宋,受命造邦,百年四圣,而小子获承之,以继我仁考之遗休余烈。” |
gǔ zhī yí zhí古之遗直 | 遗直:指人很耿直,有古人的遗风。指能够体现古人遗风的人。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丰减。” |
yí zān zhuì xì遗簪坠舄 | 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 | |
wáng shǐ yí zú亡矢遗镞 | 损失箭和箭头。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 | 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bào lù wú yí暴露无遗 |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
liú fēng yí zhú流风遗躅 | 流风:遗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和陈迹。 | 金·蔡松年《雨中花》词序:“方今天壤间,盖第一胜绝之境,有意十筑于斯,雅咏玄虚,不谈世事,起其流风遗躅。” |
qì zhì yí shēn弃智遗身 | 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 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
fù mǔ yí tǐ父母遗体 | 人是父母所生,指自己的身体。 |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fù lù yí jiāo覆鹿遗蕉 | 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 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罗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遗蕉,亡猿灾木。” |
yí huò wú qióng遗祸无穷 | 谓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 宋·张元幹《跋〈了堂先生文集〉》:“已而子婿兄弟表里祖述,遗祸无穷。” |
yí hài wú qióng遗害无穷 | 留下无穷的祸患。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1回:“可见为人切忌不可取那娼妇,不止丧了家私,还要污了名节,遗害无穷。” |
sǎo dì wú yí扫地无遗 | 见“扫地无余”。 | 《晋书·惠帝纪》:“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 |
yí xùn yú fēng遗训余风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 《宋书 明帝纪论》:“圣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称先王,盖由遗训余风,足以贻之来世也。” |
chǔ gōng yí yǐng楚弓遗影 | 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 | 《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yí huá fǎn zhì遗华反质 | 谓舍弃浮华而返归朴质。 | 《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做诗〉》:“颓纲既振,品物咸秩。神道见素,遗华反质。”李善注:“华谓采章,质谓淳朴也。遗,弃也。” |
cè wú yí suàn策无遗算 | 策:计谋,策划;算:计划,筹谋。所出的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 《北齐书 幼主纪》:“以策无遗算,乃益骄纵。” |
suàn wú yí cè算无遗策 | 算:计划;遗策:失算。形容策划精密准确,从来没有失算。 | 《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 |
yí ěr duò zān遗珥堕簪 | 见“遗簪堕珥”。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清晓,侍婢不惜千金,相呼斗百草。遗珥堕簪,蹙着秋千,不禁笑语声高。” |
zōu lǔ yí fēng邹鲁遗风 | 邹、鲁:孔子是鲁人,孟子是邹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指孔孟留下来的儒家风气。 | 《梁书·羊侃传》:“高祖览曰:吾闻仁者有勇,今见勇者有仁,可谓邹鲁遗风,英贤不绝。” |
xiǎo xué ér dà yí小学而大遗 | 小:指不知句读;大:指不解疑难问题;而:转折连词,可是;遗:弃。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yí niè yú liè遗孽馀烈 | 指遗留下来的残馀势力。 | |
yí shēng zhuì xù遗声坠绪 | 指行将绝灭的诗歌创作传统。 | 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我朝唯纳兰公子,深入北宋唐奥。遗声坠绪,二百年后,乃为足下拾得,是何神术,钦佩钦佩!” |
liú fēng yí jì流风遗迹 | 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陈迹。亦作“流风遗躅”。 | 宋·苏轼《黄州快哉亭记》:“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
yí fēng yú sú遗风馀俗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 |
zhì rén yí wù至人遗物 | 至人:思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舍弃财物。 | 汉·贾谊《鹏鸟赋》:“至人遗物,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好恶积意。” |
yí zān bì lǚ遗簪弊履 | 同“遗簪坠屦”。 | 《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 |
yí shěn dà fāng遗哂大方 | 见“遗笑大方”。 | 《鼓掌绝尘》第二回:“杜先生笑道:‘恐拙句遗哂大方。’” |
yí xùn yú fēng遗训馀风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 |
yí hún wáng pò遗魂亡魄 | 谓抛弃思虑,停止精神活动。 |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遗魂亡魄,休精息神。” |
yí fēng yú zé遗风馀泽 |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 |
yí qǐn zǎi huái遗寝载怀 | 谓心有所念而寝不安席。 | 唐·李元成《应贤良方正科对策》:“且犹郡邑公选,岩穴敷求,遗寝载怀,比岁临问,伫经术以佐职,相艺能以建官,则古之坐明堂,议衢室,安可以俦清问之深也。” |
nìng yí wù làn宁遗勿滥 | 宁:宁可;遗:遗漏;勿:不要;滥:过多。宁愿遗漏,也不要降低标准,一味求多。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阅起文来岂有不宁遗勿滥之理。” |
