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kuī yú yī kuì亏于一篑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yī hē ér jiù一呵而就一口气完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yī zuò yī qǐ一坐一起犹言一举一动。《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
yī wèn sān bù zhī一问三不知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yī dé zhī jiàn一得之见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ié chuàng yí gé别创一格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苏涣》:“仅存的三首,从内容来说,实在是别创一格。”
yī jiàn zhī dì一箭之地一箭的射程。比喻不很远的距离。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jiǔ niú yī háo九牛一毫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陈毅《感事书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qū zhǐ yī suàn屈指一算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lüè xùn yī chóu略逊一筹逊:次、差;筹:算筹。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六章:“但是书写有些潦草,个别地方选词不十分精确,略逊一筹。”
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ò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
yī shì zhī xióng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yī shēn liǎng rèn一身两任指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wèi chéng yī kuì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yī lóng jiǔ zhǒng一龙九种一条龙有九种品质的子孙。比喻同一父母的子女,有好坏不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俗语说的好,‘一龙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
yī bǐng dà gōng一秉大公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qiān jīn yī kè千金一刻形容时间非常宝贵。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盘,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yī bǐ mò dǎo一笔抹倒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何次人家为我父母立茔安葬,盖祠奉祀,是何等恩情,岂可一笔抹倒。”
yī fù zhòng xiū一傅众咻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yī mā hēi一抹黑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四章:“就我爸爸那个傻呀,俩眼一抹黑,人家让干吗就干吗。”
yī fēn wéi èr一分为二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七卷:“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yī lóng yī zhū一龙一猪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三十骨胳成,乃一龙一猪。”
yī jiàn zhī yáo一箭之遥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lǐ xiān yī fàn礼先一饭见“礼先壹饭”。清·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人》:“以仆礼先一饭,为识路之老马。”
bào chéng yī tuán抱成一团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形容关系极为亲密。程树榛《大学时代》:“刘向明和另外两人,抱成一团,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shēng千锤打锣,一锤定声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李文亢《婚事》:“千锤打锣,一锤定声,最后还是中祥开了腔。”
yī kǒu bù néng zhuó liǎng chí一口不能著两匙匙:汤匙。一张嘴同时要吃两把汤匙里的食物。比喻贪多。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榖,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
yī yán bàn yǔ一言半语指很少的一两句话。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yī shí zhī quán一时之权暂时的权宜。《韩非子·难一》:“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淮南子·人间训》:“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
yī dài zōng chén一代宗臣一个时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亦作“一代鼎臣”。《汉书·萧何曹参传赞》:“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
yī yōng ér rù一拥而入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众人一拥而入,迎头就把了缘拿住,押进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个。”
yī cí tóng guǐ一辞同轨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韩非子 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yī bǐ mǒ shā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明 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yǒu bǎi hài ér wú yī lì有百害而无一利百害:泛指许多坏处。有许多坏处,没有一点好处。
yī gè luó bo yī gè kēng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老舍《骆驼祥子》:“他是愿意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人。”
luó zhī yī mù罗之一目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淮南子 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yī shì tóng rén一视同仁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yī jǐ zhī jiàn一己之见指一个人的意见。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去取任一己之见。”
zhèng lìng bù yī政令不一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mù kōng yī qiè目空一切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yī chà èr wù一差二误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京本通俗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罢,罢,我两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误,被人耻笑。”
yī dài kǎi mó一代楷模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旧唐书·李靖传》:“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yī piàn dān xīn一片丹心一片红心。指全部忠诚之心。宋 苏轼《过岭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佛高一尺,魔高一丈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bèi shuǐ yī zhàn背水一战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hé liǎng wéi yī合两为一亦作“合二为一”。合两者为一体。《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李贤注:“合两坊而为一宅。”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yī zhàng bō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què yī bù kě阙一不可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jiǔ niú yī máo九牛一毛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yī yán xīng bāng,yī yán sàng bāng一言兴邦,一言丧邦邦:国家。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一言而兴邦,有诸?……一言而丧邦,有诸?”
