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虎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ǔ bān xiá qǐ,lín lài quán yùn虎斑霞绮,林籁泉韵绮:美丽;籁:自然界的声响;韵:和谐悦耳的声音。老虎身上的花纹和美丽的彩霞;山林中的呼啸和泉水叮咚的声音。泛指大自然的风景和声音。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俱为文章。”
yīng yáng hǔ shì鹰扬虎视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扬虎视,有万里之望。”
fàng hǔ guī shān放虎归山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山”。晋 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jù láng jìn hǔ拒狼进虎见“拒虎进狼”。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hǔ wēi hú jiǎ虎威狐假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北周·庾信《哀江南诗》:“或以集翼鷃披,虎威狐假。”
shēn jì hǔ wěn身寄虎吻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晋·桓彝《荐谯无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è hǔ pū yáng饿虎扑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么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犹)如饿虎吞羊。”
lóng pán hǔ jù龙蟠虎踞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晋 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hǔ kǒu yú shēng虎口余生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唐 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láng chóng hǔ bào狼虫虎豹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huà hǔ chéng gǒu画虎成狗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huà hǔ lèi gǒu画虎类狗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qín lóng zhuō hǔ擒龙捉虎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汉,攧倒擒龙捉虎人。”
chī shì hǔ gù鸱视虎顾见“鸱视狼顾”。《淮南子·精神训》:“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凫浴猿躩,熊经鸟伸,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guān hǔ lì láng官虎吏狼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hǔ yàn láng cān虎咽狼餐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元·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咽狼餐胜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dú zuò qióng shān,yǐn hǔ zì wèi独坐穷山,引虎自卫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jiǔ hǔ shī lóng酒虎诗龙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清·丘逢甲《东山酒楼次柳汀韵》:“狂饮且共楼头醉,酒虎诗龙各自豪。”
lóng zhēng hǔ dòu龙争虎斗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guān mén yǎng hǔ,hǔ dà shāng rén关门养虎,虎大伤人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
hǔ yàn láng tūn虎咽狼吞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笑果菜之类,吃得罄尽。”
yáng zhì hǔ pí羊质虎皮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西汉 扬雄《法言 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luō hǔ xū捋虎须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道:‘好却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须。’”
lóng tán hǔ xué龙潭虎穴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窝。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有分教,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
yǐn hǔ jù láng引虎拒狼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清·陈天华《猛回头》:“断不可借外洋之兵,那引虎拒狼大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è hǔ pū shí饿虎扑食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冲去。明 吴承恩《西游记》:“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
qián mén j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明 李贽《史纲评要 周纪 显王》:“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
hǔ dǎng hú chái虎党狐侪比喻凶恶狡黠之辈。明 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谁曾见这锦囊诗袋,却遮藏的虎党狐侪,只您这眉前眼后谁瞒过。道不的露尾藏头,怎撒乖,没处安排。”
rú hǔ shēng yì如虎生翼同“如虎傅翼”。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hǔ xué láng cháo虎穴狼巢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yī hǔ bù hé一虎不河《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liǎng hǔ xiāng dòu两虎相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jù hǔ jìn láng拒虎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sān rén chéng hǔ三人成虎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hǔ zōng māo jì虎踪猫迹痕迹,蛛丝马迹。
rú hǔ fù yì如虎傅翼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7卷:“得习吉之才笔,如虎之傅翼也。”
láng tūn hǔ yàn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yǔ hǔ móu pí与虎谋皮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绝对办不到。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yǔ hǔ tiān yì与虎添翼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
měng hǔ tiān yì猛虎添翼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人民日报》1964.1.26:“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
wèi hǔ fù yì为虎傅翼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逸周书 寤敬》:“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shì chéng qí hǔ势成骑虎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很难下来。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势;欲罢不能。清 吴璿《飞龙全传》:“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
rú hǔ tiān yì如虎添翼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更加强大了。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3回:“那尤氏亦因没了薛教授的禁持,信口的把个女儿教道,教得个女儿如虎添翼一般,那里听薛夫人的解劝。”
yīng yáng hǔ shì鹰扬虎噬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散散、王士宏等,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
