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自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áng rán zì ruò昂然自若 | 形容气宇轩昂满不在乎的样子。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1回:“昂然自若,并不畏缩。” |
yí rán zì ruò夷然自若 | 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 《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
zì zuò jiě rén自作解人 | 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
gù pàn zì xióng顾盼自雄 | 左看右看,自以为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 《宋书 范晔传》:“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 |
gū fāng zì shǎng孤芳自赏 | 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 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
gōng dào zì zài rén xīn公道自在人心 | 公道:公正的道理;自:自然。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60回:“骑在马上,自言自语道:‘公道自在人心,也不枉我的一番心力了。’” |
yōng rén zì rǎo庸人自扰 | 平庸的人无事生事;自找麻烦。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
zì yóu zhǔ yì自由主义 | 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 |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 |
dú zuò qióng shān,fàng hǔ zì wèi独坐穷山,放虎自卫 |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 晋·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
zì xún sǐ lù自寻死路 | 指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话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 |
huā bù mí rén rén zì mí花不迷人人自迷 | 花不会去迷人,因人喜欢而美丽。指人对某事倾注了感情色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直饶今日能知悔,何不当初莫去为?” |
zì shēn nán bǎo自身难保 | 自己保不住自己。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
tóu shāo zì lǐng头梢自领 | 自己扯着头发。比喻自讨苦吃,自找麻烦。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这妮子更敢有四星,把体面妆沉,把头梢自领。” |
tài rán zì ruò泰然自若 |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 《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
zì dé qí lè自得其乐 | 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 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
zì rán ér rán自然而然 |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经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自然:事物本身固有的样子。 | 《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
zì méi zì xuàn自媒自衒 | 自我介绍,自我夸耀。 | 《梁书 萧昱传》:“夫自媒自衒,诚哉可鄙;自誉自伐,实在可羞。” |
wú bìng zì jiǔ无病自炙 | 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 《庄子·盗跖》:“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炙也。’” |
zì zuò zhī niè自作之孽 | 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4章:“与卖国者言救国,与毁法者言护法……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如何与彼谈判!” |
zì wǒ zuò gǔ自我作古 | 由自己创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创始;创新)。指有所创新。 | 《唐大诏令集 贞观五年封建功臣诏》:“自我作古,未必专依前典。” |
fǎn gōng zì xǐng反躬自省 |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王晋 铺(其四)》:“自吟以往,更愿反躬自省,以择乎二者之间察其孰缓孰急,以为先后。” |
zì bào jiā mén自报家门 | 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指作自我介绍。 | 宗璞《东藏记》第三章:“嵋慢慢地清楚地自报家门。” |
xíng yuǎn zì ěr行远自迩 | 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迩:近。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yán xiào zì rú言笑自如 | 见“言笑自若”。 | 清·方苞《通议大夫江南布政使陈介墓志铭》:“群夷纵火,牛街镇去城三十馀里,火光烛天。公言笑自如,日夜为守战计,贼不敢逼。” |
yōu yóu zì zài悠游自在 | 见“悠游自得”。 | 鲁迅《书信集·致唐诃》:“我大约并没有先生们所豫想的悠游自在,所以复信的迟延,是往往不免的。” |
bì zhǒu zì zhēn弊帚自珍 | 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作很珍贵。比喻对己物的珍视。 | 宋 陆游《秋思》诗:“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
jīng wèi zì míng泾渭自明 | 见“泾渭分明”。 | 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
jiān gōng zì lì兼功自厉 | 兼:加倍;功:功夫;厉:同“励”,劝勉。指做事加倍努力,并自我劝勉。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
gù bù zì huà故步自画 | 犹故步自封。 | 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我国自印度思想输入以后,几千年来溺佛者遁世无营,避佛者亦故步自画。” |
bù qǐng zì lái不请自来 | 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
zì cán xíng huì自惭形秽 | 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
yì qì zì dé意气自得 | 意气:意态,气概;自得:自觉得意。形容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样子。 | 《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
