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惊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hī jīng shòu pà吃惊受怕 | 受惊骇。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老父惊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负累了父亲吃惊受怕。” |
zì xiāng jīng rǎo自相惊扰 | 自己人互相惊吓不安。 | 《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hún jīng pò tì魂惊魄惕 | 形容十分震惊。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予见之而魂惊魄惕,此予向者意地中固有之局,何斯人之先得我心邪?” |
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半夜敲门心不惊 |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chǒng rǔ ruò jīng宠辱若惊 |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 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yī zuò jìn jīng一座尽惊 | 座:指在座的人。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
jīng ěr hài mù惊耳骇目 |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
xīn jīng dǎn shè心惊胆慑 | 慑:恐惧。指人内心惊惧害怕。 | 《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怀中履孝,道广德新,合力义亏,仁者心惊胆慑。” |
guǐ kū shén jīng鬼哭神惊 | 形容极度惊恐。 | 《水浒传》第七十回:“张清带住枪杆,去锦袋中摸出一石子。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
yī zuò jiē jīng一座皆惊 |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niǎo jīng yú hài鸟惊鱼骇 | 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 明·张居正《答蜀中开府谭二华书》:“其民犷悍易动,大抵绥之则靖,扰之则乱,怠则顿网诡衔,急则鸟惊鱼骇。” |
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jīng tāo nù làng惊涛怒浪 | 同“惊涛骇浪”。 | 宋·韩拙《论观画别识》:“巅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竑腾沸,喷溅漂流。” |
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半夜敲门不吃惊 |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jīng shé rù cǎo惊蛇入草 |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 唐 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
dān jīng shòu pà担惊受怕 |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
dǎ yā jīng yuān打鸭惊鸳 | 见“打鸭惊鸳鸯”。 | 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则怕打鸭惊鸳,打草惊蛇。” |
diào dǎn jīng xīn吊胆惊心 | 犹言吊胆提心。 | 《说唐》第八回:“众将进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胆惊心。” |
jí jīng fēng zhuàng zhe màn láng zhōng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 《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
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惊惶万状 | 惊惶: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 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
dǎn jīng xīn zhàn胆惊心战 | 惊:惊惧,害怕;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 明·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可怜平地风波变,天那好苦,霎时间胆惊心战。” |
jīng xīn dào dǎn惊心悼胆 |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 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
chǒng rǔ wú jīng宠辱无惊 | 宠:宠爱;辱:羞辱。受宠受辱都不感到惊讶、无动于衷。指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
jīng è shī sè惊愕失色 |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
jiǎo ruò jīng lóng矫若惊龙 | 矫:强劲。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 《晋书 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dà chī yī jīng大吃一惊 | 形容非常吃惊。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
shòu chǒng ruò jīng受宠若惊 | 宠:赏识。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 宋 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
jīng kǒng shī cuò惊恐失措 | 措:安排。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 都德《柏林之围》:“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 |
jīng cǎi jué yàn惊采绝艳 | 谓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
yú jīng niǎo kuì鱼惊鸟溃 | 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速崩溃,完全失败。 | 《隋书·杨玄感传论》:“民力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鱼惊鸟溃。” |
jīng qǐ liáng chén惊起梁尘 |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
dān jīng shòu pà耽惊受怕 | 担受惊吓。 | 元 刘致《端正好 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
jīng yuán tuō tù惊猿脱兔 |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
dòng pò jīng xīn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
xīn jīng dǎn chàn心惊胆颤 | 见“心惊胆战”。 | 《秦并六国平话》上卷:“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
jī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惊天地,泣鬼神 | 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 清 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
què fǎn luán jīng鹊反鸾惊 | 同“鹊返鸾回”。 | |
bǐ chàng bù jīng匕鬯不惊 | 匕:羹匙;鬯:古时用郁金草酿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匕鬯:借指祭祀。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 | 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于万邦;束发登朝,匕鬯不惊于百里。” |
láng gù jūn jīng狼顾麇惊 | 狼顾: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比喻后顾之忧;麇:獐子。比喻惊恐万状。 | 《新唐书·岑文本传》:“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麇惊。” |
bǐ chàng wú jīng匕鬯无惊 | 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 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
yòu jīng yòu xǐ又惊又喜 | 既惊讶又高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
dòng pǔ yú jīng冻浦鱼惊 |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 《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
jīng xīn liè dǎn惊心裂胆 | 见“惊心破胆”。 | 茅盾《子夜》:“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犹疑委屈,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
yuán jīng hè yuàn猿惊鹤怨 | 猿猴惊恐,鹤哀怨。形容凄凉悲哀的气氛。多指因战乱,人死于战场而造成的。亦作“猿悲鹤怨”、“鹤怒猿啼”。 | 宋·王阮《秋日寄舍弟》诗:“猿惊鹤怨草三尺,楚尾吴头天一方。” |
biān chén bù jīng边尘不惊 | 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
dǎ cǎo shé jīng打草蛇惊 | 见“打草惊蛇”。 |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
jīng xīn diào pò惊心吊魄 | 见“惊心动魄”。 | 清·无名氏《惧内供状》:“将登山临水,总是惊心吊魄之场。” |
ròu chàn xīn jīng肉颤心惊 |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 《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
