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来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iān lái bō qù颠来播去 | 见“颠来簸去”。 | 许地山《空山灵雨·海》:“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住,随着波浪颠来播去便了。” |
yuān yuán yǒu zì lái渊源有自来 | 有根据,有来源。 | 宋 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
hū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 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 《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
hán wǎng shǔ lái寒往暑来 | 寒冬已过,盛夏将至。指四季的轮回。泛指时光流逝 | 南朝·宋·鲍照《伤逝赋》:“寒往暑来而不穷,哀极乐反而有终。” |
yuǎn lái dé hé shàng huì niàn jīng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 ||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
shǒu dào qín lái手到擒来 | 擒:捉拿。一上手就把敌人捉了来。形容办事情一举成功。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那里用甚么人马!又那里管甚么时辰!趁如今酒醉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
huì rán kěn lái惠然肯来 | 惠:赐,敬辞。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 | 《诗经 邶风 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
lái shì xiōng xiōng来势汹汹 |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
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u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wǎng gǔ lái jīn往古来今 | 指自古至今。 |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lái hóng qù yàn来鸿去燕 | 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 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
gǔ lái jīn wǎng古来今往 | 从古代到现代。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江都市孝妇屠身》:“古来今往夕阳中,江山依旧在,塔影自凌空。” |
jīn lái gǔ wǎng今来古往 | 犹古往今来。 | 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
lè jí āi lái乐极哀来 | 同“乐极则悲”。 | 晋·陶潜《闲情赋》:“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
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
rén lái kè qù人来客去 | 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零回:“妈妈睡罢,一天到晚人来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罢。” |
lǐ shàng wǎng lái礼尚往来 | 尚:注重。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xī lái rǎng wǎng熙来攘往 | 熙、攘:喧闹、纷乱的样子。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
wǎng jiǎn lái lián往蹇来连 | 谓往来皆难;进退皆难。 | 《周易·蹇》:“六四:往蹇来连。” |
yī lái yī wǎng一来一往 | 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
zǐ qì dōng lái紫气东来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 汉 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
jiàn wǎng zhī lái鉴往知来 | 鉴:仔细考察。仔细考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 | 《诗经 大雅 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yuán yuán ér lái源源而来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源源而来。” |
yuè jìn lái yuǎn悦近来远 |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
gài dì ér lái盖地而来 | 盖:遮盖,掩盖。指人马或暴风雪及飞砂走石等铺天盖地。形容来势迅猛浩大。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
zì bá lái guī自拔来归 |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
hòu wǎng báo lái厚往薄来 | 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 | 《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
juǎn tǔ chóng lái卷土重来 | 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或重新恢复势力。 | 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色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yán lái yǔ qù言来语去 |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 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
rì wǎng yuè lái日往月来 | 形容岁月流逝。 | 《周易 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
bīn lái rú guī宾来如归 | 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 宋 范仲淹《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娶楚国太夫人张氏而生公,教之亲仁,宾来如归。” |
tài lái pǐ wǎng泰来否往 |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 《周易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xīn xuè lái cháo心血来潮 | 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来潮:潮水上涨。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 |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既来之,则安之 |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 先秦 孟轲《论语 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lái qù cōng cōng来去匆匆 | 形容来和去迅速 | 王朔《许爷》:“也许他们在那条街就曾见过面,但来去匆匆,或淡然一瞥或偶一回眸。” |
kǔ jìn tián lái苦尽甜来 | 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你休烦恼,少不的先忧后喜,苦尽甜来。” |
tà lái yǒu zhì沓来麕至 | 同“沓来踵至”。 | 梁启超《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匈国之内乱及其原因》:“至难至险之现象,沓来麕至。”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fǎn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 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地回去。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霁云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怏怏的带马出城。” |
gǔ wǎng jīn lái古往今来 |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 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
róu yuǎn huái lái柔远怀来 |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 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
bié lái wú yàng别来无恙 | 别:离别;恙:病。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干曰:‘公瑾别来无恙!’” |
jiù de bù qù xīn de bù lái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 旧的没有了,只好被迫去买新的,坏事变成了好事。 | 洪放《秘书长·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总要发展的啊。” |
fǎn lái fù qù返来复去 | 谓多次重复。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五章:“说醒着吧,他又神志不清,脑子里总是:黑马——白占魁——农业社,农业社——白占魁——黑马,返来复去地兜得他秃顶脑袋疼了起来。” |
qián wú gǔ rén,hòu wú lái zh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们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负,实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可算得千古独步。” |
liǎng guó jiāo bīng,bù zhǎn lái shǐ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
