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生天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yī yán yī xíng一言一行每句话,每个行动。清 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yī yán sàng bāng一言丧邦谓一句话可以亡国。《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yì shǒu zhē tiān一手遮天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nián fù yī nián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每逢闲暇,无非敲枰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
rì shèn yī rì日慎一日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jiǔ niú yī háo九牛一毫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陈毅《感事书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yī chén bù zī一尘不缁犹一尘不染。明·宋濂《贞白堂记》:“堂下种梅花数树,当霜雪严沍之际,众芳摇落,而是花独翘然,散而为春妍冰玉,其葩一尘不缁。”
jiǔ jiǔ guī yī九九归一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miǎo rán yī shēn渺然一身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yī cù ér chéng一蹴而成见“一蹴而就”。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
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yī yán wéi zhòng,bǎi jīn wéi qīng一言为重,百金为轻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yī mù zhī shì一目之士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于元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yī cùn dān xīn一寸丹心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诚的心。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rú chū yī zhé如出一辙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宋 洪迈《容斋三笔 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
zuì jiā yī děng罪加一等指对罪犯加重处罚。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你为着吃烟,这才犯法,我们来拿你,倒来吃你的烟,本官知道,办起来罪加一等。”
tiān zì dì yī hào天字第一号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天地玄黄”
bā zì méi yī piě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语。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shuō yī bù èr说一不二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yī cùn chì xīn一寸赤心同“一寸丹心”。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yī jiè zhī shì一介之士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yī piān zhī jiàn一偏之见偏于一面的见解。《宋史·刘述传》:“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
yī zhī wèi shèn一之谓甚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niān huā yī xiào拈花一笑比喻心心相印、会心。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qiān bù yī qiāng,qiān rén yī miàn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意‘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
tóu fà hú zǐ yī bǎ zhuā头发胡子一把抓比喻做事不细致,对于不同的问题不能区别对待而是笼统处理。艾芜《南行记》:“头发胡子一把抓,全不分青红皂白。”
huái nán yī mèng槐南一梦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明 王錂《春芜记》:“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付与槐南一梦中。”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yī yú sān fǎn一隅三反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yī zhù qíng tiān一柱擎天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唐大诏令集 中和三年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rén shǒu yī cè人手一册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3回:“听说六科廊的官员,是人手一册。”
qiān zǎi yī dàn千载一弹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财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财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后以“千载一弹”极言彼此交情深厚,甚为难得。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财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财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
kě fā yī jué可发一噱真引人发笑。
wéi jīng wéi yī惟精惟一精纯专一。《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zhèn bì yī hū振臂一呼挥动手臂;大声号召。振:挥动。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dēng gāo yī hū登高一呼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
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gān tóu yī bù竿头一步比喻更进一步。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bǎi wú yī yòng百无一用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清 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yī niàn tōng tiān一念通天十分专注的一个心念可以和上天沟通。指心念专一汉·魏伯阳《参同契》:“精勤不退,一念通天。”
yī hěn èr hěn一狠二狠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你既要干这营生,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
yī piàn qī hēi一片漆黑形容非常黑暗。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冯德英《苦菜花》第11章:“雨还在滴答滴答地下着,屋里屋外一片漆黑,看不见一点亮光。”
tiān bù yìn yí yī lǎo天不憗遗一老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憗遗一老,俾守我王。”
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夫得道,九族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我听说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
sù bì yī qīng宿弊一清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肃清了。《清史稿·林则徐传》:“吴中洊饥,奏免逋赋,前在籓司任,议定赈务章程,行之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
yī sī liǎng qì一丝两气形容人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才离了三朝五日,儿也这其间哭的你一丝两气。”
