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言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èi bēi yán gāo位卑言高 | 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
rén wēi yán qīng人微言轻 |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孟尝传》:“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
kǔ bù kè yán苦不可言 | 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 | 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
mén shī ér yán扪虱而言 | 扪:摸。一面用手捉虱子,一面谈话。形容不拘细节,随便谈话。亦作“扪虱而谈”、“扪虱倾谈”。 | 唐·房玄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
yī yán liǎng yǔ一言两语 |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 《玉娇梨》第二回:“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 |
yǒu kǒu nán yán有口难言 | 言:说。有嘴不能把话说出来。指由于某种原因只能把话藏在心里;不便或不敢说出来。 | 宋 苏轼《醉醒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
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 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 | 汉·桓宽《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 |
yī yán bù fā一言不发 | 一句话也不说。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
yán xiào bù gǒu言笑不苟 |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变以师道自尊,妆模做样,尽自矜持,言笑不苟。” |
jí yán lì sè疾言厉色 |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
yán zhī yǒu xù言之有序 |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 《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
wò shǒu yán huān握手言欢 | 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
xiǎo yán xiǎo shuō謏言謏说 | 謏:小。指不值得重视的言论或指流言蜚语。 |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下至謏言謏说,巷议街谈,苟足以资记注而广多闻,要未必为三长之士所尽斥。” |
chàng suǒ yù yán畅所欲言 | 畅:尽情;痛快;欲:想要。把心里要讲的话痛快地全部讲出来。也作“尽所欲言”。 | 清 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
rì shì wàn yán日试万言 | 以每天试写万言为验;以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为考校。极言才气横溢,文思敏捷。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
yán sān yǔ sì言三语四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 |
yán wú èr jià言无二价 | 原指卖商品时价格没有虚头;不讨价还价。后也泛指说出话来;不再改变。也作“口不二价”。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
jiā yán xié xué家言邪学 | 家言:一家之言,指偏见;邪:不正当;邪学:邪说。指偏见邪说。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此家言邪学所以恶儒者也。” |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敢怨而不敢言 | 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 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
yán shì rén fēi言是人非 | 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 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徐铉、张洎言是人非。” |
néng yán shàn biàn能言善辩 |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
zuò yán zào yǔ作言造语 | 谓编造虚诞的言辞。 | 《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技术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
yāo yán huò zhòng妖言惑众 | 妖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荒诞离奇的话;惑:迷乱。用骗人的话蛊惑群众。 | 东汉 班固《汉书 眭弘传》:“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 |
tuō zhū kōng yán托诸空言 |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 清·朱珪《<赘说>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
wēi yán gāo lùn危言高论 | 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 东汉·班固《汉书·息夫躬传》:“初,躬待诏,数危言高论,自恐遭害,著绝命辞。” |
tóng yán wú jì童言无忌 | 忌:忌讳。儿童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无须见怪。讥人说话幼稚可笑。 |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
bù kě yán chuán不可言传 | 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明 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 |
yán rén rén shū言人人殊 | 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
tú tuō kōng yán徒托空言 |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zì yán zì yǔ自言自语 | 言、语:说。自己跟自己说话。 | 元 王晔《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里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
gū wàng yán zhī姑妄言之 | 姑:姑且;妄:随便。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做自谦之辞。 |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言语妙天下 |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
xián yán xián yǔ涎言涎语 | 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那贾琏撒娇撒痴,涎言涎语的,还只管乱说。” |
fēng yán cù yǔ风言醋语 | 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 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
yán duō shāng xìng言多伤幸 | 见“言多伤行”。 | 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他那里问言多伤幸,絮得些家宅神长是不安宁。” |
wàn yǔ qiān yán万语千言 | 许许多多的话语。 | 唐 郑谷《燕》诗:“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
xíng bù gù yán行不顾言 |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
yán bù jìn yì言不尽意 | 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 《周易 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shāng yán zhā yǔ伤言扎语 | 方言。谓说讽刺话。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嫂嫂指鸡骂狗,伤言扎语,家里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
nán yán zhī yǐn难言之隐 |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
dà yán bù cán大言不惭 | 满口自吹自夸的话;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 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 |
fēng yán yǐng yǔ风言影语 | 捕风捉影的话语。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
yī yán bàn zì一言半字 |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 《三遂平妖传》第二回:“袁公此时那有心情回答他一言半字,舒着双臂拉开,径奔石床上,取了如意册儿,翻身复上天门。” |
yán gāo yǔ dī言高语低 |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 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
hé hàn sī yán河汉斯言 | 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斯:这。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
yǎ kǒu wú yán哑口无言 |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
é yán huǎng yǔ讹言谎语 | 讹言:谣言。造谣说谎话 |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俺孩儿也不曾讹言谎语,又不曾方头不律。” |
