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ìshì

会试


拼音huì shì
注音ㄏㄨㄟˋ ㄕˋ

繁体會試

词语解释

会试huì shì

  1. 科举时代,聚合各省举人在京城进行的考试。

    the metropolitan examination;

引证解释

  1. 明•清 科举制度,每三年会集各省举人于京城考试为“会试”。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少年发科,到都下会试。”
    《儒林外史》第七回:“﹝ 荀玫 ﹞怱怱进京会试,又中了第三名进士。”
    清•林则徐 《请定乡试同考官校阅章程并预防士子剿袭诸弊折》:“臣前任京职曾充乡试考官二次,会试同考官一次。”

  2. 太平天囯 在 天京 (今 江苏 南京 )举行的考试。连同乡试,构成 太平天囯 的考试制度。

国语辞典

会试huì shì

  1. 古代科举制度,乡试第二年会集各省举人于京师应试,称为「会试」。

    《明史·卷七〇·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

网络解释

会试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会试的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载,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由部都请派充。

分字解释


※ "会试"的意思解释、会试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会试造句


  • 1.嘉靖八年会试第一,与那王鏊王守溪并称唐王,乃是时文界的泰山北斗。

    2.现在要入京会试,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了,不禁有揽辔澄清之想,豪气如云,著述之类暂且放下了。

    3.和哥哥同样热爱音乐的杨宇,如今工作中最爱为哥哥杨坤的演唱会试麦,也是他自认与音乐最接近的时间。

    4.崇祯七年的会试中,项煜担任房官参与阅卷,看到当时文名传遍天下的艾南英的首篇制义,他仅仅批阅了四行就丢在一边,导致艾南英落榜。

    5.岳正是明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名,其文章自然文采四溢。

    6.谢晋见骆云有难言之隐,也不追问,便转口道:在名剑会试之前,青莲派的弟子也会和我们一起在冲霄殿听谢夫子说剑。

    7.试声是和试力相辅而行的一种功夫,由于力不整声即不整,所以又是检验力是否整的最简便的方法,且不会试声就不会发力,和技击大有关系。

    8.对于这个偶然发现的文武全才,他是异常的上心,尤其是会试结束那天,这小子提笔在贡院门口写下的那篇制义。

    9.今年26岁的周飞从2011年开始参与试药,两年时间里,他几乎每个月都会试药一次,两年下来一共赚了三四万块钱。

    10.李敢接着说了一大堆对秦观钦佩秦观才学的话,然后自谦自己才疏学浅,会试落榜,实在不容秦观这样牵挂,实在是惭愧羞涩又感激。

    11.他此前参加乡试、会试都是“倩人捉刀,遂魁两榜”,不过估计他还是到场比划一下的,倩人捉刀乃事前做了几篇文章,正好押题给押中了。

    12.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策问。

    13.二月十七日会试正榜填好后,张挂与礼部,此榜叫甲榜,而乡试中举则叫乙榜,所谓的两榜出身就是讲的此甲乙榜。

    14.当是自诉有愧师门,中举之后,未能及时会试中魁,许久以后,始得列于圭璋。

    15.这个天才少年,18岁入京会试不中,回家路上,在上海买了本《瀛环志略》,才知道世界有五大洲各国。

    16.到了乾隆九年,又有上谕明发全国:明年二月会试,天气尚未和暖,且各省皆需复试,士子到京未免稍迟,着改期于三月举行。

    17.若是来年礼部会试五人全部蟾宫折桂,一榜五顾也是一段佳话。

    18.顺治二年,规定会试要以内阁部院、翰林院、詹事府等官员4人为读卷官,兵部以满、汉族的官员为提调,另有御史作为监试。

    19.这种“三考修成”的办法,成为乡试、会试、廷试的前身。

    20.下一次春闱会试在五年之后,同年四月便是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