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tán zhǐ zhī jiān弹指之间比喻时间极短暂。清·黄宗羲《王仲沩侍御过龙虎草堂》诗:“十年有五惊弹指,又复烦君入剡中。”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ù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yī jiè zhī shì一介之士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yǎng zhī mí gāo仰之弥高仰:仰视;敬慕;弥:更加。越望越高。原指孔子之道;高不可及。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qín jìn zhī méng秦晋之盟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
jiā fú zhī qīn葭莩之亲葭莩:芦苇杆内壁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
qǐ guó zhī yōu杞国之忧同“杞人忧天”。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
quǎn mǔ zhī zhōng畎亩之中畎亩:田间。泛指乡下民间。战国·宋·庄周《庄子·让壬》:“后之为人也,居于畎亩之中,而游尧之门。”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zhú chòu zhī fū逐臭之夫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sān qiān zhī jiào三迁之教汉 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qīng yíng zhī diào青蝇之吊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三国志 吴书 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dōng guān zhī yāng东观之殃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汉·桓宽《盐铁论·讼贤》:“未睹功业所至,而见东观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寿终。”
bǎi nián zhī yuē百年之约即婚约。清 李渔《蜃中楼 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年之约,不知可肯俯从。”
sōng bǎi zhī shòu松柏之寿比喻长寿。
wàn quán zhī cè万全之策绝对可靠、没有任何漏洞的办法。全:周到;策:计谋、办法。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刘表传》:“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将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tài shān zhī ān泰山之安安:安稳。像泰山那样稳固。形容稳固安定。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
fèn jīn zhī róng奋矜之容奋:振起,发扬;矜:自以为是;容:容貌,仪容。自以为比别人有能耐的一种骄傲表现。战国·赵·荀况《荀子·正名》:“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复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fù zhī yī xiào付之一笑用一笑来回答。表示不值得理会。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三》:“以此知《义海》、《西清》寡陋,而妄为之说,可付之一笑。”
bù jīng zhī tán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fāng cùn zhī mù,gāo yú cén lóu方寸之木,高于岑楼方寸:比喻小;岑:尖顶高楼。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比喻类比不当。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糟糠之妻不下堂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1)用以指称与共患难的妻子。
(2)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糟糠,酒渣及穀皮,指粗劣的食物。糟:酒渣。糠:谷皮。贫穷时,与自己共尝糟糠的妻子。
《后汉书 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shì sú zhī jiàn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
bēi míng zhī jìng杯茗之敬请人饮宴的谦辞。《镜花缘》第十一回:“吴之和对唐敖、多九公道:‘二位大贤由天朝至此,小子谊属地主,意欲略展杯茗之敬,少叙片时,不知可肯枉驾?’”
jiǔ ér jiǔ zhī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8回:“万一多嘴多舌,露出话来,人家一个年轻娃子,知他性情怎样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晓便罢。”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十室之邑,必有忠士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chén cài zhī è陈蔡之厄陈蔡:春秋时期的陈国和蔡国;厄:灾难。形容旅途中被生活所困。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tāo tiān zhī zuì滔天之罪形容罪恶极大。宋 苏轼《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稍正滔天之罪,永为垂世之规。”
yòu wǔ yòu yǐ jí rén zhī yòu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爱护。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xuán zhī yòu xuán玄之又玄形容事理非常奥妙,不易理解。先秦 李耳《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lǐ zhī yòng,hé wéi guì礼之用,和为贵和:和谐,协调。按礼行事,当以和平和谐为本。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xué rú bù jí,yóu kǒng shī zhī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jì xué zhī shì绩学之士学者,学问渊博的人。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
diǎn jīng zhī bǐ点睛之笔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yī jiàn zhī dì一箭之地一箭的射程。比喻不很远的距离。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jiǔ céng zhī tái,qǐ yú lěi tǔ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堆迭,积聚。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yǎng wū zhī qín仰屋之勤仰:脸向上。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后之君子,傥能芟削繁芜,增广阙略,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于覆车之祸。”
àn mèi zhī shì暗昧之事暗昧:昏暗。指见不得人的丑事。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2回:“庞吉你乃堂堂国戚,如何行此小人暗昧之事?”