pǐ jí tài lái否极泰来 | 否:坏;泰:好;顺利。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qīng fú fēi lái青蚨飞来 | 青蚨:传说中的虫,比喻金钱。比喻花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 谷子敬《城南柳》:“皆因我襄里缺青蚨。” |
tà lái zhǒng zhì沓来踵至 | 指纷纷到来。亦作“踏来麕至”。 | 清林则徐《札南澳镇饬严办东路贩烟外国船只》:“倘敢抗违不遵,即照前札或用炮轰击,或用火烧,务使创巨痛深,始免沓来踵至。” |
jūn zhì tà lái麇至沓来 | 犹言群集纷至。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自登甲科、入仕版,蛇神牛鬼麇至沓来。” |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
sǐ qù huó lái死去活来 |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
bá lái fù wǎng跋来报往 | 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 | 语出《礼记 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 |
lái qíng qù yì来情去意 | 事情的内容和原因。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当下戴院长与宋公明说罢了来情去意,戴宗、宋江俱各大喜。” |
xìn shǒu niān lái信手拈来 |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
tǎng lái zhī wù倘来之物 | 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同“傥来之物”。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
xiān lái hòu dào先来后到 | 指按照来到的先后早晚而确定次序;受到优惠。 | 宋 梅尧臣《宛陵文集》:“何作嗟迟疾,从来有后先,所期皆一到,我到尔应还。” |
xìng jìn bēi lái兴尽悲来 | 兴:兴致,兴味。高兴到了极点,使人悲苦的事就来了。 | 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识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知盈虚之有数。” |
shēng lái sǐ qù生来死去 | 死接着生,生接着死,轮回不停。 | 《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君不见生来死去,似蚁修还,为衣为食,如蚕作茧。” |
táo lái lǐ dá桃来李答 | 语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 语出《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yàn qù yú lái雁去鱼来 |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 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
méi lái yǔ qù眉来语去 | 用眉目传情,用话语暗示。形容用眉眼传情。多指男女间不正当地勾搭。 | 明·汤显祖《南柯记·决婿》:“天竺见他来,顺稍儿到讲台,眉来语去情儿在。” |
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 《旧五代史 晋书 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jiē lái zhī shí嗟来之食 |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shǔ lái hán wǎng暑来寒往 | 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暑来寒往,地久天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 |
bái wǎng hēi lái白往黑来 | 比喻变化极大。 | 《列子·说符》:“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
shǒu dào niān lái手到拈来 | 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小生凭三寸不烂之舌,直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如探囊取物,手到拈来。” |
jiē zhǒng ér lái接踵而来 |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脚步紧相连。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闲情逸致!” |
méi tóu yī zhòu,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lái shì bù kě dài来世不可待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 《庄子·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
fān lái fù qù翻来覆去 | 翻:翻转;覆:转回。躺在床上来回翻转身体。形容睡不着觉;也形容事情多次反复。 | 宋 朱熹《朱子全书》:“横说也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覆去,说都如此。” |
míng lái míng qù明来明去 | 光明正大地交往 | 欧阳山《三家巷》:“你们这一行是公公道道,明来明去,讲道德,讲规矩,讲信用的!” |
zhào zhī jí lái召之即来 | 召:同“招”。一经召唤立即就来。形容唯命是从。 | 宋·辛弃疾《沁园春》:“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
sī lái xiàn qù丝来线去 | 比喻纠缠连挂。 | 《朱子全书·论语》:“但颜子得圣人说一句,直是倾肠倒肚是了,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
běn lái miàn mù本来面目 |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guī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
dōng lái zǐ qì东来紫气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 唐·杜甫《秋兴》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
lè jí bēi lái乐极悲来 | 同“乐极则悲”。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亏。亏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乐极悲来,物盛则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数也。” |
yǒu lái wú huí有来无回 |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谓彻底被消灭。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有这玩艺儿,慢说他‘种殃军’,他洋爸爸鬼子来,也给他有来无回。” |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lái rì dà nàn来日大难 | 表示前途困难重重。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
shén lái qì wàng神来气旺 | 犹言运气旺盛。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起初沈将仕神来气旺,胜采便跟着他走,所以连掷连赢。” |
xìn shǐ wǎng lái信使往来 | 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信使往来,礼文相匹。” |
shǒu dào ná lái手到拿来 | 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yǒu shēng yǐ lái有生以来 | 从出生到现在。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题目是‘藤文公为世子四章’,我有生以来,从没有做过这样长的题目。” |
sòng wǎng láo lái送往劳来 | 见“送往迎来”。 |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
là jìn chūn lái腊尽春来 |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回来了。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且说腊尽春来,到了正月初四日。” |
hū lái hè qù呼来喝去 | 呼、喝:大声喊叫。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菩萨卖弄神通,把老孙这等呼来喝去,全不费力也!” |
rǎng wǎng xī lái攘往熙来 |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fèng huáng lái yí凤皇来仪 | 见“凤凰来仪”。 | 《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
dài tóu ér lái戴头而来 | 戴:头顶着。戴着脑袋前来。形容无所畏惧的样子。 |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头而来矣。’” |
zhí lái zhí qù直来直去 | 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 | 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我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一览无余。” |
jí wǎng zhī lái极往知来 | 通晓过去,预知未来。 | 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
shén wǎng shén lái神往神来 | 指精神相通。 |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假令以《石豪》诸什与古人作,便是首首皆情,此皆有神往神来,不知而自至之妙。” |
lái zhě jū shàng来者居上 |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 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shān shān lái chí姗姗来迟 | 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
guān gài wǎng lái冠盖往来 | 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指官吏们经常来往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4回:“长安城中,乃冠盖往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