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来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òu wǎng báo lái厚往薄来 | 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 | 《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
lái lái wǎng wǎng来来往往 | 指多次来和去交往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 |
qí lái yǒu zì其来有自 | 自:来由。事情的出现有原因,并非偶然。 |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
qīng fú fēi lái青蚨飞来 | 青蚨:传说中的虫,比喻金钱。比喻花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 谷子敬《城南柳》:“皆因我襄里缺青蚨。” |
gào wǎng zhī lái告往知来 |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 《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lái zōng qù jì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
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 《旧五代史 晋书 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lái wú yǐng,qù wú zōng来无影,去无踪 |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rén lái kè wǎng人来客往 | 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同“人来客去”。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偶然在家空闲两日,又得分拨家事,整理行囊。再加上人来客往,道乏辞行,转眼间早已假期将满。” |
chūn qù dōng lái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不然,厉兵秣马,春去冬来,使贼兵疲于奔命,俟其势衰,收之未晚。” |
hòu lái jū shàng后来居上 | 居;处在。后来的人坐在了上面的位子。指后起的胜过先前的;后辈胜过前辈。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nán lái běi qù南来北去 | 泛指来来往往 | 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这里是大道官塘,怎没个行人南来北去。” |
nǐ lái wǒ qù你来我去 | 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
lái zōng qù lù来踪去路 | 见“来踪去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如今我竟要求你的大笔,把我的来踪去路,实打实有一句说一句,给我说这么一篇。” |
fú bù chóng zhì,huò bì chóng lái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 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 汉·刘向《说苑·权谋》:“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也。” |
xiān lái hòu dào先来后到 | 指按照来到的先后早晚而确定次序;受到优惠。 | 宋 梅尧臣《宛陵文集》:“何作嗟迟疾,从来有后先,所期皆一到,我到尔应还。” |
róu yuǎn huái lái柔远怀来 |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 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
yī zhōu yī fàn,dāng sī lái chù bù y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一口粥,一口饭,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yī lái yī wǎng一来一往 | 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
yàn qù yú lái雁去鱼来 |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 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
fān lái fù qù番来复去 | 番:通“翻”。形容多次重复。也形容不断地翻动身体。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却说皮氏这一夜等赵昂不来,小段名回后,老公又睡了。番来复去,一夜不曾合眼。” |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zì bá lái guī自拔来归 |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
yǒu lái yǒu wǎng有来有往 | 指对等行动。所指因文而异。 | 陶行知《怎样做小先生》十一:“你既虚心的请教他,他也会虚心的请教你。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 |
shén lái zhī bǐ神来之笔 | 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diān lái bǒ qù颠来簸去 | 连续、反覆地颠簸。 | 巴金《发的故事 星七》:“车子虽然走得慢,但是震动得十分厉害,把站立的客人颠来簸去。” |
cháng lái cháng wǎng常来常往 | 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 |
sǐ qù huó lái死去活来 |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wú yuán duì miàn bù xiāng féng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mù qù zhāo lái暮去朝来 | 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谓岁月流逝。 | 唐·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
bié lái wú yàng别来无恙 | 别:离别;恙:病。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干曰:‘公瑾别来无恙!’” |
sòng qù yíng lái送去迎来 | 见“送往迎来”。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顗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送去迎来,财货无已。” |
bá lái bào wǎng拔来报往 | 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 西汉 戴圣《礼记 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
lái qù wú zōng来去无踪 |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tà pò máng xié méi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chūn lái qiū qù春来秋去 | 秋天过去,春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羊》:“春来秋去泉东泻,芳颜不似前潇洒。” |
lái lóng qù mài来龙去脉 | 来龙:龙头之所在。过去看风水的人把山脉比作一条龙;认为从头到尾都像血脉似的连贯着;可以看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比喻事情前后关联的线索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 明 吾丘瑞《运壁记 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
méi lái yǔ qù眉来语去 | 用眉目传情,用话语暗示。形容用眉眼传情。多指男女间不正当地勾搭。 | 明·汤显祖《南柯记·决婿》:“天竺见他来,顺稍儿到讲台,眉来语去情儿在。” |
guò qù wèi lái过去未来 | 已往的和今后的。 |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那时天台韶国师是个得道的祖师,能知过去未来之事。” |
zhāo lái mù qù朝来暮去 | 朝:早晨;暮:傍晚。黄昏过去清晨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 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妾身裴兴奴,自从与白侍郎相伴,朝来暮去,又早半年光景。” |
mù lái zhāo qù暮来朝去 | 暮:傍晚;朝:早晨。清晨过去黄昏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 《中国体育报》:“少年国足们来到巴西训练,暮来朝去,寒来暑往,两个年头过去了。” |
jiù de bù qù xīn de bù lái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 旧的没有了,只好被迫去买新的,坏事变成了好事。 | 洪放《秘书长·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总要发展的啊。” |
zhí lái zhí qù直来直去 | 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 | 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我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一览无余。” |
fǎn lái fù qù返来复去 | 谓多次重复。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五章:“说醒着吧,他又神志不清,脑子里总是:黑马——白占魁——农业社,农业社——白占魁——黑马,返来复去地兜得他秃顶脑袋疼了起来。” |
fān lái fù qù番来覆去 | ①指不断翻身。②指反复多次。参见“翻来覆去”。 | 明汤显祖《紫箫记 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
zhà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 |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
rén lái kè qù人来客去 | 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零回:“妈妈睡罢,一天到晚人来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罢。” |
