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眼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bǎn sān yǎn一板三眼 |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
yǎn jí shǒu kuài眼急手快 |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 陈石峻《泽玛姬 金娃错和银娃错》:“协达娃在旁边眼急手快……没等糌粑团子落到银娃错的身上,一伸手就把糌粑团子抢在手中。” |
yīng bí yào yǎn鹰鼻鹞眼 | 鹞:一种形体像鹰而比鹰小的凶猛的鸟,背灰褐色,以小鸟、小鸡为食。形容奸诈凶狠的相貌。 | 姚雪垠《李自成》第十九章:“我倒是觉得敬轩的那位摇鹅毛扇子的军师,生得鹰鼻子鹞眼,不是个善良家伙。” |
lìng yǎn xiāng kàn另眼相看 |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
kàn wén lǎo yǎn看文老眼 | 形容评论文章的高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如品论讹错,以后再不敢自居看文老眼。” |
chóu rén jiàn m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
yǎn lèi xǐ miàn眼泪洗面 | 泪流得很多,冲洗着脸面。形容非常悲伤,泪流不止。 | 宋·陆游《避暑漫抄》:“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
jiāo méi zhòu yǎn焦眉皱眼 | 见“焦眉愁眼”。 | 沙汀《兽道》:“街上十分冷落,几个站在门口看街的女人,老远就焦眉皱眼,随即退进门槛内面去了。” |
liǎng yǎn yī mǒ hēi两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两眼一抹黑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文学本体上倒腾先谓语后主语光动词没名词一百多句不点标点看晕一个算一个!” |
jiē gu yǎn节骨眼 | 比喻关键的环节或时机。 | 王朔《永失我爱》:“别起什么邪念,起也没用,都到这节骨眼了,满意不满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 |
ròu yǎn fán tāi肉眼凡胎 | 迷信的说法,指尘世平常的人。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贼便了;岂知乃腾云驾雾之上仙也。” |
fán tāi ròu yǎn凡胎肉眼 | 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 |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 |
méi tóu yǎn nǎo眉头眼脑 | 指眉眼间的神色。 | 宋·周紫芝《感皇恩》词:“思量也胜,看个眉头眼脑。” |
yǒu yǎn rú máng有眼如盲 | 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认识著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 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师父,弟子有眼如盲,只望师父救度咱。” |
sòng yǎn liú méi送眼流眉 | 犹言眉来眼去。谓男女以眉目传情。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济南蒋稼,其妻毛氏,不育而妒。嫂每劝谏,不听,曰:‘宁绝嗣,不令送眼流眉者忿气人也!’” |
yǎn bù huí jīng眼不回睛 | 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 清·陶贞怀《天雨花》第二回:“国英看得酥麻了,眼不回睛出了神。” |
yǎn lèi wāng wāng眼泪汪汪 | 眼中饱含泪水。形容人十分激动或悲痛。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5卷:“且说那妇人见了丈夫,眼泪汪汪,入去大相国寺里烧了香出来。” |
jīn gāng yǎn jīng金刚眼睛 |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
fàng yǎn shì jiè放眼世界 | 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 元 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
lěng yǎn jìng kàn冷眼静看 | 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 唐·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可笑,倾怀与说却为冤。” |
qīng yǎn bái yǎn青眼白眼 | 青眼:正视的眼光;白眼:斜视的眼光。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恶的人。 |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chí méi dùn yǎn迟眉钝眼 | 指眼神呆滞,不灵活。 |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六部分:“并且迟眉钝眼地,看着人憨痴痴地,比蔡兴顺精灵不到多少。” |
yǎn lǐ róu bù xià shā zǐ眼里揉不下沙子 | 比喻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奶奶宽洪大量,我却眼里揉不下沙子去。” |
jǔ yǎn wú qīn举眼无亲 | 抬头看,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孤单无依,人地生疏。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我举眼无亲,见了你,如见我女儿一般。” |
méi gāo yǎn xià眉高眼下 | 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 《白雪遗音·世态炎凉》:“世态炎凉如作戏,眉高眼下,且自不提。” |
méi yǎn chuán qíng眉眼传情 | 以眉毛、眼神传送情感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 |
bì sè yǎn jīng zhuō má què闭塞眼睛捉麻雀 |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 |
yǎn bù zhuǎn jīng眼不转睛 | 睛:眼珠。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0回:“行者在旁,眼不转睛,看着那怪揭起两三层衣服,贴身带着三个铃儿。” |
gǔ jīng bào yǎn鼓睛暴眼 | 眼睛突出的样子。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国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实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还要难于接近的逆鳞。” |
huǒ yǎn jīn jīng火眼金睛 | 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
shān méi shuǐ yǎn山眉水眼 | 形容女子眉目清秀水灵。亦作“水眼山眉”。 | |
tóu yūn yǎn huā头晕眼花 | 头发昏,眼发花。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七回:“方才外边的人,也都有些头晕眼花,闻了这香气,就清爽了许多。” |
