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龙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ài lóng zǒu shé骇龙走蛇 |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 |
hè gǔ lóng jīn鹤骨龙筋 | 瘦挺虬曲貌。 | 宋·苏轼《孤山二咏·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筋尚宛然。” |
áo fèn lóng chóu鳌愤龙愁 |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 |
lóng fēi fèng xiáng龙飞凤翔 | ①谓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 三国·魏·吴质《答文帝笺》:“曹烈、曹丹,加以公室支庶,骨肉旧恩,其龙飞凤翔,实其分也。” |
lóng quán tài ē龙泉太阿 | 指古代的两件宝剑。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8回:“众夫散出,焕密启其函,见其光芒射目,乃是宝剑二口,靶上刻有字号,名曰龙泉太阿。” |
lóng pán fèng yì龙盘凤逸 | 喻怀才不遇。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即声誉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
hǔ wò lóng tiào虎卧龙跳 |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 南朝 梁 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
bǎi lóng mén zhèn摆龙门阵 | 闲谈,聊天,讲故事。 | 茅盾《如是我见我闻》:“上茶馆,‘摆龙门阵’,是这里的风尚。” |
yī lóng jiǔ zhǒng一龙九种 | 一条龙有九种品质的子孙。比喻同一父母的子女,有好坏不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俗语说的好,‘一龙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 |
lóng shé hùn zá龙蛇混杂 |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 《古尊宿语录》第二卷:“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
kàng lóng yǒu huǐ亢龙有悔 | 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 《周易 乾》:“上九,亢龙有悔。” |
lóng xiāng hǔ zhì龙骧虎峙 | 骧:马昂首的样子;峙:耸立。雄踞的样子。 | 明·方孝孺《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龙骧虎峙,蛇豕屏窜。” |
lóng duàn zhī dēng龙断之登 |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 |
fèng fù lóng pān凤附龙攀 |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
tǔ lóng mù hóu土龙沐猴 |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 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
pào lóng pēng fèng砲龙烹凤 | 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砲凤烹龙”。 | |
fàng lóng rù hǎi放龙入海 |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
lóng xīn fèng gān龙心凤肝 | 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 京剧《乌龙院》第三场:“想我们这样人家,吃的是鸡鸭鱼肉,也就是啦,难道说,还要吃什么龙心凤肝不成吗?” |
tuó fèn lóng chóu鼍愤龙愁 | 鼍:扬子鳄。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 宋·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
lóng fèng chéng xiáng龙凤呈祥 | 指吉庆之事。 | 汉 孔鲋《孔丛子 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
jiāo lóng shī shuǐ蛟龙失水 | 蛟:传说的无角龙。蛟龙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
bǐ dǐ lóng shé笔底龙蛇 |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
kuà fèng chéng lóng跨凤乘龙 | 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 明 单本《蕉帕记 备聘》:“喜融融,好似萧郎秦女,跨凤乘龙。” |
lóng pān fèng fù龙攀凤附 | 犹言攀龙附凤。 | 明·李东阳《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雠,危言逆耳谁为谋?” |
huó lóng xiān jiàn活龙鲜健 | 形容健壮有活力。 | 清·张南庄《何典》第三回:“一服用软口汤送下,明日再将乱活汤送下一服,包你活龙鲜健便了。” |
fèng wǔ lóng pán凤舞龙蟠 |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四回:“不想这一拜,恰恰的合成一个‘名花并蒂’,俨然是金厢玉琢,凤舞龙蟠!” |
lóng shēn huò qū龙伸蠖屈 |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 |
chán shì diāo lóng禅世雕龙 | 指文章世代相传。 | 《后汉书 崔骃传赞》:“崔为文宗,世禅雕龙。” |
dǎ hǔ láo lóng打虎牢龙 | 犹言打凤牢龙。 | |
lóng yáng zhī xìng龙阳之兴 | 兴:嗜好,雅兴。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指喜好男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 |
yǒu lóng zé líng有龙则灵 | 水潭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 唐·刘禹锡《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yún lóng yú shuǐ云龙鱼水 | 如同云与龙,鱼与水一样。比喻君臣相得。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4卷:“宣宗幸万寿山、玉澜堂,锡宴十五老臣……云龙鱼水,夫岂偶然。” |
xiù hǔ diāo lóng绣虎雕龙 |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之余;才雄七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 |