bǔ quē shí yí补阙拾遗 |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晋书 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 |
yě wú yí cái野无遗才 | 见“野无遗贤”。 | 《魏书·阳尼传》:“举贤良,黜不肖,使野无遗才,朝无素餐。” |
yí fēn yú róng遗芬余荣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 《宋书 礼志三》:“爰洎姬汉,风流尚存,遗芬余荣,绵映纪纬。” |
liú fēng yí yùn流风遗韵 | 流风:遗风。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 |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正是在吴起、商鞅等实行变法的流风遗韵中长大的。” |
yí shì dú lì遗世独立 |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 宋 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jù xì wú yí巨细无遗 | 大的小的都没有遗漏。 | 冯骥才、李定兴《义和拳》:“然后急不可待地像倒水一般,把所知道的一切,巨细无遗地告诉给刘黑塔他们。” |
shǎng bù yí jiàn赏不遗贱 | 赏:赏赐,奖赏;贱:地位卑微。奖赏不要遗漏地位卑微的人。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不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 |
móu wú yí cè谋无遗策 | 谓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形容谋划周密。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 |
fàng hǔ yí huàn放虎遗患 |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 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 |
yí chòu wàn dài遗臭万代 | 同“遗臭万载”。 | 唐·高適《后汉贼臣董卓庙议》:“母妻屠戮,种族无留,悬首燃脐,遗臭万代。” |
yí ēn yú liè遗恩余烈 | 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 | 《后汉书 王昌刘永传论》:“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恩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 |
jǔ wú yí cè举无遗策 | 举:提出;策: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 《淮南子·主术训》:“万举而无遗策矣。” |
bù yí yú lì不遗馀力 |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 《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yí dé xiū liè遗德休烈 | 见“遗德馀烈”。 | 宋·王珪《赐韩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断来章批答》:“朕蒙遗德休烈,既已布泽四海之遐,矧定策禁中,以安社稷,褒功赋爵,庸敢后乎!” |
bù yí jù xì不遗巨细 | 连极细小处也不放过。 | 廖仲恺《答胡适井田书》:“可见先生对一个问题不肯苟且的态度,不遗巨细的精神。真是佩服。” |
yí xíng wàng xìng遗形忘性 | 见“遗形藏志”。 |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
yí huì yú zé遗惠余泽 | 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 | 《晋书 挚虞传》:“前乙巳赦书,远称先帝遗惠余泽,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 |
yí fēng yú sú遗风余俗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 汉 贾谊《治安策》:“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 |
yí luò shì shì遗落世事 | 谓遗忘弃置世俗之事。 | 《晋书·阮籍传》:“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
yí fēng yú xiàng遗风馀象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 |
yí hèn zhōng tiān遗恨终天 | 谓终身感到悔恨。 | 佩蘅子《吴江雪》第十六回:“则我之身虽死犹幸,他日殉节,庶有名目。但恐辱抹爹娘,害他涉险,计不出此,遗恨终天矣!” |
yí zān zhuì lǚ遗簪坠履 | 见“遗簪坠屦”。 | 《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
jiào lèi wú yí噍类无遗 | 噍类:指活着的人;遗:遗留。没剩下活着的人。 | 南朝·梁·任昉《策梁公九锡文》:“含冤抱痛,噍类靡余。” |
yí zān qì xì遗簪弃舄 | 见“遗簪坠舄”。 | |
dào bù jǔ yí道不举遗 | 同“道不拾遗”。 | 《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
duàn jiǎn yí biān断简遗编 | 简:古时用以书写的竹片。编:穿简的皮条。指残缺不全的古籍。 | 唐 陆龟蒙《药名离合夏日即事三首》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 |
xiān jiè bù yí纤介不遗 | 纤:细小;遗:遗漏。一点儿都没有遗漏。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纪》:“取唐以来至于吾宋诗颂铭赞,奇编奥录,穷力讨论,纤介不遗。” |
yí shì bá sú遗世拔俗 | 见“遗世越俗”。 | 明·张居正《与司成马孟河书》:“夫遗世拔俗者,逸民之所操;明道济物者,大贤之宏量也。” |
yí fēng gǔ dào遗风古道 | 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 清 元祚《从安节宓草昆仲乞写鹤舟图》诗:“水田茆屋莫愁村,别有遗风古道存。” |
yí zān jué yīng遗簪绝缨 | 指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 | 《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另见《韩诗外传》卷七,王后所绝缨之事。后合二事为“遗簪绝缨”。 |
yí zān zhuì jù遗簪坠屦 | 遗:遗失;坠:掉落;屦: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 | 《北史 韦瓊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
xiān xī wú yí纤悉无遗 | 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一点都没有遗漏。 | 唐 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牛僧孺神道碑铭序》:“自婴疾至于捐馆,谈笑语言,宴居自若,口占理命,纤悉无遗。” |
