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知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cōng míng ruì zhī聪明睿知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周易·系辞》:“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zhī qíng shí qù知情识趣趣:情趣。懂得人情,善体贴,通达情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shí wēi zhī zhe识微知着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zhī rén zé zhé知人则哲哲:聪明。能识别人才是明智的。《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zhī mìng ān shēn知命安身命:命运。服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元·无名氏《滓范叔》第一折:“量范雎是一愚瞽之夫,则可待时守分,知命安身,未敢希望功名也。”
yú mèi wú zhī愚昧无知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kě xiǎng ér zhī可想而知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bào zǐ zhī wǒ鲍子知我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史记 管晏列传》:“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zhī wǒ zuì wǒ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lǚ shuāng zhī bīng履霜知冰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shí zì zhī shū识字知书谓有文化知识。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bù dé ér zhī不得而知得:能够。无从知道。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míng zhī gù wèn明知故问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fēi zhī zhī nán,xíng zhī wéi jiān非知之难,行之惟艰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非知之难,行之惟艰;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wèi tiān zhī mìng畏天知命畏:敬服;天:上天;命:命运。指顺从天意,按照命运的安排行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彼皆畏天知命,睹存亡之符,见废兴之事。”
zhī shí shí wù知时识务务:事。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不去违背。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况我每知时识务,正该如此。”
zhī xiū shí lián知羞识廉羞:羞愧。廉:廉耻。指人知道羞愧、廉耻。形容有修养。明·汤显祖《紫钗记·玉工伤感》:“小妮子非抛闪,知羞识廉。”
zhī shū shí zì知书识字指有文化修养。明·冯惟敏《朝天子·自遣》曲:“海翁,命穷,百不会,千无用。知书识字总成空。”
wén yī zhī shí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这样,如此。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zhī zú zhī zhǐ知足知止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周书·萧大阛传》:“况乎智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岂如知足知止,萧然无尽。”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wén yī zhī èr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zhī jī shí qiào知机识窍窍:比喻事情的关键。掌握时机和关键。形容人机灵。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0回:“你又知机识窍,见景生情,这事大有可成。”
dǔ wēi zhī zhù睹微知着微:细小;着:显着。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三国志 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着,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shí bù zhī wèi食不知味同“食不甘味”。唐·白居易《初授给遗献书》:“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dá guān zhī mìng达官知命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
míng zhī gù fàn明知故犯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bái shǒu xiāng zhī白首相知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明 孙仁儒《东郭记 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zhī wēi zhī zhāng知微知章微:细微。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
zhòng suǒ gòng zhī众所共知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xiāng zhī hèn wǎn相知恨晚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jiàn shí zhī jǐ见时知几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zhī míng dāng shì知名当世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图画相次于未央宫,第一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皆有功德,知名当世。”
dào tóu zhī wěi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朱子语类》卷四九:“惟圣人道头知尾,下学便上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miù tuō zhī jǐ谬托知己谓假托为知心朋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打牌吃酒。”
xué chǔ zhī yǔ穴处知雨穴:洞;处:居。久居洞中的兽类能预知风雨。比喻有经验。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
lüè zhī pí máo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7回:“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切瞠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shén rén jiàn zhī神人鉴知鉴:审察。天神和凡人都察知。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一点丹衷,神人鉴知。”
zhī yīn àn lǚ知音谙吕谙:熟悉;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明·桑绍良《独乐园》第三折:“一个家知音谙吕,一个家唾玉喷珠。”
dǔ wēi zhī zhù睹微知著微:细小;著:显著。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yǐ wēi zhī zhù以微知著微:微小;著:明显;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zhī shū zhī lǐ知书知礼有才学,懂礼仪。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xiǎn wéi rén zhī鲜为人知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rén suǒ gòng zhī人所共知人人都知道。宋 朱熹《封建》:“百于古今之变,利害之实,人所共知而易见者,亦复乖戾如此。”