yī xiè wàn lǐ一泻万里见“一泻千里”。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时而显现,时而潜伏,时而迂回旋绕,蓄势不前,时而急转直下,一泻万里。”
yī wù bù zhī一物不知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méi tóu yī zòng,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王四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zhōng liú shī zhōu,yī hú qiān jīn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chūn xiāo yī kè春宵一刻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yī fàn sān tǔ bǔ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史记 鲁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yī fó chū shì一佛出世①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为难得之意。③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差拨]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yī dān yī piáo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liáo bèi yī gé聊备一格姑且算是具备这一格式。表示暂且有以充数的意思。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余于别集中求其措语无害大雅者择录一二,非赏其工也,聊备一格而已。”
yī shēng yī dài一生一代同“一生一世”。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yī guó yī zhǎng xuè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掴: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yī kè qiān jīn一刻千金一刻:指极短的时间。比喻时间极其宝贵。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yī tǔ wéi kuài一吐为快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谌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
yī póu tǔ一掊土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史记 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yī zhěn nán kē一枕南柯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后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场梦幻。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
yī rì fū qī bǎi rì ēn一日夫妻百日恩一旦结为夫妻,就有经久不衰的深厚恩情。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3回:“常言一日夫妻百日恩,相随百步也有徘徊之意,一个热突突人儿,指头儿似的少了一个,如何不想不疼不思念的!”
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宋 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yī shǒu bāo bàn一手包办操纵一切;独自办理;不须别人插手。清 李绿园《歧路灯》:“你一手包揽,我只晴我的手头钱。”
yī rì sān suì一日三岁《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后以“一日三岁”形容对人思念殷切。《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yī yè shí qǐ一夜十起心里惦挂事情,一晚上起来十次,不得安睡。
yī tuī liù èr wǔ一推六二五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浩然《艳阳天》第127章:“你想一推六二五地混过关去,办不到!”
yī jiā yī huǒ一家一火谓所有家当什物。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王媪嫁了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马家来了。”
yī hú liáng zhōu一斛凉州斛:古代量器,1斛=5斗,1石=2斛。用一斛酒换了个凉州刺史。形容以贿赂手段求取官职。
yī shǒu tuō tiān一手托天比喻无法办到的事。
yī kǒu sān shé一口三舌比喻唠叨、话多。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yī shēn zuò shì yī shēn dāng一身作事一身当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
yǎn kōng yī shì眼空一世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yī gù qīng rén一顾倾人顾:回看。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顾盼之间,全城人都为之倾倒。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huà yī bù èr划一不二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新嫂嫂连忙改口道:‘魏老格人倒是划一不二格。’”
yī jǔ yī dòng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yī fó shēng tiān,èr fó chū shì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升天:死亡;出世:生。佛出生又死去。指活过来又死去。《慈禧太后演义》第六回:“那拉懿嫔回忆旧日慈眷,格外悲戚,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几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状。”
yī jiā zhī yán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yī xīn guà liǎng tóu一心挂两头一颗心对两方面都惦念。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yī jiàn shuāng diāo一箭双雕一支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个目的。《北史 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xiǎn hè yī shí显赫一时显赫: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在一个短时期内名声权势极大。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宪传》:“权贵显赫,倾动京都。”
kuài mǎ yī biān快马一鞭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六卷:“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yī yán táng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yī chǐ shuǐ shí zhàng bō一尺水十丈波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8回:“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yī shí xì yán一时戏言偶然开玩笑的话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这话虽然有的,止不过一时戏言,难道奴家终身之事,只在两局棋上结果了不成!”
yī jiā zhī shuō一家之说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旧唐书·陆贽传》:“听一家之说则例理可征;考历代所行,则成败异效。”
yī miàn rú jiù一面如旧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晋书 张华传》:“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
rì fù yī rì日复一日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风了断井索。’”
yī jué shèng fù一决胜负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yī zhī yǐ shèn一之已甚见“一之谓甚”。唐·任蕃《梦游录·张生》:“酒至白面少年,复请歌。张妻曰:‘一之已甚,其可再乎?’”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