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眼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ǎn yǎn shū méi展眼舒眉 | 眉眼舒展。形容称心遂意的样子。 |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三折:“几曾道展言舒眉,则被你误了人儒冠布衣。” |
shān yǎn pū méi苫眼铺眉 | 瞪眼晴,竖眉毛。形容装模作样地摆架子。 |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常记着礼之用和为贵,到那里则要你折腰叉手,休学那苫眼铺眉。” |
méi tóu yǎn nǎo眉头眼脑 | 指眉眼间的神色。 | 宋·周紫芝《感皇恩》词:“思量也胜,看个眉头眼脑。” |
pū méi méng yǎn铺眉蒙眼 | 装模作样。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0回:“见他铺眉蒙眼,拿班做势,口里咬文嚼字,一口一声只称呼他薛爷。” |
shén méi guǐ yǎn神眉鬼眼 | 形容面部装出怪模样。 | 老舍《赵子曰》第九:“不!我赶紧回学校去作成我的《观剧杂感》呢!再见,赤色的老赵!”周少濂把八卦赗戴上,神眉鬼眼的往外走。” |
yǎn xíng ěr rè眼饧耳热 | 两眼半睁半闭,朦胧而视,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眼饧耳热之际,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 |
qīng yǎn bái yǎn青眼白眼 | 青眼:正视的眼光;白眼:斜视的眼光。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恶的人。 |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shǒu gāo yǎn dī手高眼低 | 指做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贪得而不识货。 | 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一卷:“余尝谓北宋人手高眼低。” |
lěng méi lěng yǎn冷眉冷眼 | 形容冷淡或鄙视的神情。 | |
è yú yǎn lèi鳄鱼眼泪 | 鳄鱼:一种生性凶残,捕食人、畜的爬行动物。传说鳄鱼在吞食人畜时,边吃边流眼泪。比喻恶人的假慈悲。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4章:“‘她也是他们一伙的,别以为她会哭,哭的多伤心呀,’她想,‘那不过是鳄鱼的眼泪罢了!’” |
yǒu bǎn yǒu yǎn有板有眼 | 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 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听极了。” |
ěr lóng yǎn hēi耳聋眼黑 |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清 翟灏《通俗编 身体 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
yǎn gāo shǒu shēng眼高手生 | 眼界高但能力低。 |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体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
zuò méi zuò yǎn做眉做眼 | 摆脸色。 | 沈从文《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还有许多妇人提起竹篾织就的圆烘笼烤手,一见到年轻水手就做眉做眼。” |
diū rén xiàn yǎn丢人现眼 | 丢脸,出丑。 | 杨朔《春子姑娘》:“你看我弄的婆家婆家不要,娘家娘家讨厌,丢人现眼的,哪有脸见她!” |
yǎn míng shǒu kuài眼明手快 | 眼睛敏锐;动作敏捷迅速。也作“眼明手捷”、“眼疾手快”。 |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到如今老了也腰曲头低。” |
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好汉不吃眼前亏 | 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
yǎn lèi wāng wāng眼泪汪汪 | 眼中饱含泪水。形容人十分激动或悲痛。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5卷:“且说那妇人见了丈夫,眼泪汪汪,入去大相国寺里烧了香出来。” |
yān yún guò yǎn烟云过眼 |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
yún xīn hè yǎn云心鹤眼 | 比喻高远的处世态度。 | 唐·白居易《酬杨八》诗:“君以旷怀宜静境,我因蹇步称闲官。闭门足病非高士,劳作云心鹤眼看。” |
quē xīn yǎn ér缺心眼儿 | 缺乏心计或机智,尤指智力发育不健全。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她那份逞能劲儿,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儿的事体来。” |
jǐ méi nòng yǎn挤眉弄眼 | 弄眼:使眼色。挤眉毛和眨眼睛向别人示意。也作“挤眉溜眼”。 | 元 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挤眉弄眼,俐齿伶牙,攀高接贵,顺水推舟。” |
fán tāi ròu yǎn凡胎肉眼 | 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 |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 |
méi yǎn gāo dī眉眼高低 | 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只是跟着奶奶,我们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儿,也得见识见识。” |
