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

黄衣


拼音huáng yī
注音ㄏㄨㄤˊ ㄧ

繁体黃衣

词语解释

黄衣huáng yī

  1. 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

  2. 借指僧道或宦官。

  3. 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引证解释

  1. 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参见“黄袍”。

    《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
    参见“黄冠”。 《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
    《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晋•王嘉 《拾遗记·后汉》:“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 向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唐•韩愈 《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白居易 《卖炭翁》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
    《宋史·太祖纪一》:“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 太祖 身。”

  2. 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衝浮图者,许以自荐。”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於教化等科” 元•胡三省 注:“此所谓制举也。时詔应天下诸色人中,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詔。”
    明•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中宗 时,黄衣乃二千员,外置千员。”

  3. 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食经》‘作麦酱法’:小麦一石,渍一宿,炊。卧之,令生黄衣。”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集解﹞引 苏恭 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网络解释

黄衣

黄衣是蜻科的一种动物,生于矮山和平川地区,分布于中国南北各个地区。

分字解释


※ "黄衣"的意思解释、黄衣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黄衣造句


  • 1.宋让虽不曾见过这个女子的模样,却分明认出来,这个女子,正是当**从黄衣道士手中就下来的那银鲤。

    2.只见她着一件鸭黄衣裳,一支木簮随意的将乌丝轻绾,冷艳中自有一股女子的温婉清韵。

    3.唐潜龙为了尽快决出胜负,佯装转头去看那黄衣使者,此时戚继光的金枪正好刺中了唐潜龙的左上臂,只听见唐潜龙“”。

    4.秦雨殇坚定的点了点头,黄衣年轻人饶有兴味的望着台下的少年,眼中有着一丝诧异,他点头说道:“可以,那你打算代替谁去?”。

    5.上东巡泰山,稷丘君乃冠章甫,衣黄衣,拥琴来迎,拜武帝,指帝:陛下勿上也,上必伤足指。

    6.72岁的张保安,黄色头巾,黄衣黄裤,手中直径80厘米、重达10公斤左右的打击乐器大铜铙擦得发亮。

    7.身着黄衣的僧人们三五一群,挎着竹篓穿梭在翠绿的茶树之间,不时捻指摘下茶叶放入篓中。

    8.这人一身黄衣灿然,手中横着一口冷意迫人的长剑,虽不发一言,但这样冷的一个人,这样冷的一把剑,就现出一派目空天下的倨狂。

    9.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10.片刻,大厅偏门徐徐走进一个黄衣汉子,约莫五十来岁,相貌堂堂,肩膀宽厚,眼神清澈有神,行姿洒脱。

    11.话音落了,那黄衣老者也慢悠悠地消失在回廊里,青衣老者也哼着小曲,优游自在的离开庭院。

    12.翩翩两骑来者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13.黄衣青年急了,只能打破哑谜全盘托出说道。

    14.带人吃摊主的早餐,还口称“你请客了”,这让人想起了《卖炭翁》里的黄衣使者白衫儿。

    15.丁太云,丁嫣然等丁家小辈,见到那直接被汪小可一巴掌扇回去的黄衣少年,面色都是剧变了下来。

    16.黄衣青年自觉这些东西,已经超过自身如今的修为,连提及都觉相形见绌,神色赧然之下,也不多言。

    17.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18.张绣欲回枪再刺,黄衣将看准时机,转守为攻,双臂又似划桨一般,以左右两个枪头攻来。

    19.诗诗在摇曳的灯光下,坐在床榻上,把双脚放在紫铜脚炉上为我绣制着一条新的黄衣。

    20.果然,没多久就来了两个“手把文书口称敕”、骑着马的“黄衣使者白衫儿”,结果睛睛已不忍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