wǔ fèng fēi lóng舞凤飞龙 |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 宋·张孝祥《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舞凤飞龙五百年,尽将锦绣裹山川。” |
lóng bó diào áo龙伯钓鳌 | 龙伯:传说中的国名;鳌:大龟。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一钓而连六鳌。” |
qún lóng wú shǒu群龙无首 |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lóng téng hǔ yuè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huó lóng huó xiàn活龙活现 | 龙:古代传说的一种灵怪动物。指像活的龙出现一样。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
yè gōng hào lóng叶公好龙 |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
shēng lóng huó hǔ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jiǎo ruò jīng lóng矫若惊龙 | 矫:强劲。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 《晋书 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guī lóng lín fèng龟龙麟凤 |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 东汉·班固《汉书·翟方进传》:“太皇太后临政,有龟龙麟凤之应。” |
fèng máo lóng jiǎ凤毛龙甲 | 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 明·袁中道《石浦先生传》:“旧有传奇二种,置于笥中,为鼠子嚼坏,凤毛龙甲,竟不存于世。” |
fēng hǔ yún lóng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
lóng jū fèng chú龙驹凤雏 | 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 | 《晋书 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
lóng zhé huò qū龙蛰蠖屈 | 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 语出《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
lǎo tài lóng zhōng老态龙钟 | 老态:老年人的体态;龙钟:行动不灵活。形容年老体衰;动作迟缓。 | 宋 陆游《听雨》:“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
chán tuì lóng biàn蝉蜕龙变 | 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 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蝉蜕龙变,弃俗登仙。” |
chéng lóng pèi tào成龙配套 |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 老舍《正红旗下》:“姑母有成龙配套的衣裳与首饰,可就是不愿出借!” |
fèng wǔ lóng fēi凤舞龙飞 |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只这书法也写得这等凤舞龙飞,真令人拜服。” |
lóng dé zài tián龙德在田 |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
pēng lóng páo fèng烹龙炰凤 |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 唐·李贺《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帷绣幕围香风。” |
lóng zhāng xiù gǔ龙章秀骨 | 喻文章秀逸遒劲。 | 宋·梅尧臣《读萃秘校卷》诗:“龙章秀骨若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
lóng xiāng fèng jiǎo龙骧凤矫 | 龙腾凤飞。喻指行动迅猛。 | 《宋书·武帝纪中》:“公龙骧凤矫咫尺八纮,括囊四海,折冲无外。” |
tú lóng zhī jì屠龙之伎 |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 唐·刘禹锡《何十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
lóng xiāng bào biàn龙骧豹变 |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 唐·张怀瓘《书断·神品》:“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故崔瑗云:龙骧豹变,青出于蓝。” |
shì huǒ zhòu lóng事火咒龙 |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 |
lóng lóu fèng shi龙楼凤池 | 指禁省,皇宫。 | 明·梁辰鱼《浣纱记·送钱》:“念生长在香闰绣帏,念出入在龙楼凤池。” |
suì zài lóng sān岁在龙虵 | 见“岁在龙蛇”。 | |
fèng yì lóng lín凤臆龙鬐 | 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 |
lóng xīng yún shǔ龙兴云属 |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
pán lóng wò hǔ蟠龙卧虎 |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贾芝《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 |
màn yǎn yú lóng曼衍鱼龙 |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 |
fèng xiāo lóng guǎn凤箫龙管 | 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 清·黄永《龙衣舟行》诗:“凤箫龙管穿云去,锦缆牙樯映日月。” |
lóng duàn kě dēng龙断可登 | 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 |
hǔ biàn lóng zhēng虎变龙蒸 | 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 明 汤显祖《紫钗记 节镇还朝》:“君侯膺归衮之期,贱子附迁莺着役。风期未远,存问非遥。虎变龙蒸,风云自爱。” |
lóng shén mǎ zhuàng龙神马壮 |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 欧阳山《苦斗》四六:“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龙神马壮,气吞牛斗,争论起世界国家大事来,都是口若悬河,当当不断,慷慨激昂,谁也不让谁。” |
nián lǎo lóng zhōng年老龙钟 | 龙钟: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作筵》:“尔母年老龙钟,不能料理中馈。” |
