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21 个逝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ì jiāng qù rǔ逝将去汝 | 诀别之辞。 | |
dōng hǎi shì bō东海逝波 | 东逝大海的波涛。比喻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
kè rán ér shì溘然而逝 |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徐录五》:“忽呼邻里语曰:‘同居三十余年,今长别矣,以遗蜕奉托可乎?’溘然而逝。” |
liú guāng yì shì流光易逝 |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宋·宋祁《浪淘沙近》:“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 |
shǔ cuàn fēng shì鼠窜蜂逝 | 形容纷纷跑散。 | 元·曹居一《李伯渊奇节传》:“乃大呼曰:‘所诛者此逆贼耳,他人无与焉。’稍稍鼠窜蜂逝,贴如也。” |
rén qín jù shì人琴俱逝 | 见“人琴俱亡”。 | 清·王鹏运《缰村词序》:“人琴俱逝,赏音阒然。” |
zhuǎn yǎn jí shì转眼即逝 | 过得很快。 | |
shì zhě rú sī逝者如斯 |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shǎo zòng jí shì少纵即逝 |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fù zhī shì shuǐ付之逝水 | 付:交给;之:它。扔在流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 清·汤斌《汤子遗书·请旨行取疏》:“亲朋为之惋惜:以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 |
yǎn rán ér shì奄然而逝 | 奄然:忽然。忽然死去。 | 宋·陆九渊《与朱元晦书》:“比日不知何疾,一夕奄然而逝。” |
yàn shì yú chén雁逝鱼沉 | 亦作“雁断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山高水阔,难追二国之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 |
hóng xiān fèng shì鸿鶱凤逝 | 鸿鹄高飞,凤凰远逝。比喻毅然远行。 | 清·龚自珍《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年三十,让产伯兄,鸿鶱凤逝,去之无迹。” |
fēng chí diàn shì风驰电逝 |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同“风驰电掣”。 | 三国 魏 嵇康《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风;凌历中原,顾盼生姿。” |
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 fēi wǎn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 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jū chuāng diàn shì驹窗电逝 | 比喻光阴消逝得很快。 | 前蜀 杜光庭《封李真人告词》:“振衣世表,抗迹云间,悁驹窗电逝之劳,得鳌岭云行之趣。” |
shāo zòng jí shì稍纵即逝 | 纵:放松;逝:失去。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若宽而生玩,则不惟未戒者不戒,即已戒者亦必复食,稍纵即逝,恐不可挽。” |
kè rán cháng shì溘然长逝 | 指死去。 |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乃归未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逾弱冠耳。” |
shén shì pò duó神逝魄夺 | 犹言魂飞魄散。 | 明·刘基《郁离子·牧豭》:“客嵁不能立,俯而埣,伏而不敢仰视,神逝魄夺如死。” |
shāo zòng zé shì稍纵则逝 | 纵:放松;逝:失去。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 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栝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
xuán zhǒng jí shì旋踵即逝 | 旋踵:转动脚后跟;逝:消失。在转身时就消失了。形容消失迅速 |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起传》:“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