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ǐngxǐng

警醒


拼音jǐng xǐng
注音ㄐㄧㄥˇ ㄒㄧㄥˇ

词性动词


词语解释

警醒jǐng xǐng

  1. 警觉醒悟;使人警觉醒悟。谓睡眠中容易觉醒。

翻译

  • 英语 to be alert
  • 德语 warnen (V)​, aufgeweckt (Adj)​

引证解释

  1. 警觉醒悟;使人警觉醒悟。

    元•范康 《竹叶舟》第四折:“如今 陈季卿 尚未来,我等无事,暂到长街市上,唱些道情曲儿,也好警醒世人咱。”
    清•徐士銮 《宋艳》卷十一:“此诗如清夜鐘声,亦曾警醒多少痴梦否?”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谁知道他们之中已经有了最后的警醒了的人呢?”
    马南邨 《燕山夜话·黄金和宝剑的骗局》:“这个故事发生在 唐•代, 李肇 把它记录下来,目的大概是想警醒后人不要再受骗。”

  2. 谓睡眠中容易觉醒。

    《红楼梦》第七七回:“宝玉 夜间胆小,醒了便要唤人,因 晴雯 睡卧警醒,故夜间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事,悉皆委他一人。”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
    朱自清 《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国语辞典

警醒jǐng xǐng

  1. 警觉省悟。「醒」文献异文作「省」。

    《红楼梦·第一回》:「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

    警悟

  2. 睡眠中易醒。

    《红楼梦·第七七回》:「因晴雯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故夜间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悉皆委他一人。」

网络解释

警醒 (汉语词语)

警醒,汉语词汇,意思是 警觉醒悟;使人警觉醒悟。

分字解释


※ "警醒"的意思解释、警醒是什么意思由元亨利贞网国学站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警醒造句


  • 1.但愿陈华梁在忏悔自己的错误时,也能够赤胸壮怀,触及灵魂深处,以此警醒后人,免蹈覆辙。

    2.书写设备的改变不可逆,“换笔”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众多汉字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让不少人产生了警醒之心,甚至有网友喊出了“拯救汉字危机”的口号。

    3.姬远奎当时就警醒起来,两人赶紧上楼一层一层地敲门,把楼房的住户全都喊醒后集中在一楼的空地里。

    4.当时两人就警醒起来,赶紧上楼一层一层地敲门,把楼房的住户全都喊醒后集中在一楼的空地里。

    5.人们为了警醒后人,就用绿色的粽叶包红色的猪肉或者红枣,再用绳子扎牢,以此表达阴包阳、被套牢的意思。

    6.透过倪公不平凡的人生,我们仿佛听到一颗博大宏阔的心在发出澎湃的海潮音,穿越时空,震摄着这个浮躁的时代,警醒着我们每一个人。

    7.对于呼格吉勒图们而言,一份无罪判决和一笔国家赔偿金已经无法挽回无辜生命,然而这些冤案中所暗藏的中国法治发展伏线,应永久警醒社会和司法者。

    8.突然间,一个大声的屁将它警醒;醒来后,它还晃头晃脑地想搞清楚声音从哪里传来。

    9.法律真的管不着“见死不救”吗?如果陈阿婆(右上图)能早点从现场经过,小悦悦会活下来吗?这样的假设让人警醒:社会需要更多“陈阿婆”。

    10.脑后针扎似得痛觉让冯天山警醒的往左微微侧了一下身子,如果从他正面看去,会发现他背后的界门,还有他的胸前巨大空洞之间,是一条直线。

    11.历史上曾有警醒世人的“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典故。

    12.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引以为戒,时刻警醒,免蹈覆辙,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13.它让人充满前行的信心,在处于逆境、潦倒无助时,不至于彻底垮掉;在处于顺境、春风得意时可警醒怠情和停滞。

    14.都是为了自己变强,而无所不用之极,防微杜渐,并非只是一句空话,要随时警醒和自律才是。

    15.深刻反思,才能真正警醒;剔肤见骨,方可找出病根。

    16.暮鼓晨钟,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17.要树立红线意识,就要时时刻刻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思想,无一时不警醒,无一刻不惕惧,始终把安全工作置于首要位置。

    18.这足以引起警醒,毕竟没有比杀人更需要慎重的事情,司法不能成为“杀人者死”的同态复仇舞台。

    19.大叔此言,有如晨钟暮鼓,让少年立即警醒。

    20.成年的孔子虽然有人赞美他为“木铎”,有人称他为“天纵之将圣”,但孔子时刻保持一种理智与警醒。