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振民育德振民育德的意思
zhènmín

振民育德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振:通“赈”,救济。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性。

出处《周易·蛊》:“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例子《梁书·武帝纪中》:“虽禅代相舛,遭会异时,而微明迭用,其流远矣。莫不振民育德,光被黎元。”


基础信息

拼音zhèn mín yù dé

注音ㄓㄣˋ ㄇ一ㄣˊ ㄩˋ ㄉㄜˊ

繁体振民育惪

感情振民育德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振民育德的意思解释、振民育德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离心离德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祖功宗德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
妖不胜德比喻邪不压正。
歌功颂德颂扬功绩和德行。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功:功绩。德:德行。
物阜民安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德重恩弘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为民请命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节用裕民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讴功颂德讴:歌颂,赞美。指赞美功绩,歌颂恩德。
德容言功见“德言容功”。
劳民伤财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材轻德薄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祸国误民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国泰民安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秽德垢行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度德量力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材雄德茂指才德杰出。
地丑德齐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败德辱行败坏道德和操守。
河山之德《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振聋发聩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化外之民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论德使能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称德度功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