稊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稊tí(ㄊ一ˊ)
⒈ 稗子一类的草,子实像糜子:“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⒉ 杨柳新长出的嫩芽:“枯杨生稊。”
统一码
稊字UNICODE编码U+7A0A,10进制: 31242,UTF-32: 00007A0A,UTF-8: E7 A8 8A。
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文
darnels, tares※ 稊的意思、基本解释,稊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稊【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題。《說文》本作蕛。蕛苵也。从艸,稊聲。《郭璞曰》似,布地生穢草也。今文作稊。《爾雅翼》稊有米而細。《莊子·秋水篇》稊米之在太倉。《註》稊米,小米。李云:草也,似。
又通作荑。《易·大過》枯楊生稊。《王弼註》楊之秀也。《鄭註》作荑,木更生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蕛【卷一】【艸部】
蕛苵也。从艸稊聲。大兮切
说文解字注
(蕛)蕛苵也。見釋艸。郭云。蕛似稗。布地生。邵氏晉涵云。孟子之荑稗、莊子之?稗皆是也。从艸。梯聲。按今本篆作蕛。稊聲。從禾。考禾部無稊字。則稊聲乃梯聲之誤。蕛乃?之誤。大兮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