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dú yī wú èr独一无二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yī tà héng chén一榻横陈形容人在床上横躺着。唐·李商隐《北齐》诗之一:“小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yán xíng yī zhì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dǎo dǎ yī wǎ倒打一瓦犹言倒打一耙。老舍《骆驼祥子》七:“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
yī diāo shuāng tù一雕双兔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wèi shí yī dīng未识一丁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yī mài xiāng tōng一脉相通谓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鲁迅《花边文学·谁在没落》:“倘说:中国画和印象主义有一脉相通,那倒还说得下去的。”
líng jī yī dòng灵机一动灵机:灵巧;灵活的心思。形容灵敏机智;突然想出办法或主意。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卷:“俄延了半响,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
duō cǐ yī jǔ多此一举举:行动、举动。做出不必要的;多余的举动。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清 侯方域《南省策》:“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tōng tóng yī qì通同一气串通在一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通同一气的。”
qíng tóng yī jiā情同一家比喻情谊深厚,如同一家。《梁书·萧子恪》:“我与卿兄弟,便是情同一家。”
yī bàng yī tiáo hén一棒一条痕比喻做事扎实。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十卷:“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yī cù ér chéng一蹴而成见“一蹴而就”。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
wèi zhī wàn yī未知万一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宋·洪迈《夷坚乙志·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一,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yī mā hēi一抹黑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四章:“就我爸爸那个傻呀,俩眼一抹黑,人家让干吗就干吗。”
quē yī bù kě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yī wù bù zhī一物不知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yī qiē wàn wù一切万物宇宙间所有的事物。《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
yī dìng bù yí一定不移见“一定不易”。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至于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yī jǔ liǎng quán一举两全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yī mài xiāng chéng一脉相承一脉:同一血脉;指联络贯通而成的一个系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清 李绿园《歧路灯》:“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yī wú suǒ huò一无所获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一无:全无)。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yī miàn zhī yǎ一面之雅见“一面之交”。田汉《关汉卿》第七场:“女的我不认识,跟这关汉卿倒有一面之雅。”
yī wú suǒ cháng一无所长没有一点专长。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yī wú suǒ néng一无所能一点没有能耐(能:能力;本领)。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yī xiāng qíng yuàn一相情愿只凭单方面的愿望;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金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厢情愿’。”
yī bǐ mǒ shā一笔抹煞抹煞:涂抹掉;勾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也作“一笔抹杀”。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可是对于他们在某一个时候追求真理的热忱和老绩,我们现在是不该一笔抹煞的。”
yòu ruò yī gè又弱一个弱:丧失,减少。又少了一个。表示哀悼人去世。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yì wǎng wú qián一往无前形容勇猛地、无畏地一直向前进(一往:一直向前进;无前:前面没有东西能阻挡)。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fēng xíng yī shì风行一世谓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胡適《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只有那‘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的禅宗,仍旧风行一世。”
yī chàng yī hè一唱一和和:应和;附和。跟着别人唱和;比喻双方互相配合;彼此呼应。宋 陈叔方《颖川语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宜以成文也。”
jiāo yī shí bǎi教一识百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yī tán zhǐ qǐng一弹指顷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翻译名义集 时分》:“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yī yǐn ér jìn一饮而尽饮:喝。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一饮而尽。”
yī shǐ shuāng chuān一矢双穿犹一箭双雕。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按,此指抗洋倒清二者并进,一举两得。
bù míng yī qián不名一钱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yī qián bù míng一钱不名谓身无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二回:“岑其身道:‘我也本来打算早办,只是大嫂同舍妹要在家多停几日。又兼我是一钱不名,还要张罗几文才能办事,因此耽搁下来。’”
yī zì bù yi一字不易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新唐书 文艺传中 孙逖》:“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yī dìng bù yì一定不易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yī yú sān fǎn一隅三反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yī piàn qī hēi一片漆黑形容非常黑暗。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冯德英《苦菜花》第11章:“雨还在滴答滴答地下着,屋里屋外一片漆黑,看不见一点亮光。”
yī lín piàn zhǎo一鳞片爪见“一鳞一爪”。《〈王西彦小说选〉自序》:“现在重读自己这一鳞片爪时,就愈益感觉到,对那个暴风雨前的黑暗时代,我们实在太需要宏伟的史诗了。”
yī piàn zhì chéng一片至诚至诚:极端的诚心。一片极端的诚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圣人望下一看,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bīng xīn yī piàn冰心一片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yī míng jīng rén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yī dīng bù shí一丁不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yī wú suǒ zhī一无所知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yī wō fēng一窝蜂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
yī qiè zhòng shēng一切众生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大智度论》第27卷:“如佛所说,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
yī chuí dìng yīn一锤定音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
zhǐ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止知其一,不知其二
yī chà liǎng é一差两讹同“一差二错”。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如若不听我言语,逼迫女儿一差两讹,与你干休不得!”