míng lái míng qù明来明去 | 光明正大地交往 | 欧阳山《三家巷》:“你们这一行是公公道道,明来明去,讲道德,讲规矩,讲信用的!” |
yán lái yǔ qù言来语去 |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 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
chūn qù xià lái春去夏来 | 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
hū lái hè qù呼来喝去 | 呼、喝:大声喊叫。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菩萨卖弄神通,把老孙这等呼来喝去,全不费力也!” |
lái zhě bù jù来者不拒 | 对于来的人或送来的物品一概不拒绝。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
lái ér bù wǎng fēi lǐ yě来而不往非礼也 |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 《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diān lái bō qù颠来播去 | 见“颠来簸去”。 | 许地山《空山灵雨·海》:“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住,随着波浪颠来播去便了。” |
tà lái zhǒng zhì沓来踵至 | 指纷纷到来。亦作“踏来麕至”。 | 清林则徐《札南澳镇饬严办东路贩烟外国船只》:“倘敢抗违不遵,即照前札或用炮轰击,或用火烧,务使创巨痛深,始免沓来踵至。” |
wàn guó lái cháo万国来朝 | 万:概数,多;朝:朝贡,朝拜。很多国家来朝拜。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
huì rán kěn lái惠然肯来 | 惠:赐,敬辞。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 | 《诗经 邶风 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
wǎng jiǎn lái lián往蹇来连 | 谓往来皆难;进退皆难。 | 《周易·蹇》:“六四:往蹇来连。” |
dú wǎng dú lái独往独来 | 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 庄周《庄子 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
yǒu fèng lái yí有凤来仪 | 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古时吉祥的征兆。 |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
fú lái zàn qù浮来暂去 | 喻来去无定。 | 《红楼梦》第八八回:“姨太太这几天浮来暂去,不能过来回老太太,今日饭后家去了。” |
fù guì bī rén lái富贵逼人来 | ①指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②指富贵能使他人前来靠拢。 | 《北史 杨素传》:“常令为诏,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谓曰:‘善相自勉,勿忧不富贵。’素应声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
tū rú qí lái突如其来 | 突然发生或到来。突如:出乎意料;突然来临。 | 《周易 离》:“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地。’” |
yǐ wǎng jiàn lái以往鉴来 |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
kǔ jìn gān lái苦尽甘来 | 尽:终结;甘:甜;美好。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
fēn zhì tà lái纷至踏来 | 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 |
qián wú gǔ rén,hòu wú lái zh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们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负,实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可算得千古独步。” |
zuǒ lái yòu qù左来右去 | 形容来回折腾。 |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自从把尉迟下在牢里,我则要所算了他性命,又被这不知趣的徐茂公,左来右去打搅,怎生是好?” |
bù qǐng zì lái不请自来 | 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
xìn shǐ wǎng lái信使往来 | 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信使往来,礼文相匹。” |
gǔ lái jīn wǎng古来今往 | 从古代到现代。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江都市孝妇屠身》:“古来今往夕阳中,江山依旧在,塔影自凌空。” |
fēn zhì tà lái纷至沓来 | 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 宋 楼钥《<洪文安公小隐集>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
jì wǎng kāi lái继往开来 | 继:继承;往:过去;来:未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
xiǎo wǎng dà lái小往大来 | 本指人事的消长,后比喻商人以小牟取暴利。 | 《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xīn lái zhà dào新来乍到 | 刚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不久。多形容人事关系或风土人情等不熟悉。乍:初、刚。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好大胆丫头!新来乍到,就恁少条失教的,大刺刺对着主子坐着。” |
shǒu dào ná lái手到拿来 | 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dài tóu ér lái戴头而来 | 戴:头顶着。戴着脑袋前来。形容无所畏惧的样子。 |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头而来矣。’” |
méi lái yǎn qù眉来眼去 | 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 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
shǔ lái hán wǎng暑来寒往 | 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暑来寒往,地久天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 |
lái qíng qù yì来情去意 | 事情的内容和原因。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当下戴院长与宋公明说罢了来情去意,戴宗、宋江俱各大喜。” |
gǔn gǔn ér lái滚滚而来 | 滚滚: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来势连续不断而又迅速 | 唐·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yuè jìn lái yuǎn悦近来远 |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
gài dì ér lái盖地而来 | 盖:遮盖,掩盖。指人马或暴风雪及飞砂走石等铺天盖地。形容来势迅猛浩大。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
huò cóng tiān shàng lái祸从天上来 | 祸:祸害,灾难。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正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陈氏见丈夫拿去,哭死在地。” |
xìn shǒu niān lái信手拈来 |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
shí zhì yùn lái时至运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
zhāng wǎng kǎo lái彰往考来 | 谓彰明往事,考察未来。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 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
fān lái fù qù翻来复去 | 翻:翻转。形容做事多次重复。 | 宋·朱熹《朱子全书性理·理》:“横说世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复去说都如此。” |
jiàn wǎng zhī lái鉴往知来 | 鉴:仔细考察。仔细考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 | 《诗经 大雅 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fēi lái hèng huò飞来横祸 | 意外的灾祸。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谁想遭此一场飞来横祸,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难保。” |
hán wǎng shǔ lái寒往暑来 | 寒冬已过,盛夏将至。指四季的轮回。泛指时光流逝 | 南朝·宋·鲍照《伤逝赋》:“寒往暑来而不穷,哀极乐反而有终。” |
tiān wài fēi lái天外飞来 | 天外:意料不到的地方。后指事情出乎意料地发生,凭空而来。 | |
kāi lái jì wǎng开来继往 |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 《诗刊》1978年第4期:“谁都说,开来继往,军民喜悦。” |
lái shì bù kě dài来世不可待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 《庄子·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
lái zhě kě zhuī来者可追 |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
lè jìn bēi lái乐尽悲来 | 犹言乐极生悲。 | 唐·陈鸿《长恨歌传》:“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 |
wǎng gǔ lái jīn往古来今 | 指自古至今。 |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