sǐ méi dèng yǎn死眉瞪眼 | 形容呆滞,表情冷漠。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偏偏那日人来的多,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 |
kàn wén jù yǎn看文巨眼 | 形容评论文章的高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现在看文巨眼,应推印伯伯当代第一。” |
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cì眼中钉,肉中刺 | 眼睛里面的疔疮,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我们娘儿俩今儿一齐死给他看!替他拔去眼中钉,肉中刺,好等他们来过现成日子!” |
yǎn xiào méi fēi眼笑眉飞 | 形容极度高兴。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只乐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飞。褚一官等在旁看了,也自欢喜。” |
shǒu yǎn tōng tiān手眼通天 |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 老舍《四世同堂》:“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
jǐ méi nòng yǎn挤眉弄眼 | 弄眼:使眼色。挤眉毛和眨眼睛向别人示意。也作“挤眉溜眼”。 | 元 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挤眉弄眼,俐齿伶牙,攀高接贵,顺水推舟。” |
zhāng méi zhāng yǎn张眉张眼 | 惊惶不安的样子。 | 沙汀《在祠堂里》:“堂屋里的洋灯依旧燃着,正中摆着一口白木棺材,棺材附近站着两三个兵士,显出一种张眉张眼的惊惶神气。” |
xiān méi liàng yǎn鲜眉亮眼 | 犹言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漂亮。 | 《快心编三集》第四回:“虽则做个小丑脚色,脸嘴原好,鲜眉亮眼,是个乖巧的人。” |
chóu méi lèi yǎn愁眉泪眼 | 皱着眉头,掉下眼泪。形容愁苦悲伤的样子。 | 元 方伯成《端正好 忆别》套曲:“我痛着迷不似今番,愁眉泪眼。恨别离最易,恨见应难。” |
shǎ méi léng yǎn傻眉楞眼 | 形容发呆的样子。 | 管桦《惩罚》:“还不快往前搜索!傻眉楞眼立在那儿干什么?” |
zéi méi zéi yǎn贼眉贼眼 | 见“贼眉鼠眼”。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回:“正说话间,只见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灯,右手提一壶茶,走进来贼眉贼眼,将灯放下,又将茶壶放在桌上,两只贼眼东瞧西看,连话也不说,回头就走。” |
méi méi méi yǎn没眉没眼 | 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糊涂的样子。也指没有脸面。 | 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五章:“上面是扳鳌抓角的桥亭,已经多年没有修理,金碧彩画全着尘土糊得没眉没眼。” |
yǎn xiā ěr lóng眼瞎耳聋 | 看不见也听不到。比喻对周围情况完全不了解。 | 京剧《平原作战》第八场:“日本鬼子眼瞎耳聋,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 |
liǎng yǎn mò hēi两眼墨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两眼墨黑,他不认得上司,上司也不认得他。” |
yǒu bí zi yǒu yǎn有鼻子有眼 | 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象真实的一样。 | 浩然《艳阳天》第64章:“孙桂英心里狐狐疑疑的,听马凤兰说的有鼻子有眼儿,也就信了。” |
yǒu yǎn wú tóng有眼无瞳 | 同“有眼无珠”。 | 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都只因气送了人,到底成何用。谁知你有眼无瞳。” |
dī méi shùn yǎn低眉顺眼 | 低着眉头;眼睛里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 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
yǎn kōng sì hǎi眼空四海 |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 |
zhuǎn yǎn zhī jiān转眼之间 | 转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葛衣记 荐之知信》:“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忘久要。” |
dà kāi yǎn jiè大开眼界 | 开:扩展;眼界:眼睛看到的范围。开阔视野;大长见识。 | 唐 李濬《松窗杂录 楚儿》:“光业马上取笔答之曰:‘大开眼界莫言冤’。” |
é méi dào cù,fèng yǎn yuán zhēng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 蛾眉:细长的眉毛;蹙:皱;凤眼:长而大的双眼皮眼睛。形容美女发怒的面容。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 |
zhí méi lèng yǎn直眉睖眼 | 见“直眉楞眼”。 |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那个直眉睖眼的小子是他们的炮手呵!” |
kū yǎn mǒ lèi哭眼抹泪 | 哭着诉说或控诉,形容哭哭啼啼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老婆儿哭眼抹泪的说道:‘阿弥陀佛!说也不当好听的话。’” |
yǎn gāo shǒu dī眼高手低 |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 |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
yǎn chán dù bǎo眼馋肚饱 | 形容人贪心大,没有满足的时候。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往苏州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点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 |
méi jiān yǎn wěi眉尖眼尾 | 指眉眼间的神色。 | 宋·石孝友《卜算子》:“一剪艳波横,两点愁山重。收拾眉尖眼尾情,作个鸳鸯梦。” |
ěr lóng yǎn hēi耳聋眼黑 |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清 翟灏《通俗编 身体 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
liǎng yǎn qī hēi两眼漆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此番到吏部打点,正愁着两眼漆黑,不知门径,现在找到个人可以指点,岂不甚妙?” |
yīng huà wéi jiū,yóu zēng qí yǎn鹰化为鸠,犹憎其眼 | 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
xián méi dèng yǎn涎眉邓眼 | 犹嬉皮笑脸。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涎眉邓眼没志气的东西,没有下唇,就不该揽着箫吹。” |
ròu yǎn huì méi肉眼惠眉 | 比喻见识浅陋。 | |
ěr wén yǎn jiàn耳闻眼见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唐 元稹《连昌宫词》:“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
