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


拼音tǔ sī
注音ㄊㄨˇ ㄙ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土司tǔ sī

  1. 烤面包片。又称“吐司”

    toast;

  2. 元、明、清时期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由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

    ruler of Yi nationality in China;

翻译

  • 英语 sliced bread (loanword from /toast/)​, government-appointed hereditary tribal headman in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 德语 rösten, Röstbrot (S, Ess)​, Toast, Toastbrot (S, Ess)​
  • 法语 toast, pain de mie

引证解释

  1. 亦称“土官”。 元、明、清•时期于西北、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按等级分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武职和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文职。 明•清 两代曾在部分地区进行改土归流。解放后,土司制度已废除。

    《元史·仁宗纪三》:“云南 土官病故,子姪兄弟袭之,无则妻承夫职。”
    《明史·职官志一》:“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土司之制,即 蜀 臣 诸葛亮 用 孟获 之意也;归流之制,则 鄂尔泰、张广泗 所秉庙算於 世宗、高宗 者也。”

  2. 土司官吏所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清•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俗好歌》:“东西两 粤 皆尚歌,而西 粤 土司中尤盛。”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三是在上述两个系统以外,和南部 思普 一带的许多少数民族,就是 明 代叫作土司的地区。”

国语辞典

土司tǔ sī

  1. 职官名。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

  2. 一种面包。参见「吐司」条。

分字解释


※ "土司"的意思解释、土司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土司造句


  • 1.在城市区位选择上,唐崖土司城遗址重视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整座城池背山面水,与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景色优美。

    2.永宁坝位于泸沽湖西北部,海拔2644米,是一个美丽的高原盆地,坝中有众多摩梭村寨,有土司衙府遗址、永宁喇嘛寺、河流温泉及农耕田园风光等。

    3.因此我只能扶植一个汉人自己的势力,和土司抗衡。

    4.土司是一个地方的行政首脑,再往下是黑彝头人,头人管着白彝和锅庄娃子。

    5.要知道,白杆兵在云贵川一带颇有名气,官面人物、各地土司、绿林好汉们,谁见了不给几分面子。

    6.土司王也没有办法,就喊人用石头封了那个洞,怕那对巴岩鱼精又跑出来害人,又派人到流落河口推满了石头,这样那对巴岩鱼就算跑出了洞也出不了这流落河了。

    7.但是袭官需要获得朝廷的批准,新平土司府设立于宋代,大土司李家祖籍在甘肃省陇西县,到李毓芳那一代,因其在清乾隆年间平乱有功,被皇帝诰封为“云骑尉”。

    8.臣彻底打算,惟有及时进兵,早收全局,诚使外孽一净,则边境无伺隙之患,土司无惶惑之端,降人无观望之志,地方稍得苏息,民力稍可宽舒,一举而数利存焉。

    9.土兵则由湖广的是湘西永顺、保靖的土司武装组成。

    10.翼南牌坊位于司城南面紫金山和若云书院的雅草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子孙永享”四字,系为表彰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有功而立【造 句 网】。

    11.朕意本不欲从其所请,又据辰沅道王柔面奏,彭肇槐实愿改土归流,情词恳切,朕念该土司既具向化诚心,不忍拒却,特沛殊恩,以示优眷。

    12.人们惊叫着,以前即便是土司老爷,也只敢亲吻花婆的花篮和手脚,这个小小的赤脚妞子竟然敢亲吻?的脸。

    13.缅派土司荒淫无耻,蛮莫土官贪得无厌。

    14.8年后,在母亲做主下,杨代蒂嫁给了岭光电,夫妻二人兼祧斯子土司、阿卓土司的名位与辖地。

    15.二十年前,朝廷有感于内忧外患日益加剧,民生凋敝,国库日虚,地方土司却富得流油。

    16.博物馆位于摩梭土司府遗址旁,背靠青山,面临泸沽湖草海,分为序厅、摩梭民俗展厅、专题展厅。

    17.明万历十八年,播州末代(二十九代)土司、播州宣慰使、都指挥使、骠骑将军杨应龙杀妻、纵兵侵掠四邻州县,杨应龙重修古囤关隘。

    18.忻城土司的那几百号狼兵归着我堂兄管着,怕是真的有事,也顾不上老夫啊!这,这,这可真真是愁坏我了……

    19.溪州之战奠定了彭氏土司八百年司治基础,使偏处一隅的五溪之地保持了长达八百多年的稳定。

    20.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孙海龙谈到,乡土司法环境已经时移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