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金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īn chāi diàn hé金钗钿合 | 金钗:妇女的首饰;钿合:装珠宝的盒子。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指华美的首饰。 | 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
liè huǒ zhēn jīn烈火真金 |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比喻英雄本色不变;也作“烈火见真金”。 | |
pāo jīn qì gǔ抛金弃鼓 | 金:锣。抛下助战用的锣与鼓。形容被打败而逃走。 | 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俺如今不须用刀死追复,他每都抛金弃鼓,领着残卒,离营撇寨那厢扑。” |
qiān jīn nán mǎi千金难买 | 形容某物的珍贵,不能用金钱买到。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9回:“腰肢未盈一掬,诚为软玉温香,千金难买,不胜欢娱。” |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jiāo jīn shuò shí燋金烁石 | 使金石销熔,形容天很酷热。 | 北齐 刘昼《新论 大质》:“大热煊赫,燋金烁石。” |
jīn wū zhù jiāo金屋贮娇 | 金屋:华丽的房屋;娇:阿娇,汉武帝刘彻姑母的长女,借指美丽的女子。指娶妻或纳妾。 | 东汉 班固《汉武故事》:“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
jīn zhī bò hǎi金鳷擘海 | 喻诗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 |
méi jīn yǐn yǔ没金饮羽 | 谓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 | 《韩诗外传》第六卷:“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 |
jīn jìn qiú bì金尽裘弊 |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 《战国策·齐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
lòu jīn pù cuì镂金铺翠 | 形容缤纷的色彩。 | 元·周文质《落梅风》:“北高峰离不得三二里,回头看镂金铺翠。” |
jīn qī mǎ tǒng金漆马桶 | 马桶:粪桶。用金漆漆过的粪桶。指服饰华丽而无德无才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一个个不管自己肚子里是一团粪草,只顾外面打扮得美服华冠,可不象个金漆马桶。” |
jīn shí zhī jì金石之计 | 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 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 |
jīn chāi xì hé金钗细合 |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 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璫。” |
jīn yù mǎn táng金玉满堂 |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 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duī jīn dié yù堆金叠玉 | 形容财富极多。 | 唐·韩愈《华山女》诗:“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
duī jīn dié yù堆金迭玉 | 形容财富极多。 | 唐 韩愈《华山女》诗:“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迭玉光青荧。” |
shuò shí liú jīn烁石流金 | 谓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 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
jīn lán zhī yǒu金兰之友 | 指亲密的朋友。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jīn shí zhī gōng金石之功 | 金:指钟鼎类。石:指碑碣类。刻在钟鼎碑碣之上,永不磨灭的功勋。 |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真金不怕火炼 | 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 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
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àn dù jīn zhēn暗度金针 | 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金针: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织女,织女送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后因以比喻秘诀。暗中将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又借指幕后交易。 | 见唐·冯翊子休《桂苑丛谈·史遗》。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织女,织女送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 |
jīn shí bù yú金石不渝 | 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 宋·欧阳修《除许怀德制》:“享爵禄之崇高,荷宠灵之优渥,挺金石不渝之操。” |
zuò jīn shí shēng作金石声 |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
xī mò rú jīn惜墨如金 | 惜:爱惜;墨:写字用的墨。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 宋 费枢《钓矶立谈》:“李营丘惜墨如金。” |
xī zì rú jīn惜字如金 | 谓极其节省文字,不多费笔墨。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文章所忌者,开口骂题。便说几句闲文,才归正传,亦未尝不可,胡遽惜字如金,而作此卤莽灭裂之状也!” |
zǐ nǚ jīn bó子女金帛 | 子女:指年轻的男女奴婢。指人民和财物。也泛指财物、财产。 | 《宋史·岳飞传》:“金贼所爱,惟子女金帛,志已骄惰。” |
jīn rén zhī zhēn金人之箴 |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 《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jīn kē yù lǜ金科玉律 | 金、玉:比喻贵重。科、律:法律条文。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 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 |
shuò yù liú jīn烁玉流金 | 见“烁石流金”。 | 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
nán ér xī xià yǒu huáng jīn男儿膝下有黄金 | 指男子汉不可轻易向人下跪。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1卷:“林上舍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何拜人?’” |
jī yù qiāo jīn击玉敲金 | 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 |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师傅所言,句句斩钉截铁,言言击玉敲金。” |
