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哀哀父母哀哀父母的故事

哀哀父母的成语故事


拼音āi āi fù mǔ

基本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暂未找到成语哀哀父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哀哀父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失败是成功之母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哀而不伤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节哀顺变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贤母良妻鲁迅《坟·寡妇主义》:“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
子继父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认贼作父清 华伟生《开国奇冤 追悼》:“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人面兽心,处处为虎作伥,人人认贼作父,……”
哀兵必胜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母夜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那人夫妻两个,亦是江湖上好汉有名的,都叫他做菜园子张青,其妻母夜叉孙二娘,甚是好义气。”
徒读父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子承父业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利山和尚》:“僧问:不历僧只获法身,请师直指。师云:子承父业。”
呜呼哀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喜怒哀乐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母慈子孝《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家人父子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
贤妻良母朱自清《房东太太》:“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
哀莫大于心死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哀鸿遍野《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母老虎老舍《柳屯的》:“我曾经作过一个噩梦,梦见一个母老虎,脸上擦着铅粉。”
子为父隐《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干父之蛊《周易 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曾母投杼《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乃祖乃父《尚书·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
孟母三迁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为民父母《孟子 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父慈子孝《礼记 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哀毁骨立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父析子荷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鎡基富贵,焯耀家邦,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顽父嚚母《尚书 尧典》:“父顽,母嚚,象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