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编年体编年体的意思
biānnián

编年体


拼音biān nián tǐ
注音ㄅㄧㄢ ㄋㄧㄢˊ ㄊㄧˇ

词性名词
繁体編年體

词语解释

编年体biān nián tǐ

  1. 一种按时间顺序编排史实的史书体裁。

    in the style of annal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引证解释

  1. 中国 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史实。 《竹书纪年》《春秋》为 中国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汉•司马迁 改编年为纪传, 汉•荀悦 又改纪传为编年,自是纪传与编年并行。至 宋•司马光 撰《资治通鉴》,上起 周威王 二十二年,下迄 五代 末,前后1362年,以通史编年,成为编年体史书的巨著。编年体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容易看出同时期各事件之间的联系,但记事前后分隔,首尾难以联贯,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章制度等也不易详其源委。

国语辞典

编年体biān nián tǐ

  1. 按年代先后顺序列记事实的史书体裁。如《春秋》《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网络解释

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分字解释


※ "编年体"的意思解释、编年体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编年体造句


  • 1.综述有叙有议,以叙为主;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相结合语体文记述,其余均采用记叙文体。

    2.志文为记述体,大事记为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人物志为纪传体,凡例、图、表为说明文字。

    3.纂修官按纂修凡例加以选编,以编年体详尽记载皇帝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

    4.接下来的展览陈列采用史学编年体与记事体方式展开,场景式地展示了六大版块。

    5.这本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

    6.在编年体的模式之下,传记性、游记性以及戏剧性的次情节类型也都存在着。

    7.章节应该按照编年体的顺序来安排,并且应该清楚明了的。

    8.这部纪传体的晋史之所以误作编年体的史书,也是有因可寻的。

    9.好像许多长篇编年体叙事性做品一样,它注重挖掘细节,不过这能否可取尚有争议。

    10.这一体例的设计,强化了编年体文学史的表现力。

    11.2011年不过是对编年体历史记载的古代风俗的新认识,一年一度绕着太阳旅行的必然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