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shì

言事


拼音yán shì
注音ㄧㄢˊ ㄕˋ


词语解释

言事yán shì

  1. 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

  2. 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3. 诉说或陈述事情。

  4. 谓记言与记事。

  5. 指公文。

引证解释

  1. 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

    《荀子·大略》:“孟子 三见 宣王,不言事。”
    唐•韩愈 《送王秀才序》:“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贞观、开元 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明•归有光 《题<太仆寺志>后》:“怀东 顾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

  2. 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言事"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7ffde5789>上书言事,有信一封。”

  3. 诉说或陈述事情。

    《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唐•柳宗元 《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

  4. 谓记言与记事。

    南朝•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
    集注引 孙汝听 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
    又引 童宗说 曰:“《书》以纪言,《春秋》以纪事。”

  5. 指公文。

    《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

网络解释

言事

言事,汉语词汇。

拼音:yán shì

释义: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3、诉说或陈述事情。4、谓记言与记事。 5、指公文。

分字解释


※ "言事"的意思解释、言事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言事造句


  • 1.时炀帝数幸江都,世充善候人主颜色,阿谀顺旨,每入言事,帝必称善。

    2.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祭。

    3.“言事两权分立”与四人帮的覆灭。

    4.同时,梁冀的门客也为他在全国各地搜刮奇珍异宝,掠夺妇女,殴杀官府人员,也没人敢为此上书言事。

    5.往者词臣率雍容养望,自之洞喜言事,同时宝廷、陈宝琛、张佩纶辈崛起,纠弹时政,号为清流。

    6.一次,英宗问欧阳修,近日屡有天灾,言事者多称是因为朝廷不能进贤任能,不知这是为何。

    7.臣季父质连见拔擢,位在上列,臣被蒙恩渥,数见访逮;言事者因此欲陷臣父子,破臣门户,非复发纠奸伏,补益国家者也。

    8.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9.北宋王朝是一个崇尚文教的时代,开国之初,宋太祖就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宗家法。

    10.地方官呢?只有总督、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按察使)可以直接向政府讲话,道及以下的府、县,都不能专折言事了。

    11.制度名言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12.本文以大量语言事实为基础,对临澧方言语气词做了系统描写与初步分析。

    13.基于对具体语言事实的观察,发现比较结构和并列结构有着相似的句法特性。

    14.白诗的浅切易懂并非来自它的口语化或近俗,而是由于它题旨清楚、合于书面语规范和言事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