yí shì yuè sú遗世越俗 | 超脱世俗。 | 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 |
yí fēng yú jiào遗风余教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 宋 叶適《金坛县重建学记》:“京口常为江南必争之地,其人以智诈勇力擅名于时,而古人遗风余教无闻焉,何也?” |
yí yīn yú yùn遗音馀韵 | 前人作品的馀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 |
lù wú shí yí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
yě méi yí xián野没遗贤 | 见“野无遗贤”。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 |
yí fēng yí zé遗风遗泽 | 泽:德泽。前人遗留下来的良好习气和恩泽。 | 宋·苏轼《母聂氏温国太夫人外制》:“慈和严翼以成其子,使朕得名世之士,以济艰难,其遗风遗泽盖有存者。” |
yí xíng cáng zhì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
chú jí yí lèi除疾遗类 | 遗:留下。类:种。只治表面的病,又留下了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 | |
liú fēng yí zé流风遗泽 | 流风:遗风;泽:恩泽。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和德泽。 | 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太祖经始大基,流风遗泽,所被者远,五圣遵业至今,百有二十余年。” |
liú fāng yí chòu流芳遗臭 | 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 |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闺鉴图说践》:“流芳遗臭,断非凡庸卑陋所能为,况事而未定。” |
yí shēng yú jià遗声余价 | 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名实》:“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 |
yí fēng yú yùn遗风余韵 |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 | 《朱子全书 治道一》:“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于一时,而其遗风余韵,犹有称思于后世者也。” |
yí jì tán xū遗迹谈虚 | 谓舍弃根据而空谈玄虚。 | 宋·程大昌《〈演繁露〉序》:“然有退之(韩愈)之学则可,无退之之学而遗迹谈虚,恐援据所及,金根金银或相贸易,并可赧矣。” |
yí fēng yú zé遗风余泽 |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 《宣和书谱 张彦远》:“此其遗风余泽,沾馥后人者特非一日。” |
yǎng hǔ zì yí huàn养虎自遗患 |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
bù yí yú lì不遗余力 |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yī lǎn wú yí一览无遗 | 览:看。遗:遗漏。一眼望去,一切事情都看到了,无一遗漏。亦作“一览无余”。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
yí wén yì shì遗闻逸事 | 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 |
bō è yí chòu播恶遗臭 | 播:传播。传播恶事,遗留臭闻。 | 宋·陆九渊《与黄循中书》:“其在高位者,适足以播恶遗臭,贻君子监戒而已。” |
yí ěr zhuì zān遗珥坠簪 | 见“遗簪堕珥”。 | 清·洪昇《长生殿·禊游》:“朱论,碾破芳堤,遗珥坠簪,落花相衬。” |
yí zān zhuì ěr遗簪坠珥 | 见“遗簪堕珥”。 | 宋·柳永《木兰花》词:“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坠珥,珠翠纵横。” |
wú fù jié yí无复孑遗 | 孑遗:遗留,余剩。没有再剩下什么。 | 前蜀·牛峤《灵怪录·居延部落主》:“周岁无复孑遗,水银后亦失所在。” |
jiān fù wú yí兼覆无遗 | 兼:同时;兼覆:天覆盖万物,比喻恩泽广大;无遗:没有遗漏。指恩泽广大,无所遗漏。 |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 |
yí wén yì shì遗文轶事 | 遗文:前人流传下来的诗文;轶事:逸事。流传在外而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 宋·朱熹《监潭州南岳庙刘君墓志铭》:“搜集先世遗文轶事,纤悉无遗。” |
yí zhū qì bì遗珠弃璧 | 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 宋·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 |
jǔ rú hóng máo,qǔ rú shí yí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
dùn shì yí róng遁世遗荣 | 谓避世隐居而抛弃荣华富贵。 | 晋·慧远《答何镇南书》:“是故遁世遗荣,反俗而动。” |
móu wú yí ér谋无遗谞 | 遗谞:才智不足之处。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形容计谋周密,十分稳妥。 | 晋·陆机《辩士论》:“骆统、刘基强谏以补过,谋无遗谞,举不失策。” |
yí fēng yú liè遗风余烈 | 遗风:前人遗留下来的风尚。余烈:前人的功业。前人流传下来的功业和风尚。亦作“余业遗烈”、“遗风余韵”。 | 《汉书·礼乐志》:“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晋书·刘颂传》:“如或当身之政,遗风余烈不及后嗣。” |
yí shēng yú jià遗声馀价 | 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 |
xué wú suǒ yí学无所遗 | 遗:遗漏。形容学识渊博,无所不知。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
yí wù shí xīn遗物识心 | 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 晋·陆机《赠冯文罴迁丘令》:“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 |
yí fēng yú liè遗风馀烈 | 前人留传的风教和业迹。 | |
yí huì yú zé遗惠馀泽 | 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 | |
yí biān jué jiǎn遗编绝简 | 同“遗编断简”。 | 唐·怀素《自叙》:“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