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功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láo kǔ gōng gāo劳苦功高 | 劳苦:劳累辛苦。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
| yāo gōng tǎo hǎo邀功讨好 | 指为得到好感或讨人喜欢而去迎合某人。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5章:“另外,他对自己更不满意的是,他的行为看来似乎是向少安一家人邀功讨好一般!” |
| héng cǎo zhī gōng横草之功 | 横草:把草踩倒。如同将草踩倒的那样功劳。比喻轻微的功劳。 | 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军无横草之功,得到宿卫,食禄五年。” |
| gōng kuī yī kuì功亏一篑 |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 《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 yī jiàng chéng gōng wàn gǔ kū一将成功万骨枯 | 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 | 洪楝园《后南柯·甲阵》:“一将成功万骨枯,手提髑髅血模糊。” |
| fēng gōng shèng liè丰功盛烈 | 犹言丰功伟绩。巨大隆盛的功业。 |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
| jí gōng jìn lì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 jiāng gōng bǔ guò将功补过 | 将:拿;补:补偿。用功劳补偿过错。 | 《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
| jū gōng zì mǎn居功自满 | 居功:自恃有功;满:满足。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摇旗这样的人,平时居功自满,遇到艰难的时候又不肯同心协力,常发怨言。” |
| fēng gōng yì dé丰功懿德 | 同“丰功茂德”。 | 《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诱呼鲜卑,侵扰北方”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自先帝初兴,爱暨陛下,荣渊累叶,丰功懿德,策名褒扬,辩著廊庙,胜衣举履,诵咏明文,以为口实。” |
| fáng gōng hài néng妨功害能 | 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 汉·李陵《答苏武书》:“而防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 |
| jiàn gōng lì yè建功立业 | 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和事业。 | 宋 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事之事皆有可观。” |
| zhǐ chǐ zhī gōng咫尺之功 | 咫尺:比喻微小。微小的功劳。 | 《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明,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
| jì rì chéng gōng计日程功 | 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 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
| hàn mǎ gōng láo汗马功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
| zǔ gōng zōng dé祖功宗德 |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 | 《孔子家语 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
| ōu gōng sòng dé讴功颂德 | 讴:歌颂,赞美。指赞美功绩,歌颂恩德。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
| gōng chéng fú jū功成弗居 | 见“功成不居”。 |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
| yāo gōng qiú shǎng邀功求赏 | 求取功劳和奖赏。 | 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本无运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
| 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功到自然成 |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
| dé yán róng gōng德言容功 | 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
| jīn gōng zì fá矜功自伐 | 以为功高而自我夸耀 | 《晋书 陆机传》:“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 |
| yāo gōng xī chǒng邀功希宠 | 求取功名和宠信。 | 明·王琼《双溪杂记》:“苟以迎驾为名,自可邀功希宠。” |
| tān tiān zhī gōng贪天之功 | 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
| gōng láo hàn mǎ功劳汗马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了很大的战功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 |
| qí kāi dé shèng,mǎ dào chéng gōng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明·周楫《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风卷残云。” |
| 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 《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 chēng dé duó gōng称德度功 | 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 | 《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
|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宋 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 zuò xiǎng qí gōng坐享其功 | 见“坐享其成”。 |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下》:“鲜卑奉顺威灵,斩获北单于名王已下万计,中国坐享其功,而百姓不知其劳。汉兴功烈,于斯为盛。” |
| shù gōng yáng míng树功扬名 | 树:建立;扬:称颂。建立功业,流芳于世。 | 东汉·班固《汉书·隽不疑传》:“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
| jiāng gōng zhé guò将功折过 | 同“将功折罪”。 |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既然他复杀了一阵,夺的人口牛羊马匹回来了,这等呵将功折过,饶了他项上一刀。” |
