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萧红以哀祭的文体,为自己,也为所有寻找灵魂栖息地的现代人招魂,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立起象征的心灵桥梁。
2.没有规则,道德只是虚空之上的诸神,没有真身,只能哀祭。
3.但中国有着深厚的哀祭文化,从诔文、哀辞到祭文,甚至碑、形状、墓志,都可以用来哀祭逝者。
4.却说晁盖死后,梁山众头领都来举哀祭祀。
5.十三年里,过着与丈夫阴阳相隔的孤独日子,年年孤山哀祭,却从未软弱过。
6.,留下守夜的多为郑迟元先生的心腹以及血亲们,灯火通明的礼堂中,坐落着悲哀祭奠的人们,虽然人已不在,但知恩图报有血有肉的人们,发自内心地惋惜悲泣。
7.哀辞和诔文是先唐哀祭文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文体表现方面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8.“哀祭”与“悼亡”,就名目看,都是生者祭奠、悼念死者的。
※ "哀祭"造句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