jīng xīn chù mù惊心怵目 | 同“惊心骇瞩”。 | 季新《红楼梦新评》:“如今批了出来,准科学的学理,以指中国家庭的种种症结,使人阅之,惊心怵目。” |
jīng xīn duó mù惊心夺目 | 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 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词》:“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使全球人种惊心夺目,拍手而欢呼。” |
shén sè bù jīng神色不惊 | 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gǔ chàn ròu jīng骨颤肉惊 | 颤:发抖。形容惊恐万状。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 |
jīng xīn sàng pò惊心丧魄 | 亦作“惊心褫魄”。形容十分恐惧。 | 清·唐甄《潜书·远谏》:“诵吾之言,有不惊心丧魄、手战股栗者,非君也。” |
chǒng rǔ bù jīng宠辱不惊 | 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 《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
xīn jīng dǎn hán心惊胆寒 | 同“心惊胆战”。 | 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
zǒu yǐn jīng shé走蚓惊蛇 | 蚓:蚯蚓。跑着的蚯蚓,惊走的蛇。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 元·汤式《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丹青帧摸巧样回莺舞鹤。” |
chù mù jīng xīng怵目惊心 | 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 | 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
xīn jīng dǎn luò心惊胆落 | 同“心惊胆战”。 | 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人有遭之,心惊胆落,震汗如麻。” |
miào yǔ jīng rén妙语惊人 | 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 | |
yī zuò jìn jīng一坐尽惊 | 谓满座皆惊服。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jīng xīn chǐ pò惊心褫魄 | 见“惊心丧魄”。 | 明·焦竑《焦氏笔乘·支谈下》:“世方惊心褫魄,我独燕处超然。” |
hài làng jīng tāo骇浪惊涛 | 骇:使惊怕;涛:大波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 唐 田颖《玉山堂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
niǎo jīng yú sàn鸟惊鱼散 | 见“鸟散鱼溃”。 | 《旧唐书·契宓何力传》:“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 |
hè yuàn yuán jīng鹤怨猿惊 |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 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
jiàn guàn bù jīng见惯不惊 |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 宋·邵雍《首尾吟135首》:“见惯不惊新物盛,话长难说故人稀。” |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惶失措 |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 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dǎ yā jīng yuān yāng打鸭惊鸳鸯 | 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 宋 梅尧臣《打鸭》诗:“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 |
jīng xīn pò dǎn惊心破胆 | 谓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 汉·王符《潜夫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也,必使是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
hún jīng dǎn chàn魂惊胆颤 | 形容惊恐万分。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3回:“薛举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 |
xiāng jīng bó yǒu相惊伯有 |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xīn jīng ròu tiào心惊肉跳 |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yī míng jīng rén一鸣惊人 |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jiàn shàn ruò jīng见善若惊 | 善:善良,美好;惊:震动。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忠果正直,心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 |
dǎn pò xīn jīng胆破心惊 | 形容非常害怕。 | 明·郭勋《英烈传》第四回:“猛抬头,人人自胆破心惊!钟声半彻云霄,舞动起多少回鸾翔凤。” |
pāi àn jīng qí拍案惊奇 |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fèn fēng jīng làng愤风惊浪 | 狂风骇浪。 |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
dòng dì jīng tiān动地惊天 |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jīng xǐ jiāo jí惊喜交集 | 交集:不同感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又吃惊;又高兴。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此刻忽然的骨肉团圆,惊喜交加。” |
jīng shén pò dǎn惊神破胆 | 形容极其恐惧。 |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凡所书判,或是卒然,故趋事皆惊神破胆矣。” |
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ròu tiào shén jīng肉跳神惊 |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 老舍《神拳》第三幕:“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 |
jīng shì hài mù惊世骇目 | 谓使世人见而惊奇。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 |
dǎn chàn xīn jīng胆颤心惊 | 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 元 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mào bù jīng rén貌不惊人 | 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1回:“看你这般人不出众,貌不惊人,有何本事,要想做状元么?” |
jīng tiān dì qì guǐ shén惊天地泣鬼神 | 惊:震惊。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 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
yǎn tiào xīn jīng眼跳心惊 | 眼皮跳动,内心惊恐。形容感到不安、害怕。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好生奇怪,吓得眼跳心惊,把个舌头伸出,半晌还缩不进去。” |
bèi chǒng ruò jīng被宠若惊 |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 | 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
jīng shī dòng zhòng惊师动众 | 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
niǎo jīng shǔ cuàn鸟惊鼠窜 | 见“鸟骇鼠窜”。 | 《明史·艾万年传》:“贼衣食易尽,生理一绝,鸟惊鼠窜。” |
láng gù qiān jīng狼顾麕惊 | 比喻惊恐万状。 | |
jīng xīn xuàn mù惊心眩目 | 震动人心,耀人眼目。 | 《隋书·经籍志四》:“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
luán qí hóng jīng鸾跂鸿惊 | 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 宋·黄伯恩《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
xīn jīng dǎn pà心惊胆怕 | 内心惊惧害怕。 | 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受了他五七日心惊胆怕,不似这两三程行得人力尽身乏。” |
jīng cái jué yàn惊才绝艳 | 见“惊才绝艳”。 | 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
dǎn zhàn xīn jīng胆战心惊 |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
tiān jīng shí pò天惊石破 | 形容巨响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惊。 | 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hún jīng dǎn luò魂惊胆落 | 形容惊恐万分。 |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虽是圣人,亦得魂惊胆落。” |
jīng hóng yàn yǐng惊鸿艳影 |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 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
jīng qún dòng zhòng惊群动众 | 见“惊师动众”。 | 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