yī wú suǒ wén一无所闻一点也没有听说,丝毫也不知道。
qī hēi yī tuán漆黑一团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
yī shí zhī guàn一时之冠冠:首位。一个时期居首位的人物。《晋书·王献之传》:“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灵犀:古人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它的角上有条白纹从角尖通向头脑;感应灵敏;所以称灵犀。唐 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kā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唐 李白《蜀道难》诗:“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yī yǔ yī duó一予一夺予:给予。一次给予,一次夺回。指反复无常,不讲信用。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予一夺,二三孰甚焉?”
yī cùn chì xīn一寸赤心同“一寸丹心”。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zuò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常言道,做了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钟,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
bǎi huì yī cí百喙一词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一》:“儒者百喙一词,言伏生《尚书》二十八篇。”
dà hè yī shēng大喝一声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吧!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
yī chī yī xǐng一痴一醒痴:傻。时而痴呆,时而清醒。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其为结僮之时,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
yī xiè bǎi lǐ一泻百里见“一泻千里”。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jiǔ sǐ yī shēng九死一生九:表示次数或多数。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比喻情况极其危险。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zhòng zú yī jì重足一迹见“重足一迹”。《汉书·佞幸传·石显》:“自是公聊以下畏显,重足一迹。”颜师古注:“言极恐惧,不敢自宽纵。”
yī zì zhí qiān jīn一字值千金一个字价值千金。指字写得非常好。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宋·戴复古《望江南》词:“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值千金。”
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héng yī jǐng bǎi惩一儆百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qiān zǎi yī shèng千载一圣千年出一圣人。谓圣人不常有。
yī shēn dōu shì dǎn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yī pán qí一盘棋一个回合的对弈。整个棋盘的势态,比喻各局部之间互相协调,服从全局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西门庆还把他强死强活拉到李瓶儿房内,下了一盘棋,吃了一回酒。”
bǐ yì yī shì fēi,cǐ yì yī shì fēi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那。这种情况下与那种情况下的是非标准不一。即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qí zhěng rú yī齐整如一非常整齐。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yī chóu mò zhǎn一筹莫展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shā yī jǐng bǎi杀一警百见“杀一儆百”。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
zhī xíng hé yī知行合一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一而再,再而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09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mò zhōng yī shì莫衷一是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yì hōng ér shàng一哄而上同“一哄而起”。《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yī fó chū shì一佛出世①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为难得之意。③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差拨]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yī wù yī zhǔ一物一主一件物品有一个主人。指物品有归宿。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这披挂一物一主,看有什么人来。”
yī yán ér dìng一言而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一言而定三国。”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风了断井索。’”
yī huī ér chéng一挥而成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yì wǎng qíng shēn一往情深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而不能克制。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发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wú tóng yī yè luò梧桐一叶落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shǎng yī quàn zhòng赏一劝众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周 吕尚《阴谋》:“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也。”
yī dìng zhī guī一定之规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郭小川《新路歌》:“历史的发展,有它新陈代谢的一定之规。”
yī jiā zhī xué一家之学自成一家的学派。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不以一眚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yī sǎo ér guāng一扫而光一下子就扫除干净。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精光。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yī yù yī yóu一豫一游豫:快乐。游玩快乐。指帝王的游乐生活。明·宋濂《阅江楼记》:“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yī zì bù chā一字不差一个字也没有更改,与原文雷同。也指一个字也不错。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春香把香盒送与了他,把楚楚吩咐言语一字不差传与老孔。”
jìng yī zhōu sān径一周三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周髀算经》上卷:“勾股圆方图。”汉 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
yī zuò yī qǐ一坐一起犹言一举一动。《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
luàn zuò yī tuán乱作一团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