bù zì liàng lì不自量力 |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
zì jīn ér hòu自今而后 | 是指从今以后。 | |
tīng qí zì biàn听其自便 | 听:听任。听任它自然发展与行动。 | 清·薛福成《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中国出洋之民数百万,粤人以佣工为较多,其俗里虽贱视之,尚能听其自便,衣食之外,颇积余财。” |
kuā gōng zì dà夸功自大 | 夸:夸耀。夸耀功劳,自以为了不起。 | 《新编五代史评话·唐史》:“可惜着志小气骄,夸功自大。” |
yǎng hǔ zì niè养虎自啮 | 啮:咬。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 | 《洛阳伽蓝记 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
hào zì wéi zhī好自为之 | 为:干,做。喜欢自己亲手去做。 | 田海燕《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至于四川的革命事情,还望四川同志好自为之。” |
xǐ bù zì shèng喜不自胜 | 胜:承担。指喜悦难以克制。 | 三国 魏 钟繇《贺捷表》:“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熹,喜不自胜。” |
zuò fǎ zì bì作法自弊 | 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gù pàn zì háo顾盼自豪 | 见“顾盼自雄”。 |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六回:“袁总统得此奇袭,未免顾盼自豪。” |
gù bù zì fēng故步自封 | 故:过时的;旧: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
yàn rán zì ruò晏然自若 |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 | 《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
jiǎn è zì fù謇谔自负 | 謇谔:正直敢言;自负:自恃。正直敢言而自许很高。 | 《明史·夏言传》:“性警敏,善属文。及居言路,謇谔自负。” |
hǎo yán zì kǒu,yǒu yán zì kǒu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 莠言:坏话。好话出自他的口,坏话出自他的口。指人说话反复无常。 | 《诗经·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
yǔ rén fāng biàn,zì jǐ fāng biàn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 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八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 |
zì gào fèn yǒng自告奋勇 | 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
yán xiào zì ruò言笑自若 |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
yǎng hǔ zì niè养虎自齧 |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 |
shén sè zì dé神色自得 | 神色:神情,态度;自得:自觉得意,快意。神情显露出得意的样子。 | 唐·温庭筠《乾诔子·权长孺》:“长孺视之,忻然有喜色,如获千金之惠,涎流于吻,连撮瞰之,神色自得,合坐惊异。” |
zì shí qí lì自食其力 | 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yí rán zì lè怡然自乐 | 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 晋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zì xiāng jiàn tà自相践踏 | 自己人互相踩。形容军队溃败时各自仓皇逃命的狼狈情况。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
shén lài zì yùn神籁自韵 | 籁:声响;韵:和谐的声音,韵律。指天然之音自成韵律。 | 汉·桓麟《西王母传》:“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 |
bīng yóu huǒ yě,bù jí zì fén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 戢:停;焚:烧。战争就像玩火,不在适当的情况下停止就会烧死自己。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
huī sǎ zì rú挥洒自如 | 挥洒;挥笔洒墨。指写诗、作文、写字、绘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处理事务十分干练、娴熟。 | 清 曾朴《孽海花》:“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 |
jié áo zì shì桀骜自恃 | 强横自负。 | 《十月》1981年第3期:“他在业务上有时固执,却不像沈巧说的那样桀骜自恃。” |
tán xiào zì rú谈笑自如 | 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 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契丹犯澶渊,急书日至,一夕凡五至,莱公不发封,谈笑自如。” |
yōu yóu zì ruò优游自若 | 从容不迫,不变常态。 | 清·陆以湉《冷庐识·彭文勤公》:“凡置卷数百,二仆待侧,左展卷,右收卷,循环不息。待者告疲,公优游自若也。” |
shí bù zhī nèi,zì yǒu fāng cǎo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隋书·炀帝纪》:“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天奇秀!” |
huǐ guò zì zé悔过自责 | 悔:追恨。指追悔过错;谴责自己。 | 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志》:“后得反国,不悔过自责,复会诸侯伐郑。” |
liáo yǐ zì yú聊以自娱 | 聊:姑且。姑且用以自我娱乐宽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南越列传》:“老臣妾窃帝号,聊以自娱,岂敢以闻天王哉!” |
bù yóu zì zhǔ不由自主 | 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
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 |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 《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
zì gāo zì dà自高自大 |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 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
hún rán zì chéng浑然自成 | 见“浑然天成”。 | 茅盾《大题小解》:“美丽的形象,应有适当的字汇来构成,这原是不错的;但二者实应同时产生,浑然自成。” |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九卷:“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