bù shí bù zhī不识不知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shēn zhī zhuó jiàn深知灼见灼:明亮。深邃的知识,透彻的见解。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5回:“幼闻义方,长读经传,崇正辟邪之志,愈坚愈定,时以灭除老佛为念,深知灼见,确然无疑。”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zhī zú bù dài知足不殆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危险。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zhī zhǐ bù dài知止不殆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kùn zhī miǎn xíng困知勉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bù zhī guì jiàn不知贵贱指不知事物的轻重与价值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4回:“你若说你和我一样,你就是不知贵贱的人了。”
qióng shén zhī huà穷神知化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神妙,了解事物的变化。《周易·系辞下》:“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bǎo rén bù zhī è rén jī饱人不知饿人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bù zhī sǐ huó不知死活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jí wǎng zhī lái极往知来通晓过去,预知未来。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zhēn zhī zhuó jiàn真知卓见见“真知灼见”。郭沫若《盲肠炎·向自由王国飞跃》:“我的旧信稿,不敢说是甚么真知卓见,不过在此提供出来,聊以供朋友们的讨论罢了。”
zhī xióng shǒu cí知雄守雌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先秦 孔子《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bēi shǎo酒逢知己千杯少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三回:“二人也把别后之事,谈了一番。三人俱备大悦。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fù rú jiē zhī妇孺皆知孺:小孩子。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3回:“果如张仙所言,形于诗歌,扮为杂剧,弄得妇孺皆知。”
zhī rén zhī jiàn知人之鉴能看出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晋书·贺循传》:“雅有知人之鉴,拔同郡杨方于卑陋,卒成名于世。”
lè tiān zhī mìng乐天知命天:天命;天的意志;命:命运。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并安于自己的处境。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zhī jǐ zhī bǐ知己知彼既了解自己又熟悉对方(彼:他人;对方)。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méng mèi wú zhī蒙昧无知愚钝糊涂;没有知识;不通事理。《晋书 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suì hán zhī sōng bǎi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zhī mìng zhī nián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yǎ zǐ màn cháng huáng bǎi wèi,zì jiā yǒu kǔ zì jiā zhī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哑子:哑巴;黄柏:黄檗,味苦。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知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zhī fǎ fàn fǎ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却违反法律。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zhī wǎng jiàn jīn知往鉴今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鉴今,驱曹荡吴,非同小可也。”
yī wù bù zhī一物不知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shì wēi zhī zhe视微知着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bù zhī hé xǔ rén不知何许人许:处所。不知道是哪里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
tián bù zhī xiū恬不知羞见“恬不知耻”。清·王韬《凇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
tián bù zhī kuì恬不知愧见“恬不知耻”。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qīng báo wú zhī轻薄无知谓轻佻浮薄,没有知识。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0卷:“即轻薄无知泛滥之徒,岂可见天地之心乎?”
zhī zú wú qiú知足无求人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过多的贪求晋·葛洪《神仙传》:“车服咸仪,知足无求。”
shí wēi zhī zhuó识微知著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新唐书·杜佑传》:“管仲有言:‘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
xíng bù zhī wǎng行不知往行:走。行路不知道走向何方。指行动不能自主,只能听任自然摆布。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故行不知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zhī rén zhī míng知人之明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祐传》:“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fù zài zhī zú富在知足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汉 刘向《说苑 谈丛》:“富在知足,贵在求退。”
zhuó jiàn zhēn zhī灼见真知同“真知灼见”。正确透彻的见解。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有灼见真知,临时乃能因材器使。”
bù zhī zì liàng不知自量形容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cái gāo zhì shēn材高知深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汉 王充《论衡 程材》:“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mí tú zhī fǎn迷途知返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zhī jǐ zhī yù知己之遇遇:待遇。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吾以羁旅亡命,受齐侯知己之遇,今日不能出力,反害偻堙,殆天意也!”
zǎo zhī jīn rì,huǐ bù dāng chū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衣怀禅师法嗣 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mí ér zhī fǎn迷而知返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宋书 二凶传 元凶劭》:“所以淹霆缓电者,犹冀弟迷而知返耳。”
zhī qí yī bù dá qí èr知其一不达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宋·苏轼《汉武帝论》:“知其一,不达其二;见其利,不睹其害。”
yù rén wù zhī,mò ruò wù wéi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汉书 枚乘传》:“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晋书 苻坚载记上》:“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ruò yào bù zhī,chú fēi mò wéi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bù zhī zì ài不知自爱不知道爱惜自己。
mí tú zhī fǎn迷涂知反见“迷途知反”。
zhī shū míng lǐ知书明理有才学,懂礼仪。老舍《骆驼样子》:“仿佛谁都是混帐,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