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所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gè dé qí suǒ各得其所 |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 《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wú suǒ huí bì无所回避 | 回避:避忌。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 | 《后汉书·蔡茂传》:“茂辄纠案,无所回避。” |
gè jìn suǒ néng,àn láo fēn pèi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
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g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wú suǒ bù néng无所不能 | 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 |
zé yǒu suǒ guī责有所归 | 谓责任有所归属。 | 明·王守仁《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不时巡视闸点,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傥致疏失,责有所归。” |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
jiàn suǒ wèi jiàn见所未见 | 见到从来未见到的。形容所见者颇为新奇。 | 汉 扬雄《法言 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 |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错 | 同“不知所措”。 | 《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 |
mí suǒ shì cóng靡所适从 | 不知何所依从。 | 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
gè yǒu suǒ duǎn各有所短 | 短:不足。各有各的不足。 |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
wú suǒ bù wéi无所不为 |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
wú suǒ jì dàn无所忌惮 | 惮:怕。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 《南史·齐本纪下》:“自江祏、始安王遥光等诛后,无所忌惮,日夜于后堂戏马,鼓噪为乐。” |
gè shū suǒ jiàn各抒所见 | 见“各抒己见”。 |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中国历代帝王继统,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庚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见。” |
jì yán wú suǒ寄颜无所 | 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 | 《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惜阶谬恩,……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
shì cái shì suǒ适材适所 | 谓办事能力与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场所相当。 | 郭沫若《北伐途次》:“本来是在面坊里住惯了的老马又落到面坊里,也算得是适材适所。” |
wéi suǒ yù wéi为所欲为 |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英雄所见略同 |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
suǒ jiàn lüè tóng所见略同 | 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 | 明·唐顺之《与王芳湖中丞书》:“愚意方欲经营,而来叙适反,此岂古谓所见略同者乎!” |
zhòng wàng suǒ guī众望所归 | 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 | 宋 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
gè yǒu suǒ chéng各有所长 |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 《管子 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
mò zhī suǒ wéi莫知所为 |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 《晋书·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 |
yòng fēi suǒ xué用非所学 | 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 《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
xīn suǒ wèi wēi心所谓危 | 危:危险。心里觉得有危险。指个人对情况和问题的主观认识。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其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所谓危,亦以告也。” |
wú suǒ bù bèi无所不备 | 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 《旧唐书·霍王元轨传》:“夫人有短,所以见其长,至于霍王,无所不备。” |
yōu liè dé suǒ优劣得所 |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 |
wén suǒ wèi wén闻所未闻 | 闻:听到;未:没有。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 |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
cóng wú suǒ hào从吾所好 | 从:听从,顺从;吾:我。遵从我的爱好行事。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wú suǒ zuò wéi无所作为 |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
suǒ xiàng fēng mǐ所向风靡 | 风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比喻畏惧强敌,闻风溃败。 | 《晋书·王浚传》:“臣自达巴丘,所向风靡。” |
suǒ fèi bù zī所费不赀 | 花费的钱财不计其数。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这倭夷,远隔重洋,国王是个女主,先前嗣位,年纪尚轻,所喜事的人,闹了二十余年,所费不赀,渐渐追悔。” |
mí zhī suǒ cuò靡知所措 | 靡:无、不。措:处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 晋·元帝《改元赦令》:“京都倾覆,宗庙为墟,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 |
jiàn suǒ bù jiàn见所不见 | 见“见所未见”。 | 汉·扬雄《法言·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 |
wú suǒ zhòng qīng无所重轻 | 没有什么重要。 | 瞿秋白《饿乡纪程》:“我想一去不知道甚时才能回来(生命于我无所重轻),暂时须得像永告诀别似的,完一番‘人间的’手续。” |
lóu táng guǎn suǒ楼堂馆所 | 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 | 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有的部队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 |
shí wàng suǒ guī时望所归 | 声望很高,为世人所敬仰。 | 《晋书 阮籍传》:“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 |
rén xīn suǒ guī人心所归 | 众人所归向、拥护的。 | |
zǎo wéi zhī suǒ早为之所 | 为:安排;所:处所。早点为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地方。指应及早作安排。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
gè zhí suǒ jiàn各执所见 | 执:坚持。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 宋·钱易《南部新书》:“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 |
wú suǒ gù dàn无所顾惮 | 见“无所顾忌”。 | 《周书·宣帝纪》:“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 |
gè qǔ suǒ cháng各取所长 | 指要善于运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长处。 | 唐·吴兢《贞观政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
yī wú suǒ yǒu一无所有 |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
yī shí suǒ ān衣食所安 | 安:养;所安: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dí wáng suǒ kài敌王所忾 | 谓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杨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 |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 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指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所舍弃,有所选择。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suí xīn suǒ yù随心所欲 | 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
rèn suǒ yù wéi任所欲为 | 任:听凭;所欲为:想要做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又多是土棍青皮,平时鱼肉乡愚,无恶不作,到这时候有了护符,更是任所欲为的了。” |
suǒ xiàng wú dí所向无敌 | 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 | 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
lì suǒ bù jí力所不及 |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 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
