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目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目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zhāng méi nǔ mù张眉努目扬起眉毛,瞪着眼睛。喻粗犷浅露。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芙蓉道楷禅师》:“山僧今日向诸人面前,说家门已是不著便,岂可更去胞堂入室,拈槌竖拂,东喝西棒,张眉努目,如痫病发相似。”
kǒu fèi mù chì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言人之非,嗔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hài xīn dòng mù骇心动目犹言惊心动目。宋·苏轼《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传观左右,失手坠于江中,乃祷于神,愿复得之,当藏之庙中,为往来者骇心动目诡异之观。”
mù wú quán niú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jué mù xuán mén抉目悬门见“抉目吴门”。傅蓴《次韵和亚子》:“抚头看镜斯何事,抉目悬门事可哀。”
jīn gāng nù mù金刚怒目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宋 庞元英《谈薮 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mù guāng yuǎn dà目光远大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cí méi shàn mù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jǔ mù wú qīn举目无亲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ěr mù yī xīn耳目一新听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北齐 魏收《魏书 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xuán mén jué mù悬门抉目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chù mù shāng xīn触目伤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阮封翁》:“赤贫者无力赁屋,男妇老幼皆露处。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触目伤心,计极穷人不过百十,费无多,思有以援之。”
jīng xīn xuàn mù惊心眩目震动人心,耀人眼目。《隋书·经籍志四》:“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ěr míng mù xuàn耳鸣目眩眩:眩晕。两耳作响,两眼眩晕。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8回:“忽觉耳鸣目眩,支持不住。”
ěr cōng mù míng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ěr rú mù rǎn耳濡目染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cháo yě cè mù朝野侧目朝野:朝廷与民间;侧目:不敢正视。官吏和平民都不敢正眼相看。形容权势大令人生畏。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权尊势忠,朝野侧目。”
jí mù yuǎn wàng极目远望极:尽。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三国 魏 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shǎng xīn yuè mù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宋史 范镇传》:“凡可以荡心悦目,不宜有加于旧。”
mù chéng xīn xǔ目成心许目成:以目传情,心意相通。许:允许;许诺。形容男女双方以眉目传情,互通爱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许。亦作“目成眉语”、“目成心授”。明·梅鼎祚《玉合记·缘合》:“罗敷知他有夫,不着紧目成心许,虽多梦见,此生应见稀。”
mù bù xié shì目不斜视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yuè mù yú xīn悦目娱心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宋·张舜民《与石司理书》:“大凡人见悦目娱心之物固所喜。”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àn jiàn chēn mù案剑瞋目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宝剑,怒目而视。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mù wú zūn zhǎng目无尊长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巴金《家》:“她不满意觉慧的目无尊长的态度,更不满意觉民的反抗家长、实行逃婚的手段。”
lín láng chù mù琳琅触目见“琳琅触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chuāng yí mǎn mù疮痍满目疮痍:创伤;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之后的景象。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眼睛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也作“满目疮痍”。清 李渔《风筝误 和鹞》:“征鼙聒耳乡音杳,疮痍满目亲人少。”
huò mù kāi jīn豁目开襟豁目:开阔眼界;襟:襟怀,胸怀。极目远视,开阔胸襟唐·李中《登毗陵青山楼》诗:“高楼闲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
mù guāng duǎn qiǎn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jí tíng bù xiá yǎn mù疾霆不暇掩目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mù yuān xīn wǎng目眢心忳犹言泪竭神伤。形容悲痛之甚。清·恽敬《祭张皋文文》:“四瀛茫茫,日月何遒,目眢心忳,已矣谁俦。”
mù kōng yú zǐ目空馀子见“目中无人”。
gāng qiè mù zhāng纲挈目张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同“纲举目张”。清 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于是南北并举,纲挈目张。”
mù bù gǒu shì目不苟视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明·李贽《卓吾论略》:“吾大人何如人哉?身长七尺,目不苟视。”
chēn mù àn jiàn瞋目案剑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圆双眼,握着宝剑。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
mù tù gù quǎn目兔顾犬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guāng huá duó mù光华夺目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醒世恒言 灌园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盘,五色灿烂,光华夺目。”
mù yǔ é shùn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形容处事精明狡猾。明·王志坚《表异录·邑里》:“目语额瞬,言市人精黠也。”
nù mù xiāng shì怒目相视
mǎn mù chuāng yí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huī huáng duó mù辉煌夺目夺目:耀眼。形容光彩耀眼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回:“只见四壁排列的,都是周彝商鼎,奇巧玩物,辉煌夺目。”
méi mù fēn míng眉目分明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容貌清楚。形容面容端正清晰。杨朔《泰山极顶》:“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
mù bié huì fēn目别汇分指分门别类。明 宋濂《丽水黄府君墓铭》:“习五经约知其说,尤深于《易》,旁通诸家言,目别汇分,咸得其统绪。”
guāng yào duó mù光耀夺目夺目:耀眼。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辽史·太祖纪》:“黄龙缭绕……光耀夺目。”
ěr mù zhòng duō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
yóu mù chěng huái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mù dāi kǒu zā目呆口咂咂: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声。形容吃惊的样子。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2回:“寨中这些兵卒,多是强盗出身,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