yán xíng bù yī言行不一说的和做的不一致。《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yǒu yī dé yī有一得一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bù diào yī zhì步调一致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比喻进行某种活动;采取同一步骤;同一方式。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guāng gùn yī tiáo光棍一条光棍:没有配偶的人。指孤身一人。老舍《搬家》:“又不是光棍一条,搬起来也省事。”
yī yǔ zhōng de一语中的见“一语破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yī jué shèng fù一决胜负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yī guō zhǔ一锅煮比喻不分彼此,一样看待或处理。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对具体人应作具体分析,把他们都当作叛乱分子一锅煮,可能越闹越乱。”
yī shāng yī yǒng一觞一咏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yī diǎn bàn diǎn一点半点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yī shí zhī guàn一时之冠冠:首位。一个时期居首位的人物。《晋书·王献之传》:“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yī cí mò zàn一辞莫赞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gǒu yán yī xī苟延一息苟延:苟且延续;息:喘息。指勉强维持生命。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则忍耻偷生,苟延一息,冀乐昌破镜,再得重圆。”
dú dāng yī miàn独当一面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强干;有本事能力。东汉 班固《汉书 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yī qù bù fù fǎn一去不复返复:重复。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也形容事物已成过去;不再重现。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fǎn yǎo yī kǒu反咬一口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qū yǔ yī qīng区宇一清区宇:天下。国家统一,天下太平。《元史·伯颜传》:“始干戈之爰及,迄文轨之会同,区宇一清,普天均庆。”
yī chén bù rǎn一尘不染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yī bì zhī lì一臂之力臂:胳膊。比喻给一些力量不大的协助。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fēng mǐ yī shí风靡一时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指时兴的风气。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像草木顺风倒向一边。明 沈德符《野获编》第15卷:“于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
yī yán táng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huǐ yù bù yī毁誉不一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外臣毁誉不一,俱着各自据实奏闻。”
yáo shēn yī biàn摇身一变摇晃一下身子;就改变了身份。形容变化得快。旧小说中指有神通的人用法术使自己变成别的形体。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科(棵)松树。”
yī kuí yī qì一夔一契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辅。宋·石介《庆历圣德颂》诗:“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实赉予,予其敢忽。”宋·方岳《竹下》诗:“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yī qiū zhī hé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类;没有什么差别。东汉 班固《汉书 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yī lǎn wú yú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bǎi bù dāng yī百不当一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下》:“平易相远,山谷幽涧,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
yī dīng diǎn er一丁点儿形容极少或极小。周作人《自己的文章》:“写文章也微微懂得一点苦甘冷暖,结果只有‘一丁点儿’的知。”
qiān jīn yī hù千金一瓠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清·王夫之《读<陈书>书后》:“当其乱之难讫,天且萦纡以延衍之;极乎其终,天为尽,天情且息,犹未尝无千金一瓠之几。”
yī tuán zāo一团糟非常混乱、不整齐、肮脏。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似乎没有什么好处可说,一团糟。”
tài cāng yī sù太仓一粟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多少大家集个成数出来;但恐太仓一粟,无济于事。”
cāng hǎi yī sù沧海一粟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yī sī bàn sù一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liáo shèng yī chóu聊胜一筹略微高出一点儿。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较之第四节所言‘污蔑原作的演出’,自觉聊胜一筹。”
yī jù kū gǔ一聚枯骨一聚:聚在一起。一堆枯朽的骨头。指人死去很久。《神仙传·老子》:“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yī gān èr jìng一干二净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bǎi mì yī shū百密一疏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清 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jiàn shǒu yī guī剑首一吷见“剑头一吷”。清·徐芳《<书影>序》:“栎园天才绝世,其诗文皆卓然大家;即以杂著,此其剑首一吷也,而富如此。”
zhōng hé shī zhōu,yī hú qiān jīn中河失舟,一壶千金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遏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shí hán yī bào十寒一暴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金·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织工材半佣顾。十寒一暴半载强,才得安床置铛釜。”
qiān lǜ yī dé千虑一得虑:思考;得:收获。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正确的时候。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shéng yī jiè bǎi绳一戒百绳:纠正;戒:警戒。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元·柯丹丘《荆钗记·遣音》:“依条按法,想绳一戒百谁不怕。”
yī zì bù shí一字不识一个字也不认识。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
yī yín yī yǒng一吟一咏指吟诗作赋。《晋书·孙绰传》:“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吟一咏,许将北面矣。”
yī jǔ yī dòng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wéi yī wéi jīng惟一惟精
gè bà yī fāng各霸一方各:各自;霸:强横占据。指凭借势力各自称霸一个地方。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lì chū yī kǒng利出一孔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yī jǔ liǎng quán一举两全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qí jì yī máo骐骥一毛比喻珍品的极小部分。宋 黄伯思《记石经与今文不同》:“此石刻在洛阳,本在洛宫前御史台中,年久摧散。洛人好事者时时得之,若骐骥一毛,虬龙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