méi lái yǎn qù眉来眼去 | 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 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
lìng yǎn xiāng dài另眼相待 | 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指特殊照顾、优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
sǐ xīn yǎn ér死心眼儿 | 固执拘泥,想不开。比喻性情固执,或者遇事想不开的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死心眼儿了!” |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
zhèng fǎ yǎn cáng正法眼藏 | ①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②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 《景德传灯录·摩诃迦叶》:“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宋·朱熹《答陈同甫书》:“盖修身事君,初非二事,不可作两般看,此是千圣相传正法眼藏。” |
yǎn pí zǐ qiǎn眼皮子浅 | 见识浅,眼光短。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5回:“除非是这贱人的父母兄弟,嘴儿馋,眼皮子浅,往常蟠桃大会又够不上到席的资格,或者想趁这机会,特来偷摸几枚尝尝异味。” |
guò yǎn yān yún过眼烟云 | 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
méi kāi yǎn xiào眉开眼笑 |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 |
yǎn bù jiāo jié眼不交睫 | 睫:眼睫毛。眼睛一眨也不眨。形容心情不安而长夜不眠。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吴氏倍加扫兴,忿怒不已,眼不交睫,直到天明。” |
zhēng yǎn xiā zǐ睁眼瞎子 | 比喻文盲。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0回:“到底是什么事?你们专捉弄我这睁眼瞎子啦!” |
fǎn yǎn bù shí反眼不识 | 翻脸不认人。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
gān dèng yǎn干瞪眼 | 干着急而没有办法。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们知道了,水已经到了咱们村,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zhēng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
yī zhǎ bā yǎn一眨巴眼 | 方言。一眨眼。 |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别的日子一样,一眨巴眼儿就过去了。” |
dà yǎn dèng xiǎo yǎn大眼瞪小眼 | 大眼看着小眼,没有解决的办法。 | 浩然《艳阳天》第12章:“几句话,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凉气。” |
yǎn guān sì l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清·文康《新儿女英雄传》:“强盗的本领,讲的是观六路,耳听八方。” |
bǎo yǎn fú饱眼福 | 看到想看而又难以看到的东西,并看个充分。 | 陆文夫《江南厨王》:“但是每人都有这种可能,来读完这本《新潮食谱》,可以一饱口福,也可以一饱眼福。” |
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好汉不吃眼前亏 | 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
suān méi cù yǎn酸眉醋眼 | 指人用妒忌的眼光看待。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公众场合不能酸眉醋眼,张东望西。” |
yǎn yǎn bǔ què掩眼捕雀 | 同“掩目捕雀”。 | 《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
pū méi shàn yǎn铺眉苫眼 | 装模作样。 |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一个个铺眉苫眼,妆些像态。” |
qī rén yǎn mù欺人眼目 | 用欺骗的手段骗取别人的信任。 | |
shān yǎn pū méi苫眼铺眉 | 瞪眼晴,竖眉毛。形容装模作样地摆架子。 |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常记着礼之用和为贵,到那里则要你折腰叉手,休学那苫眼铺眉。” |
xiǎo yǎn bó pí小眼薄皮 | 比喻爱占小便宜。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8回:“你娘与我些什么儿?他还说我小眼薄皮爱人家的东西。” |
zhòu méi cù yǎn皱眉蹙眼 | 蹙:收缩。皱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安老爷便皱眉蹙眼的问道:‘那里去了?’何小姐答道:‘只怕在书房里罢!’” |
bái yǎn xiāng kàn白眼相看 |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 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
zhuō yǎn jī píng拙眼讥评 | 拙眼:见识浅陋。自己见识浅陋却喜欢讥讽别人。 | 宋·陆游《杂兴十首》诗:“观人如观玉,拙眼喜讥评。” |
bié chū shǒu yǎn别出手眼 |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章二:“卓吾所着书,于上下数千年之间,别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势力甚大。” |
bié jù huì yǎn别具慧眼 |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 宋 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yǎn zhōng bá dīng眼中拔钉 | 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 《新五代史 杂传八 赵在礼》:“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
shàn méi shàn yǎn善眉善眼 | 形容容貌善良。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虽是吊死……倒比活的时节去了那许多的杀气,反是善眉善眼的。”老舍《老张的哲学》十一:“门房里坐着一个老人,善眉善眼象世传当仆人的样子。” |
dǎ mǎ hu yǎn打马虎眼 |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 老舍《骆驼祥子》:“待了会儿,他把钱拿起来:‘三十?别打马虎眼!’” |
yǎn kōng yī shì眼空一世 | 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
yǎn jiān shǒu kuài眼尖手快 | 眼力好,动作快。 | 沈从文《阿金》:“地保眼尖手快,隔桌子一手把阿金捞着。” |
yǎn tiào ěr rè眼跳耳热 | 眼皮跳动,耳朵发热。指内心感到不安。 | 《武王伐纣平话》中卷:“三日前甲申日,见此景祥,姬昌眼跳耳热,心神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