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ào

曲调


拼音qǔ diào
注音ㄑㄩˇ ㄉㄧㄠˋ

词性名词
繁体曲調
港台旋律


词语解释

曲调qǔ diào

  1. 指歌曲。歌曲或戏曲的调子。

引证解释

  1. 指歌曲。

    晋•陶潜 《闲情赋》:“曲调将半,景落西轩。”
    《南史·后妃传下·张贵妃》:“采其尤艷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

  2. 歌曲或戏曲的调子。

    唐•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有仙姬数十,奏诸异乐,婉转清亮,曲调悽悲。”
    明•陶宗仪 《辍耕录·杂剧曲名》:“董解元 所编《西厢记》,世代未远,尚罕有人能解之者,况今杂剧中曲调之冗乎?”
    吴伯箫 《北极星·歌声》:“时代变了, 延安 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调,换上了新的内容。”

国语辞典

曲调qǔ diào

  1. 有组织进行的乐音。

    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网络解释

曲调

音乐的首要要素。是歌唱性的、能够表达一定乐思的或主要的旋律的统称。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节奏的和谐运动。

分字解释


※ "曲调"的意思解释、曲调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曲调造句


  • 1.傅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这首童谣曲调欢快、优美,饱含鄙夷,鄙视它“家里缺吃少喝不着急,房子着火还不着急”的不思进取形象。

    3.还有“河边对口唱”中张老三、李老四的旋律,明显是山西的曲调。

    4.他穿着白色西装,在上万人前低吟浅唱,不论台下怎样热烈呼应,摇摆陶醉,不论曲调怎样变得欢快……他只那样带着浑身的忧伤,微微垂着眼。

    5.我盯着那树瞅,看它和别的树一样一动也不动,就怀疑起莉兹的话来,不一会儿,歌声响起,宛转悠扬,那真的是森林中美妙的曲调。

    6.唱词多属上下结构,句句押韵,以7字句居多,常附加衬字、嵌词,唱腔为微式调,曲调重复演唱。

    7.况听那样伤心曲调,一发割肚牵肠,吞声忍气。

    8.元杂剧中有“货郎儿”的曲牌,很可能就是模仿自叫卖的曲调,此外,“乌夜啼”“春莺啭”“康老子”“得宝歌”等,都可能是从叫卖中发展而成。

    9.琴声滑出,不是金戈之声,也不是靡靡之声,而是充斥着一道道简单的音波的曲调。

    10.踩着时代的节拍,舞着青春的步伐。唱着幸福的歌谣,沐着灿烂的阳光。欣赏山川的美景,丢弃惆怅的烦恼。享受美妙的曲调,领略人间的生活。愿君赛似活神仙!

    11.清亮的琴音很快奏响,凄美婉转的曲调,热情奔放地歌声,渲染出深挚缠绵、旖旎绵邈的浓浓的倾慕和大胆的表白,传递着无言的心声。

    12.在一个甜而美的梦中,你突然被嘈杂的声响惊醒。那令你厌烦的曲调,可否曾是你最喜爱的歌谣。看了看钟表,找个理由再次卧倒。面临起床的你是这般‘不可救药’。看你睡欲像宝宝,愿心。

    13.幼时的熏陶,让绍兴戏的曲调唱腔一直在我脑中盘桓不去。

    14.词,产生于隋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是为配乐唱歌而依一定曲调填写的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

    15.我们看到生命的经验里有这么多不同的状况,而这些不同的状况,就像合唱团里的高音、中音、低音三部合唱,相异的曲调最后形成所谓的和谐。

    16.赎老朽直言,付公子的唱功实在不怎么样,但戏的曲调却是圆润悦耳,宛转悠扬,尤其戏词流畅爽利,顺口押韵。

    17.到10多岁,他学会了几十种曲调,包括翻天云、赶骡调、对歌、解歌、十杯酒调、洋芋调、三棒鼓调等。

    18.此情、此景,芦花道人的小梁州曲调,姐姐曲尽其妙。

    19.却不得不放下盖子,佯揣着样子在生活里唱一出鸿门宴,玩一曲调虎猫,弄一把像是宋公明坐梁山—事先说好的调调,调调味。

    20.青年节,响起青春的旋律,拍打年轻的节奏,唱响豪情的曲调,填满梦想的歌词,谱一曲青春、年轻的歌,你我轻声传唱,祝五四快乐,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