qián pà lóng,hòu pà hǔ前怕龙,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明 冯惟敏《朝天子 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diào hǔ lí shān调虎离山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hǔ jù lóng pán虎踞龙盘踞:蹲或坐;盘:盘绕。原指石头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形容地势险要。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fèng tàn hǔ shì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李善注:“凤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叹犹歌也。取美壮之意。”
hǔ wò lóng tiào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浑超逸。南朝 梁 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hǔ bào chái láng虎豹豺狼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曾朴《孽海花》第一回:“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那里有什么奇花,那里有什么绝代佳人,只见太阳光线一会儿暗似一会,渐渐沉下去了。”
lóng tiào hǔ wò龙跳虎卧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lóng chí hǔ zhòu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明·沈寿民《江上行》:“龙驰虎骤真人出,手挽经纶分乱麻。”
hǔ kǒu bá xū虎口扳须扳:拉。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5回:“郦老师纵是丽君,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须,龙头锯角。”
liǎng hǔ gòng dòu两虎共斗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lóng pán hǔ rào龙蟠虎绕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宋·范成大《水龙吟·寿留寺》词:“物外新闻,凤歌鸾翥,龙蟠虎绕。”
jiàng mén hǔ zǐ将门虎子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三月夫《吴三贵·异象少年》:“将门虎子!这孩子面相极佳,将来说不定会是国之栋梁啊!”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坐山观虎斗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wèi hǔ zuò chāng为虎作伥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yǎng hǔ zì bì养虎自毙见“养虎自啮”。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们养虎自毙,作茧自缠。”
lóng xiāng hǔ xiào龙骧虎啸喻气概威武。清·汉血愁予《崖山哀·胡闹》:“忽必烈坐宝帐龙骧虎啸,占住了燕京城铁裹铜包。”
lóng téng hǔ yuè龙腾虎跃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hǔ zhì lóng ná虎掷龙拿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金 元好问《楚汉战处》诗:“虎掷龙拿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
xióng hǔ zhī shì熊虎之士熊虎:猛兽。指勇猛之士。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bāng hǔ chī shí帮虎吃食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在文庙行香的时节,出力讲了一讲。”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一山不藏二虎比喻两人不能相容。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láng cān hǔ shí狼餐虎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shǔ jì hǔ míng鼠技虎名只有老鼠之流的雕虫小技敢冒老虎的威名。指当权者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雪涛小说》:“夫至于挟鼠技,冒虎名,立民上者皆鼠辈。”
bù tàn hǔ xué,ān dé hǔ zǐ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探:探测;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hǔ dú bù shí ér虎毒不食儿老虎再歹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3回:“自古虎毒不食儿,如今朝廷失政,大变伦常,各处荒乱,刀兵四起,天将不祥,祸乱已现。”
qín lóng fù hǔ擒龙缚虎缚;绳绑。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明·沈璟《义侠记·秘计》:“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逃避?”
yǎng hǔ zì cán养虎自残见“养虎自啮”。《魏书·羯胡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国祚之灭不复久矣。真可谓养虎自残者也。”
hǔ xiào fēng chí虎啸风驰啸:兽类的长声吼叫。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夫虎啸风驰,龙兴云属,故重华立而元凯升,辛受生而飞廉进。”
mǎ mǎ hǔ hǔ马马虎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hǔ bào láng chóng虎豹狼虫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liǎng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pán lóng wò hǔ盘龙卧虎盘;盘旋;屈曲。盘屈的龙;卧居的虎。常比喻隐藏的人才。
shēng lóng huó hǔ生龙活虎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fú hǔ xiáng lóng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è hǔ bù shí zǐ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
mǔ lǎo hǔ母老虎雌性虎。借指泼妇或刁妇。老舍《柳屯的》:“我曾经作过一个噩梦,梦见一个母老虎,脸上擦着铅粉。”
hǔ láng zhī shì虎狼之势形容极凶猛的声势。《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hǔ shì dān dān虎视眈眈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周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yǎng hǔ zì niè养虎自齧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lóng téng hǔ cù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与一弟三侍卫弃军先进,渡河冲阵,龙腾虎蹴,以四人败敌八百。”
dǎ hǔ láo lóng打虎牢龙犹言打凤牢龙。
hǔ shì yīng lín虎视鹰瞵瞵:注视。像老虎和老鹰扑食那样贪婪、凶残地盯着清·洪楝园《后南柯·伐檀》:“虎视鹰瞵萃列强,竞称兵要犯封疆。”
yǎng hǔ zì yí zāi养虎自贻灾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今日里亡猿殃及木,谁待肯养虎自贻灾。”
lóng zhēng hǔ yǎn龙睁虎眼形容蛮横霸道。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门都是龙睁虎眼的脚色,只有三老还是个盛德人。”
gē ròu sì hǔ割肉饲虎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yǐ ròu wèi hǔ以肉喂虎比喻白白地送死。汉 荀悦《汉纪 高祖纪一》:“今赴秦军,如以肉喂虎,当何益也!”
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一虎难敌众犬一只老虎打不过一群狗。比喻一个人的本事虽高,但打不过对方人多。
chái láng hǔ bào豺狼虎豹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两虎相争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战国策 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 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明 徐元《八义记 张维评话》
hǔ tǐ yuán bān虎体原斑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元·无名氏《雁门关》第二折:“花根本艳,虎体原斑。”
měng hǔ shēn shān猛虎深山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qiáo lóng huà hǔ乔龙画虎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胡哨,乔龙画虎,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扑苍蝇比喻自己找死。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