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髡kūn(ㄎㄨㄣ)
⒈ 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髡首(剃去头发,光头)。髡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⒉ 古代指和尚。
⒊ 古代称修剪树枝。
统一码
髡字UNICODE编码U+9AE1,10进制: 39649,UTF-32: 00009AE1,UTF-8: E9 AB A1。
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文
to shear tree; ancient punishment※ 髡的意思、基本解释,髡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髡
髨、髠 kūn
〈动〉
(1) (形声 。( kūn)从髟( biāo),与毛发有关,兀( wù)声。本义: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
(2) 同本义 [ancient punishment of shaving off the hair of a criminal]
髡,剃发也。——《说文》
髡者,使守积。——《周礼·掌戮》
辩通凿颠者髡。——刘向《列女传》
接舆髡兮。——《楚辞·屈原·涉江》
乃髡钳季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3) 又如:髡刖(古代刑罚,去发称髡,断足称刖);髡钳(古代刑罚,去发为髡,用铁束颈为钳);髡发(剃去头发);髡首(剃光头发,光头);髡人(被剃去头发的罪人);髡头(光头。同髡首)
(4) 剪去树枝 [lop off tree branches]
十年以后,髡一树,得一载,岁髡二百树,五年一周。——《齐民要术》
词性变化
◎ 髡 kūn
〈名〉
僧尼 [monk]。如:髡缁(道士,代指道教);髡人(僧侣,僧人);髡首(指僧尼)
康熙字典
髡【亥集上】【髟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苦昆切《集韻》《韻會》《正韻》枯昆切,音坤。《說文》髮也。从髟,兀聲。或从元。《周禮·秋官·掌戮》髡者使守積。《註》王之同族不宮之者,髡頭而已。《前漢·法志》當黥者,髡鉗爲城旦舂。
又人名。《孟子註》淳于髡,齊之辨士。
又樹禿曰髡。《齊民要術》種柳千樹足柴,歲可髡二百樹。
又《集韻》去骨切,音窟。
又五忽切,音兀。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髡【卷九】【髟部】
髮也。从髟兀聲。髨,或从元。苦昆切
说文解字注
(髡)髮也。楚辭涉江。接輿髡首。王注云。髡、剔也。剔者、俗字。周禮。髡者使守積。注云。此必王之同族不宮者。宮之爲翦其類。髡之而巳。而部曰。罪不至髡。完其而鬢曰耏。从髟。兀聲。苦昆切。十三部。
(髨)或从元。元亦兀聲也。故亦从元聲。古或假完爲髡。如漢㓝法志。完者使守積。王制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