suǒ dào zhī chù所到之处 | 所去的任何地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爷们都是能文能武,出力报效,所到之处,早已消灭了。” |
gè yǒu suǒ zhí各有所职 | 各人有各人负责的事。比喻分工明确。 | 《周礼·天官·冢宰》高官分职注:“各有所职,而百事举。” |
sǐ dé qí suǒ死得其所 |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 | 《魏书 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
jìn qí suǒ cháng尽其所长 | 尽:全部用出;长:特长,擅长。把所擅长的东西全部发挥出来。 | 《北史·齐本纪上》:“每山园游宴,必见招携;执射赋诗,各尽其所长,以为娱适。” |
yī wú suǒ qǔ一无所取 | 原指一点都没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 《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
wéi suǒ yù wéi唯所欲为 | 随心所欲,任意而为。语本《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 语出《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
wú suǒ cuò shǒu无所措手 | 见“无所错手足”。 | 《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
máng wú suǒ zhī茫无所知 | 一点也不知道。 | 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关于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无所知。” |
jìn tuì wú suǒ进退无所 | 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比喻处境困难。 | 明·孔迩《云蕉馆纪谈》:“妇怀孕十月已足,适至万山之门首而产,时将夜半矣,进退无所,不得已就于门下,以手扳门环生一女子。” |
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liú yí shī suǒ流移失所 | 犹言流离失所。 | 《清史稿·世祖纪》:“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
wú suǒ bù zuò无所不作 | 见“无所不为”。 | 宋·苏舜钦《论五事》:“变诈奇邪,无所不作,苟或败露,立便逃亡。” |
wú suǒ yòng zhī无所用之 | 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
suǒ tú bù guǐ所图不轨 | 图:图谋;轨:比喻规矩,法度。指图谋做不合法或不正当的坏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会董卓乘虚,所图不轨。” |
zhòng suǒ gòng zhī众所共知 | 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
wú jì suǒ nài无计所奈 | 同“无计奈何”。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今日无计所奈,砍了这一束荆枝,负在背上,回山寨见俺公明哥哥去也呵。” |
xíng suǒ wú shì行所无事 | 行:行动。行动上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似的。形容临危不惧,态度镇定。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不怕!他要告,先拿他们办了再说……’万太尊说罢,行所无事。” |
suǒ shèng wú jǐ所剩无几 | 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
wú suǒ shī qí jì无所施其伎 | 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同“无所施其技”。 |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争取了他们,帝国主义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逊的一套就无所施其伎了。” |
bǎi wú suǒ jì百无所忌 | 百:一切;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药成之后,百无所忌。” |
jīng chéng suǒ zhì精诚所至 | 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
rú yǒu suǒ shī如有所失 | 好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死无葬身之所 | 葬:埋葬。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 鲁迅《而已集·答有桓先生》:“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 |
mò zhī suǒ wèi莫知所谓 | 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 《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 |
suǒ xiàng jiē mí所向皆靡 | 见“所向披靡”。 | 《东观汉记》:“贾复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 |
wú suǒ róng xīn无所容心 | 不在意,不留意。 | 鲁迅《呐喊·兔和猫》:“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 |
guǒ rú suǒ liào果如所料 | 果:果真。事实果真和所预料到的一样。形容料事如神。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圣俞》:“始,上怒未已,两府窃以曰:‘必重贬介,则彦博不安;彦博去,即吾属递迁矣。’既而,果如所料。” |
wén suǒ bù wén闻所不闻 |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
wú suǒ bù jí无所不及 |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 《鹖冠子·环流》:“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无所不及,时或后而得之命也。” |
wú suǒ wèi dàn无所畏惮 | 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 |
lǐ suǒ dāng rán理所当然 |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
chàng suǒ yù yán畅所欲言 | 畅:尽情;痛快;欲:想要。把心里要讲的话痛快地全部讲出来。也作“尽所欲言”。 | 清 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
suǒ fèi bù zī所费不资 | 不资:资财无法计算。靡费资财无数。 | 《元史·泰定帝纪一》:“壬申,御史台臣言:‘廉访司莅军,非世祖旧制,贾胡鬻宝,西僧修佛事,所费不资,於国无益,并宜除罢。” |
wú suǒ cuò shǒu zú无所措手足 |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
zài suǒ bù xī在所不惜 | 惜:吝惜。决不吝惜。 | 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记》:“果能摆城固守,区区民房原在所不惜。” |
zhēng jié suǒ zài症结所在 | 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所在。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沈潜二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 |
wú suǒ bù zhī无所不知 | 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 | 《列子·黄帝》:“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
yòng qí suǒ cháng用其所长 | 使用人的专长。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六一居士》:“凡人材性不一,各有长短,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政必不逮。” |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
lìng yǒu suǒ tú另有所图 | 图:图谋。指有别的目的。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7章:“她到这县城的高中是另有所图的——说不定在这两年中,她能高攀一个条件好的男人。” |
bù zhī suǒ yún不知所云 |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jí ér sǐ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 《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5月5日电》:“语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愿诸公深思熟虑之。” |
wú suǒ gù jì无所顾忌 | 顾忌:因有顾虑而不敢说或做。没有什么顾虑。 | 《魏书 张彝传》:“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
ān qí suǒ xí安其所习 |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
suǒ jiàn suǒ wén所见所闻 | 看到的和听到的。 | 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
duō lì nián suǒ多历年所 | 历:经历;年所:年数。经历的年数很多。 | 《尚书 君奭》:“率惟兹有陈,保父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 |
dá fēi suǒ wèn答非所问 | 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
qiān fū suǒ zhǐ千夫所指 | 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 清 章炳麟《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千夫所指,其倾覆可立而期。” |
fú xī huò suǒ fú,huò xī fú suǒ yǐ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 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xué fēi suǒ yòng学非所用 | 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 《后汉书·张衡传》:“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
wú suǒ wèi jì无所畏忌 | 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 | 汉·班固《汉书·王尊传》:“专权擅势,大作威福,纵姿不制,无所畏忌,为海内患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