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izhuàn

外传


拼音wài zhuàn
注音ㄨㄞˋ ㄓㄨㄢˋ

繁体外傳


词语解释

外传wài zhuàn

  1. 指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性、补充性著作。

    biographical records not included in the histories;

  2. 旧指正史以外的人物的传记。

    unauthorized biography; unofficial biography;

引证解释

  1. 古代经学家称广引事语、推演本义的书为“外传”,与专主解释经义的“内传”相对。如《春秋左传》为内传,《国语》外传《诗》《韩诗外传《春秋》又有《穀梁外传《公羊外传等。 汉•王充 《论衡·案书》:“《国语》《左氏》外传也。

    《左氏》传经,辞语尚略,故復选録《国语》之辞以实。”
    三国 吴 韦昭 《国语解叙》:“﹝ 左丘明 ﹞以为《国语》。其文不主於经,故号‘外传’。”
    唐•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高定,贞公 郢 之子也。为《易》……著外传二十三篇。”

  2. 传记文的一种。为史书所不载的人物立传;或于正史外另为作传,记其遗闻逸事,都叫外传。如《汉武外传《飞燕外传等。

    宋•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序》:“摭旧老之所説,必稽事实;约前史之类例,动求劝诫。乡曲小辨,略而不书;与正史差异者,并存而録之,则别传、外传比也。”
    《红楼梦》第二三回:“想毕,便走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説,并那 飞燕、合德、则天、玉环 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孝敬 寳玉。”
    姚华 《论文后编》:“人以行殊,艺由类别,亦各为传,其附於文人名士者,虽颇似注,然亦以传名。其数之相比,常有不同:曰列传,言伦次也;曰汇传,言会归也;曰合传,数人一传也;曰别传、外传,一人数传也;曰附传,隶於他人也;曰託传,假设其人,亦借以赋物也。”

国语辞典

外传wài zhuàn

  1. 称正史以外的记载。如汉武外传、飞燕外传

    《红楼梦·第二三回》:「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脚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

    别传

  2. 不以解经为主的注疏,相对于内传而言。

    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左氏传经,辞语尚略,故复选录国语之辞以实。」

分字解释


※ "外传"的意思解释、外传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外传造句


  • 1.二月河认为,并不一定需要成立纷繁复杂的各种机构,他建议成立一个姓氏笔画研究会,集中学者对姓氏挨个分析、解剖,继而把每个姓氏的演变和沿革向外传播。

    2.——调寄临江仙——摘自《李自成外传》篇首。

    3.窗外传来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

    4.就在这时,大门外传来三声敲门声,一长二短。

    5.武林外传之白玉麒麟互动信息。

    6.熟悉的轰鸣声,是从后门外传过来的,不一会儿轰鸣声消失,老猫背着遥控器自猫洞钻进来。

    7.令栱是最外跳上的横栱,铺作外传在橑风槫或橑檐枋之下,里转在筭桯方下。

    8.现在这个时代,武学秘籍都是如珍视宝,一般除了师门,死都不会外传。

    9.宋朝人虽然喜辣,却没机会享受辣椒,因为辣椒是到明朝时才从海外传进来的,因此辣椒又叫海椒。

    10.就在宋小仙打算进入后院继续勘验时,门外传来糟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紫诺从县衙叫的捕快到了。

    11.除了紧急撤离演练外,育红中学还开展了救护包扎演练,现场学生认真负责,包扎细致入微,熟练的技术,使场外传来阵阵掌声。

    12.外传即将卸任嘉义市长的黄敏惠将接任“副阁揆”。

    13.少焉,帐外传来两个人说话的声音。

    14.基隆市主计室李秀珍的先生姓闭,闭姓来自广西,外传是迁台避难时,将原本官姓改了,全基隆仅此一户。

    15.吃着吃着,就听见门外传来了一阵非常细碎的轻微脚步声,叶秋顿时就计上心头。

    16.只是,这事并未外传,那些兰芳国贱民更是被蒙在鼓里,还傻不愣登的四下请客送礼,白白花费了大把的银子。

    17.突然,跨院外传来几声唧唧嘎嘎的叫声,随后就是一阵轻快的跑步声传来。

    18.如果自己觉的还行,或大家爱看我的拙笔还会写更多的外传。

    19.门外传来爽朗的笑声,近江市局一把手,局长兼*记沈弘毅走进病房,身后跟着一群随员,捧着鲜花,拎着果篮,热情洋溢,堆满笑容。

    20.况且不是要发毒誓绝不外传么?让他一人学了也无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