yù yán yòu zhǐ欲言又止 | 想说又停止;不说。常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
zhān yán qǔ shuō詹言曲说 | 烦琐、片面的言论。 | 清·徐芳《〈书影〉序》:“其他詹言曲说戋戋琐琐,又无讥焉。” |
yán xíng xìn guǒ言行信果 | 见“言必信,行必果”。 | 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 宋 司马光《<吕献可章奏集>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献可者,于其职业,可谓无所愧负矣。”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蜚语 |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
zhī yán piàn yǔ只言片语 |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 张洁《沉重的翅膀》:“让谁听了只言片语,给你来个断章取义,你受得了吗?” |
qiān yán wàn yǔ千言万语 | 千句话万句话;形容话很多。 | 《鹖冠子 世兵》:“千言万语,卒赏谓何?” |
fā yán yíng tíng发言盈庭 |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 《诗经 小雅 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
yào shí zhī yán药石之言 | 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比喻劝人改过的话。 | 《旧唐书 高季辅传》:“(太宗)特赐钟乳一剂,曰:‘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
mò mò wú yán嘿嘿无言 |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仔细看着秦重,好生疑惑,心中甚是不悦,嘿嘿无言。” |
kōng yì jìn yán空臆尽言 | 臆:胸。胸中毫无隐藏,把知道的东西全都说出来。 | 《新唐书·刘蕡传》:“今蕡所对,敢空臆尽言,汉魏以来,无与蕡比。” |
piàn yán jū yào片言居要 | 片言:简短的几句话。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出要点。 | 晋·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
yī yán dìng jiāo一言订交 | 交:结交。一句话就确定了两人友好交往。形容双方意气相投,一见如故。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想到天缘凑巧,倒在此地相会,又得彼此情同针芥,一言订交,真是难得的一桩奇遇。” |
gǔ yǔ cháng yán古语常言 | 常言:习惯常说的话,如谚语、格言等。指流传时间久远,人们常说的话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正按着陈婆婆古语常言。” |
chū wèi jiàn yán出位僭言 | 出:超出;僭:超越本分。超越自己的地位说出无权说或不应说的话 | 唐·柳宗元《上裴晋公度献唐雅诗启》:“出位僭言,惶战交积。” |
fàn yán zhí jiàn犯言直谏 |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
chěng yī jiān yán成一家言 |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 《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
rén yán zé zé人言啧啧 | 形容人们议论纷纷。 | 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话说王府娶亲之日,周女不愿叩拜翁姑,以至一场扫兴,任人言啧啧,他只在房里抽烟。” |
yán wéi xīn shēng言为心声 | 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 | 汉 扬雄《法言 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
lěng yán lěng yǔ冷言冷语 | 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 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
chén jìng guǎ yán沉静寡言 | 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 《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
yī jiā zhī yán一家之言 |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xīng yán sù jià星言夙驾 | 言:语助词;夙驾:早起驾车出行。星夜驾车出行。 |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
chén yán lǎo tào陈言老套 | 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 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三:“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的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 |
yán cóng jì tīng言从计听 | 见“言听计从”。 | 清·洪昇《长生殿·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
yán tīng xíng cóng言听行从 | 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 《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
zhōng yán nì ěr忠言逆耳 |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 《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
xiān yán wǎng xíng先言往行 | 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
fàng yán gāo lùn放言高论 | 谓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 宋·苏轼《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
yī yán chāo bǎi zǒng一言抄百总 | 抄:包括;百总:全部。一句话包括了全部,再也不改变。指打定了主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
huāng táng zhī yán荒唐之言 | 指荒诞无稽的言论。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篇》:“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戃。” |
xuān zhī shǐ yán宣之使言 | 宣:疏通,宣导。宣导人民,使他们敢于发表议论。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lè bù kě yán乐不可言 | 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大招》:“魂兮归徕!乐不可言只。” |
chén yán wù qù陈言务去 |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前言不答后语 |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
jīn shí liáng yán金石良言 |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 《白雪遗音 马头调 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将你劝,休嫌絮烦。” |
zhí yán dǎng yì直言谠议 | 谠:正直。指正直的言论。 | 宋·钱易《南部新书》甲:“每侍臣赐对,则左右悉去,故直言谠议,尽得上达。” |
yī yán xīng bāng一言兴邦 |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 | 《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
dàn yǐ gān yán啖以甘言 | 啖:引诱;甘:甜。用甜言蜜语去引诱人。 | 宋·陈亮《酌古论·孙权》:“啖以甘言,效其珍物,有求则从,惟恐少拂其意。” |
bù yán ér xìn不言而信 |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
yán tīng móu jué言听谋决 | 谓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 清·昭槤《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绎堂制府以为能,言听谋决。” |
cí yán yì zhèng词言义正 | 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yī yán jì chū,rú bái rǎn zào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皂:黑色。话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话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měi yán bù wén美言不文 | 文:饰。美善的言辞,不需要修饰。 | 汉·扬雄《法言·寡见》:“良玉不雕,美言不文。” |
kǎn kǎn ér yán侃侃而言 |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 《论语 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
kǒu wú zé yán,shēn wú zé xíng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měi yǔ tián yán美语甜言 | 说话像蜜糖一样甜。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0回:“撺情掇趣,不是花,定然是酒。美语甜言笑口,偏有许多引诱。” |
jí bù zé yán急不择言 |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 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
kǒu wú zé yán口无择言 | 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 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
kǒu bù zé yán口不择言 |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 《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