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目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目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mù dèng xīn hài目瞪心骇见“目眐心骇”。《轰天雷》第十回:“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不知所为,都停着工看。”
shǔ mù cùn guāng鼠目寸光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ěr wén mù jiàn耳闻目见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mù bù zhī shū目不知书见“目不识书”。清·侯方域《豫省试第一》:“后赵石勒目不知书,然常使人读《汉书》,勒卧听之。”
mù duàn hún xiāo目断魂消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miàn mù zhēng níng面目狰狞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héng méi dèng mù横眉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同“横眉努目”。南宁《检验工叶英》:“[废品]好像是唉声叹气,抱怨自己的主人,又好像是在横眉瞪目地指责自己的主人。”
fēng mù chái shēng蜂目豺声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左丘明《左传 文公元年》:“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mù luàn jīng mí目乱精迷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睛”。
mǎn mù xiāo rán满目萧然萧然:冷落的样子。满目是凄凉的景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jiù tóu shēn mù臼头深目形容相貌丑陋。汉·刘向《新序·杂事》:“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
jīng shì hài mù惊世骇目谓使世人见而惊奇。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
guāng cǎi shè mù光彩射目光彩:光泽和颜色;射:照射。形容光泽色彩鲜艳耀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第一卷:“几、榻、裙、衣,不知何名,光彩射目。”
wàn mù yá zì万目睚眦睚:眼角;眦:眼框;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sǐ yě míng mù死也瞑目瞑目:闭眼。死而闭眼。指死后没有什么牵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我只要到父亲眼前,死也瞑目。”
yīng zuǐ yào mù鹰嘴鹞目形容外貌奸诈凶狠。于劭溯《月落屋梁》:“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鹰嘴鹞目如狼似虎。”
qiǎo lì míng mù巧立名目名目:各种名称、项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各种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目的。明 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收受。”
yàn sè yào mù艳色耀目颜色鲜艳,光彩耀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七卷:“莫非玉羁、金勒、宝艠、花鞢、艳色耀目,香风袭人。”
guò mù bù wàng过目不忘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晋书 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chù mù jǐng xīn触目儆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清·林则徐《拿获行动盗犯袁溃等审明定拟折》:“并将各犯首级在于上下游干革命枭示,俾各触目儆心。”
nù mù qiè chǐ怒目切齿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mù bù kuī yuán目不窥园窥:瞥看。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几年中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mù dèng kǒu zhāng目瞪口张同“目瞪口呆”。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jué mù xuán mén抉目悬门见“抉目吴门”。傅蓴《次韵和亚子》:“抚头看镜斯何事,抉目悬门事可哀。”
mù dèng shén dāi目瞪神呆瞪:眼睛发愣。眼睛发愣,神情呆滞。形容吃惊的样子。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登时惊得目瞪神呆,惟恐他们盘问,就要出丑。”
zhē rén yǎn mù遮人眼目谓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你只见庵观寺院的和尚贫财好色,明蔬暗荤,遮人眼目,俺庄内须与他们不同,荤酒俱有,待人甚恕。”
gāng qiè mù zhāng纲挈目张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同“纲举目张”。清 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于是南北并举,纲挈目张。”
rě rén zhù mù惹人注目惹:招惹,引起。引起别人的注意。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9回:“又怕衣服不合时令,未免惹人注目,也且炎热难当,却不敢再走闹市。”
lìng rén zhù mù令人注目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重视。巴金《家》:“不过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
chù mù jiē shì触目皆是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jué mù dōng mén抉目东门见“抉目吴门”。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xiān yàn duó mù鲜艳夺目色彩鲜美艳丽,十分引人注目。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
ěr mù zhòng duō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
mù jié zhī lùn目睫之论比喻肤浅的见解。宋·陈善《扪虱新话·扬子<法言><太玄经>》:“雄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吴楚谮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
yī mù shù xíng一目数行犹一目十行。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huī huáng duó mù辉煌夺目夺目:耀眼。形容光彩耀眼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回:“只见四壁排列的,都是周彝商鼎,奇巧玩物,辉煌夺目。”
shǔ mù zhāng tóu鼠目獐头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chóu méi kǔ mù愁眉苦目愁眉:紧皱眉头。愁苦的样子。形容人忧愁苦恼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只见一个人在那里和亮臣说话,不住的嗳声叹气,满脸的愁眉苦目。”
lìn ěr yōng mù赁耳佣目指借助于所见所闻。清 钱谦益《覆徐巨源书》:“流浪壮齿,记滥俗学,侵寻四十,赁耳佣目,乃稍知古学之由来。”
jǔ shǒu dài mù举首戴目举:抬起;戴目:仰视的样子。形容望着远处而有所期待或殷切期待。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天下举首戴目,属心执事者,难以一二计。”
tóu hūn mù yūn头昏目晕犹言头昏眼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政看了,气的头昏目晕。”
shāng xīn cǎn mù伤心惨目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mù xià shí xíng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jīn bì guā mù金篦刮目比喻翻然醒悟。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然今及铁舰之未来功也,吾速以金篦刮目,槐柳取火,尤不容缓也。”
jīng xīn hài mù惊心骇目同“惊心骇瞩”。达时《夫已氏之支那观》:“不学如余,固不能直揭其隐,亦聊为读者惊心骇目,不为所惑之一助云尔。”
yuè mù yú xīn悦目娱心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宋·张舜民《与石司理书》:“大凡人见悦目娱心之物固所喜。”
mù zhù xīn yíng目注心营谓竭尽心力以赴。严复《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凡其自毁齿至于白首,终其百年之身,所目注心营,劳苦险难。”
lóng méi fèng mù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