liàng jīn mǎi fù量金买赋 |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量金买赋”谓文章价值之高。 |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
jīn shí zhī yán金石之言 |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1回:“兄长金石之言,小弟当铭刻肺腑。” |
jīn guī guó shì金闺国士 | 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二六○:“勉求玉体长生诀,留报金闺国士知。” |
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è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
nán ér liǎng xī yǒu huáng jīn男儿两膝有黄金 | 指男子汉不可轻易向人下跪。 | 《西游补》第六回:“行者微露不忍之态,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儿两膝有黄金。你今后不可乱跪!’” |
qiān jīn yī zhì千金一掷 | 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 唐 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
qiān jīn shì gǔ千金市骨 |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 宋 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
zhōng hé shī zhōu,yī hú qiān jīn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 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遏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
jīn yìn zǐ shòu金印紫绶 |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 东汉 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 |
huái jīn chuí zǐ怀金垂紫 | 旧指官尊位高,荣耀显贵。金:指金印。紫:指系印的紫色丝带。 | 《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使奉节。” |
shā lǐ táo jīn沙里淘金 | 把夹有金粒的沙砾在水中荡涤;以去沙取金。比喻极其难得或非常不易。 | 唐 德行禅师《四字经》:“沙里淘金。” |
jīn rén jiān kǒu金人缄口 | 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 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
héng jīn tuō yù横金拖玉 | 谓官服盛装。 | 清·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其犹子总戎弘玮、弘场及诸孙十二人,谋相与罗长筵,考钟鼓,横金拖玉,称百年之觞。” |
yíng jīn yī jīng赢金一经 | 指留下满筐的金银,不如传授一经。赢,通“籝”。 | 《汉书·韦贤传》:“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颜师古注:“今书本籝字或作盈,又是盈满之义。” |
zhì dì jīn shēng掷地金声 | 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 | 《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
jīn zì zhāo pái金字招牌 | 旧时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也指商店资金雄厚;信誉卓著。现比喻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作“金字牌匾”。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 |
gǒu xù jīn diāo狗续金貂 | 比喻滥封的官吏。 | 清·筱波山人《爱国魂·勤王》:“嗟满座狗续金貂,则索要清海宇谁把狼烟扫?” |
diǎn jīn chéng tiě点金成铁 | 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
cù jīn jié xiù蹙金结绣 | 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赵牧不知何人。大中、咸通中,斅李长吉为短歌,可谓蹙金结绣,而无痕迹。” |
yī gù qiān jīn一顾千金 | 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 | 三国·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诗:“一顾千金重,何必珠玉钱?” |
jīn chán tuō qiào金蝉脱壳 |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 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
jīn gē tiě qí金戈铁骑 | 见“金戈铁马”。 | 清·汪琬《〈苑西集〉序》:“我太祖、太宗发祥之址,与夫金戈铁骑百战创业之区,皆所跋涉而导从。” |
bǎi rěn chéng jīn百忍成金 | 形容忍耐的可贵。 | 《旧唐书 孝友传 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
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掷地作金石声 | 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 《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
qiāng jīn kēng yù锵金铿玉 | 见“锵金鸣玉”。 | 五代·齐己《读<李白集>》诗:“锵金铿玉千余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
jīn guī yù táng金闺玉堂 | 指朝廷官宦。 | |
jīn bù huàn金不换 | 即使用金子来也不换,形容极为可贵。 | 京剧《粉妆楼》第六本:“常言道:败子回头金不换。” |
què jīn mù yè却金暮夜 | 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后因以“却金暮夜”言为官清廉。 | 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 |
liáng jīn měi yù良金美玉 |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 《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
jīn diāo huàn jiǔ金貂换酒 | 取下冠饰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 | 《晋书 阮孚传》:“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 |
jīn guāng gài dì金光盖地 | 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何垠注:“金光盖地,出梵书。此借喻钱神之道术也。” |
huái jīn tuō zǐ怀金拖紫 | 见“怀金垂紫”。 |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复得扶老携幼,生出狱户,怀金拖紫,退就散辈。” |
shuǐ mǎn jīn shān水满金山 | 见“水漫金山”。 |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 |
jīn jī xiāo xī金鸡消息 | 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 《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 |
