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qín

黄芩


拼音huáng qín
注音ㄏㄨㄤˊ ㄑㄧㄣˊ

繁体黃芩

词语解释

黄芩huáng qín

  1.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根色深黄,可入药。

    黄芩之种为多。——[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root of large-flowered skullcap;

引证解释

  1.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披针形,开淡紫色花。根黄色,中医用做清凉解热剂。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黄芩﹝集解﹞引《别录》:“黄芩生 秭归 川谷及 冤句,三月三日採根阴乾。”

国语辞典

黄芩huáng qín

  1. 植物名。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茎方形,叶形似箭镞,夏日开紫花,根黄色,可入药。

网络解释

黄芩 (唇形科植物)

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

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分字解释


※ "黄芩"的意思解释、黄芩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黄芩造句


  • 1.竹叶二升枳实三两青葙子白前各一两吴茱萸黄芩各二分栝楼根麦门冬各二两生姜六两前胡一作芍药半夏各五两上十一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2.生地黄、玄参、白芍、沙参、旱莲草、女贞子各15克,地骨皮、麦门冬、阿胶(烊化)各12克,牡丹皮、黄芩各9克。

    3.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各12克,蝉衣、白蒺藜各10克,干地黄15克,防风、白芷、黄芩各10克。

    4.可选用桑白皮15克、连翘15克、地骨皮15克、防风10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葶苈子10克双花21克,水煎服。

    5.比起黄连、黄芩、黄柏等同样能清肺火、清肺热但以苦寒为主的药物来说,金银花性味甘寒,不伤脾胃。

    6.保心安油:可缓解咳嗽保心安油由薄荷油、肉桂油、细辛、黄芩、血竭等数十味中药制成,具有镇痛、祛风、通窍、消肿、活血散淤等功效。

    7.辛夷10克,苍耳子6克,鹅不食草6克,细辛3克,乌梅20克,蝉衣10克,黄芩10克,百合20克。

    8.又有行气安胎之效,常用于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一般可与白术、苏梗等同用;若胎动不安而偏于热者,则可佐以黄芩。

    9.北京同仁堂的连翘败毒丸正是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的祛火良药,其主要成分是连翘、金银花、苦地丁、大黄、黄连、黄芩、麻黄、防风、赤芍、甘草等19味中药。

    10.蒲地蓝消炎片是纯中药制剂,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四味中药制成。

    11.同时,依托首阳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中药材种苗繁育示范点,先后培育了红芪、板蓝根、黄芩、甘草、银柴胡等68个品种,丰富了中药材品种资源。

    12.一方面,眼看‘薪尽火传’被黄芩勉强避过,韩若壁不由暗呼一声‘可惜’。

    13.土槿皮、蛇床子、透骨草、徐长卿、黄芩各30克,土茯苓、苦参各25克,枯矾20克。

    14.灶心土、炮姜温中止血;白术、附子、甘草温中健脾;地黄、阿胶养血止血;黄芩苦寒坚阴;白及、乌贼骨收敛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

    15.沁县境内山多地少,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主产青翘、黄芩、远志肉、党参、款冬花、蜂房、桑螵蛸、蒲黄等药材。

    16.目的研究泻心汤中大黄和黄芩配伍前后的活性成分变化。

    17.目的:比较葛根芩连汤饮片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中黄芩苷含量.

    18.结论:黄芩苷对体外白念珠菌的芽管形成及黏附性有较强抑制作用。

    19.目的建立清开灵膏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20.另外,选用黄芩与秦皮两种药物设计配方二,配比为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