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rén tóng yī shì仁同一视犹言一视同仁。《元典章·诏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诏》:“於戏!庆衍无疆,既正名于国,本仁同一视,尚均福于黎元。”
yī jiā wú èr一家无二谓一家之人没有两样。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这个女孩儿,也是有缘,我认了做义女,她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一家无二。”
yī pēn yī xǐng一喷一醒原指斗鸡用水喷,使之清醒后再斗。后比喻推动督促。唐 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yī dài wén zōng一代文宗宗:宗师。一个时代为众人所宗仰的文学家。亦作“当世辞宗”、“一代宗匠”、“一代辞宗”。明·郭勋《英烈传》第19回:“他两人真是一代文宗。”
bǎi lǜ yī zhì百虑一致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语出《易 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yī cǎo yī mù一草一木一棵草;一棵树。比喻细小或平常的东西。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yī chóu mò zhǎn一筹莫展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yī rì zhī zhǎng一日之长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相当能力。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yī chǎng kōng一场空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luó jué yī kōng罗掘一空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30回:“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没奈何任他所为。”
yī bí zǐ huī一鼻子灰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yī mù zhī shì一目之士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于元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yī diǎn yī dī一点一滴形容微少零星。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yī wō duān一窝端比喻完全除灭或尽数挪走。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这就对了,就得这样,谁问咱都告不知道,要没这种精神,咱早就让人一窝端了。”
huì xīn yī xiào会心一笑会心:领悟,领会。领会对方的意思而微笑。鲁迅《通讯》:“使同类者知道也还有谁在袭击古老坚固的堡垒,较之看见浩大而灰色的军容,或者反可以会心一笑。”
yī jǔ qiān lǐ一举千里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yī bō cái dòng wàn bō suí一波才动万波随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宋 惠洪《冷斋夜话 船子和尚偶》:“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yī yán qiān jīn一言千金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yī dé zhī jiàn一得之见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ù yī ér zú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rì zhōng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
zhì mìng yī cān致命一餐舍弃生命,报答一餐饭的恩情。泛指舍死报恩。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
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bù guǎn yī èr不管一二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
yī jǔ liǎng shī一举两失举:举动。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yī shēng bù kēng一声不吭一句话也不说。梁实秋《废话》:“犹如两人见面不免说说一句‘今天天气……’之类的话,聊胜于两个人都绷着脸一声不吭而已。”
yī wú suǒ cháng一无所长没有一点专长。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zhōng liú yī xíng中流一壸喻可贵难得。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yī wù yī zhǔ一物一主一件物品有一个主人。指物品有归宿。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这披挂一物一主,看有什么人来。”
yī bìng bù qǐ一病不起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风霜,到家又传了时症,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死了。”
yī yǔ zhōng de一语中的见“一语破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gū zhù yī zhì孤注一掷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宋 辛弃疾《九议》:“于是乎‘为国生事’之说起焉,‘孤注一掷’之喻出焉。”
míng zhèn yī shí名震一时名声震动当时社会。《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yī bǐ mǒ shā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明 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yī biǎo rén wù一表人物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梅香云)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聪明浪子,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lüè shèng yī chóu略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指比较之下;稍强一点。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哥哥虽稍胜一筹,而无告语则同,无戚友之助亦同,所幸者生为男子耳,结局纵胜妹十倍也。”
mò zhōng yī shì没衷一是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郭沫若《盲肠炎 一个伟大的教训》:“就我见闻所及,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
yī hái yī bào一还一报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错万错,大刚来一还一报。”
yī juě bù xīng一蹶不兴见“一蹶不振”。孙中山《兴中会章程》:“乃以庸奴误国,涂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yī yán bù fā一言不发一句话也不说。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yī wù xiáng yī wù一物降一物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1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
fēng xíng yī shī风行一时风行: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yī bǎ sǐ ná一把死拿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老舍《骆驼祥子》八:“祥子没说什么,等高妈走了,对自己点了点头,似乎是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心中怪高兴的。”
yī sī bàn sù一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xiāng yǔ yī kǒu相与一口串通一气,异口同声。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
yī rì sān suì一日三岁《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后以“一日三岁”形容对人思念殷切。《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tiān gè yī fāng天各一方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yī gāo èr dī一高二低①高低强弱或胜负输赢。②谓意外的变故。路遥《人生》上篇第二章:“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