jīn diāo shì jiǔ金貂贳酒 | 见“金貂换酒”。 | 宋·韦骧《减字木兰花·劝饮酒》词:“金貂贳酒。乐事可为须趁手。” |
jīn chāi shí èr金钗十二 |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
yī zhì qiān jīn一掷千金 | 原指赌徒拿千金当作一注投掷;借以形容挥霍无度。 | 唐 吴象之《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
jīn mí zhǐ zuì金迷纸醉 | 形容使人沉醉迷惘的繁华奢侈的环境。也形容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也作“纸醉金迷”。 | 宋 陶穀《清异录 金迷纸醉》:“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光莹四射,金采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
jīn xiāng yù zhèn金相玉振 | 同“金相玉质”。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辩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
yì jié jīn lán义结金兰 | 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 《太平御览》引《吴录》:“张温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
bù lìn jīn yù不吝金玉 | 吝:吝惜。不吝惜宝贵美好的东西。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兄如不吝金玉,即求小小做一套,待小弟步韵和将去,便无差失了。” |
yàn jīn mù xiù燕金募秀 |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后以“燕金募秀”为招纳贤士之典。 | 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铎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 |
yī yán wéi zhòng,bǎi jīn wéi qīng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 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 |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jiā shū dǐ wàn jīn家书抵万金 | 比喻家信的珍贵。 | 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qiān jīn xiǎo jiě千金小姐 | 千金:女儿,尊称他人的女儿。指有钱人家的少女。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他在本县,本县为媒,要将水侍郎老爷的千金小姐,嫁他为妻,他因未得父命,不肯应承,反抵死走了。” |
diǎn tiě chéng jīn点铁成金 | 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石)点化成金子;现多比喻修改文章、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 | 宋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
mǎi tiě sī jīn买铁思金 | 喻不切实际的贪心妄想。 |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浊爱缠心,盲修瞎炼,期望身后升天。这便是买铁思金,定见沉沦永劫。” |
lì dì jīn gāng立地金刚 | 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4回:“马似掀天狮子,人如立地金刚。” |
kēng jīn jiá yù铿金戛玉 | 形容文词音节铿锵有力。 |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一卷:“吾豫当初变时,一人起而左右北地,铿金戛玉,至今踔厉词坛。” |
jiá yù qiāng jīn戛玉锵金 | 见“戛玉敲金”。 | 宋·王迈《祭海阳县尉林磻先生文》:“先生之学,涵古茹今;先生之文,戛玉锵金。” |
shuò jīn huǐ gǔ铄金毁骨 | 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juān jīn dǐ bì捐金抵璧 | 谓不重财物。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 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
qiān jīn yòng bīng,bǎi jīn qiú jiàn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 |
jīn píng sù gěng金瓶素绠 | 金瓶:汲水器皿;素:白色;绠:井绳。指井上汲水的器具。 | 《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作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
jīn shé bì kǒu金舌弊口 | 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 《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
yī fàn qiān jīn一饭千金 | 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
jiá yù míng jīn戛玉鸣金 |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
táo shā dé jīn淘沙得金 | 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 《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
qiú bì jīn jìn裘敝金尽 | 裘:皮衣。皮衣穿破了,钱用完了。比喻生活穷困。 | 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忽裘敝而金尽,遂寡欢而愁殷。” |
jīn gé zhī shēng金革之声 | 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 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四方无斗争金革之声。” |
mí jīn zuì zhǐ迷金醉纸 | 犹言纸醉金迷。 | 清·黄树仁《<淞南梦影录>序》:“迷金醉纸开芳宴,豹舌熊蹯尝几遍。” |
jīn gāng yǎn jīng金刚眼睛 |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
léi gǔ míng jīn擂鼓鸣金 | 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 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我今日传了将令,则要您记的叮咛:也不许摇旗呐喊,也不许擂鼓鸣金。” |
ā jiāo jīn wū阿娇金屋 | 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馆陶公主又称“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 | 语出旧题汉 班固《汉武故事》:汉武帝幼时曾对姑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姑母之女)作妇,当以金屋贮之。” |
qiāo jīn jī shí敲金击石 | 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 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
jī huǐ xiāo jīn积毁销金 |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 《文选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