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难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ǒu chì nán fēi有翅难飞 | 长着翅膀也飞不出去,形容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 | 明·无名氏《杏林庄》第三折:“暗埋伏猛军四面围,纵然他有翅难飞。” |
sān zāi liù nán三灾六难 | 见“三灾八难”。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4回:“谁家也有三灾六难哩!互相帮助嘛!” |
nán gē nán shě难割难舍 |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忍分离。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故此父子之情,难割难舍,先与孩儿做个超生道场。”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
yǒu jiā nán bēn有家难奔 | 由于种种原因,有家却不能回去。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你可为甚么切齿嚼牙恨,这是你自做的来有家难奔。” |
qíng miàn nán què情面难却 | 由于面子、情分的关系,很难推却。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情面难却,第二天就把话传给了藩台,不到三天,牌已挂出去了。” |
bì nán jiù yì避难就易 | 避:躲开,回避。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 | 《元史 文宗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
jiù kǔ jiù nàn救苦救难 | 解救众人的痛苦和灾难。 | 元 王实甫《西厢记》:“虽不会法灸神针,更胜似救苦救难观世音。” |
juān qū fù nàn捐躯赴难 |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zhí jīng wèn nán执经问难 |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 《后汉书·儒林传序》:“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
rén xīn nán cè人心难测 | 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 《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
míng qiāng yì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zhuān yù nán chéng专欲难成 | 专欲:个人欲望。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gèng pú nán jìn更仆难尽 | 同“更仆难数”。 | 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上篇:“如奈端因苹实坠地而悟吸力之理;瓦特因沸水蒸腾而悟汽机之理;如此类者,更仆难尽。” |
bīng shān nán kào冰山难靠 |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
nán hū qí nán难乎其难 | 非常困难。 | 曾朴《孽海花》第25回:“但一说到办法,就是难乎其难。” |
pái nàn jiě fēn排难解纷 | 排:消除;难:危难;纷:纠纷。排除危难;调解纠纷。现多指调停双方争执;解决纷乱。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
pō shuǐ nán shōu泼水难收 | 相传汉朱买臣因家贫,其妻离去,后买臣富贵,妻又求合。买臣取水泼洒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离异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六卷:“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 |
nán jiě zhī mí难解之谜 | 难以捉摸的事物,尤指微妙、难以理解或不易觉察、不易探索的事物。 | |
shèng yàn nán zài盛宴难再 | 筵:酒席。盛大的宴会难再遇到。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 | 唐·王勃《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
yū yù nán shì纡郁难释 | 纡郁:愁苦蕴结在胸中;释:消散。愁苦郁结,难以消释。 | 西汉·刘向《九叹·忧苦》:“愿假簧以舒忧兮,志纡郁其难释。” |
jiāng shān hǎo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shān yí dà nàn芟夷大难 | 芟:删除杂草;芟夷:削平;难:灾难。削平大乱。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
duǒ zāi bì nàn躲灾避难 | 躲:逃避;避:避开。闪躲与逃避灾难。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
nán míng gū zhǎng难鸣孤掌 | 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时事·刘庸夫》:“在朝非守正不阿之臣,思兴利除害,奈随声附和者,讥不识时,则一薛居洲难鸣孤掌。” |
zhòng nù nán fàn,zhuān yù nán chéng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 专欲:一个人的欲望,众人的债怒不可触犯,一人的欲望难于实现。指不能违背多数人的意愿。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zuǒ yòu liǎng nán左右两难 | 两面为难,不容易决定。 |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两难,如何是好?” |
nán fēn nán shě难分难舍 | 舍:放下;分:分离、分别。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离。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 |
lòu zhī nán mǎn漏卮难满 | 卮:励酒器。渗漏的酒器难于盛满。多比喻权利的外溢。 | 《淮南子·氾论训》:“今夫溜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 |
lín nán bù bì临难不避 | 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
shān hé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cái dà nán yòng才大难用 | 见“材大难用”。 | 《书言故事·花木类》:“有才不遇,曰才大难用。” |
dān zé yì zhé,zhòng zé nán cuī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 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从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 | 《北史·吐谷浑传》:“单则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
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nàn tóng dāng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 《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还有一件:从前老爷有过话,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赔了钱,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 |
kě tóng huàn,nán chǔ ān可同患,难处安 | 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
guó bù jiān nán国步艰难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旧五代史 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师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
jiān nán jié jué艰难竭蹶 | 竭蹶:原指走路艰难;后指资财枯竭、匮乏。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苦。 | 荀况《荀子 儒效》:“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
shèng míng nán fù盛名难副 |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琼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tiān shàng shǎo yǒu,dì xià nán xún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 形容极其稀少。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
nán yǐ zhì xìn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
àn jiàn nán fáng暗箭难防 | 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 《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
gěng yē nán míng哽噎难鸣 | 哽:声气阻塞;噎:嗓子被食物堵塞。形容悲痛气塞,哭不出声或说不出话的样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巧姐听了,不敢回言,只气得哽噎难鸣的哭起来了。” |
yī mù nán zhī一木难支 |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míng qiāng hǎo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亦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mò lù zhī nán末路之难 | 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
yí nán zá zhèng疑难杂症 | 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症。比喻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 鲁迅《二心集 风马牛》:“然而那下面的一个名词,却不写尚可,一写倒成了疑难杂症。” |
zhī nán ér tuì知难而退 |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
qí hǔ nán xià骑虎难下 |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
nán dé hú tú难得糊涂 | 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 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郑板桥曰:‘难得糊涂’。” |
huàn nàn jiàn zhēn qíng患难见真情 |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 邓小平《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患难见真情。” |