liǎng yǎn mò hēi两眼墨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两眼墨黑,他不认得上司,上司也不认得他。” |
chí méi dùn yǎn迟眉钝眼 | 指眼神呆滞,不灵活。 |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六部分:“并且迟眉钝眼地,看着人憨痴痴地,比蔡兴顺精灵不到多少。” |
yǒu yǎn rú máng有眼如盲 | 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认识著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 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师父,弟子有眼如盲,只望师父救度咱。” |
lì méi dèng yǎn立眉瞪眼 | 倒竖双眉,圆瞪二目。形容暴怒的样子。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1章:“她退了两步,立眉瞪眼地用手枪朝哈叭狗一点:‘你别动!’” |
héng méi dèng yǎn横眉瞪眼 |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徐泰吉找死》:“一个太平军冲到他身边,他以为是他的部下,还横眉瞪眼的叫:‘打、打、打!’” |
sǐ xīn yǎn死心眼 | 固执拘泥,想不开。比喻性情固执,或者遇事想不开的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死心眼儿了!” |
yǎn xiā ěr lóng眼瞎耳聋 | 看不见也听不到。比喻对周围情况完全不了解。 | 京剧《平原作战》第八场:“日本鬼子眼瞎耳聋,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 |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情人眼里出西施 | 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 清·翟灏《能人编·妇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 |
guò yǎn yān yún过眼烟云 | 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
tóu yūn yǎn huā头晕眼花 | 头发昏,眼发花。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七回:“方才外边的人,也都有些头晕眼花,闻了这香气,就清爽了许多。” |
jiāo méi zhòu yǎn焦眉皱眼 | 见“焦眉愁眼”。 | 沙汀《兽道》:“街上十分冷落,几个站在门口看街的女人,老远就焦眉皱眼,随即退进门槛内面去了。” |
chóu méi lèi yǎn愁眉泪眼 | 皱着眉头,掉下眼泪。形容愁苦悲伤的样子。 | 元 方伯成《端正好 忆别》套曲:“我痛着迷不似今番,愁眉泪眼。恨别离最易,恨见应难。” |
shì lì yǎn势利眼 | 待人势利,势利的人。 | 钱钟书《围城》:“鸿渐才买了些回去,进旅馆时,遮遮掩掩的深怕落在掌柜或伙计的势利眼里。” |
táo sāi liǔ yǎn桃腮柳眼 | 形容初开的桃花和新绿的柳叶妩媚多姿。 | 朱自清《阿河》:“我再到韦君别墅的时候,水是绿绿的,桃腮柳眼,着意引人。” |
zhāng méi nǔ yǎn张眉努眼 | 扬起眉毛,瞪着眼睛。指善于作态。 |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四:“而今人所以知于人者,都是两边作得来,张眉努眼,大惊小怪。” |
yǎn kōng sì hǎi眼空四海 |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 |
é méi dào cù,fèng yǎn yuán zhēng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 蛾眉:细长的眉毛;蹙:皱;凤眼:长而大的双眼皮眼睛。形容美女发怒的面容。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 |
yǎn dà dù xiǎo眼大肚小 | 比喻人眼光高,肚量小。 | |
zéi méi zéi yǎn贼眉贼眼 | 见“贼眉鼠眼”。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回:“正说话间,只见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灯,右手提一壶茶,走进来贼眉贼眼,将灯放下,又将茶壶放在桌上,两只贼眼东瞧西看,连话也不说,回头就走。”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
yǎn dǐ wú rén眼底无人 | 眼睛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傲自大,瞧不起人。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那两个是嫡亲兄弟……多是少年豪气,眼底无人之辈。” |
sǐ méi dèng yǎn死眉瞪眼 | 形容呆滞,表情冷漠。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偏偏那日人来的多,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 |
yǒu yǎn wú zhū有眼无珠 | 珠:眼珠。长着眼睛没有眼珠。比喻没有识别人或事物的能力。 |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
dǎ mǎ hu yǎn打马虎眼 |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 老舍《骆驼祥子》:“待了会儿,他把钱拿起来:‘三十?别打马虎眼!’” |
yǎn huā lì luàn眼花历乱 | 历乱:不清楚,混乱。形容看见美丽、复杂的色彩或繁复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参成世界总游魂,错认讹闻各有因。最是天公施巧处,眼花历乱使人浑。” |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眼不见为净 | 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 茹志鹃《静静的产院》:“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 |
