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所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ú suǒ jì dàn无所忌惮 | 惮:怕。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 《南史·齐本纪下》:“自江祏、始安王遥光等诛后,无所忌惮,日夜于后堂戏马,鼓噪为乐。” |
mò zhī suǒ cuò莫知所措 |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
duō lì nián suǒ多历年所 | 历:经历;年所:年数。经历的年数很多。 | 《尚书 君奭》:“率惟兹有陈,保父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 |
jīng chéng suǒ zhì精诚所至 | 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
hé suǒ bù zhì何所不至 | 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么坏事都干。 | |
jǐ suǒ bù yù,wù jiā zhū rén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 欲:想要,希望;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
zài suǒ zì chǔ在所自处 | 处:安排。人处世应该争取有利的环境。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使自己适应环境。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duó rén suǒ hào夺人所好 | 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
hé suǒ bù wéi何所不为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 《南史·孔琇之传》:“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
wú suǒ róng xīn无所容心 | 不在意,不留意。 | 鲁迅《呐喊·兔和猫》:“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 |
sǐ wú suǒ míng死无所名 | 名:为世人知晓。虽死而不为人所称道。指白白地送死。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
cóng wú suǒ hào从吾所好 | 从:听从,顺从;吾:我。遵从我的爱好行事。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wú suǒ bù xiǎo无所不晓 | 见“无所不知”。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此女甚是聪慧……便是三教九流的说话,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
dé qí suǒ zāi得其所哉 | 所:处所;哉;语气词。得到了合适的地方。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载!” |
dān zhī suǒ cáng zhě chì丹之所藏者赤 | 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 《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
wú suǒ bù yǒu无所不有 | 没有什么没有的。即应有尽有。 | 唐 李朝威《柳毅传》:“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 |
wú suǒ zhòng qīng无所重轻 | 没有什么重要。 | 瞿秋白《饿乡纪程》:“我想一去不知道甚时才能回来(生命于我无所重轻),暂时须得像永告诀别似的,完一番‘人间的’手续。” |
gè qǔ suǒ cháng各取所长 | 指要善于运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长处。 | 唐·吴兢《贞观政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
zhòng huǐ suǒ guī众毁所归 | 毁:毁谤。众人的毁谤归在一起。形容被大家所不齿。 |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
hé suǒ bù yǒu何所不有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 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檄,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未可以见闻所未及,遂以为诞也。” |
yōu liè dé suǒ优劣得所 |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 |
wú suǒ yòng zhī无所用之 | 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
suǒ zuò suǒ wéi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
chàng suǒ yù wéi畅所欲为 | 痛痛快快地做想做的事。 | 清 李渔《奈何天 总评》:“使之生于贵族,早历宦途,畅所欲为,更不知作何竖立。” |
zé yǒu suǒ guī责有所归 | 谓责任有所归属。 | 明·王守仁《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不时巡视闸点,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傥致疏失,责有所归。” |
zhòng mù suǒ guī众目所归 | 归:归附,趋向。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一处。形容一致赞赏。 | 《宣和画谱·道释·辛澄》:“澄尝于蜀中大圣寺画僧伽及诸变相,士女倾城邑往观焉,……兹乃众目所归,不待较而可得矣。” |
wú suǒ jì huì无所忌讳 | 没有什么顾虑。 | 宋·种放《退士传》:“《皮氏文薮》,陆氏丛书,皆句句明白,剔奸塞回,无所忌讳。” |
yī wú suǒ néng一无所能 | 一点没有能耐(能:能力;本领)。 | 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
lìng yǒu suǒ tú另有所图 | 图:图谋。指有别的目的。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7章:“她到这县城的高中是另有所图的——说不定在这两年中,她能高攀一个条件好的男人。” |
dà shī suǒ wàng大失所望 |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wú suǒ shì cóng无所适从 | 适:往;从:听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 宋 姚宽《西溪丛语》:“观古今诸家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
suǒ xiàng pī mí所向披靡 | 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 | 《梁书 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憚之。” |
wén suǒ bù wén闻所不闻 |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
jì wú suǒ chū计无所出 | 计:计策,办法。想不出什么办法。 | 《晋书 顾荣传》:“兄弟姻娅盘固州郡,威逼士庶以为臣仆,于时贤愚计无所出。” |
rèn suǒ yù wéi任所欲为 | 任:听凭;所欲为:想要做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又多是土棍青皮,平时鱼肉乡愚,无恶不作,到这时候有了护符,更是任所欲为的了。” |
xué fēi suǒ yòng,yòng fēi suǒ xué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 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有用的又没有学。指学和用脱节背离。 | 《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
guǒ rú suǒ liào果如所料 | 果:果真。事实果真和所预料到的一样。形容料事如神。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圣俞》:“始,上怒未已,两府窃以曰:‘必重贬介,则彦博不安;彦博去,即吾属递迁矣。’既而,果如所料。” |
yī wú suǒ qǔ一无所取 | 原指一点都没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 《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
lǎo yǒu suǒ zhōng老有所终 | 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wú suǒ zuò wéi无所作为 |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
wú suǒ bù zhì无所不至 |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 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指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所舍弃,有所选择。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gè jìn suǒ néng各尽所能 | 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褒传》:“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 |
ān qí suǒ xí安其所习 |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厝 | 同“不知所措”。 | 晋·庚亮《让中书令表》:“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
wǎng zhī suǒ cuò罔知所措 | 罔:不。知:知道。措:安置、处置。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 | 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 |
suǒ jiàn lüè tóng所见略同 | 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 | 明·唐顺之《与王芳湖中丞书》:“愚意方欲经营,而来叙适反,此岂古谓所见略同者乎!” |
gè zhí suǒ jiàn各执所见 | 执:坚持。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 宋·钱易《南部新书》:“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 |