qín lóng fù hǔ擒龙缚虎 | 缚;绳绑。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 明·沈璟《义侠记·秘计》:“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逃避?” |
shī jū lóng xiàn尸居龙见 |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 《庄子 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
lóng lóu fèng què龙楼凤阙 | 帝王宫阙。 | 宋·欧阳修《鹎鵊词》诗:“龙楼凤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 |
fèng zhù lóng xiāng凤翥龙骧 | 形容奋发有为。 | 明·孙柚《琴心记·牛酒交欢》:“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凤翥龙骧,燕友逢春,莺朋出谷。” |
èr lóng xì zhū二龙戏珠 |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
lóng gān fèng suǐ龙肝凤髓 |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
lóng xiáng fèng zhù龙翔凤翥 | 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 | 清·顾炎武《杭州》诗:“宋世都临安,江山已失据。犹夸天目山,龙翔而凤翥。” |
fèng kuáng lóng zào凤狂龙躁 |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 唐·韩偓《喜凉》诗:“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
yú lóng hùn zá鱼龙混杂 |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 唐 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
bù biàn lóng shé不辨龙蛇 | 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 |
lóng qián fèng cǎi龙潜凤采 |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 |
lóng xiáng fèng yuè龙翔凤跃 | 见“龙翔凤舞”。 | 宋·苏轼《告文宣王文》:“诡然如龙翔凤跃。纯乎玉振而金声。” |
cáng lóng wò hǔ藏龙卧虎 | 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 | 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lóng téng hǔ zhì龙腾虎掷 | 同“龙腾虎蹴”。 | 清·夏清贻《何日醒·东三省》:“战鼓三挝,龙腾虎掷挪。” |
fèng biǎo lóng zī凤表龙姿 | 形容英俊的仪表。 | 明 张凤翼《红拂记 俊杰知时》:“瞥然一见,凤表龙姿自出群,雌雄胜负隐然分。” |
yú lóng bǎi biàn鱼龙百变 |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譬其毫翰,则风雨争飞;论其文采,则鱼龙百变。” |
hǔ bù lóng xíng虎步龙行 |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 《宋书 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
lóng pán fèng zhù龙盘凤翥 |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 后晋·沈昫《旧唐书·玄宗纪》:“初,上皇亲拜五陵,至桥陵,见金粟山有龙盘凤翥之势。” |
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鼎成龙升 | 见“鼎成龙去”。 |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
chéng lóng kuài xù乘龙快婿 | 乘龙: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称誉别人的女婿。 | 晋 张方《楚国先贤传》:“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
lóng xíng hǔ bù龙行虎步 | 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 《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
qín lóng zhuō hǔ擒龙捉虎 | 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汉,攧倒擒龙捉虎人。” |
pān lóng fù jì攀龙附骥 | 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 《三国志 吴志 吴主孙权传》:“此言之诚,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魏略 孙权与浩周书》:“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 |
lóng tiào hǔ fú龙跳虎伏 | 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 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龙跳虎伏归毫底,鱼跃鸢飞入兴么。” |
qiáo lóng huà hǔ乔龙画虎 |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胡哨,乔龙画虎,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
hǔ dòu lóng zhēng虎斗龙争 |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纣起刀兵,谩说吴越相吞并,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 |
lóng tán hǔ kū龙潭虎窟 |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
gāo fèng pān lóng讬凤攀龙 |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 |
fèng zǐ lóng sūn凤子龙孙 |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 《二刻拍案惊奇》卷七:“真个是凤子龙孙,遭着不幸,流落到这个地位。” |
hǔ zhì lóng ná虎掷龙拿 |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 金 元好问《楚汉战处》诗:“虎掷龙拿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 |
lóng tóu shé wěi龙头蛇尾 |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 |
zhì zhàng chéng lóng掷杖成龙 |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