mò rán zhì zhī漠然置之漠然:冷淡的样子;置:放;搁置。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不睬。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yī kuì zhī gōng一篑之功篑: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王守仁全集》卷一 :“务收一篑之功,勿为九仞之弃。”
pān yáng zhī mù潘杨之睦潘:晋代文学家潘岳;杨:潘岳的妻子杨氏。潘杨两家世亲联姻。晋·潘岳《杨仲武诔》:“潘杨之穆,有自来矣。”
wáng guó zhī shēng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乐。《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wú rén zhī dì无人之地见“无人之境”。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为道,造作桥阁。”
rùn bǐ zhī juàn润笔之绢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回:“荷生自旧腊入都,迄今已九阅月,润笔之绢,谀墓之金,到手随尽。”
lǐ zhī dāng rán理之当然理所当然,理应如此。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来取,理之当然。”
shùn xī zhī jiān瞬息之间极短暂的时间内。《北史·魏世祖太武帝本纪》:“雅长听察,瞬息之间,下无以措其奸隐。”
qì zhī bì xǐ弃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明 赵弼《三贤传》:“子食汉禄三世,而一旦弃之敝屣。”
yī dé zhī gōng一得之功一得:一点儿心得;功:成绩。一点儿很微小的成绩;指微小的成功。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zhōng yōng zhī dào中庸之道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yī fàn zhī ēn一饭之恩一餐饭的恩德。指小恩。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切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
mò zhī yǔ jīng莫之与京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chéng rén zhī měi成人之美成:成全;帮助;美:好事。成全别人的好事。也指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shi yú zhī lǜ池鱼之虑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罗店镇志》:“讹传丁国恩率大兵会剿罗店,盖以吾镇贼曾踞巢穴,人人抱池鱼之虑,一时惊惶无措,各扶老携幼避匿四乡,半皆露宿。”
wū zhī cí xióng乌之雌雄乌:乌鸦。乌鸦的雌雄难辨。比喻不分善恶是非。《诗经·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píng jǐ zhī zhào凭几之诏皇帝临终遗诏。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宗伯执持》:“方奉凭几之诏,遽卒,士论惜之。”
niǎn gǔ zhī xià辇毂之下辇毂:帝王的车驾。比喻帝王管辖下的京城。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yī xí zhī dì一席之地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父子无隔宿之仇宿:夜。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指仇怨容易消除。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yí yàn zhī xùn贻燕之训燕:通“宴”,安逸,安闲。留下安逸的教训。指告诫后人只求生活安逸,不求飞黄腾达。唐·白居易《许昌县令新厅壁记》:“呜呼吾家世以清简,垂为贻燕之训。”
zhì zhī dù wài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míng mò zhī xiāng冥漠之乡见“冥漠之都”。明·归有光《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数尽,何有于老,同返于冥漠之乡。”
hǔ láng zhī guó虎狼之国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cáng zhī míng shān藏之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三国 魏 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guǎng shà zhī yìn广厦之荫厦:大房子;荫:遮蔽。指像大房子可以遮风蔽日那样给人们以保护。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力命》:“进其茙菽有稻粮之味,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
hū zhī jí zhì,huī zhī jí qù呼之即至,挥之即去呼:召唤;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任意使唤支使。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9回:“潘金莲房中,养着一只白狮子猫儿……呼之即至,挥之即去,妇人常叫他雪贼。”
qù jiù zhī fēn去就之分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shì fēi zhī dì是非之地有麻烦或争议的地方。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我想第一步只有让你师父跳出是非之地,哪一方面都不帮。”
pián zhī zhī láo胼胝之劳胼胝: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形容极为辛苦。《梁书·贺琛传》:“不惮胼胝之劳,不矢癯瘦之劳。”
xiāng qū zhī qíng乡曲之情乡曲:乡里。同乡的情谊。唐·牛肃《吴保安》:“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施。”
yǎn zhōng zhī dīng眼中之钉比喻极其厌恶憎恨的人。《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fāng wén zhī shì方闻之士方闻:有道而博闻。有道而博闻的人。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yàn kāi zhī jǐng晏开之警晏,晚也。有警急则门开得晚也。形容时世不安宁。《后汉书 耿国传》:“令东扞鲜卑,北拒匈妈,率厉四夷,完复边郡,使塞下无晏开之警。”
é hú zhī huì鹅湖之会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qiān jīn zhī jiā千金之家指富豪之家。《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五回:“颠倒是非,飞片纸能丧数人之命;变乱黑白,造一言可破千金之家。”
tiān yuān zhī bié天渊之别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鲁迅《书信集 致曹靖华》:“印在书内之插图,与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渊之别。”
zhū liǎng zhī jiān铢两之奸铢两:极轻微的分量。比喻极其轻微的事。指轻微的邪恶。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广汉精于吏务,善为购距,铢两之奸,皆告之。”
wàn fū bù dāng zhī yǒng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想关云长但上阵处,凭着他坐下马、手中刀、鞍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yǐ lǘ zhī wàng倚闾之望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9回:“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闾之望。”
yī fàn zhī xiān一饭之先时间上先吃一顿饭。指年龄比别人稍长。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寡人礼先壹饭矣。”
xū yú zhī jiān须臾之间须臾:片刻。指极短的时间。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yú mǐ zhī xiāng鱼米之乡指河流湖泊交错;土地肥沃;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也作“鱼米之地”。唐 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xià chē zhī shǐ下车之始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fù zhī lí zǎo付之梨枣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段序》:“然欲付梨枣而啬于资,素愿莫偿,恒深歉怅。”
bái huá zhī yuàn白华之怨指女子失宠之哀怨。《诗经 小雅 白华》:“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
jiǔ quán zhī xià九泉之下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人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魏书 旧平王传》:“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洋之下,实深重恨。”
qiè zān zhī chén窃簪之臣簪:簪子。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yīn xí zhī chén茵席之臣茵席:铺垫的东西,褥垫、草席。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语出《晏子春秋 内篇 杂上》:“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
ài mèi zhī qíng暧昧之情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quán xià zhī kè泉下之客泉:黄泉。指做鬼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1回:“想起宋万这人,虽然不曾立得奇功,当初梁山泊开创之时,多亏此人。今日作泉下之客!”
bēn yù zhī yǒng贲育之勇贲育:战国时期勇士孟贲和夏育。指壮士的勇敢。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力称乌获,捷言庆志,勇期贲育。”
yǔ máo zhī měi羽旄之美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车马之声,见羽旄之美。”
shǒu shàn zhī dì首善之地①指首都。②最好的地方。《汉书·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
bì zhēng zhī dì必争之地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周书 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shè jì zhī yì社稷之役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役:供职。臣下对君王应尽的职责。西汉·戴圣《礼记·少仪》:“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谄,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帚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zhī jǐ zhī yù知己之遇遇:待遇。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吾以羁旅亡命,受齐侯知己之遇,今日不能出力,反害偻堙,殆天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