垔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垔yīn(一ㄣ)
⒈ 古同“陻”,堵塞。
统一码
垔字UNICODE编码U+5794,10进制: 22420,UTF-32: 00005794,UTF-8: E5 9E 94。
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文
to restrain; to dam a stream and change its direction; a mound※ 垔的意思、基本解释,垔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堙【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類篇》同垔,塞也。《左傳·襄六年》晏弱城東陽而遂圍萊。甲寅,堙之環城,傅于堞。
又土山也。《公羊傳·宣十五年》(於是使司馬)子反乗堙而窺宋城。
又距堙,登城之具也。《孫武子攻城篇》攻城之法,修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註》謂踊土稍高,而前以傅其城也。
又叶烏前切,音湮。《陸機·弔蔡邕文》彼洪川之方割,豈一墤之所堙。故尼父之惠訓,智必愚而後賢。
又與陻通。互詳陻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垔【卷十三】【土部】
塞也。《尚書》曰:“鯀垔洪水。”从土西聲。,古文垔。於眞切〖注〗,古文垔。
说文解字注
(垔)也。按此字古書多作堙、作陻。眞字乃廢矣。左傳井堙木刊服注、周語墮高堙庳韋注皆同此。从土。㢴聲。於眞切。古音在十三部。商書曰。大徐尙書曰、小徐書曰皆誤。鯀垔洪水。周書鴻範文。左傳與許例云商書。
(陻)垔或从。
()古文垔如此。上从古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