méi yǎn chuán qíng眉眼传情 | 以眉毛、眼神传送情感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 |
tóu hūn yǎn àn头昏眼暗 | 犹言头昏眼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只见一伙人团团围住一个老者,你拉我扯,你问我问,缠得一个头昏眼暗。” |
cí méi shàn yǎn慈眉善眼 |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同“慈眉善目”。 | 沈从文《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还有戴小圆帽的中国尼姑,脸冻得红红的,慈眉善眼的,居多提了小篮子和小罐子,出卖庵堂中的产品,蜂蜜和鸡蛋,酸辣子与豆腐乳。” |
sī kōng yǎn guàn司空眼惯 |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 宋·李廷忠《卜算子·萧计议席上》:“雅兴杂鱼龙,妙算回鸾凤。莫道司空眼惯,还入清宵梦。” |
lěng yǎn xiāng dài冷眼相待 | 用冷淡的态度接待。比喻不欢迎或看不起。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须将好言谏劝丈夫。” |
zhuǎn yǎn zhī jiān转眼之间 | 转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葛衣记 荐之知信》:“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忘久要。” |
huáng tiān wú lǎo yǎn皇天无老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爷没有长着眼睛,不能公正对待世事。 | 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 |
bì sè yǎn jīng zhuō má què闭塞眼睛捉麻雀 |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 |
yǎn huā xīn luàn眼花心乱 |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这厮虽然奸猾,也骗得他眼花心乱了。” |
gǔ yǎn nǔ jīng鼓眼努睛 | 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谓使眼色。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七:“‘你跟我来,有句话问你。’他鼓眼努睛,对她这样说。” |
yǎn pí zǐ báo眼皮子薄 | ||
kāi méi xiào yǎn开眉笑眼 | 见“开眉展眼”。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9回:“他觉没趣,站起来说声叨忧,开眉笑眼,得意洋洋的去了。” |
méi méi méi yǎn没眉没眼 | 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糊涂的样子。也指没有脸面。 | 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五章:“上面是扳鳌抓角的桥亭,已经多年没有修理,金碧彩画全着尘土糊得没眉没眼。” |
nóng méi dà yǎn浓眉大眼 | 形容眉目端庄,富有生气。多指男子。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只见里面一个浓眉大眼的黑面肥胖妇人,穿着一件黑夏布小衣,两袖勒得高高的,膊肘子也露了出来。” |
yǐ yǎn huán yǎn以眼还眼 | 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yǎn nèi wú zhū眼内无珠 | 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
chóu méi suǒ yǎn愁眉锁眼 | 锁:紧皱。愁得紧皱眉头,眯起双眼。形容非常苦恼的样子。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脸。 |
zhāng yǎn lù jīng张眼露睛 | 谓瞪着眼睛说瞎话。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晁大哥可是听着人张眼露睛的没要紧!” |
bǎo yǎn fú饱眼福 | 看到想看而又难以看到的东西,并看个充分。 | 陆文夫《江南厨王》:“但是每人都有这种可能,来读完这本《新潮食谱》,可以一饱口福,也可以一饱眼福。” |
yǎn qù méi lái眼去眉来 | 形容用眉眼传情。多指不正当地勾搭。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说与你个聪明的奶奶,送春情是这眼去眉来。” |
yǎn guān bí,bí guān xīn眼观鼻,鼻观心 | 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
lèng méi héng yǎn楞眉横眼 | 形容蛮横凶恶的样子。 | 梁斌《红旗谱》:“一个士兵走过来,楞眉横眼地说:‘滚开吧!’” |
bái yǎn xiāng kàn白眼相看 |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 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
yuè méi xīng yǎn月眉星眼 | 像弯月一样的眉毛,像明星一样的双目。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一折:“你说咱雪肌花貌常清净,桃腮杏脸行端正,月眉星眼天然性。” |
dà yǎn dèng xiǎo yǎn大眼瞪小眼 | 大眼看着小眼,没有解决的办法。 | 浩然《艳阳天》第12章:“几句话,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凉气。” |
yǎn bù shí dīng眼不识丁 |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 宋·文天祥《不睡》诗:“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