jǐ zhǐ nǔ zhāng戟指怒目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méi shū mù zhǎn眉舒目展展:伸张。形容神采飞扬,精神振奋。京剧《平原作战》第三场:“暗夜中见光明眉舒目展,三天前子弟兵回到平川。”
míng mù dá cōng明目达聪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尚书 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mù bù xié shì目不斜视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shén yáo mù duó神摇目夺形容心神荡漾,目光被吸引。冰心《往事》:“我神摇目夺的凝望着:近如方院,远如天文台,以及周围的高高下下的树,都逼射得看出了红、蓝、黄的颜色。”
mù dèng kǒu dāi目瞪口呆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kǒu dāi mù dèng口呆目瞪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明·许仲林《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些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块,莫能动履。”
zhēng mù zhāng xū睁目张须
mù guāng duǎn qiǎn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mù zhì shǒu yíng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严复《天演论·导言》:“先后间出,目治手营,穷探审论,知有生之物,始于同,终于异。”
mù rú ěr rǎn目濡耳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mù kōng yī qiè目空一切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gǔ gōng ěr mù股肱耳目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耳目:亲信。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尚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bù kān rù mù不堪入目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cū yǒu méi mù粗有眉目粗:大略;眉目:比喻头绪。刚刚有点头绪。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7回:“办理粗有眉目,即回京复命去了。”
lú shān miàn mù庐山面目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清 段雪亭《<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mù zhōng wú rén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fū qī fǎn mù夫妻反目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mù bù gěi shǎng目不给赏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清·戴名世《雁荡记》:“环左右前后而列者,争奇献怪,目不给赏。”
mù duàn fēi hóng目断飞鸿断:断绝;鸿:鸿雁。目送大雁飞去,直到看不见。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此情未语泪先溶,自今别去,目断飞鸿。”
lín láng chù mù琳琅触目见“琳琅触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sǐ bù bì mù死不闭目死了也不闭眼。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形容极不甘心。《旧唐书·韩愈传》:“穷思毕精,以赎前过,怀痛穷天,死不闭目。”
gāng jǔ mù zhāng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mù xuàn shén mí目眩神迷眩:眼花。眼花缭乱,心神不定。形容看到某种景象令人吃惊的样子。曾朴《孽海花》第十回:“场上陈列着有锦绣的,有金银的,五光十色,目眩神迷,顿时吓得出神。”
mù dìng kǒu dāi目定口呆同“目瞪口呆”。《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jué mù wú mén抉目吴门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qiǎo zuò míng mù巧作名目巧立名目。宋·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今来计会六色人户故免役钱,正与添钱无异,虽巧作名目,其实一般。”
qīng ěr zhù mù倾耳注目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xuàn mù jīng xīn眩目惊心使人眼花心惊。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ěr wén mù jī耳闻目击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回刘汀州书》:“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闻目击,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遂得附名骥尾,以诏不朽,岂非幸欤!”
ěr wén mù rǎn耳闻目染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xǐ méi shuā mù洗眉刷目比喻清晰明白。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此考虽简略,然提纲挈领,洗眉刷目。”
yī mù wǔ xíng一目五行犹一目十行。《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mù bù rěn jiàn目不忍见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méi qīng mù xiù眉清目秀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丽而不俗气。形容容貌清俊秀丽。元 李直夫《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mù dèng shé jiàng目瞪舌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ěr rú mù jí耳濡目及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dòng xīn hài mù洞心骇目形容使人惊异。宋·杨万里《答周监丞》:“‘濯龙’二大字,洞心骇目,得未曾有。”
zhòng mù gòng shì众目共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宋 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言一出则万口争传,众目共视,虽欲为私,其势不可。”
mù guāng yuǎn dà目光远大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mù nì ér sòng目逆而送逆:迎。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shì xīn yú mù适心娱目犹言喜心悦目。清·周亮工《书影》第十卷:“予谓名人适心娱目,偶一为之,亦复何损。”
dòng xīn yú mù动心娱目动心:为外物诱惑而感情波动;娱:快乐。打动人心并使人快乐。宋·陈亮《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及凡世间可动心娱目之事,皆斥去弗愿,若将浼我者。”
miàn mù yī xīn面目一新一下子出现了崭新的面貌。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
cè mù ér shì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jīng zhēn mǎn mù荆榛满目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旧五代史·卢文进传》:“文进在平州,率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
mǎn mù qīng shān满目青山形容景色美好或形势大好。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禅师愿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
mǎn mù qī liáng满目凄凉所见的全是凄惨冷落的景象。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lín láng mǎn mù琳琅满目琳琅:美玉。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比喻精美、珍贵的物品很多。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guāng cǎi duó mù光采夺目形容鲜艳耀眼。同“光彩夺目”。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玉台翠树,光采夺目。”
kǒu fèi mù chì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言人之非,嗔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miàn mù lí hēi面目黎黑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手足胼胝,面目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