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瑗简介

崔瑗

崔瑗(77—142),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书法方面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撰有《草书势》,文见《晋书·卷三十六·卫恒传》。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书法的基本笔法)起于隶字(今楷书)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钟繇)、王(王羲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

► 崔瑗的诗文(1篇)崔瑗的名句(0条)

人物生平

崔瑗,字子玉,东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生于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卒于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年六十六岁。他是东汉著名学者崔骃的中子。早孤,锐志好学。崔瑗年四十余,始为郡吏,后因事触法被囚于东郡发干县(今山东冠县县境东部)狱中。当时的狱管,精通礼学,每次提讯时,崔瑗都顺便请教一二。不久获释,为度辽将军邓遵所征召。稍后,邓遵因案被诛,崔瑗因此被免职。之后车骑将军阎显征召崔瑗,当时阎太后临朝称制,先是令安帝废太子(即后来的汉顺帝刘保)为济阴王,以北乡侯嗣,崔瑗深知此举不合正道法度,预料到阎显终究会招来祸害,想加以劝阻。哪知阎显日日沉醉,不得面见,便请陈禅代为转告,陈禅犹豫不敢说,没多久北乡侯死,顺帝即位,阎显兄弟伏诛,崔瑗连坐遭到斥退,于是辞归,从此不应州郡征辟。大将军梁商征召崔瑗,崔瑗以疾恳辞。当年年中被举为茂才,迁汲县令,视事七年,为当地开稻田数百顷,长老用歌颂赞:“上天降神君,锡我慈仁父。临民布德泽,恩惠施以序。穿沟广灌溉,决渠作甘雨。”汉安初年,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同荐举崔瑗是宿德大儒,既有好的政绩表现,不应久在下位,因此迁济北相。当时太守李固,极为钦佩崔瑗的文才。致信、赠礼极为殷勤。这一年末,光禄大夫杜乔用臧罪弹劾崔瑗,崔瑗上书辩白,最终免罪。

不久病卒,临终遗命其子崔寔:“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藏形骸,勿归乡里。”崔寔遵守遗命,送葬洛阳。

崔瑗高于文辞,尤擅长书、记、箴、铭,所着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叹辞》《移社文》《悔祈》《草书势》七言,凡五十七篇。尤以《南阳文学官志》最称于世。在他幼年时父亲去世,家庭贫困,但始终专心好学,全面继承父亲的学业。十八岁时来到京师洛阳交游问学,与贾逵、马融、张衡关系密切,于是通晓天文、律历、数术、《京房易传》,受到学者们的推崇。崔瑗好养士,常以丰盛酒菜招待宾客,从不考虑家产,不过自己日常饮食却是疏食菜羹而已,世人皆以“清廉”称之。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94%E7%91%97/642215

主要成就

崔瑗工书,尤善章草,师承杜度,书史上并称“崔杜”,梁·袁昂《古今书评》中说:“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他对后代草书的影响最大,张芝即取法崔,杜而成为汉代草书的集大成者。

崔瑗的《草书势》是我们迄今可以见到的第一篇专论书法艺术的文章。它的出现,表明书法进入了一个自觉时期,书法脱离了作为学术与文字附庸的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这种自觉是随着草书的成熟而出现的,由于草书的笔画和形态比较自由,较之篆,隶,草书更富于飞动变化的形态美,也更易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主观因素,因而中国书论的开端不在讨论篆,隶,而正是围绕着对草书的评价而展开的。《草书势》原书已佚,然《晋书-卫恒传》引卫恒《四体书势》中保留了《草书势》的全文,其中虽然很可能有经卫恒修润的地方,然其基本思想和主要词句显出崔瑗之手。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94%E7%91%97/642215

人物评价

《文心雕龙·哀吊》:“崔瑗哀辞,始变前式。然履突鬼门,怪而不辞,驾龙乘云,化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

《文心雕龙·颂赞》:“崔瑗《文学》,蔡邕《樊渠》,并致美于序,而简约乎篇。”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94%E7%91%97/642215

座右铭

两汉崔瑗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