yǎn xiǎng xīn sī眼想心思 | 心中思念,眼中流露出思念的神情。 | 唐·无名氏《杂词》:“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
wéi yǎn xiāng ěr嵬眼澒耳 | 亦作“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 | 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虚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钟鼓乐。” |
yǎn yǎn bǔ què掩眼捕雀 | 同“掩目捕雀”。 | 《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
lěng yǎn páng guān冷眼旁观 | 冷:冷漠;冷淡;冷静;眼:目光;表情神态。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 宋 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
bí zhǒng yǎn qīng鼻肿眼青 | 鼻子肿起,眼圈发青。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清 蒲松龄《寒森曲》第五回:“一伙人疾忙扶起,只见他鼻肿眼青。” |
bí qīng yǎn zhǒng鼻青眼肿 | 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 |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
dú jù huì yǎn独具慧眼 |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 | 丰子恺《谈自己的画》:“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赏者。” |
mí rén yǎn mù迷人眼目 | 迷惑他人视线,使人分辨不清。指耍花招欺骗人。 |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这些人也是敌人的第五纵队,不过比前一种稍具形式上的区别,借以伪装自己,迷人眼目而已。” |
xǐ méi xiào yǎn喜眉笑眼 | 形容满脸笑容;非常高兴。 |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好像迎接贵客一样,喜眉笑眼朝着沟里张望。” |
méi yǎn rú huà眉眼如画 |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 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姆抱幼子立侧,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 |
xiān méi liàng yǎn鲜眉亮眼 | 犹言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漂亮。 | 《快心编三集》第四回:“虽则做个小丑脚色,脸嘴原好,鲜眉亮眼,是个乖巧的人。” |
shàn méi shàn yǎn善眉善眼 | 形容容貌善良。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虽是吊死……倒比活的时节去了那许多的杀气,反是善眉善眼的。”老舍《老张的哲学》十一:“门房里坐着一个老人,善眉善眼象世传当仆人的样子。” |
yǎn gāo yú tiān眼高于天 | 眼光比天还高。比喻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6回:“你们这一班军装大买办,平时眼高于天何尝有个朋友在心上!” |
yǎo zì yǎn ér咬字眼儿 | 在措辞方面挑毛病(多指对别人说的话)。 | |
huáng tiān yǒu yǎn皇天有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爷长着眼睛公正对待世事。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想皇天有眼,自作自受。” |
sǐ xīn yǎn ér死心眼儿 | 固执拘泥,想不开。比喻性情固执,或者遇事想不开的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死心眼儿了!” |
miáo méi huà yǎn描眉画眼 | 描:绘画。形容妇女喜欢打扮化妆。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 |
qīng yǎn xiāng jiā青眼相加 | 青眼:眼睛平视。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 |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yǎn bù zhuó shā眼不著砂 | 著:同“着”,着落。眼睛里不能容一点沙子。指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 | 宋·陈善《扪虱新话·陶渊明不见督邮》:“渊明不肯束带见乡里小儿,所谓眼不著砂。” |
yǎn tiào ěr rè眼跳耳热 | 眼皮跳动,耳朵发热。指内心感到不安。 | 《武王伐纣平话》中卷:“三日前甲申日,见此景祥,姬昌眼跳耳热,心神不安。” |
yǒu sè yǎn jìng有色眼镜 |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见。 |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 |
yǎn huā liáo luàn眼花撩乱 |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
yǎn huā què luàn眼花雀乱 |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行者急回头,炒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 |
dà yǎn wàng xiǎo yǎn大眼望小眼 |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办好。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众人大眼望小眼,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