| gōng chuí zhú bó功垂竹帛 | 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
| zì fá wú gōng自伐无功 | 自伐:自我夸耀;功:功勋。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 | 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
| shǎng bù dāng gōng赏不当功 | 谓赏赐与功劳不相称。 | 战国·赵·荀况《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
| fù guì gōng míng富贵功名 | 富贵:有钱有势;功名:科举应试取中而做官。指既有财势又官位显赫。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2回:“富贵功名,吾与兄自有,何必拘拘于此?” |
| jì gōng liàng zuì计功量罪 | 谓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 |
| jīn shí zhī gōng金石之功 | 金:指钟鼎类。石:指碑碣类。刻在钟鼎碑碣之上,永不磨灭的功勋。 | |
| tōng gōng yì shì通功易事 | 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
| wén zhì wǔ gōng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
| fēn láo fù gōng分劳赴功 | 分担劳苦,尽职建功。 | 清·端方《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折》:“而一部之中,有二尚书、四侍郎,又加以管部之亲王大学士,则以一部而有七主任官矣。绝无分劳赴功之效,惟有推诿牵掣之能。” |
| shù gōng lì yè树功立业 | 树:建立;业:业绩。建立功勋和业绩。 | 唐·杜牧《上宣州崔大夫书》:“未有不得多士之尽心,而得树功立业流于歌诗也,况于诸侯哉!” |
| yī dé zhī gōng一得之功 | 一得:一点儿心得;功:成绩。一点儿很微小的成绩;指微小的成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 fá gōng jīn néng伐功矜能 | 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 《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
| mǎ dào chéng gōng马到成功 |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 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
| lì gōng shú zuì立功赎罪 | 立功:建立功绩;赎:补偿。建立功绩来补偿罪行或过失。 | 《旧唐书 王孝杰传》:“遣使斩宏晖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 |
| gōng shǒu zuì kuí功首罪魁 | 魁:为首的。功最高,罪最重。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朱熹注:“有功者,未有大于五霸;有过者,亦未有大于五霸,故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 |
| shuǐ mó gōng fū水磨功夫 | 掺水细磨。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须用些水磨功夫撩拨他,不怕不上我的钩儿。” |
| shì bàn gōng bèi事半功倍 | 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 yí shì wú gōng,yí xíng wú míng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 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
| gōng chéng gǔ kū功成骨枯 | 语本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它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 语出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 gōng míng cèng dēng功名蹭蹬 | 功名:指科举考中做官;蹭蹬:失势难进的样子。指应试屡遭挫折。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6回:“谁知这样一个好人,偏偏教他功名蹭蹬!” |
| chēng gōng sòng dé称功诵德 | 称:称道;功:功绩;德:德行。颂扬功绩和德行。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但凡下人,肚肠极是窄狭,得了须微之利,便极口称功诵德,欢声溢耳。” |
| jiāng gōng dǐ zuì将功抵罪 | 用功劳来抵罪。 | |
| jū gōng zì ào居功自傲 | 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然而毛润之不但毫无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异常谦逊地说:‘这算什么功。” |
| gōng chéng shēn tuì功成身退 |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 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 wén dé wǔ gōng文德武功 | 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卓有成就。 |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示之以文德,陈之以武功。所以夜户不扃,所以重门罢柝。” |
| kāi guó gōng chén开国功臣 | 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他见单雄信好客,是一个做得开国功臣的,因此借寓东岳庙中,图与交往。” |
| jì gōng xíng shǎng计功行赏 |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 韩非《韩非子 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
| gōng yī měi èr功一美二 | 功:功绩。做一方面的事情而取得两方面的美名。 | |
| xíng mǎn gōng chéng行满功成 |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得道成仙。 |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乃李云卿行满功成之日,冲霄得道之时。” |
| jì gōng wàng guò记功忘过 | 见“记功忘失”。 | 明·张居正《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山藏川纳,记功忘过者,明主之深仁也。” |
| jì gōng shòu jué计功受爵 | 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受,授。 | 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殒无从。” |
| wú gōng shòu lù无功受禄 | 禄:俸禄;古代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或不做事情却享受俸禄。现多指没有什么才却白受报酬或奖励。 | 《诗经 魏风 伐檀序》:“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
| fēng gōng wěi liè丰功伟烈 | 丰:多;伟:大,显赫;烈:功业。伟大的功绩和成就。 | 宋·王仲旉《南都赋》:“吾之徒闻孝王之遗风旧迹,不睹大宋之丰功伟烈。” |