fú xī huò suǒ fú,huò xī fú suǒ yǐ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 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英雄所见略同 |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
suǒ jiàn suǒ wén所见所闻 | 看到的和听到的。 | 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
jí rén suǒ jí急人所急 | 别人有困难时,设法给予帮助。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要讲急人之急,正该或多或少叫家人立刻拿出银子来,当面给了他,打发他走,何等爽快!” |
wú suǒ shī qí jì无所施其伎 | 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同“无所施其技”。 |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争取了他们,帝国主义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逊的一套就无所施其伎了。” |
suǒ dào zhī chù所到之处 | 所去的任何地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爷们都是能文能武,出力报效,所到之处,早已消灭了。” |
zhòng wàng suǒ yī众望所依 | 望:期望。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
yòng wéi suǒ cháng用违所长 | 违:违背。用人没有使用他的专长。 | 《宋史·郭逵传论》:“逵料葛怀敏之败,如烛照龟卜,一时最为知兵。虽南征无功,用违其长,又何尤焉。” |
wàng qí suǒ yǐ忘其所以 |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一来看见大郎殷勤,道是敬他人才,安然托大,忘其所以。” |
yī wú suǒ hào一无所好 | 好:喜爱。指没有一种爱好。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1回:“这些茶树都是家父自幼种的。家父一生一无所好,就只喜茶。” |
dà shì suǒ qū大势所趋 |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
mù suǒ wèi dǔ目所未睹 | 睹:看。从来没有看见过。 | 宋·洪迈《夷坚乙志·杨戬二怪》:“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妻遽出视之,韶颜丽态,目所未睹。” |
dá fēi suǒ wèn答非所问 | 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
qiān fū suǒ yán rú yī huì千夫所言如一喙 | 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 | 章炳麟《上李鸿章书》:“然其欲连盟中国,以措亚洲舄础之安,则千夫所言如一喙也。” |
wéi suǒ yù wéi惟所欲为 |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犹是一事,有贿者从,无贿者驳,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惟所欲为,莫之能制。” |
jù zhān suǒ guī具瞻所归 | 具:同“俱”,全;瞻:视;所归:所向。为众人所敬慕、瞻仰。 | 《荀瑁别传》:“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其非人。” |
yī wú suǒ jiàn一无所见 | 什么也没有看见 | 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悄呼芸名而祝之,满室寂然,一无所见。” |
yī wú suǒ chéng一无所成 | 一点没有成就。 | 清 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
yī wú suǒ huò一无所获 | 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一无:全无)。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
lì suǒ bù jí力所不及 |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 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
qián suǒ wèi yǒu前所未有 | 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 | 宋 徐度《却扫编》下卷:“而邓枢密洵武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
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lǐ suǒ dāng rán理所当然 |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
wú suǒ huí bì无所回避 | 回避:避忌。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 | 《后汉书·蔡茂传》:“茂辄纠案,无所回避。” |
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bù zhī suǒ yǐ不知所以 |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
qíng zhī suǒ zhōng情之所钟 | 钟:汇聚,专注。指痴情所向,十分专注。 | 《晋书·王衍传》:“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
mǐ suǒ bù wéi靡所不为 | 靡:无,没有;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男好女犹可言也,女好男,遂至无耻丧心,灭伦败纪,靡所不为,如武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是也。” |
máng wú suǒ zhī茫无所知 | 一点也不知道。 | 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关于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无所知。” |
qián suǒ wèi wén前所未闻 | 从来没有听说过。 | 宋 周密《齐东野语 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
bù zhī suǒ kě不知所可 |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
yī shí suǒ ān衣食所安 | 安:养;所安: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jì wú suǒ shī计无所施 | 计:计策;施:施展。再也没有可施展的计谋了。 | 宋·李昉《太平广记》:“因为田承嗣所縻,曾因讨叛,飞矢中肩。左右与之拔箭,而镞留于骨……曹进痛楚,计无所施。” |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yòng xīn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
ruò yǒu suǒ shī若有所失 | 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不定的样子。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
suǒ xiàng wú dí所向无敌 | 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 | 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
zhòng suǒ zhǔ mù众所瞩目 | 瞩目:注视。为大家所注视。 | 克非《春潮急》:“最近在这块小天地里,虽然又成了众所瞩目的人物,但到底还没经历过大场面,主持过像今天这样上百人的会议。” |
bù chū suǒ liào不出所料 | 出:超出;料:推测;料想。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jí jiāng sǐ千夫所指,无疾将死 |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迨于身无襦,妇无袴,千夫所指,无疾将死,穷败之念无时不萦于心。” |
yī wú suǒ wén一无所闻 | 一点也没有听说,丝毫也不知道。 | |
guǒ chū suǒ liào果出所料 | 果:果真,诚然。指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判断准确,果真和预料一致。 | |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āi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yǒu suǒ shì ér bù kǒng有所恃而不恐 | 恃:倚仗;恐:害怕。因为有所依仗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但是仍然需要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 |
wú suǒ wèi jù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
bù zhī suǒ zhōng不知所终 | 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 宋 洪迈《夷坚甲志 崔祖武》:“后归乡里,不知其所终。” |
zǎo wéi zhī suǒ早为之所 | 为:安排;所:处所。早点为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地方。指应及早作安排。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
wú suǒ wèi dàn无所畏惮 | 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 |
zhòng suǒ gòng zhī众所共知 | 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
wéi suǒ yù wéi为所欲为 |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 |
tú suǒ niú yáng屠所牛羊 |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 《大涅磐经·迦叶品》:“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
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g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