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diào

声调


拼音shēng diào
注音ㄕㄥ ㄉㄧㄠˋ

词性名词
繁体聲調


词语解释

声调shēng diào

  1. 指说话、读书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鲁迅《藤野先生》

    tone;

  2. 字调;汉语的四声。

  3. 音乐的调子。

    声调悠扬。

引证解释

  1. 音乐的曲调或诗文的节奏。

    《晋书·嵇康传》:“夜半,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 康 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絶伦。”
    唐•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吾将譟礼乐,声调摩清新。”
    清•沉钧德 《<元诗别裁集>序》:“读《百一钞》,渢渢乎,洋洋乎,气格声调,进乎古矣。”
    吕叔湘 《语文常谈·声韵调》:“有人能用马头琴等乐器模仿唱戏,熟习那段戏词的人就能从那声调的高低升降上听出字眼来。”

  2. 指说话时的腔调。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银凤 的声调里还是带着她一向的坚定,只是有些匆忙。”
    阿英 《城隍庙的书市》:“一脸的忧郁,声调也很凄楚。”

  3. 汉字字音的高低升降。古汉语的声调有平、上、去、入四类。普通话的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另有轻声。

    王力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汉语是元音占优势的语言,而又有声调的区别,这样就使它特别富于音乐性。”

国语辞典

声调shēng diào

  1. 诗文字句中音韵配置的抑扬顿挫。

    如:「声调铿锵」。

  2. 音乐的节奏。

    如:「声调悠扬」。

  3. 声音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如国音所分的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轻声等读法。

声调shēng tiáo

  1. 声音和谐。

    《淮南子·本经》:「行沮然后义立,和失然后声调。」

网络解释

声调

在现代汉语语音学中,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像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中分5度,最低为1,最高为5。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分字解释


※ "声调"的意思解释、声调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声调造句


  • 1.晋江深沪一带还有妇人“哭墓”习俗,其声调音旋韵转、情悲声凄,催人泪下。

    2.康德说得性起,声调很高,为李昌国大吹法螺。

    3.妈真开心了,听那声调,就可以看见他们脸上和全身的美劲儿。

    4.半晌,已经走远了又想起什么一般,朝着美男的方向高声故意托长了声调道:“哦,不,是再也不要见。

    5.许一城声调陡然升高:“你还不明白吗?维礼拼死送信,说明此事已非私人仇怨,说不定关系到整个东陵安危!”。

    6.楚云舒此刻又变成了个个怪蜀黍,没皮没脸的轻声调笑道。

    7.最后一节历史课上,伴随着老庞抑扬顿挫的声调,将商鞅被车裂时的场景浮现在我的眼前,骏马的嘶吼,商鞅的惨叫,飞溅起的鲜血。

    8.这高明的地方呢,就是在于境界阔大,声调激壮,气势豪放。

    9.从音乐方面,高腔唱词清雅,声调高昂、人声帮和,表演起来一唱众和,真是委婉抒情、古朴悠扬。

    10.老人摸摸胡子,欷嘘声调里,有着强烈地自嘲意味,“因为当年在孤峰之上,我们就曾经用这方法,逼得一个武功强我们百倍的敌人无法还手!”。

    11.昆曲的念白,严格遵守“中州韵”,声调走势接近今天的开封语音。

    12.两千年前的屈原吟哦着“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抱石怀沙,投身汨罗,他苍哑悲咽的声调,一如这诗人的江水,不矜不伐,缓慢而又庄严。

    13.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它有区别意义的声调,没有词的内部形态变化,把握诗人的感情主要靠多读、多背;熟读成诵是理解、欣赏、内化的最佳方式。

    14.随后两人一起把新的报纸张贴到宣传栏内,就在合上后盖板的时候,听到一旁传来一声调笑:哟,感情不错哦,大清早的躲在这里约会啊。

    15.它的特色是一唱众和,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的气概。

    16.夹着批条的两指点在苏文的脑门,声调一声比一声高。

    17.邵清扬气的不由提高声调:“那能一样吗?你跟旁人能一样吗!”。

    18.他们那四个男兵今天可他妈真开心了,听那声调,就可以看见他们脸上和全身的美劲儿。

    19.给我们讲解的是个朝鲜人民军中尉军官,他们用近乎愤怒的声调一句句的描述当年的谈判和把美帝打的停战的过程,然后,翻译用中文翻译给我们。

    20.一曲故事,只闻悠悠水波,莹莹脉动,声调委婉哀叹,余音袅袅,宛如高山流水不绝丝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