| hàn mǎ gōng jì汗马功绩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明·无名氏《精忠记·闻讣》:“感皇恩宠锡无穷,端不负汗马功绩。” |
| dà gōng gào chéng大功告成 | 功:事业;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
| qiū shān zhī gōng丘山之功 | 比喻功绩伟大。 |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秋山之功,享不訾之禄。” |
| gōng gài tiān xià功盖天下 | 功劳天下第一。 |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正此之谓也。” |
| miǎn chí zhī gōng渑池之功 | 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láo ér wú gōng劳而无功 | 劳:劳累;劳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气却没有成效。 | 先秦 管仲《管子 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
| qián gōng jiē qì前功皆弃 | 功:功绩。皆:全部。弃:丢掉。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亦作“前功尽弃”、“前功尽灭”。 | |
| quán gōng jìn qì全功尽弃 | 功:功效,功绩;弃:丢掉。全部功效都丧失干净。 | 《战国策 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
| dùn xué lěi gōng顿学累功 |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 jīn gōng shì chǒng矜功恃宠 | 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宠。 | 《魏书 王卫仪传》:“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
| dài zuì lì gōng戴罪立功 | 身负罪责;争取立下功劳;借以赎罪。 | 《明史 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
| zhì míng yǒng gōng智名勇功 | 智:智谋,谋略;勇:勇力。形容人文武全才。 | 西汉·司马迁《史记·自序》:“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 |
| gōng bó chán yì功薄蝉翼 | 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 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臣事轻葭莩,功薄蝉翼。” |
| jīn gōng fá shàn矜功伐善 |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 | 《晋书 段灼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
| zhuǎn bài wéi gōng转败为功 | 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
| jīn gōng fù shèng矜功负胜 | 矜:自以为贤能;负:抑指,享有。自夸有战功,以为可以获取胜利。 | 《魏书·崔延伯传》:“延伯矜功负胜,遂唱议先驱。” |
| gōng wán xíng mǎn功完行满 | 功:功德;行:道行。指出家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功完行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 |
| jī gōng xīng yè积功兴业 | 指建立功业,实现抱负。 | 《意林》卷五引晋 杨泉《物理论》:“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
| yǐ gōng shú zuì以功赎罪 | 赎:抵偿。用功劳抵消罪过。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以功赎罪。” |
| jīn gōng fǔ qì矜功负气 | 矜:自恃。自以为有功而赌气。 | 《晋书 王浑王浚唐彬传论》:“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 |
| zhǐ rì chéng gōng指日成功 | 谓不久即可成功。 |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
| tǎ jiān shàng gōng dé塔尖上功德 | 比喻快要完成的工作。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这是个权宜之术。贤弟须知,塔尖上功德,休得固辞。” |
| qián gōng jìn qì前功尽弃 | 以前的功劳、成绩完全丢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
| tān gōng qǐ xìn贪功起衅 | 贪求事功而挑起争端。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5回:“孟明等贪功起衅,妄动干戈,使两国恩变为怨。” |
| gōng ruò qiū shān功若丘山 |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 |
| bān gōng xíng shǎng班功行赏 | 班:排列等级,依次。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云传》:“举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宜应其实。” |
| wěi jì fēng gōng伟绩丰功 | 同“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 明·黄绾《明道编》第三卷:“伟绩丰功,笼络一世。” |
| lùn gōng xíng shǎng论功行赏 | 论: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劳的大小给以不同奖赏。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
| gōng jūn tiān dì功均天地 | 均:同。功绩与天地等同。形容功劳极大。 |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
| fēng gōng wěi jì丰功伟绩 |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 宋 周行己《上宰相书》:“逮事三主,始终一心,丰功伟绩,昭焕今古。” |
| ē bǎo zhī gōng阿保之功 | 阿保:保护养育。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 |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自陈尝有阿保之功。” |
| dài zuì tú gōng戴罪图功 | 戴罪:身负重责;图:谋取。指有罪之人立功,争取减免罪行。 | 《明史·马芳传》:“帝令察广堪办贼,许戴罪图功,否即以赐剑从事。” |
| gōng duò chuí chéng功堕垂成 | 功:成功;堕:通“隳”,毁坏;垂:接近,将近;成:成功。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 明·张凤翼《红拂记·棋决雌雄》:“侵地无方,攻城记屈,遭回转觉难发,功堕垂成,怎能勾冲击唐突?” |
| fēng gōng wěi yè丰功伟业 |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绩和成就。 | 冰心《“无限之生”的界线》:“无论是惊才,绝艳,丰功,伟业,与你接触之后,不过只留下一抔黄土!” |
| zuǐ shàng gōng fū嘴上功夫 | 指没有实际本事,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