jīng ěr hài mù惊耳骇目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sǐ bù bì mù死不闭目死了也不闭眼。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形容极不甘心。《旧唐书·韩愈传》:“穷思毕精,以赎前过,怀痛穷天,死不闭目。”
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重足而立,侧目而视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xīn cún mù tì心存目替存:想念;替:废弃。心里虽然想念,但已废弃看望的行动。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历试无效,且有家艰,心存目替,赋诗申怀。”
càn làn duó mù灿烂夺目五光十色令人眩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1卷:“梦见天上五色云霞,灿烂夺目。”
xǐ méi shuā mù洗眉刷目比喻清晰明白。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此考虽简略,然提纲挈领,洗眉刷目。”
mù tiǎo xīn yǔ目窕心与眉目传情,内心相许。汉·枚乘《七发》:“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bì rén yǎn mù避人眼目见“避人耳目”。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shì mù ér dài拭目而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shì mù yǐ dài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fēng shēng mù sè风声目色声:歌舞;色:女色。指纵情声色。唐·张鷟《朝野佥载》第二卷:“殿中侍御史王旭括宅中别宅女妇,风声目色。”
yǐn rén zhù mù引人注目引起别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mù bù páng shì目不旁视视:看。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0回:“李玄此时一秉虔诚,目不旁视。”
miàn mù kě zēng面目可憎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lìn ěr yōng mù赁耳佣目指借助于所见所闻。清 钱谦益《覆徐巨源书》:“流浪壮齿,记滥俗学,侵寻四十,赁耳佣目,乃稍知古学之由来。”
chù mù jiē shì触目皆是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mù pàn xīn sī目盼心思盼:看。眼睛顾盼,心中思念。形容十分思念。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余庆记·深闺幽思》:“你那里好风光,目盼心思,时刻何曾放。”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míng mù dá cōng明目达聪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尚书 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ěr rǎn mù rú耳染目濡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yī mù shí háng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jīng shì hài mù惊世骇目谓使世人见而惊奇。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
mù dèng xīn hài目瞪心骇见“目眐心骇”。《轰天雷》第十回:“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不知所为,都停着工看。”
jīng xīn duó mù惊心夺目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词》:“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使全球人种惊心夺目,拍手而欢呼。”
shāng xīn cǎn mù伤心惨目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wàn mù yá zì万目睚眦睚:眼角;眦:眼框;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mù dèng kǒu zhāng目瞪口张同“目瞪口呆”。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mù dèng shé qiáng目瞪舌强同“目瞪口呆”。宋·陈亮《众祭潘用和文》:“俄而于朋辈之中夺其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强,不知所以为策。”
mù bù shí shū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第16卷:“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yīng zuǐ yào mù鹰嘴鹞目形容外貌奸诈凶狠。于劭溯《月落屋梁》:“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鹰嘴鹞目如狼似虎。”
mǎn mù qīng shān满目青山形容景色美好或形势大好。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禅师愿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
rě rén zhù mù惹人注目惹:招惹,引起。引起别人的注意。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9回:“又怕衣服不合时令,未免惹人注目,也且炎热难当,却不敢再走闹市。”
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guā mù xiāng dài刮目相待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máng mù lè guān盲目乐观盲:瞎,盲从。指不根据实际情况高兴得太早。徐光耀《平原烈火》:“前一种是不看条件,盲目乐观。”
mù bù xiá gěi目不暇给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清·吴璿《飞龙全传》序:“于是检向时所鄙之《飞龙传》,为之删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训之格,间以清隽之辞,传神写物,尽态极妍,庶足令阅者惊奇拍案,目不暇给矣!”
mù jī dào cún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nù mù qiè chǐ怒目切齿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méi mù chuán qíng眉目传情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ěr wén mù rǎn耳闻目染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ěr mù zhī yù耳目之欲欲:欲望。指耳听眼看,满足于享乐的欲望。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务快耳目之欲,以苟容为度。”
zhē yǎn ěr mù遮掩耳目见“遮人眼目”。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已将尸首掩埋了些,以图遮掩耳目。”
mù bù shí dīng目不识丁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yǒu mù gòng shǎng有目共赏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清 陈裴之《湘烟小录 瑞兰雪涕拜题》:“云公子人品学问,有目共赏。”
mù zhōng wú rén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méi fēi mù wǔ眉飞目舞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许地山《黄昏后》:“这老人家在灯光之下说得眉飞目舞。”
tóu hūn mù xuàn头昏目眩见“头昏目晕”。乌兰巴干《草原上的驯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有点头昏目眩。”
mù mí wǔ sè目迷五色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gāng jǔ mù zhāng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méi qīng mù xiù眉清目秀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丽而不俗气。形容容貌清俊秀丽。元 李直夫《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miàn mù quán fēi面目全非面目:样子;非:不是。样子跟从前完全不同。形容变化大得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陆判》:“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