穄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穄jì(ㄐ一ˋ)
⒈ 〔穄子〕一年生草本植物。亦称“糜子”。
统一码
穄字UNICODE编码U+7A44,10进制: 31300,UTF-32: 00007A44,UTF-8: E7 A9 84。
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禾、祭声英文
panicled millet※ 穄的意思、基本解释,穄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穄 jì
〈名〉
穄子,不粘的黍类,又名“糜( méi)子” [broomcorn]。如:穄米(去壳后的穄子)
常用词组
穄子康熙字典
穄【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韻會》子例切,音祭。稷別名。《說文》也。《玉篇》關西似黍不粘。《後漢·烏桓傳》其土地宜穄。《呂氏春秋》飯之美者,有山陽之穄。《穆天子傳》穄麥百載。《註》穄,似麥而不黏。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穄【卷七】【禾部】
也。从禾祭聲。子例切
说文解字注
(穄)也。此謂黍之不粘者也。黍部曰。者、穄也。吕氏春秋。飯之美者。陽山之穄。高注云。關西謂之。冀州謂之䵖。廣雅。䵛、、穄也。九穀攷曰。據說文。禾屬而黏者黍。則禾屬而不黏者。對文異。散文則通偁黍。內則。飯黍稷稻梁。白黍黃梁。鄭注。黍、黃黍也。黃黍者、也。穄也。飯用之。黏者、釀酒及爲餌餈酏粥之屬。不黏者、穄。而黏者乃專得黍名矣。今北方皆黍子、子、穄子。穄與稷雙聲。故俗誤認爲稷。其誤自唐之蘇恭始。从禾。祭聲。子例切。十五部。九穀攷曰。簠簋實爲之。以供祭祀。故又異其名曰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