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造句


1.本文以现存的9种西夏文原始辞书作为基本材料,归纳和整理西夏文中的异体字和讹体字。

2.受泉州地区方言影响,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鼻音和边音区别不是很清楚,造成了学生写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错字别字的现象。

3.号称通晓大概1000个越南喃字、500个广东粤字、100个壮族方块壮字、10000个汉字,还有大量异体字、生僻字和古字。

4.小篆也叫秦篆,是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

5.《通用规范汉字表》还有两个附表,分别是《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和《笔画检字表》。

6.校勘是文献整理遇程中十分基础、重要的一步。其中涉及拓本的选取,对异体字、俗体字、拓本泐蚀及错、讹、脱、衍等问题的细致考辨。

7.作为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存在形式,异体字由于其形义联系的多样性而在历史文化的蕴涵传载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

8.编者将文献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改为相应的简化字和正体字;对文字错衍脱漏的订正,简单的用符号标出,复杂的用文字说明。

9.为方便使用,该表后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和《笔画检字表》两个附表。

10.但也有少部分的字采用民间流传的异体字、俗体字、变体字。

11.秦始皇一直殷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

12.这35个字是罕用字、方言字、异体字,还有旧术语用字,甚至有一些是错讹字,这些字是在当时的统计手段还不是很先进情况下出现的,也不是很多。

13.西夏文中异体字、讹体字的大量存在,对研究和阅读文献带来诸多不便,因而很有必要对其加以整理和研究。

14.作为文字学意义上的异文,主要是指通假字和异体字。

15.从异体字不同的声符入手来研究战国古音,也是比较值得肯定的办法。

16.经过改革后的简化字基本不再使用异体字.


※ "异体字"造句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