yī qì hē chéng一气呵成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yī qì hún chéng一气浑成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yī yán yī dòng一言一动一句话和一个行动。也指每句话和每一个行动。朱自清《山野掇拾》:“他们于一言一动之征,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
yī pài hú yán一派胡言指不切实际的言语。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yī gài ér yán一概而言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yī huī ér chéng一挥而成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ǒu yī wéi zhī偶一为之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宋 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yī tǐ tóng xīn一体同心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yī yán yī xíng一言一行每句话,每个行动。清 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yī shì wú chéng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yī yì gū xíng一意孤行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yī zì zhī shī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yī yán yǐ bì一言以蔽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yī yán yǐ bì zhī一言以蔽之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yī kǒng zhī jiàn一孔之见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yī xiàn zhī lù一线之路谓一条活路。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若权奸之去,则正当洗肠涤胃。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之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yī háo bù rǎn一毫不染犹一尘不染。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róng yú yī lú熔于一炉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yī fèi bǎi shēng一吠百声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明·何景明《上杨邃庵书》:“群猜共怒,一吠百声,持辩风起,发言雷同矣。”
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语出汉 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yī piān zhī jiàn一偏之见偏于一面的见解。《宋史·刘述传》:“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
yī zhī bàn jié一肢半节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
yī chà èr míng一差二悮同“一差二误”。
yī tā kuò zǐ一塌括仔总共加在一起。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6回:“我就立刻喊齐仔子,一塌括仔,去捉得来阿好。”
mù kōng yī qiè目空一切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yī jǔ liǎng dé一举两得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佛高一尺,魔高一丈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yī bō wèi chéng,yī bō yǐ zuò一波未成,一波已作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yī hú zhī yè一狐之掖见“一狐之腋”。《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tǒng yī zhàn xiàn统一战线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抱同样态度。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yī shí bàn shà一时半霎犹一时半刻。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hé èr wéi yī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清 袁枚《新齐谐 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yī shēng bù xiǎng一声不响指不发出一点声音。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
tóng gōng yī tǐ同功一体指功绩和地位相同。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
yī mù sān zhuō fà,yī fàn sān tǔ bǔ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yī lǎn bāo shōu一揽包收谓总揽一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指台抹凳,担汤担水,一揽包收,多是他上前替力。”
yǒu yī lì jì yǒu yī bì有一利即有一弊弊:弊病,害处。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6回:“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那里有没有弊病的道理。”
yī hē ér jiù一呵而就一口气完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yī rì sān xǐng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dòng chá yī qiè洞察一切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yī lù fēng qīng一路风清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用违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乃使作陕西巡抚,助讨宁夏。”
yī yǔ pò dì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yī cháo zhī huàn一朝之患突然发生的祸患。《礼记·檀弓上》:“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楚国苦之,群臣皆怨,咸言费无忌谗杀伍奢、白州犁而吴侵境不绝于寇,楚国群臣有一朝之患。”
yī lù shén qí一路神祇谓同伙的人。意含讥讽。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5回:“因指着应伯爵、谢希大说道:‘这两个天杀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qiān zài yī hé千载一合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同“千载一时”。《汉书 王襃贾传》:“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千载一合,论说无疑。”
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ò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
yī bǐng zhì gōng一秉至公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yī fǎn qí dào一反其道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指对方。完全和他的做法相反。
bù kě wú yī,bù néng yǒu èr不可无一,不能有二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清·张岱《周宛委墓志铭》:“如此异才,求之天下,真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也。”
yī zhāo zhī fèn一朝之忿朝:早晨;忿:气忿。一时的气忿。《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yī hǔ bù hé一虎不河《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shéng yī jiè bǎi绳一戒百绳:纠正;戒:警戒。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元·柯丹丘《荆钗记·遣音》:“依条按法,想绳一戒百谁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