zì shì qí cái自恃其才 | 侍:依赖;其:他的。自己仗着有才能。形容高傲,自负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2卷:“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 |
zì jīng zì guài自惊自怪 | 自己觉得又害怕又惊异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笑道:‘也不用我唬去,这小蹄子已经自惊自怪的了。’” |
yōu xián zì zài悠闲自在 | 自在:无拘无束。形容神态从容,无拘无束。 | 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 |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
zì shòu zì zuò自受自作 | 受:承受。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受累。 | 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岂不闻天网恢恢,也是我自受自作。” |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 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
gāo zì biāo yù高自标誉 | 见“高自标置”。 | 明·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适稿》:“元美兄弟继作,高自标誉,大声壮语,吴中绮靡之习,因之一变。” |
chēng rán zì shī瞠然自失 | 瞠:瞪着眼睛。瞪着眼睛好像丢了东西一样。形容失神的神态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不意到了山东汶上县,便遇了一个小才女,便令小弟瞠然自失。” |
bù néng zì bá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zì zuò zhǔ zhāng自作主张 | 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但那杨景是一个郡马,怎好就是这等自做主张,将他只一刀哈喇了。” |
zì xīn gǎi guò自新改过 | 自新:自己重新做人。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 |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 | 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zào jiǎn zì fù造茧自缚 | 作茧自缚。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 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六:“他们帮助敌人造成联合战线攻打他们自己,他们像蚕一样,造茧自缚。” |
wàng zì fěi bó妄自菲薄 |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过分地;菲薄:小看;轻视。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zì xíng qí shì自行其是 | 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 |
zì yí yī qī自诒伊戚 | 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 《诗经 小雅 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左传 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
cuō tuó zì wù蹉跎自误 | 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人生虚度年华,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长兄年力鼎盛,万不可蹉跎自误 。” |
zì qiáng bù xī自强不息 |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xiāo yáo zì yú逍遥自娱 | 谓无拘无束,自得其乐。 | 唐·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池台琴酒,逍遥自娱,贤士大夫,尚其轨躅。” |
gōng zì fēi báo躬自菲薄 | 谓亲身实行俭约。菲薄;微薄。 | 《文选·张衡〈东京赋〉》:“文(汉文帝)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薛综注:“躬自菲薄,谓俭约。” |
yǎng hǔ zì cán养虎自残 | 见“养虎自啮”。 | 《魏书·羯胡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国祚之灭不复久矣。真可谓养虎自残者也。” |
gāo huǒ zì jiān膏火自煎 | 油脂因能照明而致燃烧,比喻人因有才能或有财产而得祸。 | 庄周《庄子 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
jié shēn zì ài洁身自爱 | 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 《孟子 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
jīng wèi zì fēn泾渭自分 | 见“泾渭分明”。 | 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
zì wǒ chóng bài自我崇拜 | 指自己崇拜自己,盲目自大。 | |
rèn qí zì liú任其自流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tián rán zì zú恬然自足 | 谓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 |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shī zhī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 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 | 《梁书·邵陵王纶传》:“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
bēi jǐ zì mù卑己自牧 | 卑:谦;牧:养。以谦逊的态度修身养性。 | 郭沫若《再谈郁达夫》:“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 |
yǐn láng zì wèi引狼自卫 | 犹言引虎自卫。 | 王树楠《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太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谏,且有引狼自卫之喻。” |
zì jiā zhuàng zháo自家撞著 | 自家:自己;著:着。自己的言行前后矛盾。 | 《禅林类聚·看经门》:“须弥山高不见岭,大海水深不见底。簸土扬尘无处寻,回头撞著自家底。” |
jū gōng zì mǎn居功自满 | 居功:自恃有功;满:满足。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摇旗这样的人,平时居功自满,遇到艰难的时候又不肯同心协力,常发怨言。” |
zì jīn yǐ hòu自今已后 | 从今以后。 | 《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自今已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缣人四十匹,小口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