huàn nàn yǔ gòng患难与共 |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
jiāng shān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改变人的本性比改变自然面貌还困难。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jìn tuì shuāng nán进退双难 | 见“进退两难”。 | 明·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 |
yī yán nán qìng一言难罄 | 罄:尽,完。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4回:“若再讲他们色子场中,如何取巧弄诡之处,真正一言难罄,抑且挂一漏万。” |
zhuàng zhì nán chóu壮志难酬 | 壮志:宏伟的志向;酬:实现。宏伟的志愿难以实现。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他端的忠直慷概,壮志难酬。” |
xīn yǎng nán zhuā心痒难抓 |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且说潼关众将听得破万仙阵,俱在关内,一个个心痒难抓,恨不得也来看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
shǐ shí zhī nán矢石之难 |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 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矢石之难,许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
nán gē nán fēn难割难分 |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 |
fù pén nán zhào覆盆难照 | 覆盆:翻扣着盆子。翻扣着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比喻无处申诉的沉冤。亦作“覆盆之冤”。 |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
huàn nàn zhī jiāo患难之交 | 交:交情;朋友;患难:危险和艰苦的处境。共同经历患难的朋友。指交情很深。 | 明 焦竑《玉堂丛语 荐举》:“仲举与文贞在武昌,因患难之交,讷黑窑匠以一文。” |
zì shēn nán bǎo自身难保 | 自己保不住自己。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
guó nàn dāng tóu国难当头 | 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 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就正是这些人么?” |
nán xiōng nán dì难兄难弟 | 难:患难。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其义而用之;指二人同样坏。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
huǐ jiā shū nàn毁家纾难 | 毁:毁坏;纾:缓和;解除。指捐献家产以帮助国家减轻危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三十年》:“斗穀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
shé chōng yàn nán折冲厌难 | 谓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 汉·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无二短之累,参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数姿,然后能折冲厌难,致其功实,转灾为福。” |
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 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便是俗语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
sì mǎ nán zhuī驷马难追 |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 《新五代史 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
zài jié nán táo在劫难逃 | 劫:劫数。佛教指大灾难。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灾难。 | 元 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那两个是船家将钱觅到,也都在劫数里不能逃。” |
yīng xióng nán guò měi rén guān英雄难过美人关 | 指英雄人物往往因迷恋女色而失去斗志,身败名裂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是要考一考自己,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倒要看看自己闯不闯得过这一关?” |
běn xìng nán yí本性难移 | 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 |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
zī màn nán tú滋蔓难图 | 滋:滋长;蔓:繁生、蔓延。野草滋生,难以消除。比喻势力扩大了再要消灭就很困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
sān zāi bā nàn三灾八难 |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
bái xuě nán hé白雪难和 |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 | |
bèi cháng jiān nán备尝艰难 | 备:全、遍;尝:经历。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 《晋书·潘尼传》:“尼职居显要,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而备尝艰难。” |
zhòng nù nán rèn众怒难任 | 指众人的愤怒难以抵当。 | 唐 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众怒难任,蓄怨终泄。” |
jī zhòng nán fǎn积重难返 | 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重:程度深;返:返回。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作风或习惯;不容易革除、改变。 |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0卷:“掌禁兵,筦枢要,遂致积重难返,以至此极也哉。” |
zhì yí wèn nàn质疑问难 |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 清 徐枋《与曾青藜书》:“此既古人之所有取,亦友朋质疑问难之一乐也。” |
qù zhù liǎng nán去住两难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
qiān nán wàn xiǎn千难万险 | 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 | 元 杨景贤《西游记》第五本第四折:“火焰山千难万险。”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38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来至此,焉有怯进之理?” |
jiù nán jiě wēi救难解危 | 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回:“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
bì nàn táo zāi避难逃灾 | 避:躲开。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争奈宋江出身微贱,郓城小吏,犯罪在逃,权居梁山水泊,避难逃灾。” |
miǎn wéi qí nán勉为其难 | 勉:勉强;为:做;干。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只要大家同意,我就勉为其难。” |
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
nán yán lán xiù难言兰臭 | 难言:谈不上;臭:味;兰臭:像兰花一样的香味。指气味相投的朋友。 | 《周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jié ào nán xùn桀骜难驯 | 谓凶悍倔强,难以驯服。 | 《清史稿·土司传六·甘肃》:“故土官易制,绝不类蜀黔诸土司桀骜难驯也。”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世上无难事 | 天下没有难事。 |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
shí mó jiǔ nàn十磨九难 | 指不断遭受的磨难。 | |
shàng xià wéi nán上下为难 | 上面下面都难以应付。 | |
gū zhǎng nán míng孤掌难鸣 | 孤:单独;鸣:叫。比喻发出声音。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 韩非《韩非子 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zhòng nù nán fàn众怒难犯 | 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jīng shī yì yù,rén shī nán zāo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 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遭:遇到。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难遇到。 |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
màn cǎo nán chú蔓草难除 |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消灭。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
xiǎn zǔ jiān nán险阻艰难 | 险阻:危险和障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场是非,叫他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nán hū wéi jì难乎为继 | 难于继续下去。 | 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 汉元帝三》:“赵充国持重以破羌,功莫盛矣!二十余年而羌人复反,吾故曰:难乎为继也。” |
yǒu kǒu nán kāi有口难开 | 有话不便开口说或不敢说。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如今我们来拿你去见阎罗王,只教你有口难开。” |
mò chǐ nán wàng没齿难忘 | 终身不能忘记。 | 明 无名氏《四贤记 出家》:“修行报德,慨从我志,没齿难忘。” |
shèng qíng nán què盛情难却 | 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贡郭尔先生的盛情难却,但我们又不需要一个人骑两匹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